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8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docx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赵丽

摘要:

本文试图以偏误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维吾尔语的动名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对比、统计的方法,分类分析了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时所出现的偏误现象,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某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维吾尔语动名词;偏误分析;汉族学生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粘着语,有格、式、时、态等语法范畴,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孤立语,非形态语言。

由于两大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给学习者带来了种种困难,如本文重点讨论的维吾尔语动名词,在汉族学生的母语中是没有动名词这一概念,两种语言的这种差异会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上出现空位而逃避,也会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母语中与此动名词相对应的某个词语,进而把两者对应起来,造成使用不当。

本文采取了试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农业大学维吾尔语专业总计101名汉族学生做了“维吾尔语动名词的试卷”调查,然后搜集整理出了有关动名词的偏误例句进行归类分析,最后探讨了各类型偏误的成因并提出建议。

1.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时所出现的偏误类型与分析

维吾尔语动名词偏误类型及偏误用例统计表(调查问卷101份)

类别

偏误类型

有效试卷(份)

句子示例(本文)

偏误的出错率(%)

 

1

遗漏动名词的宾格附加成分

88

例1、2

59%

遗漏动名词的向格附加成分

84

例3、4

49%

遗漏动名词的从格附加成分

94

例5、6

53%

遗漏动名词的领有格附加成分

86

例7、8

35%

遗漏动名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

80

例9、10、11

66%

2

称名动名词误用作副动词

81

例12、13、14、15、16

22%

3

主体动名词(ʁuʧi)误代成动词词干后加ʧi的形式

82

例17

22%

时态动名词误代成形动词

79

例18

20%

4

与动名词相结合的情态形容词的错序

90

例19

29%

 

5

 

回避动名词过去时的时态变化

85

例20、21

74%

回避动名词现在时的时态变化

77

例22、23

79%

回避动名词将来时的时态变化

84

例24、25

76%

1.1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某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过程中往往会犯这种错误,就是遗漏了与动名词相呼应的成分而造成了语义残缺,这一部分的呼应成分并不是动名词本身,而是与动名词相呼应的成分。

如下:

1.1.1遗漏动名词的宾格附加成分

1.*silɛrniŋkeliʃiŋlɑrqɑrʃiɑlimɛn.(我欢迎你们来。

正:

silɛrniŋkeliʃiŋlɑr[ni]qɑrʃiɑlimɛn.

2.*jeziʃjɑzɖi,birɑqɑnʧɛjɑχʃijɑzmiɖi.(他写是写了,但写得不怎么好。

正:

jeziʃ[ni]jɑzɖi,birɑqɑnʧɛjɑχʃijɑzmiɖi.

分析:

例1中,考察的是ʃ动名词做句子成分时的用法,ʃ动名词在句中的作用与名词相同,具有人称、数或格的变化形式,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句子里的keliʃiŋlɑr是已经名词化了,具有名词功能,silɛrniŋkeliʃiŋlɑr与宾格ni结合,正好充当了宾语,所以前面必须加ni才显得语义完整。

例2中,是称名动名词的一种固定用法,即动名词后以宾格形式与该动词的变位形式重叠,表示一种让步意义。

句中的jeziʃ加宾格ni与自身的人称形式连用,就相当于汉语中常用两个重复动词中间加“倒是”的形式,可以看出是学生没有掌握其用法而省略或遗漏了宾格ni。

11.1.2遗漏动名词的向格附加成分

3.*bygynʧyʃtinkejinsuyzyʃbɑrmɑqʧimiz.(今天下午我们打算去游泳。

正:

bygynʧyʃtinkejinsuyzyʃ[kɛ]bɑrmɑqʧimiz.

4.*ukɑmnitɑpɑlmiʁɑnɖinkejin,meniŋøjgɛqɑjtiʃimtoʁrɑkɛlɖi.(找不到弟弟,我只得回家。

正:

ukɑmnitɑpɑlmiʁɑnɖinkejin,meniŋøjgɛqɑjtiʃim[ʁɑ]toʁrɑkɛlɖi.

分析:

例3中,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好向格和称名动名词的具体用法,句中“打算去游泳”表示了行为动作的目的,使用动名词时,可以用“称名动名词+向格+趋向动词”的形式来表示,其中yzyʃ是称名动名词,bɑrmɑqʧimiz是趋向动词,可学生却遗漏了向格ʁɑ。

例4中,考察的是称名动名词与toʁrɑkɛlmɛk的特殊用法,用“称名动名词+向格形式+toʁrɑkɛlmɛk”表示进行动名词所指动作是“需要的,应该的,必须的”等意思,所以不能省略了向格ʁɑ。

1.1.3遗漏动名词的从格附加成分

5.*bizniŋbujɛrgɛkeliʃimizmɛqsɛtøginiʃ,ojnɑʃɛməs.(我们到了这儿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玩。

正:

bizniŋbujɛrgɛkeliʃimiz[din]mɛqsɛtøginiʃ,ojnɑʃɛməs.

