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7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管理评审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评审范文.docx

《管理评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评审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评审范文.docx

管理评审范文

1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SQL-QR5.6-03

评审目的:

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

评审组织:

主持:

总经理

出席:

副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内容与纠正和预防措施

1.质量体系内部,外部审核情况:

a.具体情况详见外部审核和内审总结报告与两次结果比较分析报告;

b.1月份外部审核所开出的3份不合格报告,已于2月15日全部验证关闭;

c.10月份内审共发出12份不合格报告,已于11月15日全部验证关闭;存在问题较多的部门是质管中心,因该部门涉与的要素最多,其它部门不合格分布较为均匀;存在问题较多的要素是4.2、7.5两个要素;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

2.1质量目标:

顾客满意率≥85%,

今年1月至11月向顾客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20份,回收16份,回收率达80%,经综合分析得分为89.88,等级为很满意;

2.2一次交验合格率≥90%

黄磷100%,硫酸100%,磷酸100%,酸焦98.89%,五硫化二磷99.94%,过钙.一钠.二钠未作统计,公司总体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9.77%。

2.3采购原料合格率≥95%

今年1月至11月共采购物资31481.105吨,其中矿石15722.39吨,P2O5含量不合格282.72吨,硫磺7582.125吨,属水份杂质不合格732.74吨,原煤、焦碳水份超标作扣减处理,今年采购原料合格率为87.22%。

2.4保持“燎原牌”知名商标称号

2004年评定为知名商标,有效期为三年。

今年未发生影响此称号的事件。

2.5无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

根据国家规定的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判定今年无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

今年除采购原料合格率为87.22%未达到质量目标要求,由经营部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3.产品和过程质量趋势:

3.1产品质量趋势

黄磷:

虽然今年矿石质量下降,电力供应紧X,由于严把过程质量关,对入炉矿石、焦炭进行精心筛选,产品质量仍然很稳定,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等品100%。

省抽检合格。

五硫化二磷:

品质有所下降,主要为二异丁基二硫代磷酸得率影响,今年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9.4%。

但一级品占69.83%,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合格品占26.55%,不合格占3.62%,省抽检合格。

硫酸:

本产品虽为新增,质量一直稳定,全部达合格品要求,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但没有优级、一级品。

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等级,适应不同顾客要求。

酸焦:

一次交验合格率98.89%,仅有三个班主含量少于95%。

磷酸:

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合格品100%。

过磷酸钙:

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经市、县技监局抽检均合格,但生产时间短,生产经验不足,产品呈块状。

3.2.产品过程趋势:

今年1—10月一车间生产黄磷2135.35t,单耗黄磷矿石:

9.64t;单耗硅石:

2.85t;单耗焦炭:

2.07t;单耗电极:

0.031t;单耗电炉电:

15204kwh;单耗动力电:

113kwh.。

二车间生产五硫化二磷3537.77t,单耗黄磷:

287Kg;单耗硫磺:

731Kg;单耗动力电:

235kwh。

产品下降。

消耗持平。

三车间生产焦磷酸二氢二钠742.225t,磷酸二氢钠44.025t,磷酸氢二钠98.175t,85%工业磷酸1976.209t,85%低砷磷酸:

123.464t,食品磷酸15.33t。

四车间生产98%工业硫酸21525.065t,单耗硫磺:

338Kg,生产过磷酸钙278.05t。

每月依据经营、库存情况和生产实际情况编制生产计划,各生产车间再将生产计划分解并下达到班组,月底进行实施情况的检查和验证。

根据我公司产品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各产品工艺流程图,对产品现的过程进行了识别,确定了相应的监视和测量方法。

根据体系文件要求,生技部组织生产、技术、安全、设备、质管等人员对关键过程能力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安全、环保、人员培训与设备配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确认,保证了产品的过程能力满足生产要求,使生产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生技部每月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操作规程与工艺规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今年1—10月各车间未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工艺纪律的现象。

