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01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docx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提纲

六年级语文复习纲要

1、语音部分

㈠、26个字母大小写的正确读写及在四线格中的占位。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㈡、正确读写23个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㈢、正确读写24个韵母:

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

⑴韵母“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作“r”。

如:

儿童ertong花儿huar。

⑵含有“ü”的韵母跟声母“j、q、x”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写成:

ju(居)、qu(区)、xu(虚)。

⑶给汉字注音时,为了使拼写简短,ng可以省作ŋ。

㈣、正确读写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㈤、声调的认识:

普通话中的声调有以下四种: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通俗的称之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⑴汉语中的轻声不标调;⑵声调符号应标在主元音上,如果有多个元音,按a、o、e、i、u、ü的顺序找,“有前先标在前”。

(i、u并列标在后。

如:

jiù)

㈥、隔音符号用法的认识:

⑴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读音容易发生混淆,就在第一个音节的右上角加一个隔音符号,用“,”表示,以便分清两个音节。

如:

皮袄pi,ao西安xi,an平安píng,an企鹅qǐ,é

⑵有些时候,虽然不会和前面的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但为了拼读方便,也可以使用隔音符号。

如:

草案cǎo,àn

㈦、汉语拼写中大写字母的用法:

⑴每个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诗歌每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如:

中国(Zhongguo)大理(Dali)

⑵姓和名每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用大写。

如:

雷锋(LéiFeng)司马相如(SimǎXiàngrú)

⑶商标和商店的名称一般每个字母都要大写,也可以每一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

新华书店(XINHUASHUDIAN;XinhuáShudiàn)

熊猫牌(XIONGMAOPAI;XíongmaoPaí)

㈧、音节的认识:

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

有些音节可以缺少声母和声调,但一般不能缺少韵母。

(除一些特殊的表示感叹、应答的语气词外。

如:

、ń、ńɡ等。

2、汉字部分

㈠、汉字的基本笔画:

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点()、横(-)、竖()、撇()、折()。

㈡、汉字中常用笔画名称表。

(见写字本最后一页。

㈢、汉字的书写应尽量符合以下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从内到外。

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应特别注意以下汉字的笔顺:

凹:

凸:

卑:

区:

兜:

鼎:

撇:

爽:

方:

肃:

㈣、偏旁、部首的认识

⑴偏旁:

是组成合体字的重要部件。

(组成合体字能单独成字或有表义功能的部分就是合体字的偏旁。

)如:

森:

木鸣:

“口”及“鸟”

⑵部首:

是指把同一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类字共同拥有的偏旁就是部首。

如:

“江、河、湖”的部首是“”;“鸡、鸣”的部首是“鸟”。

㈤、查字方法(常用的查字方法有三种:

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⑴音序查字法:

先找到所要查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往下找到该字的音节,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页码。

如:

爸:

B—ba(bà)—页码学:

X—xue(xué)—页码

⑵部首查字法:

先确定所查字的偏旁,找到该部首,再数数除部首外剩下的笔画,找到该字及页码。

如:

码:

(5画)石—马(3画)—码(页码)

⑶数笔画查字法:

有一部分字,尤其是独体字,既不认识读音,也不能在部首查字法中查到,就可直接数数该字的笔画,到“难检字笔画索引”表里找。

如:

甲、氏、亚。

㈥、汉字的间架结构:

汉字的间架指的是汉字各部分的大小,结构指的是汉字的组合规律。

汉字的间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独体字结构(水、牛);上下结构(字、垦);上中下结构(裹、曼);左右结构(伟、群);左中右结构(谢、树);半包围结构(送、区、风、病);全包围结构(国、围);品字形结构(晶、磊)。

三、词语部分

㈠、同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也叫等义词,如:

爸爸——父亲;知道——晓得。

近义词是指意义相接近的词,如:

优良——优秀——优异;损害——伤害——危害。

㈡、反义词:

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反义词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绝对反义词,如:

生—死;有—无;反—正。

相对反义词,如:

高—低;前进—后退。

㈢、近义词在意义上虽然相同或接近,但具体的句子使用中又有明显的差异,要注意辨别使用:

⑴范围大小不同:

事情—事件—事故(从大到小排列);战斗—战役—战争(从小到大排列)。

⑵词义轻重不同:

某种程度、某种特征有轻重差别。

(请求恳求;绝望失望)

