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24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docx

浮法玻璃成型实用工艺

第一部分浮法玻璃成型工艺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流程:

经熔化、澄清并冷却至1100℃左右的玻璃液,经流道(包括安全闸板和流量调节闸板)和流槽流进锡槽的熔融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及表面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开始进行摊开、抛光、均匀降温,在拉边机的作用下,进行拉薄或积厚形成一定厚度的玻璃带,在水包的强制冷却和槽体自热的降温的双重作用下,成型后的玻璃带降温到600℃左右,通过过渡辊台,出锡槽进入退火窑。

一、锡槽的工艺分区

1.抛光区

锡槽抛光区的功能是使从流槽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在这里摊平抛光。

所谓抛光就是玻璃液在其重力和表面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使玻璃表面光滑平整。

此区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温度,而且横向温度必须均匀,以使玻璃的粘度小而均匀,才能使玻璃得以充分摊平。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2.7---103.2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1000--1065℃。

●玻璃液在此区的冷却速度不得大于60℃/min。

●玻璃液在此区的停留时间不得小于72秒。

玻璃带的流动和边部液流

玻璃液经唇砖流落在锡液面上,分为两部分流动,大部分玻璃液向下游流去,形成玻璃带的主体部分,很少一部分玻璃液反向流动,与背衬砖接触,然后缓慢的分成左右两股玻璃液流沿背衬砖和八字砖形成玻璃的左边部和右边部,这样与耐火材料接触的玻璃液形成的玻璃带边部质量较差,都将在冷端掰边作业中除去。

2.预冷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3-104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1000-900℃。

3.成型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4.25-105.75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900-780℃。

4.冷却区

冷却区长度包括收缩段在的后面窄段的全部长度。

玻璃液在此区由于快速冷却,粘度急剧增大而不再收缩。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围105.75-107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780-590℃。

二、锡槽的成型机理

1.玻璃的粘度

粘度是液体的一种摩擦系数.当某层液体以速度ü运动时,邻近液层也将一起运动,不过速度要小些,并且距离愈远,速度愈小.这种流动称为粘滞流动。

粘滞流动是用粘度来衡量,从玻璃液到固态玻璃的转变,粘度是连续变化的,其间没有数值上的突变。

粘度是玻璃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贯穿着玻璃生产的各个阶段,从熔制、澄清、均化、成型、退火都与粘度密切相关。

影响玻璃粘度的主要因素是玻璃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玻璃的粘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在成型过程中,玻璃粘度产生的粘滞力与重力、摩擦力与表面力形成平衡力系。

2.玻璃的抛光原理

玻璃的抛光时借助玻璃表面力的作用使表面平滑,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的抛光过程可以控制较小的降温速度和均匀的温度场,使表面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玻璃的表面力:

在两相交界处的表面层分子受到层分子的引力与受到外界分子的引力是不相同的,这样,在液体表面层就形成了一种力图使液体收缩的力,这就是表面力。

对于一种给定体积的液体,表面力倾向于使其维持最小的面积,因此表面力是一种阻止表面积增大的力。

气氛性质对玻璃熔体的表面力有重要影响,一般说还原气氛下的玻璃表面力比氧化气氛下约增加20%。

硫酸盐如芒硝,氯化物如氯化钠等都能显著的降低玻璃的表面力。

表面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二者呈直线关系,即当温度提高100℃时表面力减少1%。

3.玻璃的拉薄

玻璃的粘度是拉薄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从表面上看,高温玻璃液的粘度小、流动性好,有利于拉薄。

事实证明,高温拉薄不可能生产出更薄的玻璃,拉薄必须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这是因为玻璃的宽度收缩远大于厚度收缩。

3.1拉薄的方法:

a.重新加热法

玻璃离开抛光区后急速冷却到700℃左右,然后重新加热到850℃,这样就形成一个硬化的玻璃带,阻止拉引力传递到抛光区,从而保证玻璃的抛光质量.但这种方法会造成对玻璃带急冷急热的冲击,很难保证温度的均匀性,反而破坏已经抛光好的表面,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

b.徐冷法

徐冷法取消了急速冷却带和重新加热区,温度平缓下降,玻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后,进入拉薄区。

拉薄区设置拉边机并控制其速度,利用拉边机的节流作用,阻止拉引力向抛光区传递,这样避免了热冲击,玻璃温度比较均匀,拉薄过程对表面没有明显的影响。

3.2拉薄的措施

a.拉薄所需的拉力是靠辊道产生的,因此增大拉引速度,玻璃中的质点加速度增加,拉力也就增加。

b.生产薄玻璃时需要较大的拉力,因此用高速度拉引薄玻璃较低速度容易.

