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73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它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辑的《虞初新志》,《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

D.《背影》一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其中“聪明”是褒义贬用,写出了作者因当时没有读懂父爱而内疚自责的心理。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其他的学生,一部分是袖手________(jiānmò),表示怕同有权威的同学们争竞。

②我脱下帽子,怀着________(qiánchéng)的心情,走进了列宁的墓室。

③狩猎(______)才能得禽兽,勤劳才能有收入。

④青蛙是两栖(______)动物,它的孩子叫蝌蚪。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遇合燕子,还有麻雀》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陈忠实

①上世纪80年代某一年,小燕子在我刚刚建成的前屋里寻觅栖息之地,最后选定了装着电灯开关的那个圆形木盒子,据此便衔泥筑窝。

我和妻子和孩子都怀着一份欣喜,在新屋里都十分珍爱十分欢迎这一对客鸟。

②外出一周回到原下,打开已经积尘的铁锁,首先想看一看前屋后檐下的燕窝,似乎没有任何动静。

我想,可能正在产卵或孵卵哩,不到饿极或猴急,是不会出窝的。

几天过去了,我没有发现燕子一次出入,有些疑惑,担心也就潜生了。

站在后屋前门口耐心等候,仍不见燕子出入的踪迹。

又过了几天,我断定,燕窝已是个空巢,猜想这对精心设计苦力构建了窝巢的燕子,不可能另择栖地重筑新巢,也不可能是被孩子虐杀,说不定什么人在莱园里喷了药汁……无论这种猜测的可靠性几何,结果是燕子确凿没有了,难得遇合的不脏我家地的瑚燕儿。

③某日中午,我撂下钢笔点燃一支卷烟,透过窗户玻璃无意朝前看,看到一只麻雀从前屋后檐下飞出来,心里一惊,用水泥板构建的前屋后檐,没有鸟雀可以落脚的东西,麻雀是不是从燕窝里飞出来的?

我便走出后屋前门,想看个究竟。

许久,再也看不到麻雀进出燕窝的奇迹发生。

④当我再次点烟的时候,无意间又看见了从前屋后檐下飞出一只麻雀。

这回我没有走出门去,隐蔽在原位上隔着窗玻璃偷窥,果然,一只麻雀从屋檐上空折转下来,钻进那个燕窝里去了。

好你个麻雀兔崽子!

都知道鸠占鹊巢的故事,然而恐怕没有谁如我有幸亲眼目击雀占燕巢的滑稽了。

⑤鸠占鹊巢是鸟类王国里恶对善的欺凌。

我见过喜鹊窝巢,是鸟类中最不讲究最潦草的一种,用粗硬的树枝杂乱无章地搭压在一起,疏漏如同罗眼。

这样的窝,鸠是看不到眼里的。

鸠占鹊巢无非是寓示恶对善的欺凌,强武对弱势的霸道。

⑥麻雀霸占了燕子的窝巢,我先睹为快。

麻雀在鸟类王国里,属于弱势中的弱势,那么小的体形,对任何鸟儿都不会构成威胁。

被凶鸟欺压也被人类轻贱着的麻雀,却可以欺侮燕子。

燕子在人的眼里和心里,自古都是颇为高贵的贵宾。

麻雀以武力霸占燕巢,怕是燕子生性太善也太娇弱了……我推测。

⑦我把“雀占燕巢”的奇事讲给村里人,村人说,麻雀不会和燕子动武,往燕子窝里钻一回,燕子就给麻雀把窝腾出来了。

为啥?

麻雀身上的臊气儿把燕子给熏跑了。

燕子太讲究卫生了,闻不得麻雀的臊气。

这是我料想不到的学问,令我惊心的学问。

⑧鸠以武力霸占鹊巢,如同人类历史中臭名于世的侵略者,人们恐惧他们的暴力,却不奇怪他们曾经的出现和存在。

麻雀呢?

虽不具备如鸠一样的强力和嗜血成性的残暴,却可以用自身的腥臊气味把太过干净的燕子恶心一番,逼其自动出逃,达到如鸠一样霸占其巢的目的,且不留鸠的恶。

推到自然界,若蛆虫爬进了蚕箔,蚕肯定会窒息而死,其实蛆对蚕是不具备攻击力的。

若把一株臭蒿子栽到兰花盆里,后果将不言而喻。

再推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臭与香、丑与美、恶俗与雅、泼皮无赖和谦谦君子,不必交手结局就分明了。

⑨我站在台阶上抽烟,或坐在庭院里喝荼,抬头就能看见出出进进燕窝的麻雀的得意和滑稽,总忍不住想笑。

我对麻雀吟诵:

放心地在燕窝里孵蛋,再哺育小麻雀吧!