6.*øginiʃmɛqsɛtχizmɛtqiliʃ.(学习是为了工作。

正:

øginiʃ[tin]mɛqsɛtχizmɛtqiliʃ.

分析:

例5和例6中,是一个表示行为的目的句子。

在使用动名词表达时,除了使用“ʃ动名词+向格+趋向动词”的形式表示目的外,也可以用“ʃ动名词+从格形式+mɛqsɛt”来表示目的,所以本题绝对不能遗漏了ʃ动名词keliʃimiz和øginiʃ的从格形式ɖin/tin。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虽然学生们都会使用ʃ动名词,但并没有注意到它的细节要点而出现了遗漏。

11.1.4遗漏动名词的领有格附加成分

7.*bɛdɛnʧiniqturuʃpɑjɖisikøp.(锻炼身体好处多。

正:

bɛdɛnʧiniqturuʃ[niŋ]pɑjɖisikøp.

8.*utɑmɑqjegysijoq,telewizorkørgysibɑr.(他不想吃饭,想看电视。

正:

u[niŋ]tɑmɑqjegysijoq,telewizorkørgysibɑr.

分析:

例7中,句中的bɛɖɛnʧiniqturuʃniŋ是做定语的,修饰后面的pɑjɖisi,在汉语中“锻炼身体(的)好处多”可以把“的”字省略并无改变此句的意思,但在维吾尔语中是不能省略的,因受母语的影响,占35%的学生没有加领有格的附加成分niŋ。

例8中,使用表愿(ʁu)动名词时,要注意两点:

1.句子中的主体有时可以省略,但动名词后必须以相应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出现,如:

topniojniʁumbɑr.(我想玩球。

)2.当句子的主体存在时,必须以领有格形式出现,动名词也必须以相应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出现,但此句中就遗漏了与动名词相对应的主体“他”的相应成分niŋ。

1.1.5遗漏动名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

9.*bygynqɑttiqjɑmʁurjeʁiʃmumkin.(今天可能要下雨。

正:

bygynqɑttiqjɑmʁurjeʁiʃ[i]mumkin.

10.*wɑqtiqɑriɑjɛqiliʃʃɛrt.(你们必须遵守时间。

正:

wɑqtiqɑriɑjɛqiliʃ[iŋlɑr]ʃɛrt.

11.*bizuniŋɖinøginiʃkerɛk.(我们要向他学习。

正:

bizuniŋɖinøginiʃ[imiz]kerɛk.

分析:

以上各例句偏误的共同点是遗漏了动名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当称名动名词带一定的从属性人称形式与情态形容词mumkin,ʃɛrt,kerɛk,lazim等词结合时,是做合成谓语,动作主体以主格形式出现。

所以例9中缺少了第三人称的附加成分(i),例10中缺少了第二人称的复数附加成分(iŋlɑr),例11中缺少了第一人称的复数附加成分(imiz),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而出现句子成分前后不呼应,需加强记忆。

综上所述,遗漏了动名词的这些附加成分,主要是这些成分在汉族学生的母语中不出现,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对句子意义的补充,再加上汉族学生过于重视词语的表达,在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附加成分的情况下,就会不由自主的丢掉了词与词之间的联合成分,就出现了以上的遗漏,这些偏误是汉族学生学习动名词时出现的较普遍的现象。

1.2误用偏误

误用偏误是指由于受目的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误用了某些词语和句式而造成的偏误。

泛化就是其中常见的偏误,文中就是把称名动名词误用作副动词而造成了过度泛化。

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动名词期间,在没有完全掌握称名动名词的情况下,就会不由自主地运用先前学的知识,不断练习,不断扩大,如以下过度地使用p副动词以及其否定形式而造成的偏误,中括号里是误用的词。

12.*ukutupχɑniʁɑkitɑb[qɑjturup]kɛtti.(他到图书馆还书去了。

正:

ukutupχɑniʁɑkitɑbqɑjturuʃqɑkɛtti.

