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4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二

高考大题冲关

(二)——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典例剖析】请指出题目中的错误答案。

【审答指导】

审题思维——理思路

(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

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该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来看,该过程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

(2)根据乙同学的结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甲同学实验中所选亲本的基因型为(假设体色受A、a控制):

XAXa(灰体)、XaY(黄体),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XAXa(灰体)、XaXa(黄体)、XAY(灰体)、XaY(黄体)。

(3)注意题目要求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只要所选亲本杂交子代的性别表现在雌蝇与雄蝇中有差别,可证明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规范答题——赢满分

将错误答案的题号填入下表中,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错因。

自主纠错

失分探因

错答

序号

正确答案

(1)

不能

不清楚显隐性及伴性遗传的判断依据

(2)

实验1:

杂交组合:

♀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

♀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①忽略题干中关键信息“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

②不能准确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的实验设计方案

【冲关必备】

寻根究源——挖深度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怎样定义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性状分离?

提示: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孟德尔把F1显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显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摩尔根证明了有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开启了伴性遗传的研究。

什么是伴性遗传?

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有何特点?

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也与性别有联系吗?

试举例说明。

提示: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关;即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时也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子代中仅有雄性表现为显性性状。

(3)若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常用什么方法?

判断依据是什么?

若已知显隐性,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常用什么方法?

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

若不知显隐性,用“正反交法”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如果正反交的结果一致,则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结果不一致,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已知显隐性,用“♀隐性×♂显性”杂交组合,如果子代♀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表现型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思维发散——拓宽度

如何计算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频率?

(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思考)

提示:

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若已知某地人群基因型,比例为42%XBXB、7%XBXb、1%XbXb、46%XBY、4%XbY,则该地区XB=

×100%≈91.3%;Xb=

×100%≈8.7%。

此类问题需注意的是红绿色盲全部等位基因的计数,由于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因此不考虑Y染色体上的基因。

冲关集训

1.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

第一组:

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

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

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

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

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    性,皮毛颜色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定律。

 

(2)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    (填“能”或“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

 

解析:

(1)第二组两亲本均为黄鼠,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黄色皮毛是显性性状,黑色皮毛是隐性性状。

根据两组子代的比例可推测皮毛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第二组后代黄鼠∶黑鼠≈2∶1,说明后代中显性个体只有杂合子,即显性纯合致死。

(3)由于显性纯合致死,因此黄色皮毛小鼠都是杂合子,它们自由交配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答案:

(1)显 1 基因分离

(2)显性纯合致死

(3)不能 黄色皮毛小鼠都是杂合子,自由交配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2.(2017·山西联考)果蝇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已知基因A决定雄配子的育性(基因A失活会使可育的雄配子所占的比例下降),基因B是果蝇心脏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基因B不存在会引起果蝇死亡)。

研究者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基因A和基因B中,获得了敲除基因A的果蝇甲(AaBB)和敲除基因B的果蝇乙(AABb),将果蝇甲和果蝇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及比值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F1中存活果

蝇所占的比例

F1中绿色荧光

果蝇所占的比例

♀甲×♂丙

1

1/2

♀丙×♂甲

1

1/3

(1)由题可知,基因A、a、B、b中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是    ,基因A失活使雄配子育性减少了    (填“1/2”或“1/3”)。

 

(2)若甲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则F1中存活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F1中绿色荧光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3)若先让♀甲与♂乙杂交,得到F1,再让F1中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F2中存活个体中绿色荧光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则表明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基因A和基因B中,基因A、B被敲除,因此a、b中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②组实验中,♀丙(AABB)×♂甲(AaBB),若含a的雄配子中有1/2失去育性,则甲产生的雄配子有2/3AB、1/3aB,后代的基因型为2/3AABB、1/3AaBB,均存活,只有1/3AaBB为绿色荧光果蝇。

(2)若甲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不会出现bb的个体,因此后代均存活;雌配子为1/2AB、1/2aB,雄配子为2/3AB、1/3aB,F1中1/3AABB、1/2AaBB、1/6aaBB,绿色荧光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3。

(3)若AaBb果蝇雌雄随机交配,Aa随机交配得后代中,雌配子为1/2A、1/2a,雄配子中2/3A,1/3a,F2中1/3AA、1/2Aa、1/6aa,Bb随机交配的F2中1/3BB、2/3Bb(bb死亡),因此后代能存活的个体中没有绿色荧光的果蝇比例=1/3×1/3=1/9,则绿色荧光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1/9=8/9。

