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86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测试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郡县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分封制、科举制

D.科举制、郡县制

2.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3.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人工取火御寒

C.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4.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 ③减轻或废除刑罚 ④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6.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西域都护府→安西、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伊犁将军

A.新疆

B.东北

C.西藏

D.台湾

7.公元97年,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的是()

A.甘英

B.班固

C.窦宪

D.窦固

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材料中的“造意”出自

A.毕昇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

9.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     

②曹丕废汉帝称帝建魏

③官渡之战     

④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哪一项不是该时期取得的成就?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11.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论语∙季氏》中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的瓦解()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封建制

D.分封制

13.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被派去治理水患,历时13年,风风雨雨,昼夜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洪水的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14.秦朝时期,一位家住咸阳郊区的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东起点的修筑。

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点是在()

A.咸阳

B.长安

C.临洮

D.辽东

15.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

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以象征圆周率的六位近似值3.14159,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八位近似值3.1415926。

中国取得“八位近似值”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

A.四百年

B.八百年

C.一千年

D.一千五百年

1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17.下列早期人类遗址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8.他作为大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作为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就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9.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20.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了国家短暂统一的是()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2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B.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江南地区原有的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盐铁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如果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下列最具说服力的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4.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道德经》——凡事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B.孟子——《春秋》——“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C.孔子——《论语》——“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D.韩非——《孙子兵法》——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25.公元9年,建立新朝的皇帝是

A.陈胜

B.吴广

C.王葬

D.刘秀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上出现的革新。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患王车裂商君以殉,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某次著名改革的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新的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

其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著名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除了材料所记载的内容之外,这次改革中还实行了哪些措施?

27.观察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的“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2)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这一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

诸侯为取得霸主地位提出了什么口号?

(3)图三中与“周天子”并立的七个诸侯国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秦完成统一的过程中最先灭掉的是哪三个国家?

(4)图一到图三,诸侯对对天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5)秦统一后鉴于西周所采取的措施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为有效地管理地方实行了什么措施?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丝绸之路》                

材料二:

图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地当时的名称。

A:

________;B:

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还有哪一条重要通道?

哪一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材料二反应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据材料一、二,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9.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

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

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各自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2)有人说歌谣一和歌谣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主要是因为()

A.战争频繁

B.诸候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3)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请你列出春秋时期齐桓公以外的两个霸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