⑶侧重点不同:

屹立——重而高且稳;矗立——高且直;

耸立——向上突出。

⑷词义有个体、集体词的区别:

信—信件;树—树林;书—书籍;布—布匹。

㈣、词的感情色彩:

词语按感情色彩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⑴褒义词:

带有喜爱、赞美意思的词语。

如:

果断、团结、保护、依靠。

⑵贬义词:

表示憎恨、讽刺、谴责意味的词语。

如:

武断、勾结、庇护、依赖。

⑶中性词:

不表示说话者褒贬倾向、没有明显感情趋向的词语。

如:

黑板、结尾、开启。

㈤、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词语在搭配对象和使用范围上存在差异。

例如:

交换(意见、礼物、资料);交流(思想、经验、物质)。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关系、条件、生活)。

希望(对自己,也对别人);期望:

(对别人)。

美丽(多用于女性);漂亮(男女均可,或是其他事物);胖(用于人);肥(用于动物)。

㈥、成语: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短句或短语。

具有固定含义和结构。

多为四个字,也有其他形式。

例如:

莫须有(三字);集思广益(四字);坐山观虎斗(五字);五十步笑百步(六字);冒天下之大不韪(七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八字)。

⑴在结构和意义上存在特殊性的成语分类:

①含有数词:

一知半解、三心二意、九牛一毛、

②含有同义成分:

移风易俗、家喻户晓、

③含有反义成分:

顾此失彼、出生入死、口是心非、

④同时含有近义和反义成分:

天罗地网、南腔北调、

⑤含有重叠成分:

想入非非、历历在目、鬼鬼祟祟、

⑵按来源和出处分:

①人民群众流传下来的:

趁热打铁、囫囵吞枣、

②出自古代寓言:

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坐井观天、

③出自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负荆请罪、

④出自古典作品:

唇亡齿寒、后来居上,寸草春晖、

⑶注意某些成语的独特读音。

如:

博闻强识(zhì)安步当车(dàng)、参差不齐(cencī)等。

㈦、惯用语:

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习惯用语。

具有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

半瓶醋、墙头草、铁公鸡。

㈧、谚语:

是多年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已包含丰富社会经验,简炼、形象的词语。

如:

生产经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气候经验: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描写景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活习性: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生活哲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㈨、歇后语:

指一种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上的用语,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用破折号连接。

分以下两种类型:

⑴巧用比喻、修辞的:

大海捞针——无处寻;芝麻开花——节节高。

⑵使用谐音的歇后语: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句子部分

㈠、把字句、被字句、句子缩写、句子扩写。

(略)

㈡、句子的类型:

句子按其不同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其区别主要在语气上。

1、陈述句:

一个句子判断、叙述、描写一个事实,它的作用就是陈述,我们叫它陈述句。

(陈述句的末尾一般用句号。

他是北京人。

去年我回家看了张大爷。

肚子饿了,天又下雨,我们不得不在小店停下来休息。

2、疑问句:

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

(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

你什么时候出发?

你有事吗?

你是去还是不去?

3、祈使句:

表示要求、制止、命令的句子就是祈使句。

(祈使句末尾多用句号,感情强烈的用感叹号。

请你把书递给我。

禁止通行。

你们走吧!

4、感叹句:

表示和抒发某种感情(喜悦、愤怒、惊讶、悲痛)的句子叫感叹句。

(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唱得好啊!

这件衣服真漂亮!

㈢、问句、陈述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1、设问:

无疑而问,且自问自答,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及思考。

难道你担心我们会把你这位朝鲜阿妈忘怀?

不,永远不会!

2、反问: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该得到的答案,但还要发问,问题的答案体现在语气之中。

多由“难道、怎么能、怎么会、怎么可以”这样的词引起。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

3、否定句:

句子中含有“不、不能、不是、不可以、不应该、无、没有”等这类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的句子。

他不是炉坪小学的学生。

小明没有考上大学。

4、双重否定句:

句子中含有两组否定词的句子,多表达肯定的意思。

否定词大多是“不得不、不能不”等。

今天的演出很重要,你不得不去。

㈣、句子改写:

1、合成句子: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他出去了。

他散步。

合为:

他出去散步了。

(同人物)

老师同意。

同学们去参观工厂。

合为:

老师同意同学们去参观工厂。

(内容前后相联系)

小明接受了批评。

小明改正了错误。

合成:

小明不但接受了批评,而且改正了错误。

(使用关联词语连接)

2、改变人称的句式转化。

(第三人称转述)

⑴改变原句中的标点符号,去掉原有对话中的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及句号。

⑵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语言中的“你、我”多改为“我、他”,或其他形式。

⑶根据需要,对原句中的个别词语进行增减,只要保持句子的流畅、通俗、明白即可。

老师问小明:

“你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完成?

