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07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docx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

陶艺调研报告(共10篇)

陶艺实习报告

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形式有无限的魅力,令人着迷、倾倒。

人们从泥土、火焰的乐趣中获得艺术气质的培养,陶冶性情,忘却烦恼,舒畅,满足,向往。

陶艺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通过陶艺创作,抒发情感,表达意念,具有真实的创造力。

现代陶艺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陶艺的技法如下:

手捏成形法是作陶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手部捏成作者心中想要的形状,是一种最古老的作陶成形法,也是初学者最容易着手的方法,这种透过手指与泥土直接触摸的方法,可以帮助作陶者充分而确实地掌握泥土的特性。

泥条成形泥条可以被自由弯曲及变化,所以不单是圆形的器皿,还有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创作,或是中空的雕塑性作品,都是运用泥条成形法。

陶板成形制作陶板时可视需要的大小,以滚压法、摔薄法、或切片法,制作自己需要的陶板。

拉坏成形这是在转动的辘轳上做成作品的方法。

做陶者将陶土放置转盘上,从定中心、开洞、拉高到变形,看似简单,但事实上是需要长期的有耐心按部就班的练习,才能达到纯熟的境界。

注浆成形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技术,注浆前需依所制器物之复杂与否选择一件或多件合成铸模,铸模多选择可吸水的石膏制作;将泥浆注入模具中,泥浆会在模具中形成薄膜,将多余的泥浆倒出,再将铸模翻正留置,直到表面失去湿润的感觉,再取出加工成形。

还有许多应用在小地方的成形法,例如:

搓拉法、压模、镶嵌、印模、压挤泥条、挖空成形、雕塑成形......等。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通过实习的我们知道到陶艺的多种技法,陶泥的具有多变性,可变性比较大,玩起来有很大的趣味性的。

陶艺作品的构思来自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感谢洪老师的指导,让我们认识到陶艺还是蛮有意思的。

1811080420武书勤

陶艺欣赏报告

之中国原始彩陶文化

绪论: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流长。

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也是中国的英文名china的来源。

在进入文明以后的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

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

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有文化价值。

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无釉的陶发展成为有釉的原始瓷。

原始瓷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为了易于清洁洗涤,在商、周时期烧制成功的。

商代以前的陶器极大多数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以下,胎质松散,吸水性高,因此不能盛水,使用价值不高。

长期的制陶经验,使人们不断摸索如何使器壁光洁,如何使之经久耐用,如何使器表处理满足人的审美和日用需求。

在刻划、捏塑、彩绘、打磨、光洁等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改进制作技术、原料、釉料、烧成等不断有了新的认识。

原始瓷胎表面常柏印或刻划纹饰,施薄釉透明有光泽,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原始彩陶的起源

随着原始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

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

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

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

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

有人猜测,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人曾遇到过一次大火灾,火灾过后他们回到自己的房屋里发现曾经用泥土做成的器皿变硬了,可以用来盛水或者食物,其实用价值变高了,因此原始人开始制作这种陶器。

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他们猜测,这可能是最初的制作陶器的方法。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由于原始人距现代很久远了,所以原始彩陶的起源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其中还有很多的谜团尚未解决。

原始村落的出现使得人们有了固定的居住,由于陶瓷易碎,不利于游牧生活。

③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

2.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

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说胚体成型、慢轮修整等等。

其具体如下: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

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

最早的彩陶成型是模具敷泥法,即主要以内模为依托,直接将泥料挤压成泥片,一层又一层地敷贴到模具上。

操作方法如下:

先将内模置放在木质垫板或平整的石板上,模具表面撒上一层细干土,以便制成后的陶胎与模具分离。

敷泥时将模具放置在垫板上,大头朝下,以便操作。

直筒罐、深腹罐等,因其内模器壁呈陡坡状,敷泥应自下而上,否则如果自上而下地敷,胎心则易下坠或断裂。

钵的内模器壁呈缓坡状,既可从中央开始自上而下去敷,亦可从边缘开始,自下而上去完成。

敷泥最关键的第一个步骤是敷第一层胎心泥,以挤压的方法用手使劲挤压泥料,使其牢固地贴附在模具上不致脱落,然后再一层层地继续往上敷泥。

分层所敷的泥片要有一定的叠压关系,相互间的黏贴面要参差不齐,这样才能将先后所敷的泥片牢固地黏结在一起。

陶胎成型后脱模,然后在陶胎的内外表用手涂抹一层泥质陶土。

在一些陶器内壁发现有自下而上的手指抹痕,正说明表层是抹泥而成的。

抹泥时双手分放在器物内外,用力提拉挤压,既排除了泥层间接茬处形成的气泡,又可消除、抹平器壁的缝隙,从而使陶胎的结构进一步紧密结合,器表也因此而变得光滑平整。

3.原始彩陶的彩绘

在艺术范畴中,质朴是一种永恒价值的美学品质,所指的是艺术生命初始形态的感性特点,是艺术主体的精神素质。

彩陶那变化巧妙的几何图案和生动活泼的动植物纹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各种文化类型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

出土的大量彩陶纹饰丰富,装饰手法使用矿物质着色剂进行彩绘。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从渔猎、采集,到农耕生活中获取艺术的源泉,发挥想像力,把客观现实的事物提炼为规律性和程式化的装饰。

丰富的几何纹饰变化复杂,绝无雷同。

既谨严工攀,又粗扩豪放、质朴浑厚、活泼柔和。

三角、直线、圆点、斜线描绘表示出认识和抽象自然的表现力。

原始人类创造在陶器上彩绘的规律,而又不为规律限制,巧妙有节奏的表达原始的对称、均衡、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思维。

比如说下面的这一幅图,它有着原始彩陶中常用的图案,简单的鱼类的图形。

该图由简单的几何线条构成,相比以后的瓷器图样而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形象。

这种纹样可能是由住在河边或海边的原始人绘制的,他们的主食为鱼,因此原始人想要在碗内绘制鱼的图案,以表达他们对鱼这种食物的喜爱,也表达了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人类对食物的渴求。

4.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原始彩陶的几何纹饰使自然物质美观、抽象。

简练质朴的纹饰有着当时部族的图腾崇拜和巫术信仰的提炼。

艺术不仅是自然的再现,艺术是要求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典型。

彩陶装饰的价值在于把美的感受通过熟练的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采用绘画表现手法来达到目的。

彩陶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操作技术的成熟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在没有阶级剥削的原始制度下的人,能运用熟练的技巧达到形式创造活动的快感。

它的艺术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①开创了大量的有特点的形制。

②质朴单纯③以彩绘为装饰

5.原始彩陶所反映的精神因素

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

原因:

①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

②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

③当时社会分工所致。

6.原始彩陶的传世作品:

这件陶器的体积巨大,存世至今是很罕见的了,画面由棕白二色极简括有力的画出一柄用绳索捆扎在木杆上的石斧,一只白鹳面向石斧,叼鱼而立,鹳因叼着硕大的鲢鱼又要保持身体平衡,因此头颈向后缩,两腿也向后倾斜,脚爪使劲抓地,瞪大的双眼似乎带点惊喜的神色。

形象既真实又古朴,不是写实,而是经过高度概括。

据有人研究,这件陶缸是用来装殓某个部落酋长的,缸体上所绘鹳鱼石斧图,含有部落联盟的图腾意味,但是我认为它是用来储存水或者食物的。

这件作品的弧面较优美,壁面较光滑,做工很精细。

据说是由一个比较富裕的原始人制作的,其原因是它的壁上画有有牙齿的鱼,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吃上鱼类已经是不容易的,而有牙齿的鱼是高等鱼类,它的数量肯定更少些,所以能吃上它的八成是个富裕的原始人。

上面画了一组由五条鱼和一个光头人面合成的画面,我们对这些纹饰的具体含义,仍觉茫然,多数只能付诸猜测,我们无法知道6千多年前半坡人何以会对鱼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不过,人们透过这些神秘的形象,可以看到当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被图案化了的鱼形,基本神态犹存,线条劲挺有力,人物神态安详。