各车间设备完好率98%,保证了车间的安全生产与“三废”治理设施正常运转。

目前为止,未发生重大安全与重大环保事故。

4.顾客投诉与处理情况

据统计,全年共接获顾客投诉7次,设计产品质量问题有五氧化二磷1份、硫酸3份、黄磷1份、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各1份,均得到与时处置,达到了顾客满意。

5.质量方针专业诚信,树百年品牌。

通过对质量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正在按照质量方针规定的总的宗旨和方向努力,总体质量较去年有所提高,此方针是适宜的。

6.纠正和预防措施

6.1.除内、外审外,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共3X,已验证关闭。

6.2.预防措施

1)、4月发现2号炉主蒸汽管支撑柱倾斜,4月24日撤除旧柱,重新修建,解决了安全隐患。

2)、今年8月15日至8月21日酸焦主含量波动较大,为1.96%,主含量平均值为95.79%,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收集了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措施计划。

落实了责任人,实施了措施,8月22日至8月28日酸焦产品主含量波动1.41%,比实施措施前小0.55%,主含量平均值为97.13%,比实施措施前提高了1.34%。

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措施和实施效果看,已达到了提高酸焦主含量,满足不同顾客对酸焦含量的需求的目的,已能防止潜在不合格(主含量)的发生。

6.3.上次管理评审事项

1)、人员方面

中控化验已新增5人,3人安排在中心化验室,2人安排在四车间中控室。

2号硫酸已新增保管1人,抽水工1人,生产工15人。

2)、资源方面

60吨电子衡已于6月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

质管中心电脑增设已于七月完成,现已基本实现质量数据统计系统化。

3)、质量方针目标与质量体系策划,已以文件形式传达并实施。

7.公司的组织机构、职责分配、资源配备是否适宜

7.1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

依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合理的,职责的分配是到位的,各岗位人员均能按公司职能分配要求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努力。

7.2资源配备

现状

经营部:

公司现有产品国际市场的销售,均为间接销售,主要是因为缺少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

质管中心:

三聚磷酸钠产品马上生产,磷酸二氢钾也将在2006年初投入生产,检验人员缺4—5名;明年将开展计量确认,计量工作任务重,应考虑新增1名专职计量人员;四车间中控室周围环境与室内环境均达不到化验室的条件要求。

设动部:

产品品种增多,四车间远离公司,一旦发现电器有问题,电器维护不能与时到位,而且电工不足;高位水池下水管小,五钠生产增加用水量,会影响到2号磷酸、2号五硫化二磷用水。

结论

经营部需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由经营部根据需要物色1—2人。

质管中心检验人员增加4—5名,由公司办在2005年底招聘持证人员。

专职计量人员增设暂缓。

四车间中控室搬迁由质管中心在12月低拿出方案。

在2006年3月前实施搬迁。

设动部电工人员加强培训,四车间设置专职电工1名,由设动部安排;高位水池问题由生技部和设动部在12月底拿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报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8.顾客或员工对质量体系的有益建议

经营部建议完善绩效挂钩机制,以绩效考核部门、班组、个人;激励大家更进一步的搞好销售工作。

公司决定由经营副总拿出供应销售方面的绩效考核办法,生产副总拿出生产方面的绩效考核办法,管理者代表拿出质量方面的绩效考核办法;财务副总拿出财务管理方面的绩效考核办法。

以上考核办法在12月底以前完成,初步定于2006年3月开始实施。

总结:

公司的质量体系现状对变化的环境具备了一定的适宜性,在运行过程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被证明是充分、有效的,希望全体员工继续努力,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公司06年管理评审报告

关注细节查找不足改进提高完善体系

       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至今已是第五年,五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顾客需求、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规X、改进、完善管理体系,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现“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推动山源公司的科学化、规X化管理发展。

今天我的管理评审主题是“关注细节、查找不足、改进提高、完善体系”,目的是检查、分析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提高措施。

 

