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67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中国现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杨虎城: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936年12月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6月被蒋介石迫令去职出国,同年回国后,即被蒋介石长期监禁。

1949年9月19日,在重庆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指使的特务用利刃杀害于戴公祠。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政治形势、民族统一战线、党的策略战线问题。

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决定。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3、中山舰事件:

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制造的反共政治事件,又称三二零事件。

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共产党员,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共产党员,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4、整风运动:

1942—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的关于整顿党风的党建运动,它以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标志展开,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八股以整顿文风。

通过整风运动,实行了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

整风运动是克服困难、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通过整风运动,党的干部重新学习了党的历史,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使全党空前团结起来,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整风运动中,各抗日根据地调整了领导机构,加强了共产党对根据地的领导。

5、重庆谈判:

1946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关于实现国内和平的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而进行的谈判。

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谈判中争论最多的是解放区的军队和政权问题,而且最终也没有达成协议。

6、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一次改编。

主要内容是将把一个师缩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体有毛泽东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官兵平等、军民一致的原则,选举士兵委员会。

经过三湾改编,确定了当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7、向忠发:

1922年加入共产党,之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1926年参加国民党二大,他虽然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实际上他缺乏担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才干。

1931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随即叛变革命,次日被枪毙。

8、夏斗寅叛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二一”反革命叛变以后,又策动湖南、湖北的反动军官叛变革命,武汉政府所辖独立师师长夏斗寅,夏斗寅趁武汉国民政府兵力空虚,发表通电,叛变武汉国民政府,然后进攻武汉,使武汉政府形势危急。

叶挺部队在工人纠察队配合下,击退叛军,武汉政府形势转安。

9、整理党务案:

1926年蒋介石提出的排斥共产党的决议案。

主要内容是:

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高级党部不得占委员的1/3以上,不得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需全部交出,共产党给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必须必须先经过两党联席会议讨论等。

从此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10、卢沟桥事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事变,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

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八年抗日战争时期。

11、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国共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抗战胜利后,经蒋介石邀请,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既《双十协定》。

主要内容是: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坚决避免内战,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协商后再做决定,制定新宪法,协议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

12、徐州会议: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等在徐州召开的一次反共会议。

会议讨论了“对于共产党之办法”、“继续北伐”、“武汉政府”等问题,在蒋冯合作、宁汉合流、共同“北伐”、“清党”反共等方面表示一致。

徐州会议是一次破坏国共合作的一次会议,为联合一切反革命力量,实行“清党”反共铺平了道路。

13、廖仲恺:

我国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右派。

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

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厅长,1922年积极协助支持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1924国民党改组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先后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部长、军需总监等职。

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

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

14、中华革命党:

原指民国初年由孙中山组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指1928年由谭平山等人成立的国民党左派组织。

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以讨袁革命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

1916年袁世凯死后,该党本部由东京迁至上海。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

同年底,谭平山在上海发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开始筹组新党的工作。

在筹组过程中,决定为继承孙总理革命的遗志,拟采用在二次革命失败时代孙总理所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作为新党的名称。

后于1930年结束了中华革命党。

15、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炸死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且积极支持召开国民会议,进行统一。

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于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易帜”通电,宣布:

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把旧的五色国旗改为青天白日旗,表示拥护南京政府,至此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16、郑州会议:

宁汉分裂后,武汉政府为了摆脱困境,于1927年召开政治委员会,决定与冯玉祥合作。

六月十日,冯玉祥和汪精卫在郑州举行会议。

会议上,冯玉祥停止宁汉之争,共同北伐。

汪精卫等既谴责蒋介石的独断专行,又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表示不满。

会议决定设立政治委员会开封分会,以冯玉祥为主席,负责指导陕、甘、豫的党务和政务;成立豫、陕、甘政府,分别以冯玉祥、于右任、刘郁芬为主席;冯玉祥的第二集体军扩编为7个方面军。

