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43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暑假补课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

至今仍有不同观点。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

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

“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节选自《北京日报》)

1.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2.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B.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梁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

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

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

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

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

孔氏故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

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

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

太后可其言,乃退。

奉使契丹,道除龙图阁待制。

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

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

道辅正色曰:

“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

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道辅何谢!

”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

仁宗问其故,对曰:

“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

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

”帝然之。

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

会郭皇后废,道辅诣垂拱殿伏奏:

“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

”帝使内侍谕道辅至中书,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

道辅语夷简曰:

“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夷简曰:

“废后有汉、唐故事。

”道辅复曰:

“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

”道辅性鲠挺,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

初,道辅僦②郭贽旧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

“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

”即诏道辅他徙。

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

“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帝出宗古通判莱州。

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

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

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

“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

”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

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

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

生气的样子。

②僦:

租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晏使者晏:

宴请。

B.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蹙:

紧迫。

C.帝然之然:

答应。

D.会受诏鞠冯士元狱鞠:

审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辅性格耿直的一组是

①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②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③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④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⑤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⑥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A.②③④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道辅不畏神灵,执法不徇私舞弊。

当蛇出现在真武殿的时候,全郡的人都认为是神灵,唯独他毫不畏惧,将其打死;孔家后代不守礼法,他严格执法,不留情面。

B.孔道辅坚持国家立场,毫不动摇。

契丹在接待孔道辅的时候,侮辱先王,孔道辅愤而离开,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后才肯罢休,回国后向皇上解释,得到皇上的认可。

C.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忌恨。

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弹劾,权贵因此很是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张宗古极力为其辩护,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谪。

D.孔道辅受人误导,遭到朝廷处罚。

张士逊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地让孔道辅为其求情;皇帝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将其贬出京城,最终他病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5分)

(2)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10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①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

菊花。

8.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孤舟一系故园心。

(3),潦倒新停浊酒杯。

(4)间关莺语花底滑,。

(5)此情可待成追忆,。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8)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0),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天鹅湖

姜戎

杨克骑马走向湖边,想看看湖面上有没有天鹅雏仔游动。

按照季节,雌天鹅该抱窝了。

幸亏这会儿除了几头牛以外,畜群都不在湖边,小河清活的流水,带走了畜群趟浑的污浊,又带来遥远森林中的泉水,湖水重又变得透明清亮。

他真希望水鸟们能得到暂时的宁静。

忽然,苇丛中惊起一群水鸟,响起各种音调的惊叫声。

野鸭大雁贴着水面向东南急飞,天鹅迅速升空,向北边大片沼泽上空飞去。

杨克立即掏出望远镜搜索苇丛,莫非真有人进湖猎杀天鹅了?

过了十几分钟,远处的水面有了一些动静。

一个像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雁翎队使用的那种伪装筏子,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筏子从苇巷里轻轻划出来,上面有两个人,头上都戴着用青苇扎成的巨大伪装帽,身上还披着用青苇作的蓑衣。

筏子渐渐靠近,杨克认出其中一个是老王头,另一个是他的侄子二顺。

二顺抱走筏子表面的青苇,下面露出一个铁皮洗衣盆,里头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鸟蛋,中央还有两只白香瓜似的醒目的大蛋,蛋皮细腻光滑,像两只用羊脂玉雕磨出来的宝物。

杨克的心一下子就抽缩起来了,暗暗惊叫:

天鹅蛋!

更让他恐惧的是,苇子蓑衣下面还露出半只大天鹅,白亮的羽毛上一片血迹。

杨克热血涌上额头,几乎就要冲上去掀翻这只筏子,却又只能强忍住心中的怒火。

打死的天鹅已经不能复活,但是那两只大天鹅蛋,他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救下来。

筏子靠岸,杨克冲上去大声喝道:

谁让你们打死天鹅,掏天鹅蛋的!

走!

跟我上队部去!

老王头个子不高,但精明结实,满脸半蒙半汉式的硬茬黑胡须。

他瞪了杨克一眼说:

是包主任让打的,碍你什么事了?

基建队吃野物,还可以给你们大队省下不少牛羊呢。

杨克吼道:

中国人都知道,癞蛤蟆才想吃天鹅肉呢,你还是中国人吗?

