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37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一含答案解析

2014年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

(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震摄(shè)绳墨(shénɡ)如椽之笔(chuán)买椟还珠(dú)

B.采撷(xié)婆娑(suō)岿然不动(kuī)追本溯源(sù)

C.信笺(qiān)汉颜(hàn)栉风沐雨(zhì)摩肩接踵(zhǒng)

D.擘画(bì)箴言(zhēng)矫枉过正(jiǎo)不容置喙(hu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无法遗忘的容颜,无法的记忆,那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思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②黄昏的小镇显得格外,很少见到人影,只是偶尔听到几声狗吠,小雨点打在二人的伞上,奏出寂寞的调子。

③记者从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获悉,我市有5万7千名考生参加今年夏季高考,比去年减少近4千人。

A.湮没萧条大概

B.淹没萧索大概

C.湮没萧索大约

D.淹没萧条大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

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C.中国是一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未雨绸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中吸取教训,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

D.在邹城铁山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科院近来搞了一个针对科学家子女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从小就接受科学熏陶的科学家子女,绝大部分的职业选择是当公务员,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

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健康来说,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没日没夜地加班,而是巨大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导致的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我国的水、电、油、煤、气等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其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是近年来有关部门致力于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原因之一。

D.在一次接受网上访谈时,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明确否决舆论认为中国石化“垄断”这一指责,称公司近年来的效益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税收上缴给了国家,另一部分被用作红利分给了投资者,剩余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发展建设。

5.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林黛玉——葬花、焚诗

B.诸葛亮——草船借箭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6.阅读《繁星》的一段教学实录,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

最后,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最后一段,看一看这一段写“巨人”有什么作用。

生1:

这是通过仔细观察得来的,表现了作者对星星的排列很感兴趣。

师:

是否可以看做是作者对神奇变幻的自然充满了由衷的热爱?

(学生点头)

生2:

“巨人在跑”既是写实又有深意。

前文说“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由众多星星组成的“巨人”也是在动在跑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寻求新思想过程中流溢胸间的满腔热情。

师:

说得太妙了。

又是一处实虚的结合,既写出了当时的真实情境,又传达了作者涌动奔腾的激情。

综观全文,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星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师:

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

和巴老一样,老师小时候也有观看繁星的经历。

因为家在农村,夏夜经常在户外的高冈处乘凉,有时半夜里醒来,发现凉床上只有我一个人,四面也是一片寂静,这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害怕。

不过当我抬眼看到天上的繁星时,所有的恐惧便都消失了,它们的亮光给我温暖,它们的存在驱除了我的孤独感。

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交流怎样?

(学生纷纷讨论)

师:

大家谈得很精彩。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巴金在本文中也显示了他超凡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写得好的文句,并试着加以品读。

对以上教学实录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上述教学案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B.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学生才会有所感悟。

C.学生阅读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要引导学生从反思、批判的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D.鼓励多方对话,力主探究学习,强调情感体验,发展创新思维,彰显个性特征,这些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

(1)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

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2)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8.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指的是、、。

9.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性评价和

性评价。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的句子各是用什么手法修饰的?

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4分)

(1)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牡丹花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面对炎炎赤日,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是热情,愈是旺盛。

(2)为什么有时候音乐那么美妙,却不能感动听众?

因为,对于不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再美妙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11.简述《水浒传》的语言特色。

(6分)

 

1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6分)

 

四、鉴赏题(28分)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山路弯弯

谷声

①读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是步行于家与学校之间40公里的山路上的。

40公里的山路,现在连自己听起来都有些胆怯了,但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6次家。

第一次出远门,太想家了。

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想家的心情,那几次我一点也没体会出走山路的感觉,自然也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

②高考下来,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许多,与老师同学们告别后,匆匆捆好铺盖、衣服和复习资料,背着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去了。

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后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③从前的感觉没有了。

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了。

我歇下来,躺在路边,想着长长的山路。

什么是山路?

山路不就是转不完的弯吗?

翻过一条沟壑,就是转了一个向下的弯;越过一道山梁,就是转了一个向上的弯;绕着山根转,围着山腰旋,左一个弯,右一个弯,弯弯相扣。

几乎同时我也捕捉到一点走山路的灵感:

我是回家去,但我并不去想怎样走到家里,只是想如何走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弯”。

我盯着前面那棵树,把它看做一个“弯”的终点,咬紧牙关往前走。

这是个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近在眼前”,心里总觉得走到那里不会太难,于是就走到了。

到了那棵树,又眼盯着前面的山崖口,把它作为另一个“弯”的终点,脑子里一点不想山崖口前头的路,一点也不考虑要给下一段路分配力气,只管拼命往山崖口走。

于是就走到了,于是又缩短了一截回家的路……

④就这样,一个“弯”一个“弯”地各个击破,太阳落下不久,我居然就回到了家里。

我一下子没有了下个“终点”,身体瘫软了,精神崩溃了,再要我走一步路似乎都不可能了。

母亲一再埋怨:

“半路上有的是人家,咋就不知道借一宿歇歇脚。

”父亲说:

“这小子有点拼搏精神!