c.玻璃带在纵向被拉伸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向中心收缩,因此利用拉边机对玻璃施加横向拉力。

d.拉薄时首对拉边机速度远低于主传动速度,末对拉边机速度略低但接近于主传动速度,拉边机摆角为正角度。

3.3拉薄参数

自由拉薄:

玻璃离开末对拉边机后,仍处于可塑性的中间状态。

由于粘度很大,由表面力产生的增厚力可忽略,因此玻璃在拉引力的作用下继续拉薄,这种情况称为自由拉薄。

强制拉薄:

从第一对拉边机到最后一对拉边机的区域。

收缩率:

玻璃带离开末对拉边机时的板宽与最终定型后板宽的差值与玻璃在末对拉边机时板宽的比值。

ε=1-Wn/Wi

速比:

又称拉薄比,即各对拉边机之间的速度比值。

自由拉薄区的拉薄比只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而强制拉薄区的拉薄比可通过拉边机的速度调整,如强制拉薄区的拉薄比过大,就会使第一对拉边机前的玻璃宽度增加,同时加大了玻璃中部与边部的速度差,从而使玻璃受到剪切应力而影响玻璃板质量。

拉边机的摆角:

能否控制一定的拉薄比数,除速比这个重要的参数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拉边机的摆角,摆角愈大,产生的横向拉力愈大,但如摆角过大,对于同一对拉边机之间的微小差别就会比较灵敏,容易造成玻璃的摆动。

4.玻璃的堆厚

4.1堆厚的方法

a.挡坝法

挡坝法是在锡槽的高温区安装石墨挡坝,使玻璃堆至设定厚度成型,并用少量拉边机附助,玻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后,进入冷却区,挡坝法一般可以生产12-30mm厚度。

优点:

1、挡坝法成型温度较低,板摆小,成型稳定。

2、挡坝法比拉边机法更容易生产超厚玻璃。

缺点:

1、挡坝法安装设备时对锡槽工况影响很大。

2、由于成型温度低,边部析晶较难控制。

b.拉边机法

拉边机法是在锡槽的高温区安装多对拉边机,生产厚度越厚,则需要更多的拉边机进行堆厚。

拉边机法一般生产12mm时使用7-8对拉边机.生产15mm时使用9对拉边机,生产19mm时使用10对拉边机。

首对拉边机速度远高于主传动速度,末对拉边机速度略低或接近于主传动速度,拉边机摆角为负角度。

优点:

1、拉边机法成型温度比较稳定,工艺调整幅度小。

2、拉边机法比挡坝法成型温度高,不容易产生边部析晶缺陷。

缺点:

1、拉边机法生产的厚度较挡坝法低。

2、拉边机法边部因牙印变形而产量损失大。

3、拉边机法易板摆,较难控制,另对拉边机要求高。

4.2改进横向厚度分布的手段

a.拉边机速度(增加则边部变厚)

b.电加热的分布(在厚的部位上方加热)

c.拉边机角度的分布

d.选择性局部冷却(在薄的部位上方冷却)

e.机头的压深(增加机头压深边子变薄)

f.锡液深度(增加锡液深度板带中部变厚)

三.锡槽中的物化反应及缺陷

1.氧化锡

密度6.7-7.0g/cm3,莫氏硬度6-7,熔点2000℃,因此在锡槽中常为固体,往往以浮渣形式出现在低温锡液面上。

化学反应Sn+O2=SnO2

2SnO+O2=2SnO2

2.氧化亚锡

熔点1040℃,沸点1425℃,固体为蓝黑色粉末,能溶解于锡液中,其蒸气多为多分子聚合物(SnO)4。

在中性气氛中,氧化亚锡只有在1040℃以上才是稳定的,低于1040℃,它是不稳定的,有以下分解:

4SnO=Sn+Sn3O4

2SnO=Sn+SnO2

在还原气氛中,氧化亚锡可以存在,但往往溶解于锡液中或以蒸气形式存在于气氛中。

3.硫化亚锡

密度5.27g/cm3,固体为蓝墨色晶体,熔点865℃,沸点1280℃,具有很大的蒸气压(易挥发)。

在正常生产中极易挥发进入气氛中,在900℃时它的挥发性是600℃时的1000倍.

