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120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x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是我校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中心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西区103、104室,有三名心理学专职教师,主要工作包括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日常心理咨询与测量(周一至周日上午预约,电话6706932)、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月(周)、新生心理健康普测与建档、心理危机干预等。

设有心理阅览室(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并配有专业心理测量软件和沙盘训练器材。

办公室电话6706931,网址。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适应。

良好的适应,是大学新生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保证,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特制定简要提纲。

本提纲包括心理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生涯规划和关注特殊群体五部分。

 

请各院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根据此指导大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院系分管领导、辅导员、一年级导师、一年级心理健康委员人手一册;

3、做好心理健康委员推荐工作。

心理健康委员工作职责:

(1)负责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探索提高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4)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培训、交流等;(5)维护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导师、辅导员。

心理健康委员素质要求:

(1)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2)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3)具有耐心、温和、乐观、亲切的性格特点;(4)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强。

组建班委时要包括男、女心理健康委员各一名。

心理健康委员是班委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从竞选同学中选出最佳人选。

请将竞选同学的名单(姓名、性别、班级)于9月28日前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103,电话67069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008年9月

 

心理适应篇

(一)大学新生入校怎样给自己定位

新学期到了,又有很多学生跨进了大学的校园,将要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他们所面临的首先将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针对这个过程,我们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迅速给自己定位。

想要在专业知识上深入学习、在学术上有所突破的同学,就要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概况,并找一些老师开出专业方面的书单,先对所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全面而宏观的了解。

而致力于学生工作的同学可以到学生会和团委报名参加学生干部的招募。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大学4年时间很长,学习和工作兼顾,很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先明确自己是怎么样的个性、要做什么再行动吧。

  

  其次,选择学生社团要考虑个人的特点。

在大学里有很多社团,从理论类到文艺、体育类应有尽有。

在开学初各大社团"百团大战"般的招新活动中,不要盲目地参加,甚至报上十来个社团。

社团活动会对你的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

比如要参加网球协会之前,你就一定要做好不断花钱更新球拍、线和租练习场地的思想准备。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谨慎地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要学会上网也要学会不上网。

读大学不上网不行。

专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以及校园里各种活动信息都汇集在校园网上,通过网络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但是,要懂得从网上下来这才叫真正会上网。

整天泡在网上聊天、打游戏是极浪费时间的,只是不会上网的人,而会上网的学生把网络只当作工具。

  

  第四,花钱要精打细算。

尤其是对于特困生,虽然通过"助、贷、减、免、勤"等方式能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但是超前消费总有偿还的一天。

当毕业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挣得再多,钱还是不够花。

大学4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个人理财的机会,要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第五,学会独立生活。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生活上能够自理不够,还要能过得好。

男生不要等到袜子都能站起来了才去洗衣服;女生也千万不要为了苗条而不吃早饭。

卧具、衣服要定时更换清洗;一日三餐不用豪华,但是一定要注意营养。

女生在床头挂起了帘子,男生也不要怕麻烦,保持一定范围的个人空间,将有利于你更好地学习和休息。

(二)平稳度过“脆弱期”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12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

在色彩斑斓的大学里,如何生活得多姿多彩?

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大学辅导员,为准大学生们绘制出“大学生活全攻略”。

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这时候大学生最容易发生意外。

一些“过来人”介绍,刚进大学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相当脆弱,大一新生最好提前打上“预防针”,防止入学后心理问题的出现。

●尽快走出高考光环

  2004年进入大学的小冯在中学里成绩一向优异,高考成绩在他所在的大学班级里排名第五,小冯把这一排名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以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

入学不到一个月,小冯就感觉到自己的“强势”地位岌岌可危了,竞选班干部小冯落选、上课回答问题小冯也没有抢到“风头”,而热热闹闹的社会活动,小冯也不擅长。

在中学里面,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同学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标准,很多同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考出好成绩。

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

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变后的位置。

●了解变化调节心理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了解其中变化,才能实现心理上的平稳过渡。

  首先,学习方式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

中学几年一直学习的仅仅是有数的几门科目,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而大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生活,感觉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负责,其实是学习方式改变的原因。

  第二,生活环境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这种变化也给大学新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第三,人际关系复杂。

大部分新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

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其实,只要认识到:

任何熟悉都是从陌生开始的,就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第四,社会活动增多。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

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异地求学教人坚强

  云南籍大二学生吴昆在河北经贸大学已经读了两年大学,想起刚从家乡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吴昆觉得开学前两个月是她的“脆弱期”,过得格外艰苦:

水土不服、远离亲人、饮食不习惯、环境陌生……那段时间吴昆几乎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光电话卡就用了厚厚一叠。

很多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时,总喜欢和中学做比较,发现自己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中学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陷入孤独失落的境地。

  吴昆经历了大半个学期总算适应了新的生活,他感觉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开放自己、关心别人,于是他参加了一些社团,并且积极组织集体活动,时间长了,陌生和孤独感也随之而去了。

因此,学会坚强和自立是迈入大学的首要一步。

及时贴:

消除恐慌走进大学

  暑假已过去大半,距离开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就要迈进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除了在心里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外,也不免会产生一些恐慌。

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雪松老师为准大学生们的一些恐慌开具了“良方”。

恐慌一:

我所上的大学与理想中的有差距怎么办?

  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当然再好不过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愿以偿。

即使要迈入一所与期望值相距甚远的学校,也完全没有必要沮丧。

因为实力再雄厚的学校也会有差劲的学生,同样,条件再差的学校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学校的条件并不是学生成材的决定因素。

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学校不理想也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既然高考时没有发挥好,那就争取在大学期间的辉煌。

恐慌二:

我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吗?

  以前有父母的百般呵护,很多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绝大多数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全力以赴迎接高考,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承包起来。

考生在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坦日子之后,进入大学发现什么都要靠自己,一开始都会觉得无法适应。

如果不想让自己一上大学就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最好在暑假里多向父母请教,亲自动手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提前感受一下独立生活的甘苦。

恐慌三:

我会和舍友相处得融洽吗?

  集体生活对很多准大学生来说还很新鲜。

与自己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由父母换成了几个同龄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脾气秉性、生活习惯都不相同,能否与他们相处好,是每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都会担心的问题。

其实只要想想,这是多么大的机缘,才能让几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处一室,就像一家人,你就会好好地珍惜这种缘分,用心地呵护与舍友的感情。

终日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就像你不可能欣赏每一个人一样。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你会收获更多快乐。

毕竟,一个温馨融洽的宿舍会给每个成员带来家的感觉。

恐慌四:

我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好自己的专业吗?

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学课堂更多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怎么样”,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要做好自学的准备,向着探索研究的方向努力。

在暑假期间最好能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了解专业所学课程,也可以向这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询问情况,从而学习他们的经验。

同时还要了解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及优秀教师,以便在入学后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可选修一些其他课程,涉猎更多的知识。

生活适应篇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12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

在色彩斑斓的大学里,如何生活得多姿多彩?

  上大学后,对准大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环境方面,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另一方面,从单处一室的“独立王国”到多人“群居”的集体宿舍,这一生活环境和习惯的适应和磨合,对没有过住校经历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一次考验。

●掌管好自己的“小金库”

  虽然从参加高考到进入大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大学新生的生活费却是成倍地增长。

黄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4级学生边境同学介绍,有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每月零花钱只有一二十元,上大学时家里都要给几千元的生活费(供一学期用),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

刚入高校时,同学们都没有太多“理财”的经验,有的同学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逛街、旅游、聚餐……两个月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或向父母索要。

在大学里不少同学因为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前松后紧”,甚至到学期末要借债生活。

因此,大学新生要树立“理财”观念。

在刚入学的两三个月中,有计划地进行消费:

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

尤其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切不可盲目攀比。

有同学介绍,大学新生理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每个月初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按时作息有规律

  去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专业的王迪同学介绍,刚入大学时感觉大学和高三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三生活两点一线,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如同一只拧紧的陀螺,而大一新生学习压力很小,又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这种期待已久的自由,让很多同学最初感觉“不知所措”,生活一下子懒散了许多。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

为了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按时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东北财经大学田金洁同学介绍,学校公寓里每晚11点准时熄灯,有的同学精力旺盛,习惯在晚上卧谈,深夜两三点钟仍毫无困意,结果第二天上课时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有时干脆旷课,在宿舍里补足睡眠。

