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7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的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在生存资源极度短缺的自然条件下,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孕育了不曾间断的华夏文明,正是得益于积聚了数千年的农耕智慧。

就观念层面而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认识,深度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从经验层面而论,不同季节作物种植的安排、有机肥料的使用方法、各种旱作技术、稻田生产技术、选种和积肥技术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以物种多样性为例,稻田养鱼,鱼触碰稻禾,50%的稻飞虱会掉下来被鱼吃掉,鱼的排泄物可以养地。

鱼身上分泌的黏滑物质还可以控制水稻的纹枯病,这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进行的食物链模式。

北方棉田间作玉米,玉米可以吸引棉铃虫的天敌瓢虫、蜘蛛等,从而有效减少棉花遭受危害,这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化学关系进行的相生相克的害虫防治模式。

除了这些农耕技术的传统知识外,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

“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

”这样的生态观对于森林保护和农业的永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山林祭祀、农事庆典、农耕礼俗、乡规民约等,均体现着对大自然的呵护意识,成为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只是对传统的存留,还必须考虑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而言,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近年来的保护实践证明,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保护机制,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

在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使地方政府找到了脱贫攻坚的抓手,让农民看到了乡土文化资源潜藏的多功能价值,也拓宽了民间组织服务国家建设的路径。

综观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还会发现,无论是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并举的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还是借助农业文化遗产解困而重现原貌的湖州桑基鱼塘;无论是桑产业带动大健康生态农业的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还是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贵州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都展现出了在应对现代化危机中农耕文化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这充分说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并非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立足当下重新思考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的未来。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能够形成一种精神动力,让我们的子孙更好地生存与生活。

如果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丧失了对这些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失去的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更是基于历史认同的安顿心灵之所。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传统农业的智慧,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留住那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

这不仅是弘扬农耕文化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摘编自孙庆忠《植根土地的文化追寻——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

材料二:

除中国外,世界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它们也是稻谷的主要生产区。

栽培稻的起源、生产、食用、传播、销售及其他使用,不仅对所在国家的国民经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造就了部分地区的文明史和微观全球史。

数千年前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并成为当地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和人们的主食,也构建了其社会文化体系和文明内涵。

起源于中国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

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

今天,糯的种植面积已大大减少,传统品种大多已消失,社会文化意义日渐消隐。

有学者认为,18世纪后,由于籼稻的引入,糯稻在一些东南亚地区逐渐衰微。

而我国自清代以来,由于人口流动、政策调整、新的饮食习俗和食品进入糯稻区等原因,南方许多地区糯稻种植逐渐减少。

糯稻不抗旱、易倒伏、产量较低,稻谷种植收益少等因素,也使人们慢慢放弃了糯稻种植。

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广泛种植的作物,糯稻耕作在东亚和东南亚许多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

挖掘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认识民族社会文化的路径之一,也是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杨筑慧《糯:

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传统农耕智慧体现了“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观念,创造出蕴含着科学道理的耕种方式,使传统农业在资源匮乏条件下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B.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要继承传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它指向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寄寓着对农业特性和乡村价值的深入认定,影响着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

C.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食品种类日益丰富,且受产量低、收益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糯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传统品种不断消失,社会文化意义日渐消隐。

D.栽培稻最早产生于长江流域,基于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和不同文明交流的需求而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在此过程中新品种不断出现,在历史上得以广泛种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艺和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依然具有应用价值,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相互结合。

B.贵州从江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利用生物间的化学关系,稻田可为鱼、鸭提供饵料,鱼、鸭可为稻田清除虫害和杂草。

C.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脱贫攻坚,有利于乡村振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民间组织服务国家建设。

D.糯稻的社会生命史犹如一面视窗,提醒我们在突飞猛进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意义非凡,任重道远。

3.下列做法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观的一项是(3分)

A.山东乐陵利用枣树和农作物生长的互补性,发明了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开发出枣树、杏树、花椒树等树种混种,同时在树下散养家禽的庭院经济生态系统模式。

