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24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docx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模块名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体规划

目录

《分层教学》精品课程模块构建简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层教学设计………………………

第1课时10.1统计调查

(一)………………………

第2课时10.1统计调查

(二)………………………

第3课时10.1统计调查(三)………………………

第4课时10.2直方图

(一)  ………………………

第5课时10.2直方图

(二)  ………………………

第6课时10.3从数据谈节水

(一) ………………………

第7课时 10.3从数据谈节水

(二) ………………………

第8课时10.3从数据谈节水(三)………………………

第9课时复习与小结

(一)   ………………………

第10课时复习与小结

(二)   ………………………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测试卷A卷………………………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测试卷B卷………………………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

一、分层有效教学提出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市“精品课程”指导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数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分层有效教学”.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于学生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教学.

二、分层有效教学施行的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差异,所以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我们从基础性、发展性、融通性以关照不同层面的学生,在目标设置、配套练习等方面细化,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面对未知的自学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分层有效教学的操作与实施:

1、教学目标的设定从遵循学生基础的差异划分层次可分为以下三维目标:

(1)、基础性目标:

指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全体学生应该掌握的.

(2)、发展性目标:

指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等,分层次命题.

(3)、融通性目标:

指学生融会贯通数学思维、技能等,观察、分析生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师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教学策略首先尊重差异,明确责任.

所谓分层,立足纪雅学生现状,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尽相同的个性、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漏洞以及学习起点等.尊重不同层次就是树立“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其次利用分层,发展优势,扬长利短,“分层落实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融通性目标”,全面打造“实效、高质、快乐”的数学课堂,采用分层评价的激励措施,树立每一个教师与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我能行的自信心”、“天天进步的上进心”.再次研究分层,培养习惯.在落实学生不同层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类课程,做到“优质落实国家常规课程、精心打造奥数精品课程、巧妙设计分层辅差特色课程”搞好“四抓”、“四有”习惯培养工作:

抓常规,练养成,学习有习惯;抓起始,激兴趣,学习有动力;抓策略,讲实效,学习有方法;抓能力,保落实,学习有发展.

四、分层有效教学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多元评价目标,对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1、对学生的评价:

(1)是否能掌握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内容;

(2)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3)是否能过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4)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自己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意识.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案的书写是否能按学生的层次分层多维目标,设计有层次的教案.

(2)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3)能否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课堂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是否有进步.课后是否进行分层辅导.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层有效教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数据收集方式,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会制作扇形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

4、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利用直方图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蕴含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解析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7、通过经历统计活动,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本章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整理数据

收集

的数据

绘图

制表

制绘图

趋势图

直方图

折线图

扇形图

条形图

 

三、本章内容安排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的基本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以及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这些内容在三个学段均有安排,教学要求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第三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是在前两个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依据《课标》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和统计与概率本身的特点,本套教科书将“统计与概率”领域独立于“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领域,共有三章.这三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的不同侧重点来安排,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概率部分为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

(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

(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第二十一章进一步讨论.

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

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本节主要介绍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

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两个问题,通过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

教科书首先设计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部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作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分布的规律,最后通过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会要求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要求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制作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了问题1的情境,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合适,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取到,教科书介绍了学习门口随机调查或利用学号随机抽样,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简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计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出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来学校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计的3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以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的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具体来说,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入手:

从63名学生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数据的变化范围,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教科书利用问题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以及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10.3节“课题学习”,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

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体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作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更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回答问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如何从统计资料中挖掘信息.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三个问题,引入了趋势图的内容,即用一条直线刻画数据变化的趋势,并要求学生根据趋势图作预测,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来评价趋势图刻画变化趋势的效果.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

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令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为16课时,大体分配如下:

10.1统计调查………………………… 3课时

10.2直方图…………………………2课时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3课时

教学活动…………………………1课时

复习与小结…………………………2课时

《图形认识初步》章节测试…………………………1课时

五、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它在本章编写中是受到极大关注的.特别需要注意到,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运用,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理总体的方法.本章第10.1节介绍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抽样调查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蕴含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是上述统计思想.

教学中,除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外,应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思想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的产物.对统计思想的了解有助于把握解决统计问题的大方向,也有助于加深理解学习过程中局部问题.例如,了解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就会对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

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数据分析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章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虽然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本章活动的重点应放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三个方面.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目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亲自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然后动手设计表格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再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描述数据.对于分析数据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有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或由教师讲解完成.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既有课上的又有课下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个体的又有小组合作的.教师在真个活动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本章10.3节安排了“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安排它的目的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实际统计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综合运用本章以及一枪所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析和反驳的统计过程,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课题学习选用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约用水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活动性.通过这个课题学习也使学生从数据上对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等情况有一个认识,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使学生自觉的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行动中去.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亲自从事统计调查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得到人文方面的教育.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课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根据课题学习的教学目标,选择其他的主题进行课题学习.

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

本章教科书中有一些实际问题的素材,教学时可以进一步挖掘现实生活中有趣的、可操作的、真实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可以注意选取一定人文教育价值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也得到人文方面的教育.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素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接受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在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时还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从事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这时要注意对学生收集数据的活动过程以及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不能随便更改数据,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统计中的思想方法,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分析数据是统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本章中已经出现了,但属于较为简单的情形.本套教科书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中将对它作出更深入的介绍,而本章对分析数据的要求仅是通过简单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它是统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初步体会统计思想和统计过程.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过早的出现教负责的分析数据的问题.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过早的出现较复杂的数据分析的问题.又如,本章第10.2节中,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组距的分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的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本节的问题都属于后一情形,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多涉及一般直方图,而应重点介绍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的直方图,练习题与作业题也应控制在这种直方图上.

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例如借助计算机计算统计数据和绘制统计图有很好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实际工作中的很多统计图表都是利用计算机画出来的,许多统计计算也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的.为了体现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作用,教科书上有相应的选学栏目.教学中如果能使用计算机作统计图或进行统计计算,将有利于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解统计思想和统计活动上来.但是,教学中应注意不能使学生离开计算机就不会画简单的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