老王头冷笑道:

是中国人就不能让天鹅飞到老毛子那儿去,你想把天鹅送给老毛子吃啊?

杨克早已发现“盲流”的嘴上功夫相当厉害,一时竟被噎得说不出话。

大天鹅被拖上岸,让杨克吃惊的是,天鹅的胸口上竟然插着一支箭,筏子上还有一把用厚竹板作的大竹弓,还有一小把没用完的箭,难怪他一直没有听到枪声。

刚才他还纳闷,这两个没枪的人是怎么打到天鹅的呢?

原来他们竟然使用了最原始的武器。

杨克提醒自己可不能小看了这些人,得由硬攻改为智取了。

杨克暂时压下了心中的愤怒,十分吃力地改换了表情,拿起那张弓说:

哦,好弓好弓,还是张硬弓,你们就是用这张弓射着天鹅的?

老王头见杨克变了口气,便自夸道:

那还有假?

杨克走到老王头的面前问道:

你射天鹅的时候,离它有多远?

也就七八步吧。

你离天鹅这么近,天鹅没看见你?

老王头敲了敲烟袋锅说:

前天我进苇塘找天鹅窝,找了大半天,才找见。

今儿一大早,我俩就披着苇子,戴上苇帽慢慢划进去。

亏得雾大,没让天鹅瞅见。

天鹅的窝有一人多高,用苇子摞起来的,母鹅在窝里孵蛋,公鹅就在旁边水道里来回守着。

那你射死的这只是公的还是母的?

我俩趴得低,射不着抱窝的,就等那只公的。

等了老半天,公鹅游到筏子跟前,我一箭穿心,它扑腾了几下就没气了。

母鹅听见了动静,利麻索地就飞跑了,我俩这才靠过去把窝里两个蛋捡来了。

老王头往杨克旁边凑了凑说:

听说你们和牧民的包里都留了不少羊油,你能不能给我弄点来?

我们四五十口人,天天干重活,吃粮全是从黑市上买来的高价粮,还天天吃野菜吃素,肚里一点油水也没有。

可你们还用羊油点灯,多糟践东西,你便宜卖给我点羊油吧。

杨克笑道:

这好办,我们包还有两罐羊油呢。

我看这两个天鹅蛋挺好看的,这样吧,我用半罐羊油换这两个蛋,成吗?

老王头说:

成!

这两个大蛋,我拿回去也是炒着吃,就当是少吃五六个野鸭蛋呗,你拿走吧!

杨克连忙脱下外衣把天鹅蛋小心包好,对老王头说:

明儿我就把羊油给您送去。

老王头说:

你们北京人说话算数,我信得着。

(节选自《狼图腾》)

(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三段把筏子描写成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雁翎队使用的那种伪装筏子,意在赞赏老王头他们的隐蔽技术高明。

B.看见天鹅蛋,杨克已经非常生气。

当他再看到死去的天鹅时,他已是愤怒了,但是他还不能爆发,因为他要救下那两个天鹅蛋。

C.面对两个不珍惜稀有动物的盲流,杨克感到非常无奈,他只能把强硬的态度收一收,开始找他们爱听的话说,以便能救下天鹅蛋。

D.选文中有多处景色描写,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向往。

E.小说虽然看似围绕两只天鹅蛋展开,但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为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更是为了下一代。

(2)文章第一段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6分)

(3)杨克为什么要改“硬攻”为“智取”呢?

(6分)

(4)杨克答应了老王头,说用半罐子羊油换那两个天鹅蛋,于是老王头把天鹅蛋给了杨克。

是给老王头那半罐羊油呢,还是不给呢?