分析:

例12中,此题考察的是“ʃ动名词+向格形式+趋向动词”表示目的,而学生在脑海里常会习惯性地想到p副动词,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维文课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p副动词的句子,例如uøjigɛqɑjtipkɛtti(他回家了。

)等等,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表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连续性动作,在前一个动词词干后加p,所以学生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混淆不清,而错用了p副动词。

13.*urekort[buzup]tiriʃiɖu.(他努力打破记录。

正:

urekortbuzuʃqɑtiriʃiɖu.

分析:

此题和例12题相似,当学生用维吾尔语思维来进行翻译时,“tiriʃiɖu”是动词,而在汉语中“打破”也是动词并在“tiriʃiɖu”动词的前面,当汉族学生一看到句子中有两个连着的动词时,就会想着在前一个动词前加p,而造成了误用。

14.*bizujɛrgɛ[bɑrmɑjmiz]mumkin.(我们可能不去那儿了。

正:

bizujɛrgɛbɑrmɑsliqimizmumkin.

15.*øzwɑqtiɖɑorunɖin[turmɑj]jɑχʃiɑɖɛtɛmɛs.(不按时起床不是好习惯。

正:

øzwɑqtiɖɑorunɖinturmɑsliqjɑχʃiɑɖɛtɛmɛs.

分析:

例14和15题中,考察的主要是称名动名词的否定用法,称名动名词的否定形式只有一种,由动词词干附加-mɑsliq//-mɛsliq构成,29%的学生没有掌握牢固,而是过度地使用了副动词的否定形式-mɑj。

16.*jolpɑtqɑq,jiqilip[ʧyʃyp]tɑsqɑlɖim.(路很泥泞,我差点摔倒了。

正:

jolpɑtqɑq,jiqilipʧyʃyʃkɛtɑsqɑlɖim.

分析:

例16中,此题考察的是“称名动名词+向格+tɑsqɑlmɑq或qil qɑlmɑq”,表示险些出现的动作,在汉语中表示“差点儿”的意思,作状语成分,但在维吾尔语中做谓语,“摔倒”又是动词,所以学生就在前一个动词词干后用了p副动词。

综上所述,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好称名动名词的用法,把学到的p副动词强化,套用在不该用p副动词的地方;另一方面是教材的表述不全面或是老师没有注重对比的讲解,最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联想,如老师在讲解p副动词的时候,教材中只指出了p副动词的各项用法,而没有指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其它的词或句型也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这里就需要老师的详细对比讲解了。

1.3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

本文的误代偏误有两种形式:

一、把主体动名词(动词词干加ʁuʧi)误代成动词词干后加ʧi的形式;二、把时态动名词误代成形动词。

是由于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主体动名词和时态动名词的构成和用法而采用其它形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替总结出不正确的规律,从而产生偏误。

如:

17.*ubumɑʃininikɛʃip[qilʧi].(他是这部机器的发明者。

正:

ubumɑʃininikɛʃipqilʁuʧi.

分析:

此题属于词语的误代,句中“kɛʃipqilʧi发明者”的“qilʧi”是错误的构词,是学生没弄清派生名词(ʧi)和主体动名词(ʁuʧi)的区别,就误造了一个新词“kɛʃipqilʧi”来代替主体动名词“kɛʃipqilʁuʧi”。

在维吾尔语中,主体动名词(ʁuʧi)和派生名词(ʧi)都属于名词中的一种构词法,都是派生名词,不同的是:

ʧi是加在名词后,表示与这些名词所指事物有某种关系的人。

如:

iʃ(事情)+ʧi=iʃʧi(工人);而ʁuʧi是加在动词后,表示进行这些动作的人或与这些动作有关的物。

如:

oqu-(读)+ʁuʧi=oquʁuʧi(学生)。

由此可见,学生就是因为混淆了它们的形态结构,介于派生名词(ʧi)和主体动名词(ʁuʧi)之间,就误造了“kɛʃipqilʧi”代替“kɛʃipqilʁuʧi”表示发明者,所以学生应当注意qil-是动词,其后应该附加ʁuʧi而不是ʧi成分。

18.*pikirbɛr[gɛn]bizgɛjɑrɖɛmbɛrgɛnlik.(提意见就是等于帮助我们。

正:

pikirbɛrgɛnlikbizgɛjɑrɖɛmbɛrgɛnlik.

