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92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电子健康档案(HER)是“以病人为本”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归属于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终身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记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以图像为基础的病历计算机存储(Computer-basedPatientRecord,CPR)发展到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MR),21世纪进入了以共享为基础的电子健康档案新阶段。

电子健康管理(EHM)是通过全面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治疗的全过程。

根据健康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疾病,对疾病发生的危险性(healthrisk)进行计算机化的分析和管理,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当发现疾病时,为病人就诊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出治疗的建议。

电子健康管理的目的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数字化的个性保健指导,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健康状态、保持身心健康。

使每个人拥有健康、恢复健康和促进健康。

20世纪,医学较多关注医疗,人们较多追求治病,21世纪,医学将更多关注预防,人们更多追求健康。

EHM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2005年5月25日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e-Health的报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医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影响力带动着现代医疗保健技术向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远程医学开拓了医疗服务的新模式与新境界,必将打破传统医疗在“环境”、“地点”、“场所”、“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使医疗保健服务来到人民大众的身边。

远程医学的发展必将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想境界变为现实。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卫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指标。

在卫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卫生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流程,建成一个网络畅通、应用广泛、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系统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实现卫生政务的电子化,医疗服务的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的数字化。

第二节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在国外,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美国医院信息化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以收费系统为主;

第二阶段是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医院开始发展一些功能有限的临床系统;

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高级的临床系统开始出现,第四阶段出现在2000年以后,电子病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000~2002年期间,美国、英国等国家提出了“卫生保健全面信息化”的卫生发展战略,将发展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便开始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s,HIS)的研究。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HIS也进入大发展时期。

美、日、欧各国的很多大医院,特别是大学医院及医学中心纷纷开发HIS,为医药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HIS产业就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欧洲国家的HIS发展比美国稍晚,大多数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

欧洲HIS的特点是实现了一些区域信息系统。

随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欧洲各国区域性医院计算机网络将成为现实。

目前,欧共体的SHINE工程(strategichealthinformationnetworkforEurope)已经启动。

英、法、意、德许多公司都参与了此项工程,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开放网工程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

日本的HIS开发和应用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

虽然大多数日本医院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应用HIS系统,但发展十分迅猛,规模相当大。

他们的HIS系统是以大型机为中心的医院计算机系统。

当前,日本的HIS总的趋势是系统化、网络化和综合性并举,投资规模庞大,走自上而下的开发路线,通过使用大型机作为中心支撑整个系统工作,并尽量采用微机和网络技术,正在实现数据从发生源直接输入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韩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卫生信息系统10年计划(1991~2000年),第二阶段计划(2001~2010年)也已经在实施中。

目前重点放在标准化和司法问题(如隐私、远程医疗等方面的立法)等信息化基础工作,以及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系统的整合。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国95%的医院和诊所通过网络链接了国家医疗保险部门进行结算,而且大多数三级医院已经安装了医嘱录入系统,其中1/3安装了图片文件交流系统。

(二)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电子病历系统化研究的日益深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成立研究小组开始致力于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

芬兰、奥地利、荷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众多国家循序渐进地进行HL7CDA(临床数据架构)文档的交互和共享。

1995年,日本出台《医用画像电子保存的共同规格》,成立由政府、产业、学术界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的开发。

2000年9月,加拿大开始推动国家以及各地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计划2020年覆盖全部人口。

2004年6月美国健康与人口服务部(HealthandHumanServices,HHS)部长TommyGThompson根据布什总统发出为大多数美国人十年以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呼吁,提出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完整概念和十年规划白皮书,把世界医疗卫生信息化推向新高潮,举世瞩目。

2007年,英国投资64亿英镑,计划用10年时间,建立全科医生数据系统、医生网络软件系统、欧洲健康档案项目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2月17日签署的2009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The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ARRA)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经济与临床的医疗信息技术法案”(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forEconomicalandClinicalHealthAct,HITECHAct)。

该法案提出了一个将近2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鼓励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实施电子健康档案。

HITECH法案的颁布对美国医疗信息技术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大刺激整个美国医疗信息技术市场。