B.福建安溪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间作以豆科、落叶和常绿的乔木、小乔木型为主的树种,茶树间隙套种绿肥,可有效防止土壤养分蒸发和水土流失。

C.哈尼族寨子多建在向阳、有水、有林的半山腰,河水升腾凝结为雨,落在森林流入村寨,灌溉梯田流进河谷,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生态系统。

D.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鱼以田中之虫为食,禾苗以鱼粪为肥料,减少了稻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丰富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4.请简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4分)

5.假如你是一个糯稻园区的产业开发负责人,你将如何做大做强糯稻产业?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宝钗扑蝶①

①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尚古风俗: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②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

“林妹妹怎么不见?

好个懒丫头!

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宝钗道:

“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

“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③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

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④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⑤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

“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

“可不是我那块!

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

“你拿什么谢我呢?

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

“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

“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

”又回道:

“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

”又听说道:

“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

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

“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

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

“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

”又听说道:

“嗳呀!

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⑥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⑦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

“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坠儿道:

“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

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⑧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

“了不得了!

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

”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

红玉又道:

“这可怎么样呢?

”坠儿道:

“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

”红玉道:

“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

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注』①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题目为编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个懒丫头!

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迎春此语看似是对黛玉的嗔怪埋怨,其实只是姐妹间惯常嬉闹打趣而已。

B.见宝玉进入潇湘馆,宝钗稍作思忖便抽身回来,既可见其心思之缜密,也表现出她对宝黛亲密关系的不以为意。

C.对宝黛相会和红坠密谈,宝钗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前者刻意回避,后者故意声张,彰显出她高超的应变能力。

D.从红玉和坠儿交谈中,可以看出她们二人的不同之处:

红玉思虑较多,有些矜持;坠儿则随性率真,心思单纯。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祭饯花神的场面描写,营造出庄重肃穆的节日气氛,寄寓着众女子对春光即逝的伤感,并为人物出场提供了背景。

B.第⑤段中,小说未直接点明对话二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写既符合宝钗身在亭外的客观情境,又设下悬念,增强了可读性。

C.选文以宝钗行踪为线,叙写寻黛玉、扑蝴蝶、闻私语、巧脱身等事,并借语言、心理等描写将宝钗形象刻画得鲜明丰满。

D.选文部分黛玉虽未出场,但交芒种节的时令交代、借他人之语对其性格特点的揭示,都为后文写黛玉泣泪葬花埋下伏笔。

8.选文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9.宝钗在情急之下为什么会把黛玉作为自己脱身的挡箭牌?

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吕后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

“信死亦何言?

”吕后曰:

“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高祖曰:

“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

“若教淮阴侯反乎?

”对曰:

“然,臣固教之。

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

“亨之。

”通曰:

“嗟乎,冤哉亨也!

”上曰:

“若教韩信反,何冤?

”对曰:

“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

“置之。

”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B.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C.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D.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战国、秦、汉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一般指黄河流域,泛指战国时秦以外六国。

B.鹿,指要猎获的对象,常用以比喻政权;后以“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统治权。

C.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类似“黔首”“黎庶”等;后也用来指做官的读书人。

D.血食,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祀,故称;春秋战国时常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豨死后,吕后与萧相国密谋,以庆贺为名,把托病在家的韩信诱至朝廷,将其斩杀。

B.面对韩信之死,高祖“且喜且怜之”:

喜的是反叛之患已除,怜的是一代英才不再。

C.蒯通唆使韩信造反最终却免于一死,体现出他的能言善辩和对高祖心理的精准把握。

D.太史公对韩信的评价可谓客观公正,既肯定了他的志向宏大,又批判了他的居功自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4分)

(2)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4分)

14.蒯通是如何说服高祖赦免自己的?