改:

老师问小明,他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完成?

3、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的互换关系:

⑴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

否定句一定要出现两个否定词,才能保证肯定的意思。

这事就这样办。

改:

这事不得不这样办。

⑵陈述句与反问句:

用“难道、怎么能、怎么会、怎么可以”等反问词引起,结尾应加上问词,改变标点符号(问号)。

你必须去上课。

改:

你怎么可以不去上课呢?

㈤、常见病句修改

1、成分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成分。

(主要缺少人物和动作的结果;修改的方法是将缺少的人物和事情的结果补上。

这部电影,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缺人物)

我们要学习雷锋。

(缺结果)

2、用词不当:

句子中某些用于修饰限制的词(多为形容词、副词),用得不确切、不规范、不恰当。

(注意近义词的差异,选用确切的近义词来代替。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小明做事很武断,所以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3、词序混乱:

句子中词语、词组的位置没安排好,影响了句子意思的表达。

(调整句子中词序不合理的词语位置。

经过努力,学生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语义重复:

指句子中出现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而这些词的重复是没有必要的。

(去掉其中多余的近义词。

他经常往往想起过去的往事。

5、搭配不当:

句子中前后内容、词与词之间,搭配得不恰当,不合理。

(换掉不恰当的词或内容。

王明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6、前后矛盾:

句子前后内容、词语相互矛盾、冲突,不符合规律、逻辑。

(去掉或改掉矛盾中的一方。

新开张书的店门口写着:

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7、可能出现的其他病句类型有:

句子意思含糊、有歧义;关联词语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错别字等多种情况。

撞了他的自行车跑了。

尽管他很努力,所以他成功了。

㈥、常见修辞方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句中一般可以找到两种事物,有明显的比喻词:

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像……一样、如……一般;是、就是、成了、变成等一些词语。

日月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一边像圆圆的太阳。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圆规”边说边往门外跑去。

2、比拟: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

把动植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动植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企鹅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是欢迎我们。

树上的花喜鹊格格的笑起来。

(童话故事)

⑵拟物:

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表情,或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表达强烈的感情。

“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过来了。

“公理,几块钱一斤?

”(以物写物)

3、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描写,用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他的一双眼睛像是有千百斤重,只想合下来。

那是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却成了孩子们欢乐的娱乐场。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

(各层之间多用分号隔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就叫对偶。

(最典型的是古诗和对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设问、反问:

在现代修辞方法中,设问和反问也被归入修辞方法中。

5、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以下十一种:

1、句号:

多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时可用在语气不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就把行李放这儿吧。

2、问号:

用在问句末尾,用来提出问题。

你今天过得怎样?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

3、感叹号: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感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感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感叹号。

(语气强烈)

我多想看看他老人家啊!

(感叹句)你跟我出去!

(祈使句)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反问句)

以上这三种符号用于句末停顿,使用时要注意两种情况:

有问词的不一定是问句;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末尾才用感叹号,陈述句即使感情强烈,也不适宜用感叹号。

谁知道他会去哪里。

快走吧,这有什么可犹豫的!

4、顿号:

句子内部并列词之间的停顿用顿号;用来表示次序的词后的停顿也可以用顿号。

我们学校有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

1、二、三、四、甲、乙、丙、丁、

5、逗号:

用于句子内部间的停顿。

表示意思没有说完。

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数是恒星。

6、分号:

复句、较长句子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较大停顿。

(排比句中间的停顿较常见。

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燕子去了……

7、冒号:

主要用于提示和引出下文。

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在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亲爱的爷爷:

尊敬的校长:

⑵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如下”等词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他说:

“我的作文写好了。

⑶用在总结性的话语后,引起分说。

我们班获奖的同学有:

小明、小王……

⑷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表示解释说明。

营业时间:

9:

00—17:

00地点:

炉坪小学

8、引号(“”‘’):