分析:

时态动名词就是由形动词结合附加成分-lik/-liq构成,如:

oquʁɑn+liq----oquʁɑnliq。

维吾尔语形态很丰富,一旦学生掌握不好时态动名词和形动词的形态结构时很容易混淆而误代。

在此句中“pikirbɛrgɛnlik”是起名词性的作用,做主语,表示动名词所指动作的出现与另一个动作的出现是相等的,即“××就等于××”的句子结构;而形动词有时是修饰名词的,做定语,在此句中则表示“××的××就等于××”与文中表达的意思不符。

1.4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

本文的错序主要表现在与动名词相结合的情态形容词的错序,把它放在了汉语中做状语成分的位置,本题只考察了语序的使用不当问题,举例时病句没有做修改,是保持原样的。

19.*bizujɛrgɛmumkinbɑrmɑjmiz.(我们可能不去那儿了。

我们那儿可能不去

*bizmumkinujɛrgɛbɑrmɑjmiz.

我们可能那儿不去

正:

bizujɛrgɛbɑrmɑsliqimizmumkin.

我们那儿不去可能

分析:

在汉语中,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词,都是助动词,常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在句子里常做状语。

如:

“他能来吗?

”。

它还可以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如:

“这样做可以吗?

”。

一般和维吾尔语特殊形容词mumkin,ʃɛrt,kerɛk,lɑzim等词相对应,在维吾尔语中,这些情态形容词与动名词结合做合成谓语,放在句末。

所以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对应形式是不一样的。

如:

维语分析----biz[ujɛrgɛ]bɑrmɑsliqimizmumkin.(我们可能不去那儿了。

主语状语谓语短语

汉语分析——我们[可能][不]去那儿了。

主语状语状语谓语宾语

在汉语中“可能”做状语,放在谓语“去”前面,而在维吾尔语中则放在句子的末尾,此错句一方面是因为汉族学生受母语影响(“我们可能不去那儿”。

把“可能”提到了动词前),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动名词与特殊形容词相结合使用时,并不十分注意其位置而造成的。

1.5回避偏误

回避偏误是指当学生对一个语法现象不熟悉或没把握时,会采取一种消极的回避态度而造成的。

在调查的试卷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对时态动名词不熟悉或不会运用时,要么放弃,要么随意填写,方括号里都是试卷上出现频率最高的ʃ动名词,完全忽略了动名词的三种时态形式。

如下:

20.*bukypʧilikniŋ[tiriʃiʃ]nɛtiʤisi.(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正:

bukypʧilikniŋtiriʃqɑnliqiniŋnɛtiʤisi.(过去时)

21.*jɑmʁur[jeʁiʃ]yʧynekskursijigɛbɑrɑlmiɖuq.(因为下雨,我们没能去参观。

正:

jɑmʁurjɑʁqɑnliʁiyʧynekskursijigɛbɑrɑlmiɖuq.(过去时)

22.*χetidəsiŋlimniŋɖoχturχɑniɖɑprɑktikɑ[qiliʃ]jezilʁɑn.(他在信中也谈到了我妹妹在医院实习的情况。

正:

χetiɖəsiŋlimniŋɖoχturχɑniɖɑprɑktikɑqiliwɑtqɑnliqimujezilʁɑn.(现在时)

23.*jɑtɑqtɑbɑʃqɑsɑwɑqɖɑʃlɑrdɛrs[tɛkrɑrlɑʃ]yʧyntɑʃqiriɖɑpɑrɑŋlɑʃtuq.(因为其他同学在宿舍复习功课,所以我们就在外面谈了。

正:

jɑtɑqtɑbɑʃqɑsɑwɑqɖɑʃlɑrɖɛrstɛkrɑrlɑwɑtqɑnliqiyʧyntɑʃqiriɖɑpɑrɑŋlɑʃtuq.(现在时)

24.*jeqindɑbizimtihɑn[beriʃ]yʧynɛtɛsilɛrbilɛnjiχejyɛngɛbɑrɑlmɑjɖiʁɑnbolduq.(因为我们最近要考试,所以明天不能跟你们到颐和园去了。

正:

jeqindɑbizimtihɑnberidiʁɑnliqimizyʧynɛtɛsilɛrbilɛnjiχejyɛngɛbɑrɑlmɑjɖiʁɑnbolɖuq.(将来时)

25.*ulɑrniŋɛtɛ[meŋiʃ]χɛwiriŋlɑrbɑrɖuʔ(你们知道他们明天要走吧。

正:

ulɑrniŋɛtɛmɑŋiɖiʁɑnliqiɖinχɛwiriŋlɑrbɑrɖuʔ(将来时)

根据以上的病句,第一,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用了ʃ动名词来表示,虽然ʃ动名词本身就有表示将来的意思,如“mɛnbuiɖɑridɛiʃliʃimkerɛk.”(我要在这个单位工作),就相当于三种时态中的将来时,如“mɛnbuiɖɑridɛiʃlɛjɖiʁɑnbolɖum.”(我将要在这个单位工作了),但是前者语气不够肯定,后者带有决定性的意思。