请根据原文简要回答。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蔡十四著作①(节选)

杜甫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崔旰反叛,蜀中大乱,蔡自成都返回京城,途中与诗人相逢。

著作,指著作郎,官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点明与朋友又逢于巴道之事,此时诗人病重体衰,老友相见,感慨万千。

B.从相聚于凤翔至今已有十年;一个“俄”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之快及二人友情之深。

C.九、十句写诗人为消渴之疾所困,无法当面劝谏皇帝勤勉治国,因而心生愧疚之情。

D.诗歌虽言送别,却不重表达送别之意,而重抒发爱国之情;语言质朴,却字字情深。

16.诗人在诗中多次强调自己病重体衰,有何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①,②”两句,讽谏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要守住初心,善始善终。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③,④”两句,“取”与“用”对比强烈,一针见血地批判了秦的“纷奢”。

(3)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用“⑤”一句自言心胸明洁,与上文“表里俱澄澈”的气象和谐相融。

(4)《尚书·无逸》中,周公直接劝诫成王不要追求安逸享乐,要“⑥”,然后才能处于安逸的境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为避免问题课外读物流进校园,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

管理办法明确:

进校园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增慧的推荐标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

列出追责处理清单,防止利益输送,规范读物推荐。

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为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销售课外读物。

校园书店也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

受捐赠读物也要加强审核把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负责指导与管理的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B.负责指导与管理的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是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与管理,负责监督检查的是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FAST)通过国家验收,①。

自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300颗,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着开放天空的原则,中国天眼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了观测条件,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②(请登录相关网站查看通知并提交申请),所有国内外的观测申请项目参加统一的评审,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将于今年7月20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今年8月开始。

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将有力推动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22.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来领起上文各段内容。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夏天的沙漠,中午时分,气温更高,阳光更刺眼睛。

沙漠里觅食的羊此时不得不停止觅食,用它们自己独有的方法乘凉:

一只羊站在灼热的阳光里一动不动,它的身体在地上映出一个影子,另一只羊卧在这个影子里乘凉;过一会儿,卧着的那只羊站起,让刚才站着的那只羊卧到自己的影子里乘凉。

整个夏天,沙漠里的羊就用这种方法在烈日下乘凉,渡过难捱的酷热。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D『解析』“基于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和不同文明交流的需求而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错。

2.(3分)B『解析』“利用生物间的化学关系”错。

3.(3分)C

4.(4分)首先肯定了农耕智慧对于传统农业的价值,为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铺垫;(1分)接着点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路径和作用;(1分)然后举例论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并点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本质;(1分)最后指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

(1分)

5.(6分)①针对糯稻的缺点,改良糯稻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糯稻产量和农民的收益;(2分)②挖掘糯稻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糯稻文化遗产保护机制;(2分)③研究“糯稻文化圈”的民族社会文化,促进糯稻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推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分)

6.(3分)B『解析』“表现出她对宝黛亲密关系的不以为意”错。

7.(3分)A『解析』“营造出庄重肃穆的节日气氛,寄寓着众女子对春光即逝的伤感”错。

8.(4分)①展现出宝钗性格中青春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②因追蝶而来到滴翠亭,得以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交代了滴翠亭的位置特点,为下文宝钗设计脱身作了铺垫。

(每个要点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宝钗本就是为寻黛玉而来,无可藏躲之时,第一时间想到黛玉,是宝钗客观真实的本能反应;②黛玉并未与众姐妹在一起,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是合乎情理的;③黛玉素来行事谨慎,不喜张扬,身处此地不声不响,不会有人质疑;④黛玉身份高贵且嘴不饶人,不会有人与之当面对质而暴露真相;⑤这是宝钗嫉妒黛玉与宝玉的亲密关系而做出的下意识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每个要点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

11.(3分)C『解析』“后也用来指做官的读书人”错。

12.(3分)A『解析』“陈豨死后”不对。

13.(8分)

(1)(4分)门客的弟弟将事变上报,向吕后告发韩信想要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召见韩信,(又)害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或:

不受控制)。

(注意“上变”“反状”“召”“就”等的翻译。

(2)(4分)他没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