这件作品可能是用来装水的,它带有人形头像的瓶盖,估计是一位贵族少女使用的器物。

瓶口做成少女头像,瓜子脸上畜着整齐披发,五官清秀,很有活力。

瓶身加以彩绘纹饰,犹如少女穿起华丽衣服的身体,是一件集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完整的艺术品。

7.下面介绍几种文化

⑴.仰韶文化

特点:

①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物或动物纹。

②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例如:

彩陶人面鱼纹盆,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三角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鹤、鱼、石斧圆形陶缸(此为绝品)等等。

⑵马家窑文化

特点:

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

⑶大汶口文化

特点:

①描绘精细,构图严谨。

②色彩对比强烈。

8.课后感想和对老师的建议:

陶艺欣赏课在我们学校一直都是很抢手的一门通选课,上过沈老师的课后发现这门课挺生动有趣,老师通过ppt和视频结合讲课,语言幽默风趣,在原本枯燥的大学课堂里添加了一份风采。

每周一的陶艺欣赏课我从未缺课过,相反我把这门课当成了一种乐趣,不仅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了解了博大渊源的中华文化和陶瓷的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我对中国陶艺的兴趣和喜爱。

以前我去湖北省博物馆的时候都是大概的看了下陶瓷的展览,但现在看陶瓷的时候却多课一份欣赏与研究。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陶瓷这门艺术。

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对陶瓷的兴趣还没结束,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对老师的建议:

我觉得老师对明清的青花瓷介绍的太少了,建议多加一课时向我们介绍一下明清的青花瓷。

最后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也祝这门课越办越好!

陶艺实验报告总结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匆匆,短短三周陶艺实验课已经结束了。

通过这次实验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

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

我非常喜欢这次的陶艺实验活动,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幸运的是当代陶艺艺术家徐洪波先生给我们指导此次的陶艺课程,当我们来到徐老师的陶艺工作室,觉得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艺可以是这样,这样的神奇。

眼前的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对陶艺浓厚的兴趣,最质朴的陶土,经历陶冶塑造,就成为了艺术,这又是怎样一个陶的升华历程?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技法,都需要耐心,这个很重要。

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

因为懂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

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

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

感谢指导我们学习的徐老师,感谢你对我们的尽心尽力,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对于能有这门课程深感荣幸,因为我知道有很多的东西错过了就没有了,而我们却荣幸碰上了陶艺,此次陶艺实验课是我大学以来令我感到最快乐的课程!

陶艺工作心得

作为一个装潢与工艺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陶艺这个课程是必修课。

所以,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培养有思想、创意、有技能、有内涵的设计师,这个学期,俺们就学习这个陶艺课程,就此课程,小的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回想起陶艺课,是一个令人兴奋,鸡冻的课程。

几周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叫我们的是刘淑宏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淑宏姐是一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她盘着乌黑长发,脸上有一双带着精灵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她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乖巧的小嘴,殷红的嘴唇像石榴花一样鲜艳。

还有,第一节课她还穿了久川保玲的衣服,果然是艺术从事者和一个时尚达人的完美结合。

第一节课,我们没有动手去接触泥土,而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在做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理论的学习,让我拍明白了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

中国的陶瓷文化具有丰厚的优秀的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陶瓷被称为“最简单和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基本素材是无处不在,而复杂却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中由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更是在于它是人类心智、情感、思想的反映。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个课程,应该吧这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然后淑宏姐布置了一些作业,就是叫我们做一下茶具的线稿,让我们知道陶艺茶具的大概构造。

接着就是我们创作几套现代的陶具。

第二阶段就是开始动手制作了,首先我们一大帮兴致勃勃的同学选好位置,然后像海浪般的去挑选貌似很好用却从来都没用上的工具。

而我,由于班上多数是女生,所以秉承了女士优先的原则,我就等她们都选好,我才去选,最后,果然我没拿到好工具,凑合着用吧,方正江宁(我的一个帅哥同班同学)同学有很齐全的工具,问他借。