杨克拿到天鹅蛋后心里十分矛盾。

如果你是杨克,你会怎样做呢?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选择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鲁迅眼中的怪人

余世存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活跃人物。

他是作家、翻译家、诗人、革命家、和尚、艺术家……他身世不幸,谋生能力极弱,却跻身于时代的弄潮儿之列,跟革命者们交往,自己也算是追求变革的仁人志士。

他敢于玩命,孙中山称其“率真”;但跟那些玩命而修成正果的人物相比,在苏曼殊身上,难以看到人生的健全成绩,他是长不大的孩子,对人对事不免任性。

他在世上只活了34年,他的天才跟他的短命形成了最经典的反差。

1905年,苏曼殊受聘于南京陆军小学。

第二年,他回到长沙,住进庙里,同时在明德学堂讲课,学生中有后来出名的陈果夫。

苏曼殊这个21岁的年轻人,行踪不定,浅尝辄止。

仅3个月,他又赶往安徽,到南京、上海,随后与陈独秀一起东渡日本,然后又很快回国。

1907年元旦后,他到日本跟章太炎同住,折腾几个月后回上海,11月又回日本。

鲁迅曾感慨道:

“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苏曼殊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他的生活就是写作、画画、访友……他翻译了《梵文典》、《拜伦诗选》等作品,还用英语写成《潮音自序》。

其中《拜伦诗选》的翻译堪称一绝。

苏曼殊言行怪诞。

有论者说:

“他时而楚楚长衫,设坛讲学,以人师的身份化育学子;他时而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以诗人才子的仪态现身诗坛歌榭;他时而激昂慷慨,奋勇振臂,以天下为己任,欲誓死一搏;他时而袈裟披身,青灯黄卷,万念俱灭,潜心向佛。

他的怪诞其实是种孩子气。

他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据说曾把自己的金牙敲下来换糖吃,有“糖僧”之称。

他的饮食习惯极为任性。

有一次,著名诗人、革命者,也是苏曼殊好友的陈去病买回一包栗子,和苏曼殊一起吃。

吃完后,陈去病休息了,苏曼殊又买了一包回来。

陈去病劝他少吃,他根本不当一回事,结果,肚子胀得不行,一直呻吟到第二天天亮。

还有一次,诗人柳亚子送他20个芋头饼,他一顿吃下去,肚子痛得不能起身。

有人和他打赌,一次吃下60个肉包子,他欣然应诺,一口气吃了50个,友人劝他不能再吃了,他非坚持吃完不可,还跟劝他的朋友吵了起来。

对苏曼殊,人们一般会评之为性情中人。

但性情中人也知物理、人情,懂得家国的责任并知道如何落实。

苏曼殊虽然多少也通晓这些道理,却无力自控。

他是一个大“情种”,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任情使性的大孩子。

这个“情种”种情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

1905年春,苏曼殊的朋友赵伯先向他求画。

苏曼殊当时急着东渡日本,未能兑现承诺。

1911年,广州爆发了黄花岗起义,牺牲者甚多。

赵伯先是革命党人,为起义失败而忧愤成疾,不久便呕血而死。

苏曼殊得知噩耗,含悲作了一幅《荒城饮马图》,焚于故友墓前,以示悼念。

有一年冬天,陈去病到上海,只带了一床薄被,苏曼殊当时没有被子,就把陈去病的薄被强要了去。

类似的例子极多,如他偷朋友章士钊的钱,据说是因为没有路费,然后留信告别,只身去了香港。

这个“情种”种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

他曾醉心于无政府主义,赞同暗杀。

1903年,他一度打算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因恨后者保皇,何况作为同乡的康有为假冒另一同乡孙中山之名向华侨募捐,这在苏曼殊看来,就是该死。

后经友人相劝,他才恨恨作罢。

到袁世凯称帝时,苏曼殊发表《讨袁宣言》,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教训袁,“今直告尔:

甘为元凶,不恤兵连祸结,涂炭生灵,即衲等虽以言善习静为怀,亦将起而褫尔之魄!

尔谛听之。

这个“情种”种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

他和陈独秀合译《悲惨世界》,未译完即要出走,并送陈独秀诗: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畅已似冰。

(节选自《环球人物》)

(1)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苏曼殊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对人对事不免任性,因此孙中山称其“率真”。

B.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人物,他有着多重身份,例如作家、翻译家、诗人、革命家、和尚等。

C.在袁世凯称帝时,苏曼殊以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名义发表《讨袁宣言》来教训袁世凯,言语中充满了愤激之情。

D.苏曼殊是性情中人,他知物理、人情,懂得家国的责任并知道如何落实,但他面对社会现实时,却无力自控。

E.苏曼殊的言行极为怪诞,他一会儿身着西装在教室上课,一会儿就会奋臂高呼以天下为己任,而一会儿,他又可能身披袈裟潜心向佛。

(2)苏曼殊为什么被称为一个大“情种”,他的这一性格表现在哪里?