”我从中似乎能听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夸赞。

⑤假如那一天,我想到要去借宿,那么,或许第二天可能还要在外边过一宿;假如我到陌生人的家里去借宿,那么,说不上就会遇到热心人容留我,也很可能相反碰上另一类人推我出门。

但是,我走了,一直走到了家里。

我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温暖,更没有遭遇到别人的冷酷无情。

我十分珍惜这种与别人相互对视的关系。

⑥我庆幸那一次的策略,虽然其中掺和着许多的盲目和无意,但我却得到了一种自觉的、可以永久使用的奔向最终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共12页)—37—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共12页)—38—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共12页)—39—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共12页)—40—

⑦我们常说“人生之路”,如果人生真是一条路的话,那么它就肯定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上路的话,那么你就肯定是负重在身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但是如果一心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么很可能在行程中就会蔫,就会泄气,甚至会躺倒不干,半途而废。

⑧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办的。

如果按照“山路原理”,把一步路、一天日子、一件事情都看成人生的一个“弯”的话,那么,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干一件是一件的分段前进的办法就不失为一种智慧了。

只有下决心走好每一步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个日子,拼死拼活干好每一件事情,才配得上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也才能走向那个寄寓自己一切心情的精神家园。

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是一个走惯了山路的人,走在任何路上都有一种走山路的感觉。

(1)如何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3分)

 

(2)这一次“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了”,与前几次感觉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分)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走山路时忽然捕捉到了一种灵感,你从作者的灵感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4分)

 

14.试结合儿童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分析下面这首儿童散文。

(9分)

花的沐浴

郭风

草地上有百里香、铺地锦、野菊和蒲公英。

有一天,天下雨了。

小雨点敲打着野外的树木,在繁密的树叶上敲出声音来了,好像我们学校里摇铃一样:

丁当!

丁当!

于是,一群小野花走出来了,百里香、野菊、铺地锦和蒲公英们,一听见这雨声,都走出来了。

她们好像在幼稚园里做唱游一样,排成小队,走出树林,到这草地上,站在雨中……

她们要在那里沐浴——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

有时抖抖身子,让水点落下去。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

她们摇摆着身子,用绿色的浴巾洗擦自己的头发和身子……

接着,雨停止了。

她们的沐浴也停止了。

这时,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地上一片光明。

那些小野花们显得多么美丽!

她们沐浴过了,全身发出香味。

 

15.读柯岩的儿童诗《帽子的秘密》,分析其主要的艺术特色。

(9分)

帽子的秘密

我的哥哥可不是个普通的人,

他是一个三年级学生。

他一连考了那么些个五分,

妈妈送他一顶帽子当奖品。

这顶帽子的颜色可真蓝,

漆黑的帽檐亮闪闪,

别说把它戴在头上,

就是看看心里也喜欢。

可是这顶帽子有点奇怪,

它的帽檐老是掉下来,

妈妈把它缝了又缝,

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坏。

妈妈叫我跟哥哥一块儿,

好看看帽檐怎么会掉下来,

可是哥哥只要一见我,

马上就把我赶开。

今天我偷偷地到了他的学校,

这事儿一下子就弄明白:

他们七八个三年级学生,

一出校门就把帽檐扯下来。

他们在空地上来回地跑,

又喊“靠岸”又喊“抛锚”……

哥哥拿着个望远镜——木头的,

四面八方到处瞧。

我还没决定躲不躲,

望远镜已经瞄准了我,

忽然背后一声喊,

我叫人抓住怎么也挣不脱。

两个水兵向哥哥敬礼,

报告抓到了什么“奸细”。

哥哥看也不看我一眼,

就下命令把我枪毙。

我生气地说:

“我不是什么奸细,我是你的弟弟!

可是哥哥皱着眉说:

“是奸细就不是弟弟!

这么欺负人还能行?

我就又踢又打吵个不停,

两个水兵只好安慰我,

说枪毙是假的一点不疼。

我说:

“反正我不能叫你们枪毙,

不管它疼还是不疼,

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

随便说我是奸细就不成!

水兵们都哈哈大笑,

哥哥也只得把命令取消。

大伙说:

“这可不是个胆小鬼,

欢迎他参加我们‘海军部队’。

晚上我回家见了妈妈,

我向她谈了船舱又谈甲板,

我告诉她什么叫做舰队,

还说天下最勇敢的就是海员。

至于哥哥的帽子嘛……

我说:

“这是秘密您最好别管。

妈妈摸着我的头发笑了:

“那好吧,亲爱的海员!

我奇怪妈妈怎么知道,

她说:

“这也是个秘密。

她说她还有几句话,

托我给所有的小水兵捎去。

“真正的海员坚强英勇,

热爱祖国热爱劳动,

你们能不能学习英雄,

不看帽子要看行动!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16.[案例]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断:

师:

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

喜欢。

师:

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

没有。

师:

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

好。

师: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

景色美不美?