经过郑州会议,第二期北伐成果全为冯玉祥所独占。

这次会议实际上酝酿了武汉的“分共”和宁汉合流。

郑州会议是汪精卫集团公开反共的信号。

17、五二零血案:

194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等地镇压游行示威学生的事件。

在校学生5000余人,在南京举行了游行,其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要求。

游行队伍遭到镇压,被殴伤100余人,被捕20余人,造成了震动全国的“五二零血案”。

 

18、《论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演讲稿,不仅透彻地对比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等方面的优劣,而且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认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19、第二次护法斗争:

1920年孙中山发动的一系列反对直奉军阀统治的斗争。

1920年8月桂系军阀占领广州后,孙中山宣布重建军政府,国会议员也准备重开国会非常会议,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

1922年北伐军进入江西后陈炯明叛变,经受不住叛军和敌军的打击,孙中山不得不于1922年8月9日离开广州退避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宣告失败。

它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20、黄埔军校:

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

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412”反革命政变后,该校变成反革命的军事学校。

 

21、张治中:

爱国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重庆谈判时,任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的心腹之一,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时,他主张和平解决,一切以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抗战。

22、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12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太平洋战场的困境、挽救其深入南洋的孤军和迫使国民党投降,发动了摧毁美国空军的在华基地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

战役分为豫中、长横、桂柳会战3个阶段,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的消极抗战,使得中国失去了五六十万军队,丢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6座城市,它是一次空前的大溃败,刺激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同时,南下的日军与北上的日军会师与南宁附近的绥录打通了大陆交通线的计划完成。

2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在西柏迫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

会议经过讨论,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毛泽东的报告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有农村转向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贯彻党的政治方针,必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大会强调了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会议还通过了《过于国旗的决议》。

这次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2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领导工人斗争,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总部设在上海,后迁北京,在上海、汉口、长沙、广州等地设有分部。

书记部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劳动周刊》、《工人周刊》。

党通过书记部,在各地建立工会组织。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书记部撤销。

25、戴季陶:

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做买卖,后投奔孙中山,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反对三大政策,反对国共合作,为蒋介石实行反革命政变作了舆论准备,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长期充当蒋反共反人民的谋士,1949年2月,在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在广州自杀。

26、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

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

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

经过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尔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

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7、“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为侵占东北而制造的军事和政治事件。

1937年9月18日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的路段,并诬陷中国军队所为进而侵占东三省。

事变爆发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东军占领,从此中国人民形成了长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主要内容是:

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②全国军事总动员;③全国人民的总动员;④改革政治机构;⑤抗日的外交政策;⑥战时财政经济政策;⑦改良人民生活;⑧抗日的教育政策;⑨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⑩促成抗日的民族团结。

它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它把实行抗日与争取民主紧密联系起来,争取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29、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1949年1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过程中连续进行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统称。

3大战役共历时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政府军主力,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以及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为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奠定了胜利基础。

 

30、《除三害》:

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写的一本社论,他把当时统治中国的军阀,官僚,政府称之为“三害”。

他说“中国若不除去这三害,政治能有清宁的日子么?

”为此,他号召人们起来同这“三害”作斗争。

他认为想要除这“三害”,第一,一般国民要有参与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第二,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而出,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

31、冯玉祥:

著名爱国将领,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次年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参加国民革命,其部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后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赞成抗日,并积极抗日。

1946年出国访美,1948年8月响应中共号召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途中,22日在黑海因“胜利”号轮船失火不幸遇难。

32、“一二九”运动: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此时又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的消息,为此,12月9日,北平各大学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但是游行队伍遭到国民政府的镇压,随后全国各大中学校学生罢课,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

 

33、洛川会议:

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必须坚持抗战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34、渡江战役:

1949年解放军强渡长江,对国民党进行的战略进攻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次日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和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三、四野战军分别于4月、5月强渡长江,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和广大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3万余人。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早已四分五裂的南京国民政权的彻底崩溃。

 