(三)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从国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大多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着重解决临床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其发展阶段经历了一线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医疗信息共享到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

从其发展条件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且卫生标准及立法体系相对完备,因此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建设基础,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1.美国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第1代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高潮,该系统被称为社区卫生信息(CommunityHealthInformationNetworks,CHIN)。

但是由于建设信息网的时候缺乏足够清晰的目标,并且参与数据共享的医疗卫生机构认为共享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不大,也不愿意配合,社区卫生信息网的建设最后以失败告终。

从1993年开始随着医院对克林顿的医改方案做出反应,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IntegratedHealthDeliverySystems)开始出现,其概念是指通过并购和整合,把以前所有权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整合到同一个组织下。

到了90年代中期,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已经遍布美国每一个城市,而第1代的社区卫生信息网这个概念在1996年前基本上消失了。

第2轮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高潮开始于2000年,称之为区域卫生信息网(RegionalHealthInformationOrganization,RHIO)。

很多组织机构在2000年初期都对RHIO非常推崇。

2004年,美国的国家政策逐步出台,成立了医疗信息技术国家协调官办公室(ONCHIT)专门负责全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统筹工作。

从2004年起至今,美国一共出现了大约100个官方认可的RHIO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入到RHIO项目的早期启动阶段。

目前RHIO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一些项目探索出了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成功地实现了数据共享。

根据IDCHealthIndustryInsights分析,如果将05~06年定义为美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新生儿期”,那么从2007年开始,美国进入“青春期”和“成熟期”,但由于资金匮乏、商业模式不成熟以及技术等问题,很多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

然而,已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美国进一步开展卫生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有很大指导价值。

2.英国英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现代化,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的努力也进行了很多年。

1998年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逐渐清晰地阐述了其整体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

2003年底到2004年,英国政府陆续与多家跨国卫生信息化巨头签署了为期10年,总金额逾60亿英镑的合同,拟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部署了一系列服务内容。

这是世界上最大一笔民用信息技术订单,项目惠及英国的5000万人口,2.8万家医疗机构和100多万医务工作者。

由于项目的复杂程度和覆盖范围大,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

目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国家卫生信息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成为欧洲国家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3.加拿大加拿大也正在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而努力。

政府计划为每个加拿大人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

早在2000年9月,加拿大就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各地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

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

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

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

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全部人口。

4.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国家层面成立了NEHTA(Nationale-HealthTechnologyArchitecture)来制定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南澳大利亚州政府通过在主要医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级临床信息系统,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病史信息访问,改变南澳洲医疗服务系统的信息保存、传递和访问手段,乃至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该卫生信息共享项目覆盖了省会城市阿德莱德(Adelaide)的八家主要公立医院,这几家医院服务全州150万人的75%人口。

新南威尔士洲、昆士兰州等地都在进行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5.其他国家除以上各国的例子,在欧洲部分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国也都在进行相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国际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医疗体制之下,不同的医疗市场环境中,都在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建设工作。

这是因为通过卫生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并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展开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给我国医疗卫生建设带来了“数字医疗卫生革命”,出现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数据仓库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新事物。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了信息科,但大多数管理者对信息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尤其是广大农村医院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淡漠,信息专业人才缺乏。

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较慢。

2002年,非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了我们的生活。

它的入侵不仅考验了一座城市的应急能力,同时也考验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的反应机制,调动、调控机制。

非典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并执行下去,在网络时代没有信息化是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探讨、建设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医学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传输等,涉及医疗、卫生、医学教学研究信息等各个方面。

电子病历(CPR)、医学影像储存传输系统(PACS)已成为我国医院“信息技术”的亮点。

智能卡被医院广泛地应用于付费、查询、保健、急救医疗等领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的卫生信息化,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从广度和深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发展初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系统,它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临床诊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与统计系统、外接系统。

这个阶段,主要是部分大型医院探索、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又经过了单机应用、多机应用到网络建设、全院应用的发展过程。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下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外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历可以把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阶段: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医疗行业中开始应用以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辅助财务核算为主要目的,“管理信息化”是这个阶段信息化医院建设的主要特色,其部分解决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核算问题和患者就医过程中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