化学反应SnS=Sn+S

SnS+H2=Sn+H2S

4.保护气体(N2+H2)

如在氮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氢,那么氢气就与氧化锡SnO2产生如下反应:

SnO2+2H2〈=〉Sn+2H2O

在700℃以上,只要较小比例的氢,就很易使反应向右进行。

低于700℃,很难使反应向右进行,需要使用较大比例的氢。

作为保护气体提供的氮气和氢气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特性要求,即一般要求保护气体中含有的氧少于5ppm,含有的水蒸气要少于10ppm。

5.锡缺陷的产生

5.1沾锡

在正常生产中,锡对玻璃的浸润角为175度,接近于完全不浸润,因此玻璃不会沾锡。

但当锡槽中有亚锡离子存在时,亚锡离子会侵入玻璃表面层从而改变玻璃表面的非金属性质,对金属锡产生粘附力。

玻璃表面层中亚锡离子越多,玻璃对金属锡产生粘附力越大,当玻璃表面层中亚锡离子超过一定浓度时,玻璃下表面就会发生沾锡现象。

形态:

以点、线或条纹形式出现在下表面的金属锡。

检查:

一般在墙灯下可见。

原因:

是由于锡被氧严重污染所导致的,一般认为是氧化锡灰污染提升辊附近的玻璃板下表面,从而造成金属锡的粘附。

处理:

1.提高保护气体的纯度,降低含氧量。

2.要加强锡槽的密封减少事故,保证气体的供应量,锡槽维持正压。

3.锡槽出口的氧化物及时清理。

5.2锡印

形态:

位置固定,常以团状、条状、磨砂状形式出现在玻璃下表面的脏物。

检查:

一般在侧面灯下可见。

原因:

主要是锡槽密封质量差或锡槽工况差,导致1#过渡辊被锡和氧化锡严重污染,一般认为是锡槽中的硫化亚锡在575℃以下在过渡辊上冷凝所致。

处理:

1.在过渡辊下用木棍清洁过渡辊。

2.对于磨砂状锡印降低锡槽出口温度很有效。

3.在过渡辊下洒一些硫粉。

4.做好锡槽的密封工作,特别是过渡辊台的密封质量,以减少锡槽出口的出气量。

5.3光畸变点

锡的氧化物在870℃以上呈气态存在,870℃以下呈固态存在。

在锡槽的顶盖下部低于870℃的地方凝聚着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因为锡槽温度、压力变化,或由于长时间凝聚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因自身的重力作用掉落下来,砸在未定形的玻璃带上,局部玻璃表面上出现光学变形的斑点,这种缺陷叫光畸变点。

原因:

1.保护气体的纯度低,含氧量高。

2.保护气体波动,供应量不足,压力不稳。

3.锡槽密封较差。

处理方法:

1.锡槽顶盖结构设计要合理,平整度要好。

2.提高保护气体纯度,供量供压要稳。

3.加强锡槽相关部位的密封,及时密封各操作门、孔。

4.定期吹扫锡槽,清除积灰。

5.4钢化彩虹

原因:

锡槽中保护气体含氧量偏高,锡被氧化,生成氧化亚锡,溶解于锡液或蒸发到气氛中去。

氧化亚锡渗入玻璃表面,下表面多于上表面。

在进行热处理时,空气中的氧和氧化亚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锡,由于氧化锡的晶胞体积比氧化亚锡体积大,使玻璃表面发生体积膨胀,形成折皱,对着光线有彩虹出现,此种缺陷叫钢化彩虹。

处理方法:

1.提高锡槽的保护气体纯度和供应量。

2.加强锡槽密封,维持锡槽正压操作。

6.锡槽缺陷

上表面滴落物:

硫化锡--来自水包或低温表面

隐影滴落物:

小变形点--上表面上的挥发物质

锡石:

氧化锡--来自于高温区或闸板的密封

上表面锡:

元素锡--来自于出口区槽顶和出口端冷却水包

霜雾:

弯曲时下表面发雾--氧化锡

LOBB’s:

大的底部开口泡--槽底砖释放出的气体

SOBB’s:

小的底部开口泡/一般成线状或带状--背衬砖出问题

6.1小波纹产生原因和处理

产生原因:

1.玻璃液温度不均匀和锡液温度不均匀。

2.锡液受外力振动。

3.玻璃在摊平区停留的时间太短。

4.玻璃液的化学不均匀和热不均匀。

5.高温区降温速度过快。

6.由于厚度方向上粘度不均匀,造成玻璃表层不均匀的变形。

处理方法:

1.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应良好的化学均匀性和热均匀性。

2.在玻璃液摊平区和成形过程中,应有合理的温度制度,横向温差要小,降温速度不能快。

3.减少锡槽周围振动,保持锡液表面稳定。

6.2麻点产生原因和处理

产生原因:

1.凝聚在锡槽顶盖的脏物受到锡槽部气流的冲击和振动落到玻璃带上,在高温下脏物挥发掉,使玻璃板上留下小坑。

2.进气管初用或保护气体压力突然增高,使管脏物突然吹到高温玻璃板面上。

3.在锡槽高温区顶盖或分隔闸板缝中落下脏物。

4.锡槽冷却水包渗水。

5.锡槽红外高温计或别的用水设备漏水。

解决办法:

1.提高保护气体纯度,保证压力稳定。

2.进气管干净。

3.加强锡槽密封。

6.3雾点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雾点是玻璃下表面用肉眼观察,象一种雾的东西,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一种密集的开口泡。

产生原因:

1.锡槽的含氧量过高,由于锡液的对流和温度波动,使得溶解在锡液中的氧化锡和四氧化三锡受热分解放出气体,这种气体破坏了熔融的玻璃下表面。

2.保护气体中H2过高,由于锡液的对流和温度波动,使得溶解在锡液中的H2逸出,在玻璃下表形成开口泡。

解决办法:

1.加强槽的密封,增加保护气体量,使玻璃在中温区快速冷却。

2.控制保护气体的含氧量。

3.槽恒定的温度制度。

6.4波筋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波筋就是在玻璃表面形成的淋子或突出表面的粗线条

产生原因:

1.玻璃液的化学成分不均所导致的玻璃粘度不均。

2.流槽砖,闸板砖裂缝或被侵蚀后所造成的缺陷。

3.熔窑中过来的碎砖渣停留在闸板前。

4.冷却部,进口端或摊平区的冷却方式不当。

解决办法:

1.严格控制玻璃成分,加强熔化操作,提高玻璃液质量。

2.选择优质的流道,流槽砖,闸板砖,有缺陷的及时更换。

3.安装流槽时不要过低,过短。

4.在闸板前,流槽嘴处,发现碎砖或熔渣要清除掉。

5.严禁在流道和锡槽摊平区穿水管,熔窑冷却部吹风方式也要适当。

 

第二部分浮法玻璃锡槽结构

把熔融玻璃液成型为表面平整、光滑、高质量的平板玻璃是通过锡槽来实现的,因此锡槽的结构必须适应这些成型特点的要求。

1.锡槽的形状是盛有锡液的前宽后窄、中间收缩的喇叭形。

锡槽这种形状符合玻璃成型的形状,减少锡液暴露面积;减少装锡量,节约生产成本,方便操作。

2.锡槽的空间必须充满着防止锡液氧化的保护气体,并保证槽压为正压。

3.锡槽不能采用燃料加热,而只能用电加热,以免锡液氧化。

锡液的氧化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价格很高的工业纯锡,而且无法生产优质的浮法玻璃。

4.锡液的熔点低,渗透性很强,所以锡槽槽体必须要有防止锡液渗漏的措施,这就要求锡槽所用的耐火材料的质量必须达标;锡槽底砖的砌筑砖缝的达到设计要求;锡槽要包钢板,底部采取吹风冷却措施。

5.锡槽必须满足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可调性要求,即锡槽纵向、横向温度的可调性,玻璃流量的可调性,保护气体用量及配比、分配的可调性。

6.锡槽的成型设备及主要设备的作用

6.1成型设备包括:

锡槽进口端、锡槽本体、锡槽出口端和附属设备

进口端:

流道、流槽、安全闸板、流量调节闸板

本体:

槽底、顶盖、胸墙、钢结构、电加热元件、保护气体管路

锡槽出口:

挡帘、出口氮包及冷却器、渣箱(过渡辊台).