有以下几种用法:

⑴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表示。

孔子说过:

“言必信,行必果。

⑵要着重论述的,用引号标示用以强调。

所谓“有物有序”是古人对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有物”是指要有内容,“有序”是指要有条理。

⑶特殊含义的词语上用引号,表示与原意的区别。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好。

(感情色彩有变化)

9、破折号:

有以下几种常见用法。

⑴要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示。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⑵话题的突然转移。

前言不搭后语。

“今天的天气真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⑶象声词后的声音延长。

“呜——”,火车开动了。

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此种用法不常见。

10、省略号:

常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⑴引文的省略。

(只引头,没有全引)

她在轻轻地唱:

“一条大河……”

⑵表示列举的省略。

花市上的花真多,有牡丹、水仙、山茶……

⑶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中间用省略号。

张舌头张口说道:

“你……你……你……干什么去了?

11、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刊物、歌曲、影视名称上用书名号。

你读过《西游记》吗?

使用标点符号时应注意:

①大多数标点符号不能用在行头,只有少数几个标点可以出现在行头。

(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

②破折号和省略号在使用中,不能间断,不同时占两行。

③书写时,如果在字前,应尽量在字正前方或靠字的左上角;在字后,应尽量靠字的右下角或右上角。

6、阅读

㈠、阅读中经常出现的作业题

1、给短文加标题。

(概括、找关键词)

2、短文中的问题: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⑵选择正确的字或词语;(形近字、近义词)⑶结合词语,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⑷给短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⑸填空(背诵过的段落及关联词居多)。

3、从短文中找得到答案的问题:

⑴短文的中心句;⑵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⑶根据意思写词语或成语;⑷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句、问题。

4、短文后的作业题:

⑴给短文中的字词写近、反义词;⑵解释词语、成语的意思;⑶划分短文的层次、概括层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⑷写自己的想法、感受、启发等。

㈡、阅读中的常识提示

1、短文、段落的中心句。

(大多是出现在短文、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偶尔也会出现在段落中间。

2、处在两段话中间(上段结尾,下段开头),这样的句子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4、文章的结构。

(较常见:

总分;分总;总分总。

5、短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四种:

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⑵按时间先后顺序写;⑶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⑷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

6、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打比方)、分类别等。

7、题目或第一段的作用?

(概括或统领全文。

)段落对题目的作用?

(点明题意、深化主题)

做题提示:

①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完成好;②多读几遍再做题,特别是开头结尾;③不要做漏题目,按题号检查;④想好再做题,注意书写和答题格式。

㈢、以下篇目是课内阅读中的重点:

六年级上册:

《詹天佑》(4)、《穷人》(9、24)、《少年闰土》

(1)、《月光曲》(9);六年级下册:

《匆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10、11、12)、《凡卡》(8);文言文四则。

 

7、习作

㈠、完成习作的几点建议:

1、要认真审题,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弄清楚要我们写什么。

2、按要求构思作文,想好怎样开头,用哪些材料,怎样结尾。

然后写个简要提纲。

3、动笔写作文,尽量做到不涂改,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你的作文应尽量做到以下要求:

⑴书写工整、清洁,不涂改,不写错别字;⑵语言通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并能突出主次,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要有主次之分;语言要有选择性,应尽量简炼、形象、生动;注意开头结尾的构思。

㈡、五、六年级语文中出现的习作题目:

1、写人类:

①身边的普通人;②介绍你的小伙伴。

2、写事类:

①你与书的故事,你读书的经历、体会、收获;②童年趣事;③让你感动的一件事;④你的暑假生活;⑤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⑥你学习某项本领、技能的经历;⑦难忘的第一次经历。

3、想象类:

①二十年后回故乡;②我的理想。

4、写物类:

①介绍你熟悉的物品;②介绍你喜欢的一件艺术品;③写一个你熟悉的场景;④描写大自然中的一种现象或变化写作文;⑤写一种你喜欢的声音。

5、看图作文:

①环保漫画(文明只差一步);②小足球赛;③环保漫画(砍树);④关爱动物(鸭子过马路)。

6、应用文类:

①给远方朋友或长辈写信(信封填写);②发言稿、演讲稿;③读后感;④建议书。

7、其它:

①想对爸妈说的心里话;②缩写文章;③写梗概;④介绍各地的民俗民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