应用中减少了差错,堵塞了漏洞,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医院的财、物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方便了患者就医和查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临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阶段:

随着近几年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esystem)的发展,以及麻醉监护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的兴起,“医疗信息化”逐渐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在目前已经应用信息系统的医院中,约有10%的医院正在尝试各类临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同时,指纹识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的发展也为病案保存与传输的合法性提供了保证。

区域医疗信息化(AMIS)阶段:

随着各类区域性医疗网络、远程医疗以及社区医疗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医院将超越实际的地域限制,通过各种医疗机构的网络互连和信息交换,实现全社会范围的医疗信息化和数字化。

目前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深圳、江苏部分地区开始在探索区域医疗的信息化建设。

(二)发展加速期——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从只有信息管理系统扩展到应用临床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

发展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医学查询;

医院管理信息化在推动中小医院逐步普及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建设数字医院的目标和远景。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行政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也陆续开发应用,尤其是在总结2003年抗击非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动全国有关力量建成、使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性能先进的疫情直报网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的信息科主要由统计室、病案室、医学情报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职能部室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但以往这些专业归属各异,工作内容相互独立,各职能部室之间联系松散。

此外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又受经验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级管理者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职能部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无实质性进展。

2002年,卫生部对国内6921家医院进行调查,其中有2179家建成了医院信息系统,占31%;

华东地区、省级医院拥有HIS系统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0%和84%。

但是,调查发现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不少医疗机构都建成了HIS系统,但实际应用程度并不高,85%的医院信息系统仍以财务核算为中心;

药品管理、计财管理等功能不能很好地与现行的网络平台对接;

有些医院虽然也实施了电子门诊或临床医生站,但由于很多技术和标准问题没有克服,医生仅仅是开处方或下医嘱,看不到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和医学影像等信息;

从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看,医疗机构内部所应用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电子病历和数据仓库等,都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在了提高自身品牌效应和追求经济利益上,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据调查(计算机世界网,2003年),35%的被调查医院近几年主要工作是内部网络建设,而对于卫生行业内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信息共享等信息化建设却很少涉及。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进行了信息化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均超过了80%,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网络化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在大部分医院应用;

使用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床位管理系统的医院超过70%,住院病人管理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

约有20%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医疗业务工作的无纸化、无胶片化。

按照规划,到2010年前,全国要建立10家示范医院;

三级医院要有临床信息系统;

二级医院要初步实现网络化管理等。

这说明我国在近几年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现在,医院信息软件已日益蓬勃发展,其他比如CIS/PACS/LIS等软件已日益成熟,渐成体系。

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

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三)发展普及期——区域卫生信息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建设的过程,建设复杂,涉及面广。

若操之过急,在共享过程中必将面临标准不一的状况,出现“信息孤岛”;

在国家级立法和标准统一后,一些地区又会面临系统推倒重建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改革进展的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已经初步形成了横向整合模式、纵向整合模式、由单一行政部门发起建设的垂直信息管理系统等3种模式。

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

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这个阶段,医疗信息共享和体制机制变革服务的区域网络建设,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大、小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成为新的课题和热点。

医院信息化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临床信息系统进入区域医疗协同的探索和应用,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不同地区也已经开始了探索。

虽未达到预期目标,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批批应用系统如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纷纷建立。

虽然这些系统大多因技术和标准原因形成了烟囱系统,不能共享信息资源,但为未来的整合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要以城市为单元,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内涵,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原则,构建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保证党和政府对基本医疗卫生的投入做到及时、有效,使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享有、满意。

用信息化推动新医改向前发展,这就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同时,这也是卫生信息化强化“功能性”发展的重点。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之初,更多是为了满足公共卫生或者卫生管理方面的需求。

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尤其是SARS危机以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基本完成了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公共数据基础,建立了连接乡镇、县(区)、地(市)、省,国家五级信息传输网络和中央、省、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信息平台;

卫生部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几乎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