35、“六三”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罢工形式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遭到北京军阀政府的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合作游行示威、罢课抗议,声援北京学生,6月3日和4日又逮捕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为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人阶级的罢工迅速向全国展开,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迅速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这次政治大罢工反映了中国工人的觉醒,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同时标志着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6、中共西湖特别会议:

指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

参加会议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马林、高君宇、张太雷7人,马林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再次提议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组织,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共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会议经激烈的讨论,最后尊重共产国际的提议,通过相应的协议,原则上规定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37、南昌起义: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的第一枪,是这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8、潘汉年:

江苏宜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红军长征初期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部长,遵义会议后去苏联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系,1936年回国。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东北、香案两地担任情报和统战工作。

1955年以所谓内奸罪被错误逮捕,1977年4月14日逝世,1982年,中共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39、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索,于1928年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这些著作总结了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和开辟农村根据地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0、反蒋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国统区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致使政治经济危机加深,引起了个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1947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它标志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反蒋第二条战线,证明了全国上下都逐步站到了中共一边,有利地配合了解放军战场的军事斗争,对推翻国民党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41、蔡元培:

1902年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学社,组织中国教育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04年参与组织广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赴德留学归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主张教育改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旧俗;1932年与宋庆龄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

1940年病逝香港,著有《蔡元培选集》。

42、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时期由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1926年在广东建立,连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全团约2000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指挥的唯一正规军队。

1926年5月,作为北伐先遣队开往两湖前线作战,取得了胜利。

对北伐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革命军占领武昌后,该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

43、八七会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主要内容是:

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法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4、攘外必先安内:

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蒋介石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反映了其置民族利益不顾的本质。

45、“二七惨案”:

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留血事件。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在郑州举行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扰。

为了反抗军阀暴行,京汉铁路全线工人罢工,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铁路陷于瘫痪。

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令军队包围了总工会并血腥镇压,开抢打死了40多人,打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造成“二七惨案”。

这次惨案暴露了军阀的残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

46、郭松龄:

辽宁沈阳人,字茂辰,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

1913年到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韶关讲武堂教官、奉天讲武堂教官。

1925年11月,张作霖与冯玉祥作战,他与冯玉祥秘密结盟,签订了方奉密约,将所属部改称东北国民军,任总司令。

后在滦州正式宣布倒戈方奉,并率兵出关回师沈阳,进攻张作霖,后来因为日本军干涉,于同年12月23日在巨流河决战中被俘,次日被奉军枪杀。

47、九月来信: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致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思想,确立了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明确规定了红军是由前委指挥等。

九月来信详细分析了军阀混战的政治形势,总结了红四军及各地红军的斗争经验,说明了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九月来信,对统一红四军前委领导和全军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胜利召开古田会议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红四军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红军的建设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48、遵义会议:

1935年共产党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上博古作出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报告,遭到参会多数人的反对。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9、皖南事变:

1941年国民党在皖南发动的反共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顽军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损失。

此事件缘于国共摩擦激化的黄桥事件。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到达茂林一带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因寡不敌众,三千多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捕,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

50、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二、简答题

1、抗日战争的历史特点

①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反帝斗争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时期。

a、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年来中国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争改变了过去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此后的反帝斗争是胜利的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反帝斗争的伟大转折点。

②是爱国主义空前高涨的时期。

a、抗战是全民族的战争,各种政治力量、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一致的局面,这种政治团结的思想基础就是爱国主义。

③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

a、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共产党一方打下了决定胜利的基础,国民党一方积累了在大陆彻底崩溃的条件,是在抗战时期。

b、抗战前期,国民党的政治声望达到最高点,中期以后开始降落。

c、从各党各派诚心诚意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到“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提出和成为普遍要求,这是抗战时期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它标志着国民党政治上的衰落。

国民党统治在中国大陆的崩溃是在1949年而这种崩溃的起点是在抗战中期。

d、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政治力量有了极大的发展,打下了建立全国政权的基础。

两军差距大大缩小,在政治声望上,中共大大上升,国民党大大下降。

④是中国同外部世界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