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77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docx

遗传学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

1、遗传:

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2、联会:

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

3、复等位基因:

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

4、完全连锁:

当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使得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5、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6、单倍体:

指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7、多倍体:

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8、回交:

杂交后代与两个亲本之间再次交配。

9、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随机遗传漂变。

10、迁移:

指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群体迁出的过程。

11、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过程。

12、基因突变:

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了对应性关系,即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13、遗传学三大定律:

(基本概念、实验、实质、验证、应用详见课本)

分离定律: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就是说,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连锁与交换定律: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率或互换率。

分离定律:

14、交换值(重组率):

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5、假显性:

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16、位置效应:

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17、剂量效应:

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18、一倍体:

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19、单倍体:

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20、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21、植物雄性不育:

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22、核不育型:

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23、质-核不育不育型:

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24雄性不育系:

将选择到的雄性不育单株与可育的个体杂交再经连续回交培育而成的具有雄性不育特征且整齐一致的品质。

25、保持系:

当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26、恢复系:

是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

二、简答

1、细胞分裂的意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发生时期营养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时期

分裂过程细胞分裂1次细胞分裂2次

分裂结果形成2个子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保持恒定减半

遗传组成保持不变发生重组

减数分裂的意义:

●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具有体细胞半数的染色体的配子(精子和卵子),精卵受精形成合子后,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原有的染色体数目。

从而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物种的稳定。

●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生物的生存及进化创造了机会,为进化和人工选择提供条件。

有丝分裂的意义:

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均等方式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8

首先,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各个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最后,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3、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P42

(1)、间接证据:

(2)、直接证据:

4、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

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8种配子;染色体组成分别是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5、“在快速分裂的表皮细胞中,通过合适的染色方法可看到其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不正确。

减数分裂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表皮细胞属于体细胞。

6、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与基因距离之间的关系P111orP112

交换值越大,两基因间距离越远,连锁越弱,越易交换;交换值越小,两基因间距离越近,连锁越强,越不易交换。

7、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各自的细胞学基础)

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

控制两对或n对性状的两对或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形成两个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各对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间会发生交换,由于发生交换而引起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从而打破原有的连锁关系,出现新的重组类型。

8、现有两个近缘树种,一个是速生(D),易感病(T);另一个是生长缓慢(d),抗病(t)。

试问怎样才能培育出速生抗病的植株?

方法一:

.两树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F1代再自交,得到F2代,F2代不断种植和观察,直到选出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方法二:

两树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培育F1代,取其花药,筛选出Dt配子进行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DDtt植株幼苗。

考虑到树木生长周期较长,而单倍体育种(方法二)能更快地获得理想品种,因为用单倍体培育矮秆抗锈病类型只需较少时间,而用杂交育种(方法一)方法培养时,需连续多年的种植、观察,以确认所培育品种为稳定遗传的个体。

所以最优方法是第二种。

9、单倍体在遗传上或生产上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科研上具有很大的价值,为什么?

利用单倍体植物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周期,简化选育程序;快速获得自交系;利用辐射诱变与化学诱变,能快速简便地选育新品种;从远缘杂种的花粉培育单倍体植物,创造植物的新内型。

10、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P139

(1)、稀有性;

(2)、重演性: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基因组有较高的相似性,把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3)、可逆性(返祖现象);(4)、多方向性:

同一基因的突变可以向多方向发生;(5)、有害性和有利性。

11、基因突变的鉴定。

1.真实遗传变异的鉴定

   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有不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本身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环境条件而导致的表现型变异是不遗传的。

所以,在诱变处理材料的后代中一旦发现与原始亲本不同的变异体,首先要鉴定它是否真实遗传。

例如,在农作物诱变育种过程中,某种高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后,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杆植株,这种变异究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呢?

还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呢?

二者如何鉴别呢?

   把变异体与原来的亲本种植在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的环境下,若变异体与原始亲本的表现大体相似,即原来的变异消失了,说明它不是遗传的变异;反之,若变异体与原始亲本不同,仍然表现为矮杆,说明它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如何鉴别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利用杂交试验的方法,可以区分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以上例而言,让矮杆突变体植株与原始亲本杂交,若F1表现高杆,F2中既有高杆,也有矮杆植株,说明矮杆突变是隐性突变。

若是显性突变情况又如何呢?

F1表现为矮杆,F2中矮杆:

高杆为3:

1。

3.利用花粉直感现象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为了测定玉米子粒非甜籽变为甜粒(Su→su)的基因突变频率,以甜粒玉米纯合体作母本,用经诱变处理过的非甜粒纯合体的花粉授粉。

susu×SuSu

   在正常情况下,非甜(Su)对甜(su)为显性,授粉后的果穗应该完全是非甜粒种子,假如在果穗上发现甜粒种子,就可以认为是Su花粉经诱发处理以后发生了Su→su突变,并可计算出突变频率。

12、在玉米的高杆品种群体中,出现几株矮杆种植株,你如何鉴定其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把群体中的矮杆植株放在与高杆植株同样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矮杆性状得到恢复,说明是环境影响所造成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矮杆性状仍然是矮杆,说明是可遗传的变异;

13、1.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答:

假显性;剂量和位置;位置和抑制交换、部分不育;半数不育效应等。

14、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答: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有:

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②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③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④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某性状只在表现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细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但是一般由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完全一致的(伴性遗传基因除外),因为杂交形成的合子核的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⑤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⑥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15、a、b、d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隐性纯合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F1配子种类实验值

+++74

++d382

+b+3

+bd98

a++106

a+d5

ab+364

abd66

试分析:

(1)各配子所属的类型并填于表上。

(2)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

(3)计算遗传距离绘出基因连锁图。

(4)计算符合系数

解答:

(1)F1配子种类实验值配子所属类型+++74a-d单交换型

++d382亲本型

+b+3双交换型

+bd98a-b单交换型

a++106a-b单交换型

a+d5双交换型

ab+364亲本型

abd66a-d单交换型

(2)基因排列顺序为:

b-a-d

(3)双交换值:

(5+3)/1098=0.73%

单交换值:

R(a-b)=(3+5+98+106)/1098=19.2%

R(a-d)=(3+5+74+66)/1098=13.5%R(b-d)=32.7%

基因连锁图为b---------------------a-------------d

19.213.5

(4)符合系数=0.73%/(19.2%*32.7%)=0.28%

16、试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其细胞学基础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分离定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离定律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独立分配规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各种配子。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它适用于解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连锁遗传规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往往联系在一起遗传,除非交换。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它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17、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粒的子实,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子实。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怎样证验解释?

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说明甜与非甜性状这对相对性状中,非甜是显性性状,甜是隐性性状.

验证:

(测交法)把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粒种子培育成植株与纯种甜玉米植株杂交,后代出现非甜:

甜=1:

1;把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粒种子培育成植株与纯种非甜玉米植株杂交,则后代只出现非甜性状。

18、麦毛颖(P)对光颖(p)为显役,抗锈(R)对感锈(r)为显性,下面是小麦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型的比例,请写出各个亲本的基因型。

亲本组合毛颖抗锈 毛颖感锈 光颖抗锈 光颖感锈

毛颖感锈×光颖感诱0  180 14

毛颖抗锈×光颖感锈10  88    9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15 7 16    5

光颖抗锈×光颖抗锈0 0 32 12

毛颖感锈×光颖感诱

毛颖抗锈×光颖感锈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

光颖抗锈×光颖抗锈

19、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

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201裸粒散穗18带壳密穗22裸粒密穗178

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

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