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课业,还容易引起失眠,还影响同宿舍的其他同学。

晚睡的同学大都会晚起,一个直接的影响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随便吃些零食,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受到影响。

  第二,坚持体育锻炼。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大学里有丰富的运动设施,同学们可千万不要浪费呀。

  第三,远离不良生活方式。

由于没有监督,有的同学一进大学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沾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行为,其实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些不良行为将成为大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课余时间开拓特长

  大学校园与中学校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大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要有一个理智的分析。

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

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陶冶情趣,使生活充实丰富。

大学时最好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不仅有利于建立自信心,还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定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

及时贴:

入学必修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同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同一寝室同学的关系是困扰大家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杜圆圆同学在去年刚入大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寝室里几个同学亲密无间,大家生活也整齐划一。

到了第二个月,由于同学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彼此之间出现了不少冲突。

  人际关系是准大学生们必修的一课,即将走进高校的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第一,学会包容别人。

很多同学没有住校经历,上大学之前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突然要和几个人共用一个寝室,就必须包容别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

  第二,主动交往。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

此外,要主动去做些公共工作,以增加同学们的好感。

  第三,讲究技巧。

在与同学相处时应坦诚相待,但在给同学提意见时,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学习适应篇

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要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

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学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大学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适应的。

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有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所以他们在课堂以外,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

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

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

  

  最后,在这种竞争气氛中,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

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

生涯规划篇

(一)大学生涯规划

从个人生涯发展的阶段来看,大学生涯正处于生涯探索的阶段,对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是大学生生涯发展中自然要经历的过程,不可回避或跳跃。

同时,大学生涯本身是可以规划的,也是需要规划的。

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全人和谐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就需要能够兼顾到各方面协调发展,但现在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把精力放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大学生活的很多重要方面。

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大学生全人和谐成长,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了解大学生涯规划之前,要先看什么是大学生涯。

可以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方面来定义大学生涯。

大学生涯的时间范围:

报到入学——退出学校,即从大学生取得资格正式进入大学到完全退出大学失去资格。

具体时间长短不一样,比如说大专只有3年,本科大多数为4年,有的专业是5年,还有因休学可达6年。

大学生涯的三维空间:

校园——家庭——社会。

大学生涯主要在校园内度过,但同时也跟家庭和社会密不可分,并且相互影响。

大学生涯的十大内容:

学业、健康、交往、自理、个性、休闲、感情、修养、职业、性教育。

大学生涯规划就是对大学期间的生涯目标做出各种预期,并对大学生涯的主要内容列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一个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动态过程。

大学生涯规划包括:

每日安排,每周计划,每月规划,学期规划,学年规划,专题规划,总体规划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稳定性的降低,职业发展研究者开始广泛使用career一词。

它的含义是道路、轨迹,在职业领域则引申为职业生涯、事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为身体素质、智力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最终又表现为能力与性格上的差异。

职业是社会分工过程中形成的,每个职业都有其自身的性质和内容,对于任职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个体的差异和职业的多样性的存在,使每个人都不可能适应社会上的每一种职业。

因而,职业和职业性质与就职者个性特征之间的合理配合对组织和个人双方都有好处。

对职业的选择要遵循:

①清楚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②清楚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

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这三个因素的把握,被认为是职业规划的经典原则,并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过程的三个步骤:

①人员分析,评价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②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③人职匹配,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

人和职匹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从个人的意义上更有发展的内涵。

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有巨大差别。

Supper以年龄为依据,将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而且确定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特征、知识水平等内容对其职业偏好的影响。

大学生一般为17-21岁,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能够客观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并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表现为,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表现为:

1、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调查显示有54%的在校学生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

而对此观念的掌握是更好地利用它服务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

2、设定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

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做各种准备。

3、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

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测评。

其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诊断出个人问题所在。

对于环境的分析,则要依据现实的清晰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践。

4、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指一个人渴望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结果。

职业生涯目标的导向性表现为:

①可以刺激高水平的努力;②可以给高水平的努力固定方向;③可以提高朝目标努力的支持性;④具体的目标有助于形成实现目标的战略;⑤可以衡量行为结果的有效性,向个体提供积极的反馈。

5、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

心理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只要人们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目标就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成为完成工作的最直接动机。

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学生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即学生的学期目标或事件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