(6分)

(3)鲁迅先生为什么称苏曼殊为“怪人”呢?

(6分)

(4)对于苏曼殊的怪诞,有人认为是“荒谬”,有人却认为那是一种“率真”,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3.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民进党权力核心改选,黑影幢幢,更耸人听闻的是身为高雄黑派的掌门人的余政宪竟然弃选。

B.凤凰卫视11月29日《新闻今日谈》节目播出“阮次山:

俄航母赴叙利亚让西方国家投鼠忌器”。

C.漫步堤上,如在画中游,举目远眺,可见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交相呼应,景宇肃澄,令人心旷神怡。

D.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个父母倚门倚闾、子女延颈企踵,望眼欲穿渴望团聚的节日里,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对相逢望而却步,甚至“恐归”。

14.下列各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孙连祥孝顺自己的母亲在村里甚至在县城里出了名,照顾村里所有的老人也已经成为他分内的事。

B.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世纪爱心基金今天在京正式启动。

基金向每位受助贫困优秀大学生每年资助5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C.该局在回复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吸取教训,决不允许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同时也祝愿广发网友对我们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监督和指正。

D.据介绍,征兵报名系统运行在首都征兵网上,主要设置应征报名、退役就业、跟踪管理、资格审查、统计分析、发送短信等栏目。

15.把下面的各组句子按顺序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诺贝尔奖是否会继续成为“权威”的奖项,倒是很难说。

①不少中国人对内地人士得不了诺贝尔奖着急

②没诺贝尔奖中国照样发展,随着我们更强大

③而且从长远看,真正该着急的就应当是后者

④但没有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中国人获奖

⑤而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也未必就一点不着急

⑥看淡看轻它会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流行态度

A.①⑤②④③⑥

B.③⑥④②①⑤

C.①⑤③②⑥④

D.⑥④①③⑤②

16.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幻想”或者“光荣/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

(4分)

例:

魅力/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

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4分)

①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

②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

③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

④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可他的药方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

但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大,便有意奉承:

“用了你那妙方,神清气爽。

”章太炎十分得意,确信自己已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自己生病,自开药方治疗,但不见好转,不得已找名医求治,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痊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不高明。

从此他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包头一中2013学年暑期检测考试(语文答案)

1.D【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C【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

3.A【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

4.C5.A6.B

7

(1)大臣对于皇帝和皇后,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样;父母关系不和,可以劝告使其和解,怎么能够顺着父亲让母亲离开家呢?

(2)宰相张士逊素来就讨厌程琳,也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辅驱逐出去。

文言文译文

【参考译文】

孔道辅字叫原鲁,是孔子四十五代孙子。

孔道辅自幼端庄大方,考中了进士,做了宁州军事推官,多次和宁州的将军争议事情。

有一条蛇从真武殿出来,全郡的人都认为是神灵,宁州将军率领属官前往祭拜。

孔道辅直接上前,用笏板击蛇,打碎了蛇的脑袋,观看的人起初惊讶,后来没有谁不感叹佩服。

调任大理寺丞,主持孔子祠的事情。

孔家人以前大多不守礼法,孔道辅全都把他们绳之以法。

章献太后执政,召孔道辅做了左正言。

他接受命令的那一天,上奏枢密使曹利用私下玩弄权术,应该尽早罢免,以使朝廷清明。

太后答应了他的上奏,就罢免了曹利用。

奉命出使契丹,上任途中授予龙图阁待制。

契丹宴请使者,戏子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戏,孔道辅愤然退出。

契丹让主持欢迎的人邀请孔道辅回到座位上,但要孔道辅道歉。

孔道辅严肃地说:

“中原和契丹友好,用礼节相待。

现在用这些戏子,怠慢侮辱先圣却不加禁止,你们的过错呀。

我道什么歉呢!

”回朝以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