答案:

(1)a、b(缺一不给分) 1/2 

(2)1 2/3 

(3)8/9

3.(2016·辽宁鞍山一模)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花(Y)对白花(y)为显性,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且含AB基因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

请回答:

(1)以上信息涉及    对相对性状。

若单独考虑每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若只考虑花色和茎高的遗传,将纯合紫花高茎与纯合白花矮茎杂交得F1,再对F1进行测交,统计后代中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8∶2∶2∶8(子代样本足够多)。

①写出上述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②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

 

③若F1自交,则后代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若只考虑茎高和抗病性状的遗传,且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将基因型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授粉(即正交与反交),两组实验结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

 

解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中涉及3对相对性状。

若单独考虑每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若只考虑花色和茎高的遗传,统计后代中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8∶2∶2∶8(子代样本足够多)。

①根据题意可知,将纯合紫花高茎(AAYY)与纯合白花矮茎(aayy)杂

交得F1(AaYy),再对F1进行测交(与aayy杂交),产生的后代遗传图

解如下:

②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比例不等的配子。

③根据测交的遗传图解可知,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Y∶Ay∶aY∶ay=4∶1∶1∶4,若F1自交,则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AAYY、AAyy、aaYY、aayy)=

×

+

×

+

×

+

×

=

因此杂合体所占的比例

(3)根据题意可知,“含AB基因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若只考虑茎高和抗病性状的遗传,且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即正交与反交),AaBb的植株作父本会产生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子代出现三种表现型。

AaBb植株作母本,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

答案:

(1)3 (基因)分离

(2)①

②两个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发生交叉互换

(3)不同 AaBb的植株会产生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影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4.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表。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雌果蝇(只)

151

49

雄果蝇(只)

148

26

28

请回答: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    。

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    。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3)F2中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    。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解析:

(1)由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可知,灰身为显性性状。

若R基因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则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与表中所示不同,因此,r基因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

(2)由图中信息F2表现型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进而推测,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黑身雌性)、BBXrY(灰身雄性),F1的基因型为BbXRY、BbXRXr,F1随机交配,F2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 XRX-,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

杂合子的比例为1-

=

 

(3)F2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 XRX-,就等位基因B、b而言,其可产生配子为

B、

b,就等位基因R、r而言,其可产生配子为

XR、

Xr;深黑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就等位基因B、b而言,其可产生配子为b,就等位基因R、r而言,其可产生配子为

Xr、

Y。

两者随机交配,可产生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Xr,比例为

×1×(

+

)×

=

 

答案:

(1)灰身 r

(2)BBXrY 

(3)

(4)

5.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

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糖核苷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

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      ,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

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

 

解析:

(1)基因转录时是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单链的RNA分子。

核糖体移动到终止密码子位置时翻译结束。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

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A-B-B-。

为了得到基因型为A+ B+ 的黑色细毛绵羊,由于绵羊甲和乙都是雄性,所以应选择绵羊甲、绵羊乙分别与普通绵羊杂交,再选择F1中的黑色粗毛(A+A-B-B-)绵羊与白色细毛(A-A-B+B-)绵羊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黑色细毛绵羊。

(3)绵羊甲和绵羊乙都是分别只有一个A+或B+基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基因的表达量和A+或B+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所以绵羊丙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丁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1/16。

(9∶3∶3∶1中显性纯合子应占1/16)。

 

答案:

(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

(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A+A+B+B- 1/16

6.(2016·北京丰台区二模)某养殖场饲养的栗羽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羽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栗羽雄性(ZZ)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栗羽,雌雄比例1∶1。

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

(1)白羽为    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     个体,获得的方法是  

           。

 

(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3)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解析:

(1)因为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都为栗羽,雌雄比例1∶1。

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都为雌性,说明白羽为隐性性状且位于Z染色体上。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白羽的雄性个体,该雄性的获得是白羽雌性个体与F1栗羽雄性交配,后代中才会出现白羽雄性。

(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个体均为栗羽,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白羽都是雌性,说明性状与性别有关。

(4)遗传图解应写明基因型、表现型、配子、子代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

验证应用测交,即用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预期结果应是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

答案:

(1)隐 栗羽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羽个体(栗羽雄性与白羽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栗羽) 

(2)白羽雄性

用白羽雌性个体与F1栗羽雄性交配,后代中出现雄性白羽个体 (3)Z F1雌雄个体均为栗羽,F2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

(4)

结果预期:

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