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施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65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过渡段施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渡段施工.docx

《过渡段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渡段施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渡段施工.docx

过渡段施工

过渡段施工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基填筑施工作业。

如本作业指导书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有矛盾,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现场放样过渡段的中心桩、边桩。

复测中线、高程。

明确过渡段的填筑高度、宽度,明确填料填筑边坡及断面结构尺寸,明确基底情况。

2.1.2明确填料质量要求,来源,办理取土手续。

2.1.3进行技术交底。

2.2作业设备材料配置

根据土石方类别配置合适的挖、装、运、平、检测及碾压设备及耗材,设备必须完好。

配制原则是发挥设备最大效率。

2.3作业劳动力配置

根据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要求,配备合理的管理、操作、维修及配合作业人员。

3操作方法

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3.1.1施工工艺流程

 

3.1.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结构形式:

3.1.3测量放线

当地面横坡大于1:

10的路堤即陡坡路堤地段,清除0.3~0.5米厚草皮后,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大于0.6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面再挖台阶。

根据桥台高度计算出桥台后过渡段长度L=4H,且其长度不得小于20米。

3.1.4基底处理

地基土密实与地面横坡缓于1:

10的路堤,挖出地基表层植被层0.3~0.5米厚,并对基底进行机械碾压,达到压实标准为K30≥60Mpa/m。

3.1.5混凝土浇注

按照设计尺寸,开挖桥台后基坑,以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基坑混凝土灌注,捣鼓密实。

对于陡坡路堤地段,其桥台后混凝土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0米,高度不大于0.6米。

3.1.6混凝土养生

桥台后混凝土浇注完毕,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工作,确保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3.1.7填料填筑

待桥台后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桥台后过渡段路堤结合普通地段路堤进行成段填料填筑。

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置1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渗水墙底部设置φ100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级配碎石掺3~5%水泥填料、级配碎石填料、路堤本体填料、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填料填筑施工按每层25cm进行由下往上实行层层填筑,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体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并按照施工设计图在过渡段形成1:

2的填筑斜坡。

3.1.8标高复核

在结构物上划出明显的每层厚度的红标线,实行层层控制,最终基床表面消除误差,达到设计标高,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1.9碾压

桥台过渡段下面几层摊铺由于作业面比较小,采用人工摊铺。

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桥台过渡段其余各层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到现场,并进行碾压,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对摊铺的级配碎石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时速<2Km/h,作业面不调头、不转弯、不急刹车”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和集料窝。

级配碎石在碾压作业阶段,如表面水分已蒸发干燥,则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两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压路机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同时注意终压前由人工处理表面不均匀的集料窝,并视分布范围大小,跟踪检测速度和天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洒水。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时,压实痕迹重叠1/2。

压实施工时,设专人指挥机械,防止碰撞结构物,并经常检查横向坡度和路肩高程。

冲击夯夯实遍数、重叠夯实面积要严格控制,确保夯实效果。

3.1.10碾压压实度检验

基床表层和基床表层以下各压实层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每层碾压后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应设专人及时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记录完整、准确,签认及时。

级配碎石铺筑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除相连工序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并充分做好成品保护。

3.1.11埋设监测设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埋设该过渡段测试设备,采取钻孔埋设法,层层埋设,碾压设备应避开测试设备进行碾压作业,不得直接对测试设备碾压,以免压坏测试设备。

路堑与桥台过渡段

由于桥梁的刚度远远大于路堑路基的刚度,为了达到路基刚度由强向弱的渐变过渡,采取由桥台后向路堑设置过渡段,其结构形式如下:

3.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3.2.1当涵顶距路肩≥1.5m时,涵顶填筑路基表层为0.4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为A、B填料。

(如图1)

3.2.2当涵顶距路肩≤1.5m时,涵顶填筑为基床表层为0.4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为级配碎石加3~5%水泥。

(如图2)

3.2.3施工工艺流程

 

 

图1

 

图2路涵过渡段设置方式二

3.2.4测量放线

根据涵洞高度计算出涵洞两侧过渡段长度放坡长度L=2(H-0.4)+2且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米。

基底处理

地基土密实与地面横坡缓于1:

10的路堤,挖出地基表层植被层0.3~0.5米厚,并对基底进行机械碾压压实标准为K30≥60Mpa/m。

当地面横坡大于1:

10的路堤即陡坡路堤地段,清除0.3~0.5米厚草皮后,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大于0.6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面再挖台阶。

3.2.5混凝土浇注

按照设计尺寸,开挖桥台后基坑,以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基坑混凝土灌注,捣鼓密实。

对于陡坡路堤地段,其桥台后混凝土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0米,高度不大于0.6米。

3.2.6混凝土养生

涵洞回填混凝土浇注完毕,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工作,确保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3.2.7填料填筑

待涵洞两侧回填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涵洞两侧过渡段路堤结合普通地段路堤进行成段填料填筑,必须对称同时填筑。

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级配碎石掺3~5%水泥填料、级配碎石填料、路堤本体填料、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填料填筑施工按每层25cm进行由下往上实行层层填筑,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体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并按照施工设计图在过渡段形成1:

2的填筑斜坡。

3.2.8标高复核

在结构物上划出明显的每层厚度的红标线,实行层层控制,最终基床表面消除误差,达到设计标高,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2.9碾压

涵洞过渡段下面几层摊铺由于作业面比较小,采用人工摊铺。

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涵洞顶1米高度范围几层摊铺,采用人工摊铺,小型冲击夯夯实。

涵洞顶填料未超过1米高度范围时,严禁施工车辆从上行使、通行。

涵洞过渡段其余各层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到现场,并进行碾压,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对摊铺的级配碎石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时速<2Km/h,作业面不调头、不转弯、不急刹车”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和集料窝。

填筑的级配碎石在碾压作业阶段,如表面水分已蒸发干燥,则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两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压路机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同时注意终压前由人工处理表面不均匀的集料窝,并视分布范围大小,跟踪检测速度和天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洒水。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时,压实痕迹重叠1/2。

压实施工时,设专人指挥机械,防止碰撞结构物,并经常检查横向坡度和路肩高程。

冲击夯夯实遍数、重叠夯实面积要严格控制,确保夯实效果。

3.2.10压实度检验

基床表层和基床表层以下各压实层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每层碾压后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应设专人及时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记录完整、准确,签认及时。

级配碎石铺筑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除相连工序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并充分做好成品保护。

3.2.11埋设监测设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埋设该过渡段测试设备,采取钻孔埋设法,层层埋设,碾压设备应避开测试设备进行碾压作业,不得直接对测试设备碾压,以免压坏测试设备。

3.3半堤半堑过渡段

3.3.1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设置4%向外排水坡.当为硬质岩路堑时,半堤半堑的路堤部分应全部填筑级配碎石.地面横向挖成台阶,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米,高度不得大于0.6米,以保证路基横断面的沉降均匀,其结构形式图如下:

 

 

3.3.2施工工艺流程

 

3.3.3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复核设计,找出半堤半堑过渡段位置。

3.3.4基底处理

地基土密实与地面横坡缓于1:

10的路堤,挖出地基表层植被层0.3~0.5米厚,并对基底进行机械碾压,达到压实标准应为K30≥60Mpa/m。

当地面横坡大于1:

10的路堤即陡坡路堤地段,清除0.3~0.5米厚草皮后,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大于0.6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面再挖台阶,并形成由路堑向路堤以4%的排水坡排水。

半堤与半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采用爆破开挖路堑。

过渡段施工前,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避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3.3.5填料填筑

半堤半堑过渡段结合普通地段路堤进行成段填料填筑,不得分开进行填筑,要求连续作业,一次成型。

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级配碎石掺3~5%水泥填料、级配碎石填料、路堤本体填料、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填料填筑施工按每层25cm进行由下往上实行层层填筑,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体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

3.3.6标高复核

在结构物上划出明显的每层厚度的红标线,实行层层控制,最终基床表面消除误差,达到设计标高,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3.7碾压

个别台阶范围处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摊铺,小型冲击夯夯实。

过渡段其余各层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到现场,并进行碾压,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对摊铺的级配碎石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时速<2Km/h,作业面不调头、不转弯、不急刹车”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和集料窝。