第二,维吾尔语是形态型语言,重形合,所有的语法变化都是通过词尾上黏着的附加成分表示出来的,而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重意合,汉语语法离开语义就无法分析,所以汉语动词本身没有时态变化,有时只是在动词后面加“着、了、过”来表示持续,完成,过去,或加时间副词“正”“将要”“曾经”等词来表示时态。

试比较以下句子:

(1)mɛnbuiɖɑridɛiʃligɛn.(我在这个单位工作过)

bumɛniʃligɛniɖɑrɛ.(这是我工作过的单位。

(2)uwɑqttɑmɛnbuiɖɑridɛiʃlɛwɑtqɑniɖim.(那时候我正在这个单位工作。

bumɛniʃlɛwɑtqɑniɖɑrɛ.(这是我正在工作的单位。

(3)mɛnbuiɖɑridɛiʃlɛjɖiʁɑnbolɖum.(我将要在这个单位工作。

bumɛniʃlɛjɖiʁɑniɖɑrɛ.(这是我将要工作的单位。

从以上例子看出,在维吾尔语的动词词干后分别附加表“过去,现在,将来”的三个时态就相当于汉语中的“过、正在、将要”等时间副词,所以我们可以进行着对比来学习,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讲解维汉在时态上的对比问题,并讲清楚它们的异同点,预测学生在学习时态动名词时易于出现的难点和偏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作为学生,首先要弄清汉语中句子的时态再结合维吾尔语时态变化的附加成分来对比学习,而并不是盲目地逃避,要谨记动名词的三种时态变化,反复练习。

2.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2.1母语的负迁移

由于汉维两个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族学生在学习维吾尔语时很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虽有推动作用,但也有干扰作用,母语的干扰作用即母语的负迁移。

这种负迁移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本文主要体现在动名词的句法结构上。

①如:

遗漏偏误:

因为汉族学生头脑里的母语知识已经很牢固,维吾尔语中丰富的形态结构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所以汉族学生就会常常遗漏掉与维吾尔语动名词相关的一些附加成分,如遗漏与动名词相关的宾语、向格、从格、领属格和从属性人称成分。

错序偏误:

汉语中词语的顺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维吾尔语是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语序跟汉语不一样,但受母语的影响,所以汉族学生常把母语的语序套用到维吾尔语中,从而造成错位偏误。

根据例19中,与动名词相结合的情态形容词的错序,把它放在了汉语中做状语成分的位置,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2.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由于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知识,把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

如:

误用偏误:

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动名词的知识后,在没有真正掌握维吾尔语动名词用法的情况下,喜欢用类推的方法,如本文中所提到的:

把早期学过的p副动词,运用到需要的动名词形式的这种现象上,而造成了大量的偏误。

还有的学生把已掌握到的ʃ动名词普遍误用成其他形式的动名词,也就造成了过度的泛化。

误代偏误:

主要是汉族学生对主体动名词的结构形态掌握的不牢固,与其他词语产生混淆而出现了自己乱造词的现象,如文中的qilʧi,把它类同了在派生名词中“由名词+ʧi”的用法。

2.3教材和教学的原因

在调查时,部分学生对维吾尔语动名词的概念模糊,对其分类不清楚,更不用说怎么运用。

一方面从大一的学生开始,普遍认为维吾尔语语法很难,在日常的学习中常犯迷惑,然而我们学习的维吾尔语教材中,对于维吾尔语语法的讲解过于分散,没有配备的练习册,仅靠书上的练习,不利于反复练习,巩固知识,学了前面忘了后面;课上课下,老师们多以口头上的纠正为主,而且有关维吾尔语语法的专项练习太少,希望专业老师能多一点地进行讲解和练习。

另一方面是维吾尔语语法课程开设的比较晚,应该从大一到大四同步学习,从易到难,把各语法要点串联起来,不断巩固、学习。

2.4学习方法的干扰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面对各种各样不懂的问题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出错,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就会出现:

采取回避的手段。

学生通常以旧学的代替新学的,如学会了目的副动词的造句就会忽视用动名词来表示目的用法的句子,不会灵活运用,过于懒惰,不愿意接受新知识,不懂也不问老师,凭感觉理解其大意。

原因就是怕出错,尽量不使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式,只用自己知道的知识,采取这种回避的方式避免错误,往往带来了很多的偏误。

另一方面就是文中所提到的,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或不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