毕竟也还是一种鸟!

(有删改)

3.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情的经过

作者的想法或态度

上世纪80年代某一年

发现小燕子在自家刚建成的前屋衔泥筑窝

①______

外出一周回来后

发现燕窝没有任何动静

猜想燕子可能正在产卵或孵卵

几天过去了

没有发现燕子一次出入

②______

又过了几天

③______

感到难得(惋惜)

某日中午

亲眼目击雀占燕巢

④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说“都知道鸠占鹊巢的故事,然而恐怕没有谁如我有幸亲眼目击雀占燕巢的滑稽了”,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滑稽”?

5.第⑦段中,作者听了村人的解释,感慨道“这是我料想不到的学问,令我惊心的学问”,试分析句中的两个“学问”,含义是否相同?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发现小燕子在自家新屋衔泥筑窝,作者和家人都很欣喜,说明作者一家人都十分喜爱和欢迎燕子这种鸟类。

B.外出一周回到家中,作者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前屋后檐下的燕窝,说明作者对燕子离开自家的燕巢已有不祥的预感。

C.文章第③至⑥段,写作者透过窗户玻璃,发现麻雀从燕窝里飞出来,推测是燕子太讲究卫生了,闻不得麻雀的臊气才被熏跑了,感叹燕子生性太善也太娇弱了。

D.文章第⑧段作者由亲眼目睹鸟类王国里“雀占燕巢”,推及到自然界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最后联想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哲理,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

E.文章结尾,作者说“放心地在燕窝里孵蛋,再哺育小麻雀吧!

毕竟也还是一种鸟!

”既显示了作者的仁厚、宽容与大度,也显出了作者在精神姿态上的居高临下。

配角

①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

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②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③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④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⑤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

“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⑥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⑦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⑧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⑨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⑩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叫《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⑪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

“爸爸,你受伤了?

⑫他说:

“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⑬母亲说:

“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⑭他摇了摇头,说:

“不!

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⑮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⑯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⑰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

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

“行了!

⑱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7.依据文章内容,从母亲的角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母亲对父亲的情感

情节内容

刚嫁给父亲时

期待

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

嫁给父亲后

①   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

电视上出现父亲的剧目,便换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父亲职业平等的观点不屑。

儿女长大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

劝受伤的父亲多在家休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后文却写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全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气候严寒,表现父亲工作的艰辛。

C.小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除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还用大段文字细腻地描绘出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E.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10.本文以“配角”为题,有何好处?

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像父亲这样的配角人物?

(链接材料)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他们始终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些城市,没有归属感,因为他们感觉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城市的主人。

在地铁上,一些市民不愿意坐在穿着简陋、携带大包小包的农民工身边;在教育方面,不少城市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与农民工的孩子一起读书;城市市民总想和农民工划清界限,不愿和农民工多接触交流,觉得和农民工的过多接触就是贬低自己的身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

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

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

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他两种记忆的类型。

1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四、句子默写

1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7)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五、课内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5.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

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

C.右备容臭(臭味)

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

16.(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无从致书以观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以其境过清

17.(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18.(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

20.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小题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小题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七、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她”是________。

   

(2)因为阻止我们吃冰导致我们大半天玩不成,_______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______)

A.沈四太太 

B.衍太太 

C.我母亲

(3)《藤野先生》中作者放弃学医改学文学的原因是(______)

A.受到日本同学的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A.生活条件太差

名著阅读

2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该名著中“蝉”的一些行为会给我们较大的触动:

如:

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聪明),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勤劳),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善于管理家务)。

B.《长征》是王树增写的一部以长征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

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普及天文学知识的书,作者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史和天文学的有关知识。

23.辨识下面名著中的对象

①“它常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如果你走到泥滩边,蹲下身子细细搜索,不难发现这样的地道。

它并不利用地道的全部作自己的居所,因为地道的深处往往又阴暗又潮湿,而且不适合排泄废物,有时还会遭受昆虫的暗袭。

所以它用靠近地面七八寸长的那段作自己的居所。

——《昆虫记》

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_

A.蟾螂       B.被管虫       C.樵叶蜂       D.蝶蜂

②“他比老李年轻二十岁,但一样使人感到有趣。

我听到一个小鬼在叫‘礼拜堂!

礼拜堂’,觉得很奇怪,就四处张望他叫‘礼拜堂’的那个人是谁……”

——《红星照耀中国》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

A.刘志丹   B.徐特立   C.徐海东   D.贾河忠

24.填写思维导图

八、作文

25.请以“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6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2、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