生:

美。

(异口同声地说)

师: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问题]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

请加以评述。

 

六、技能应用题(19分)

17.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惊弓之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

“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

”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1)请为上文设计导入语。

(4分)

 

(2)请为该文本设计五组以上的课堂思考问题,并阐述设计意图。

(5分)

 

18.下面是一篇小学生的习作,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温暖的家

“轰隆隆”,随着一声巨响,一棵大树一边落着“伤心的泪”,一边又无辜地倒下了。

我的新家,我的一个温暖的家,就这样消失了。

我是一只小鸟,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家被破坏,却无能为力。

我振动着翅膀,想继续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栖息地。

一路上,我找到了许许多多森林,却没有一个是我能安家的地方。

要么就是树根被砍断,要么就是枝黄烂枯的一棵棵树根,真是头疼。

我继续寻找着安家之处。

在飞翔的途中,我还遇到了画眉、黄雀等其他好朋友,我向它们招呼,并得知了伙伴们也是在辛苦地找家,真是“同病相怜”啊!

飞了许久,我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来到那,我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个空调管道!

我一股脑地冲进了管道里,这里还真舒服,冬暖夏凉,特别舒适。

但是我要在这里住上一辈子吗?

人类朋友,你们不是在提倡绿色环保吗?

那你们还要一棵又一棵地砍掉我们适合居住的大树,还要砍掉我们温暖的家吗?

我相信你们没有这么狠吧?

(1)写一篇短文,对这篇日记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析。

(6分)

 

(2)为这篇日记拟写一则简短的作文评语。

(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A.震慑;C.笺(jiān),汗颜;D.擘(bò),箴(zhēn)。

2.C【解析】湮没:

埋没。

淹没:

漫过,盖过。

萧条:

寂寞冷落,毫无生机。

萧索:

缺少生机,不热闹。

大约:

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一般用于数字前。

大概: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3.B【解析】A.筚路蓝缕: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B.用错对象。

钟灵毓秀: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C.未雨绸缪:

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D.旁若无人:

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4.A【解析】B.删去“所致”;C.在“是”之前加代词“这”;D.“否决”改为“否认”。

5.C【解析】“醉打蒋门神”的主人公是武松。

6.C【解析】“学生阅读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说得太过绝对,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作品进行引导,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不是要求学生从反思、批判的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二、填空题

7.

(1)安得广厦千万间千里共婵娟

(2)春风不度玉门关

(3)留取丹心照汗青

8.《春蚕》《秋收》《残冬》

9.相对绝对

三、简答题

10.

(1)这段话中,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赞美了太阳花在炎炎夏日里,其他花都失去神采的时候,依然生机勃勃的情态。

(2)这段话中,作者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强调要被音乐打动,除了要有美妙的音乐外,还必须要有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11.《水浒传》的语言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

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

其主要特色是:

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用几个字便使意态毕肖。

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个性也很突出。

书中每个绿林好汉的语言,都能符合其身份、个性和神态。

如李逵第一次遇到宋江时,作者只用了“这黑汉子是谁?

”“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几句话,就使李逵天真烂漫、真诚纯朴的性格栩栩如生。

12.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四、鉴赏题

13.

(1)在人生之路上,我们也应像走山路那样,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2)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后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3)要切合实际地制定一些小目标,并努力完成好这些小目标,在完成好一个个小目标后才能实现大目标。

14.作者以拟孩子的语气,尽情描绘出一个清新向上的大自然,较多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之态作为活泼的孩子来写,如小野花“走”、像幼儿园“排成小队”等等,这些动词的运用符合孩子的审美心理。

在他们眼里,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都有魔术般的奇异灵气,它们的一切变化都理所当然地和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样。

15.这首优秀的儿童诗有着富有戏剧性的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语言,以及绘声绘色、十分具体地展现的儿童生活画面。

它之所以具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令人百读不厌,除了艺术上的原因(诸如独特构思、诙谐的笔调、活泼和谐的韵律节奏等)外,不能不归于诗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熟悉,尤其是对于儿童心理的深切把握。

五、案例分析题

16.

(1)该教师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致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2)教师采用先欣赏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没有引发情感共鸣。

(3)画面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

六、技能应用题

17.

(1)“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

“可是,在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答案就在课文中。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有意设置疑问导入,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品味: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师:

“能手”(板书)是什么意思?

“射箭能手”(板书)呢?

“射箭能手”前加上“有名的”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

“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三个概念的外延,前者包含后者,都是属种关系。

就中年级学生说,让他们认识概念的属种关系,对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发展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②师: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很短的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介绍了谁,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

(设计意图:

短句中包含多项信息,通过提取句子中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③师:

第5自然段只有一句话: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是一个长句子,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设计意图:

有的长句包含几层意思,要培养学生分析层次的能力。

④师:

(教“惨”字)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是依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联系上文“有名的射箭能手”,由此推论出“打猎很有经验”,再由此推论出“能辨别大雁的不同叫声”。

⑤师:

“惊弓之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我们说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知道“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意思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这个成语。

18.【答案提示】

(1)评析习作时,需要注意对习作的内容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组织以及规范(包括语言与标点)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2)评语必须简洁而又言之有物,而且能恰当处理好指导学生、指出不足与鼓励学生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