   一、QMS在各职能部门中的运行情况:

 

   1、认识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极大多数部门经理已清楚认识到贯彻IS09001:

2000标准(简称“贯标”)对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对外则可以为顾客提供一种质量保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而员工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认识理解也普遍提高,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

特别是随着标准的深入学习,实践的不断应用,各单位都加强了贯标力度,力求在各个环节实现规X化,并确保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分析的科学化。

 

   2、QMS成效初步显示。

 

   自体系运行以来,公司加强了对服务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使每一岗位、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建立了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共识,与时针对出现的不符合项、顾客反馈、内审问题启动纠正和预防系统并进行跟踪验证,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和公司的总体目标得到实现。

顾客满意率在98.36%以上; 生产计划达成率94.5%以上;出货不良率小于0.03%。

   二、QMS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总体来说,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日臻完善,但在体系运行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认识方面的问题以与体系运行中的细节问题,值得关注。

主要表现如下:

 

   1、思想不到位,认识上存在误区。

 

   思想上不到位是指个别人员对QMS总有一种不信任感,怀疑感,认为我们的管理不错,经济效益不错,为什么还要搞ISO,搞ISO真管用吗?

因此,对贯标缺少动力,积极性不高。

还有一种就是重经营轻管理,认为经济效益是开发经营搞上去的,管理是不会创造生产力的。

因此,对贯标工作的观点就是走过场。

 

   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第一认为QMS只会增长管理成本,同时对生产过程有一定的阻碍。

推动QMS,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信息交流等,相对增加一部份管理成本与相应的辅助生产的管理成本;企业的软性指标比较多,很难用一个刚性的标准来衡量质量好坏,以至在贯标中找不到要点,抓不住关键。

其实不然,我们生产型企业的特点是生产产品的同时提供服务,由于产品实现的即时性,服务合格与否的显然性和顾客感受产品质量的特殊性,使我们的产品质量从生产、监测和实现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

因此,要使软性指标变成刚性标准,需要我们真正领会ISO9001:

2000标准精髓,把标准要求切实贯彻到产品实现全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

第二认为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后就标志着企业的管理上了一个档次,以至出现一边以通过认证进行自我标榜,一边按老方式进行管理,造成部分人认为搞ISO的目的是装点门面。

第三认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是自加桎梏,自找苦吃,因为规X的管理要求详细的记录过程。

许多人对增加的操作程序、管理步骤、记录、分析、反馈、纠正烦不胜烦,认为是把简单管理复杂化。

其实,细化的工作标准与规X的管理程序就是为了减少漏洞、减少损失,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2、体系运行存在的不足。

 

   

(1)应用性差。

由于对ISO标准与体系文件学习不认真、运用不到位或受到传统管理习惯和管理经验的影响,ISO标准与日常管理不能融合,形成两X皮现象。

内审中发现,很多员工长期凭经验办事,对标准与文件不清楚。

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上主动与标准接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2)全员参与性差。

由于贯标工作没有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员工,QMS成了个别管理人员笔下生花、临阵磨枪的成果。

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个别员工认为贯标是管理人员的职责;而是许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没有真正理解贯标的真谛,认为只要完成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就可以,而忽视了过程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将贯标的工作细化至每个员工,同时注重基础台帐的收集、处理,重视一线资料,加强一线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感。

 

   (3)细节管理差。

现在有很多单位不注重细节管理,管理方式粗放,只喜欢做运动式管理。

有些人认为本单位本部门发现的问题是小事一桩,没有引起足够注意,或是注意到了小问题但没有与时改进,或是进行了改进,但没有举一反三提出预防措施等。

 

   (4)创新精神差。

贯标五年来,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有些单位和部门不会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甚至采取回避态度。

如顾客满意度的测量、顾客需求的研究;质量目标不断改进数据分析的管理等。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条主义”,二是缺乏深入研究标准的责任心,三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作怪。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贯标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创新不断细化、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使文件规定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5)实效性差。