接着,李程层老师(他是一个毕业的留校师兄,等于是老师的超级助收)发给我们一袋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

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而且要一建成型,你一点一点的做,那些泥容易裂开,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

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

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实践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

但是这个环境我不太喜欢,首先是在地下室,信号不好,但是我用的是联通,联通现在真牛,竟然打电话打得超级流畅,果然是联通新时空。

然后空气流通不好,在里面呆久了,都点头晕,甚至会很忧郁,容易做着做着迷失方向,由一个愉悦的作品变成一个深沉的作品。

第三阶段就是正式开始做自己的作品了,这是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陶艺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再加上我的造型能力没有达到美院级的水平,所以说想要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品,那就真心有难度。

不过我是就一个原则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比大家做得好(虽然很不现实),我抛开一切杂念,让艺术的泉水流淌在我身上。

正式做之前,要吧自己的手绘搞给淑宏姐看,我就把我画得几个有关于动物形象的茶具给她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茶具,淑宏姐也说这个不错,打破了传统,可以,但是那个结构还是不太完善,要修改。

她还要我给同学们看,我做的不错,那时候我自我感觉良好,在想,我的想法果然厉害。

但是晴天霹雳的事情来了,果然是有对比才有发现,有竞争才有进步。

江宁同学的一个华丽,抽象,朦胧,美妙,极具创意的手绘搞问世了,这是以几何图形为元素的类似建筑的茶具跃在老师眼前,老师也眼前一亮,连连称好。

然后淑宏姐语重心长地说:

“江宁啊,我很期待你的作品啊!

”那时候,我觉得这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啊,比玩过山车还刺激。

但是也无法承认,江宁的创意确实比我的成熟和到位。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吴振全老师(我们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在开学时候说的一句话:

“你们要记住,你们是本科生,你们做的作品是要有思想,有内涵的,这就是画家和画匠的根本区别!

”就是这样,不甘现状的我,决定重新想一个创意„„经我一顿冥想,我要做世上最美丽的东西,人体,然后我斩钉截铁地把我的想法描绘在纸上,登登!

一个怀孕的女人上半身的形象为元素的茶壶手稿出来了,她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

我鸡冻地拿给淑宏姐看,觉得不错,但是那个壶柄破坏了整个感觉,再修改,淑宏姐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是不是觉得做动物没什么意思,要向高处挑战。

我回应她说是,接着她叫我做好觉悟,因为人体虽然漂亮,但是没达到那种造型水平的话,就会把你的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

我听完后心里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没办法,要赶上江宁的等级只能用这种模式了。

于是,我怀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做了一个泥小稿,发现我造型能力还不错,做出来的女人跟我预想的没多大差别,大致的形状有在,嗯,之前画了一个学期的伯里曼没白学。

之后,我开始做正式的茶具,到了这一步,真的把我的缺点暴露了。

虽然我学过伯里曼,但是这是对人体的一个大致的结构做了了解,但是没有学过人体素描,所以,人生上的没个肌肉,骨骼组织都缺少认识,所以做大一点的,需要表现这些东西的作品就出现问题了,导致我的那个茶壶走形,真TM难看。

到了这步,不得不请求淑宏姐的帮助了。

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去找淑宏姐,只见她鬼斧神工搬地雕塑着我的茶壶,她心灵手巧,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勾画,都那么干净利落,没带半点含糊,可见淑宏姐功力之深厚!

不一会的功夫,一个较完整的孕妇人体修改完成了,跟我之前的截然不同,淑宏姐果然非同凡响。

心里暗喜“有淑宏姐的帮助,我的作品又可以顺利进行了!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淑宏姐看出我的缺点了,叫我还是不要做具像人体了,因为我没学过人体素描,做这个太勉强了,要不就改为自由创作算了吧!

又是一道雷电迎头劈下,我觉得我的人生一片灰色,看来我得想一下办法了,不能这样下去啦!