附属设备:

拉边机、空间冷却水包、挡边轮、槽底冷却风系统、锡槽电气及控制仪表等

6.2主要设备作用

流量调节闸板:

正常生产时用于调节玻璃液流量的大小,对稳定生产、控制板宽和厚度有作用。

安全闸板:

因工艺、机械、电气事故被迫停产检修时用于砸头子,正常生产不用。

八字砖:

玻璃液导流;稳定板根;控制玻璃带走向;控制玻璃液摊平速度。

拉边机:

它是浮法生产的主要设备,起着节流、冷却、拉薄或积厚,控制玻璃板走向的作用。

拉边机的“四度”,即角度,速度,机杆外余长度,压入深度。

空间冷却水包:

调整玻璃带纵向温度,保证出口温度指标;调整玻璃带上下温差,并减小温差,以防止玻璃板变形,或影响退火质量;调整玻璃液摊开速度,即“大肚”的大小;调整拉边机成型温度;减少拉边机后玻璃带的收缩各摊开量;调整玻璃横向温差。

渣箱挡帘:

与锡槽分隔开减小退火窑与锡槽气氛的相互干扰;起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空气对锡液的污染。

第三部分锡槽操作

一、基本操作

1锡槽密封的做法及基本要求

1.1随时检查锡槽的密封情况,确保锡槽密封良好,做锡槽密封需要使用小平铲、泥桶,小铁钩、尖铲等工具。

具体做法是:

a先将密封料加水适量,用小铁钩或托泥板搅匀,放置待用。

b再用玻璃纤维棉将所需密封部位塞好(密封棉尽量对折,用尖铲往里塞实),棉与边封外沿之间留5-10mm间距。

c将搅拌好的泥浆用小毛刷涂刷一遍,等一段时间泥干后,检查,补实后,刷玻璃水,完成后清理现场和所用工具。

1.2密封是保护锡液不被污染的重要途径,做好密封的基本要:

a及时迅速进行。

b密封处无漏气,无松软发泡现象。

c外观平整光滑,无裂纹,无脱落。

d泥层厚度适当,一般需10mm左右。

2加锡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按要求穿戴好劳保用品后,先按加锡布置点安装好加锡用溜槽。

b清点核对数量后,用干抹布将锡块表面擦干净。

c一人将锡块抱起放入溜槽,另一人用大铲将锡块缓慢推进锡槽,不能图快而用力过猛从而使锡块砸坏槽底砖。

d锡液温度或空间温度变化较大时(小于20℃)停止加锡,用密封棉做好加锡点的密封。

3清理锡渣操作

操作人员应定时检查和及时清理扒渣池积存锡灰,清理时,先用工具(专用小耙子)轻轻拨动锡液上表层带至扒渣池边,用小耙子往外扒出锡灰,清理后及时密封。

4进出拉边机的操作

4.1退出拉边机

a在有足够操作人员时,尽可能两侧同时退出拉边机。

b准备好扳手、手套、拉边机边封挡板等。

c两个人配合操作1台拉边机,先确认该拉边机处于非压板状态。

d用扳手松掉拉边机波纹管与边封连接处的螺栓。

e将拉边机波纹管后退至拉边机杆尾部。

f一人观察拉边机机头是否与边封口对中并指挥另1人操作拉边机后退,在距离边封口200mm左右时,减慢后退速度,避免拉边机机头和边封口发生碰撞。

若与边封口不对中,马上停止后退操作,调节压入(或上抬)和拉边机角度使拉边机机头与边封口对中,退出拉边机,及时将拉边机边封挡板安装上并密封。

4.2推进拉边机

a在有足够操作人员时,尽可能两侧同时推进拉边机。

b准备好扳手、手套。

c检查拉边机机头径向跳动、毛刺等符合要求,拉边机各种操作功能和通水正常,拉边机波纹管壁清洁。

d用扳手将拉边机挡板的螺栓松掉,取下挡板。

e一人观察拉边机机头是否与边封口对中并指挥另一人操作拉边机推进,在距离边封口200mm左右时,减慢后退速度,避免拉边机机头和边封口发生碰撞。

若与边封口不对中,马上停止推进操作,调节压入(或上抬)和拉边机角度使拉边机机头与边封口对中,推进拉边机。

f将拉边机波纹管放上,密封。

g检查拉边机通水、出水口水温、水管不打折。

5进水包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水包进入锡槽前水包表面要用毛刷清扫灰尘,再用压缩空气吹扫。

b检查进水是否打开,检查水管是否打折,水管接头是否连接牢固,检查回水出口是否有水及水量大小,水包整体是否水平。

c打开边封,两侧同时进入水包,并保证水包进入指定位置。

d及时检查出水水温是否正常,水管是否打折。

e及时进行密封,并清理现场卫生。

6出口挡帘升降基本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需要降低挡帘时,需两个人配合。

b一人准备好手电筒,将锡槽出口或过渡辊台处的边封打开观察,以控制挡帘不接触玻璃板为原则。

c另一人听从观察人员的指令,摇动挡帘下降。

d一般挡帘升高时,不需要打开边封,但要保证手摇方向不能出错。

7扒渣机的启动和退出的操作

浮法玻璃沾锡的产生与锡的氧化物在锡槽尾端爬坡段处聚集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让锡槽尾端的锡液处于一种循环状态,不断更新爬坡段三角区的锡液,把漂浮在锡液面上的锡的氧化物留在特设的通道中。