填筑的级配碎石在碾压作业阶段,如表面水分已蒸发干燥,则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两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压路机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同时注意终压前由人工处理表面不均匀的集料窝,并视分布范围大小,跟踪检测速度和天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洒水。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时,压实痕迹重叠1/2。

压实施工时,设专人指挥机械,防止碰撞结构物,并经常检查横向坡度和路肩高程。

冲击夯夯实遍数、重叠夯实面积要严格控制,确保夯实效果。

3.3.7压实度检验

基床表层和基床表层以下各压实层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每层碾压后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应设专人及时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记录完整、准确,签认及时。

级配碎石铺筑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除相连工序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并充分做好成品保护。

3.3.8埋设监测设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埋设该过渡段测试设备,采取钻孔埋设法,层层埋设,碾压设备应避开测试设备进行碾压作业,不得直接对测试设备碾压,以免压坏测试设备。

3.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3.4.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大于0.6m,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并在堑堤过渡分界处路堑侧基床表层以下设置横向排水盲沟。

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分层填筑,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规定。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结构图:

 

3.4.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大于0.6m,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并在堑堤过渡分界处路堑侧基床表层以下设置横向排水盲沟。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结构图:

 

3.3.2施工工艺流程

 

3.3.3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复核设计,放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位置,划分出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地段与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地段,以便对照施工。

3.3.4基底处理

地基土密实与地面横坡缓于1:

10的路堤,挖出地基表层植被层0.3~0.5米厚,并对基底进行机械碾压,达到压实标准为K30≥60Mpa/m。

清除0.3~0.5米厚草皮后,在路堑与路堤纵向连接处,路堑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大于0.6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面再挖台阶,在基床表层下路堑与路堤交接处横向修建排水盲沟向路基外排水。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采用爆破开挖路堑。

过渡段施工前,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避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3.3.5填料填筑

路堤路堑过渡段结合普通地段路堤进行成段填料填筑,不得分开进行填筑,要求连续作业,一次成型。

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级配碎石填料、路堤本体填料、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填料填筑施工按每层25cm进行由下往上实行层层填筑,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体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

3.3.6标高复核

在结构物上划出明显的每层厚度的红标线,实行层层控制,最终基床表面消除误差,达到设计标高,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3.7碾压

个别台阶范围处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摊铺,小型冲击夯夯实。

过渡段其余各层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到现场,并进行碾压,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对摊铺的级配碎石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时速<2Km/h,作业面不调头、不转弯、不急刹车”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和集料窝。

填筑的级配碎石在碾压作业阶段,如表面水分已蒸发干燥,则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两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压路机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同时注意终压前由人工处理表面不均匀的集料窝,并视分布范围大小,跟踪检测速度和天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洒水。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时,压实痕迹重叠1/2。

压实施工时,设专人指挥机械,防止碰撞结构物,并经常检查横向坡度和路肩高程。

冲击夯夯实遍数、重叠夯实面积要严格控制,确保夯实效果。

3.3.8压实度检验

基床表层和基床表层以下各压实层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每层碾压后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应设专人及时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记录完整、准确,签认及时。

级配碎石铺筑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除相连工序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并充分做好成品保护。

3.3.9埋设监测设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埋设该过渡段测试设备,采取钻孔埋设法,层层埋设,碾压设备应避开测试设备进行碾压作业,不得直接对测试设备碾压,以免压坏测试设备。

3.4桥与桥刚性短路基过渡段

3.4.1当两桥台之间的距离小于60米长的路基,由于桥的刚度远远大于土质路基的刚度,为了达到路基整体刚度的匹配,采取此段土质路基主道床设置C15混凝土结构、主道床两侧A、B填料加纵向盲沟与侧沟,横向两侧设置排水盲沟,充分解决路基排水。

其结构形式如下:

桥与桥之间短路基过渡段结构图:

3.3.2施工工艺流程

 

3.3.3测量放线

根据桥台后短路基过渡段长度进行施工放线,中线、边桩、坡角桩等位置一一测放出来。

3.3.4基底处理

对路基基底进行挖除,对基底地基进行机械碾压,对于桥台后机械不能碾压处,采用小型机械冲击夯夯实,达到压实标准为K30≥60Mpa/m。

桥台后延线路纵向方向地面应挖台阶,以1:

2的坡度开挖,台阶宽度2m,高度0.6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面再挖台阶。

横向排水盲沟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埋设修建,引导路基面横向排水。

3.3.5填料填筑

过渡段路基底部两侧先修建纵向盲沟,在进行回填A、B组与级配碎石掺3~5%水泥填料成段填筑。

3.3.6标高复核

在结构物上划出明显的每层厚度的红标线,实行层层控制,最终基床表面消除误差,达到设计标高,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3.7碾压

桥台后过渡段下面几层摊铺由于作业面比较小,采用人工摊铺。

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桥台过渡段其余各层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到现场,并进行碾压,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对摊铺的级配碎石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时速<2Km/h,作业面不调头、不转弯、不急刹车”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和集料窝。

填筑的级配碎石掺3~5%水泥在碾压作业阶段,如表面水分已蒸发干燥,则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两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压路机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同时注意终压前由人工处理表面不均匀的集料窝,并视分布范围大小,跟踪检测速度和天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洒水。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时,压实痕迹重叠1/2。

压实施工时,设专人指挥机械,防止碰撞结构物,并经常检查横向坡度和路肩高程。

冲击夯夯实遍数、重叠夯实面积要严格控制,确保夯实效果。

3.3.8压实度检验

基床表层和基床表层以下各压实层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每层碾压后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应设专人及时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记录完整、准确,签认及时。

级配碎石掺3~5%水泥铺筑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除相连工序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并充分做好成品保护。

3.3.9埋设监测设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埋设该过渡段测试设备,采取钻孔埋设法,层层埋设,碾压设备应避开测试设备进行碾压作业,不得直接对测试设备碾压,以免压坏测试设备。

3.3.10混凝土浇注

按照设计尺寸,开挖桥台后基坑,以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基坑混凝土灌注,捣鼓密实,路基两侧以1:

0.5进行收坡。

对于陡坡路堤地段,其桥台后混凝土成台阶状,台阶宽度2米,高度1米。

3.3.11混凝土养生

桥台后混凝土浇注完毕,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工作,确保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4质量标准及要求

4.1质量标准

4.1填筑高度H小于基床厚度的过渡段,基床范围内的地基满足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1.8Mpa或地基基本承载力σ0≥0.2Mpa时,其基底处理按路堤基底处理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当基床范围内的地基不满足上述要求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填筑高度H大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质量达到地基系数K30≥90Mpa/m的要求。

4.2过渡段采用的填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4.3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4.4桥台、涵洞等建筑物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

4.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6过渡段各层填筑压实标准满足相关要求。

4.7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15mm,其外型尺寸允许偏差满足非过渡段路堤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相关要求;过渡段基床表层外型尺寸允许偏差满足非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相关要求;过渡段路堤边坡允许偏差满足非过渡段路堤边坡相关要求。

4.8过渡段路堤坡面防护施工参照非过渡段路堤坡面防护有关要求进行。

4.3质量目标

4.3.1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4.3.2施工过程顾客满意度大90%以上。

4.3.3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5职业健康安全注意事项

5.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装备,持证上岗。

遵守劳动纪律。

5.2所有作业机械设备班前必须检查确保完好,并定期检查保养。

5.3作业区内必须有醒目的指示标志及警戒标志,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作业区工作制度执行。

必须保准作业区指示标志及警戒标志有效稳固。

5.4取土及卸土场地必须有专人指挥,施工机械不得随意停放,确保有序作业。

5.5施工机械在作业区内严禁超速、乱停乱靠、搭乘人员。

5.6做好用电机具的安全用电工作。

5.7严防夯实机具砸伤施工人员手脚。

6环境保护注意事项

6.1路基施工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对环保工程应按照要求与主体工程配套施工,同时完成。

6.2环境目标

6.2.1应注意选择天气,避开雨天,当突遇下雨时,应将填料封闭,以免填料被冲刷而污染环境;拌和设备也应搭棚遮盖,拌和站应设排水沟。

6.2.2填料运输时,应用蓬布覆盖,以免洒落和飞扬。

6.2.3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6.2.4杜绝重大爆炸及泄漏事故的发生。

 

编制:

审核:

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