我看了一下江宁的作品,他的型基本造出来了,比手稿更加清晰明了,更加大气。

此时,我黯然销魂,随受到打击,但是人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并没气馁,我要继续推敲!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江宁的作品也并不完美,他的作品形状虽霸气,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的茶壶重心不稳,他一不小心,茶壶倒下来了!

就这一举动,被淑宏姐看到了,求佳心切的她,风风火火地把江宁的茶壶来了个大改造,使其造型和风格完全改变了!

修完后,只见江宁石化了一样,惊呆了。

然后像小老鼠探索面前的食物那样,360度地在观察,疑问中带有些许沧桑。

我想,此时他也是一道雷电劈头而下吧!

我看着也觉得有点惋惜,感叹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曲折!

在此之后,我也尽量将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不被淑宏姐发现,怕追求完美的她向我们洒来爱心雷电„„

经过一个星期的推敲,我终于完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作品,因为我存在对人体缺少理解的不足,所以把茶壶改为一个较抽象的孕妇和发芽的树木做了一个结合,茶杯就是手上捧着五个杯子,里面各孕育着不同阶段的胎儿,杯子外面也长有树枝。

其作品代表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娇美,还有一份对生命的感悟,一份无扰与名利的淡薄,生命就是一种成长,一种体会,一种领悟。

江宁也说很喜欢我的作品,得到他的肯定,我觉得很欣慰!

看到他的作品,也很不错,一套茶具造型各异,精彩绝伦!

这个课程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雕塑的技法,知识和心得,我受益匪浅,这就是好中国好同学,有竞争,有帮助,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就是写下心得,总结之类的了,还有给自己的作品上釉。

所谓上釉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

上釉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很考技术,不可忽视,我很期待我的作品上完釉是什么样子的。

上陶艺课的短短几周时间一下就飞逝过去。

看着这些亲自完成的作品,想到是自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凝结而成的作品,虽然有些辛苦,但都是值得的。

刚开始,觉得陶艺只是个无聊的课程,但经过系统的学习,陶艺课不再是单调的捏着脏脏的土了,而是用心去创作的作品。

陶艺课,其实是亲近大自然的课,当我明白了陶艺文化渊源和精神内涵时,思想情操已得以升华。

在这几节陶艺课中,我不仅学会制作陶土作品,还让我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

其实,陶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在我遇到困难时,您都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而我也会认真听你讲的东西。

在我内心深处,对陶土有种深深的喜爱,还有深深的赞美。

陶土虽然肮脏,但它却用肮脏的身体让我们把它变成美丽而高贵的作品。

捏制,亲身感受泥性,正是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教室,我已学到独特动手的能力,还有感受生活的写照。

陶艺课,已深深渗透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陶艺工作室

陶艺产品设计报告

陶艺八期

(电子版、书面)

一、项目描述

2、客户要求

1、市场分析

二、项目描述

1、设计概念

2、项目特点

3、项目设计意义

1、设计定位

2、设计图解释:

(要求每件不同的作品都要有设计图,并命名,标明尺寸,长、宽、高。

3、最终作品效果图:

(要求每件作品都要有命名、尺寸、长、宽、高。

4、创意说明

5、材料描述:

(可描述翻模后的效果,如:

玻璃、磨砂玻璃、仿青铜、石材、不锈钢等。

6、产品功能描述

7、产品标识图解(自己的logo)。

8、产品展示

四、项目总结

五、共

一、项目描述

1、市场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时的“彩陶”、“绳纹”到现代陶瓷行业的千姿百态,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转型、陶瓷已成为今日餐桌、室内装饰的时尚标准,与此同时,陶瓷造型在人们日益追求时尚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同时又折射出陶瓷造型设计观念日益变革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在国内的高速发展,给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实惠,搞搞在上的的陶瓷不再是昔日王孙庭前燕。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开始由主要的实用功能用陶转为一精神享受为主的艺术陶。

现代生活中大量的陶吧在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出现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或是某种潮流引发,或是人们心中压抑已久自由创造井绳的本能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