扒渣机就是利用直线电机电磁力对锡液的作用,使锡液进入通道后受电磁力的作用按设计方向流动,并继续流向通道出口。

通道出口设计成暗洞的形式,干净的锡液流回锡槽,浮在表面的渣物被留在通道中。

待渣物聚集到一定量以后由人工从扒渣口扒出。

7.1启动操作

a开启扒渣机南北两侧电源开关,红色指示灯亮,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b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电机作用力是正向或反向,锡液处于顺时针或逆时针状态。

c持续按压电机电压加大按钮,并注意电机电流表的读数达到所需值时即放开按钮。

7.2退出操作或改变力的方向

a退出操作时应先按压电机电压减小按钮,使电机电流减小到零,最后关闭电源。

b改变方向时,先调整电机电流减小到零,然后按动转向按钮,再调整电机电流到所需值。

7.3正常情况下,一般电机的电流设置为200A以下,最大电流不超过240A。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冷却水的流量和水温,避免烧坏直线电机。

8改板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按工艺要求调整好温度制度。

b按工艺要求调整拉边机机杆外余、角度,并适当调整拉边轮位置。

c逐步调整拉引速度,并适当调整流量,根据厚度板宽和工艺的要求,调整各拉边机的速度和深度,同时注意拉边机和玻璃板的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d根据冷端检测的板宽和厚度数据,再对拉边机速度角度深度及牙距等作适当调整,直至玻璃板合格。

9更换挡边轮的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挑选符合技术要求的挡边轮,提前放入需要更换挡边轮的操作孔预热。

b记录原挡边轮伸入锡槽的杆长数据。

c更换时需两人进行操作,一人用钩子把预热的挡边轮慢慢推至距玻璃边缘左右100mm的地方,另一人把要更换的挡边轮慢慢撤至锡槽边部,拿下压杆,尽快压入新挡边轮中心孔,位置要放正,压入深度要合适,并按原来的位置固定好,当新挡边轮起作用时,废轮迅速抽出并把新轮按要求固定。

d观察新挡边轮运转情况正常后,密封操作孔,方可离开现场。

10更换调节闸板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

a准备新闸板并要充分预热。

b先略抬起现用调节闸板,适当增加一些板宽,然后下降备用调节闸板,使其接触玻璃液,再继续少量抬起调节闸板,这样交替调节,幅度要尽量小,是流量变化尽量小,以拉边机不掉边为限,直到调节闸板完全离开玻璃液,继续升起调节闸板至能拉出的高度。

c拉出旧调节闸板,冷却一段时间后拆掉旧闸板并清理框架。

d检查流道有无杂物并清理流道。

e安装新调节闸板,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闸板装正、装平。

f推上新闸板,预热一段时间。

g逐渐下降调节闸板,1h后接触玻璃液,与备用闸板交替调节,流量变化尽量小,直至备用闸板离开玻璃液。

11叠板的部位和方法

由于某种原因,原板在锡槽宽段过宽而不能通过窄段,如不叠边将会卡断板,叠板在收缩段挡边轮前操作,方法是将大铲下插到板边100-200mm,利用大铲以边砖为支点挑起板往侧压下,并轻轻拍打以防止板边恢复原状,叠板时应两边同时进行,以防止板摆严重或不易操作,并注意及时更换大铲。

12沾边时的推板操作

操作人员可用铁钩从后往前推开粘在边砖上的玻璃液,同时要防止铁钩因过热而粘住玻璃液,前端的玻璃液因温度较高能被逐渐带走。

13吹扫锡槽前的准备工作及其操作

13.1准备工作:

a根据需要吹扫的部位和围确定吹扫顺序和人员安排。

b准备好辅助工器具及劳保用品。

c调高N2压力和H2含量到设定值,增加吹扫区域及其附近的电加热功率。

d连接好高压N2吹管。

f应视情况改变原板厚度,并尽量将板宽放大。

13.2操作:

a做好准备工作以后,一人负责开关高压N2阀,一人将吹管送入锡槽,喷嘴朝向顶盖或胸墙左右往复吹扫电加热周围及砖缝隙及表面,直到所用脏物被吹干净为止。

b严禁将吹管直接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