个别单位由于对标准的理解不深入、思想上不重视,只注重做表面文章,把贯标停在表面上、口头上、文件上,缺少实效性。

 

   (6)执行力差。

个别单位和人员,对山源公司的指令没有真正去执行,导致行动效果打折扣。

内审发现,个别单位对贯标不支持不配合。

   (7)部分之间贯标存有差异。

由于各单位部门实际情况不同,重视程度不同,责任心不同,贯标成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自身实际,经常性进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年的贯标,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不足要求我们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提高自身要求,积极实施其它管理体系认证,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为山源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最后由我向公司总经理作本次管理评审结果报告:

一.           内审情况:

在本年度5月份的内审过程中,经过几位审核员的努力工作,与各部门人员的大力配合,在审核中总共发现7个轻微的不符合项,具体如下:

ISO9001

要素

不合格项数

合计

管理层

生产部

技术部

品管部

资材部

市场部

管理部

4.1

4.2

1

1

2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7.1

1

1

7.2

1

1

7.4

1

1

7.5

1

1

7.6

1

1

8.1

8.2

8.3

8.4

8.5

合计

1

1

1

2

1

1

7

针对上述的不符合项各部分别作了分析与改善,并在6月1日收回,并经内审员验证完成了关闭。

二、外审情况:

1、2005-7-12、13日摩迪公司专家肖南对我公司进行监督审核,共发现1个II类不符合项。

具体审核发现:

公司在个别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明确方面存在问题,如:

检查发现2005年7月1日公司通过“铜钝化与阳极化产品做盐雾实验事宜”向供应商明确了盐雾实验的测试标准,(铜钝化产品大于或等于8H,阳极化和镀镍大于或等于3H),但在IQC检验标准时作业指导书(QB-品-001B)中并没有明确相关验收/验证要求;另外在焊锡测试标准中也没有明确的上锡的验收准则。

不符合ISO9001:

2000标准中的要求。

2、主要原因分析:

拟定检验标准时,对检验标准的可执行性,描述不够全面,影响来料检验标准的可执行性。

3、纠正和预防措施:

1.品管部对所有检验标准进行了重新审查,对可执行性较低或标准不明确的立即改善。

改善后通知相关部门同时协助配合执行。

2.在后续拟定各检验标准时,必须经品管部经理审核,总工批准。

确认检验标谁的实用性与可执行性是否适用于检验工作的开展。

3.改编后的《IQC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于2005年7月28已实施并执行。

4、纠正和预防措施效果: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外审发现的1个II类不符合项得到了改进,并通过半年的检证取得了预定的效果。

三、质量方针的适宜性:

从公司体系运行的本年度来看,公司的质量方针可以说含盖了公司运行的各个层面。

以持续改善产品品质,来最终满足客户甚至超越其需求,从而体现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经营理念的实质,充分说明了质量方针是比较适合目前公司的发展。

对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有较强的适宜性。

同时公司也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持续改进,得以更高、更快的发展壮大。

四、根据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可知各部门相关的质量目标达成状况较好,充分体现了各项质量目标的完成充分性,但是,为了公司的质量管理能持续的发展,本人要求各部门,可根据质量目标的实标达成情况,适当的对本部的质量目标有所提高,确保做到质量目标即有可达性,以具挑战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潜能。

五、资源配置

从各部门提交的报告可知,除个生产部门人力资源相对紧X外,公司目前其它各项资源基本能满足各项工作的需求,针对生产部人力资源相对紧X的现状,公司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六、客户满意度:

根据市场部的调查报告,表明公司各新老客户对本公司的产品品质与售后服务比较满意,但偶尔有客户投诉现象发生,针对这些不足公司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改善,各类措施都起到了改善的成效,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做好工作中的预防措施,减少客诉次数,增强客户满意。

七、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的评审:

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所运行的两年多来,各项体系工作基本运作正常,适用于公司目前的各项运作,但为能更好的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也有部分细节上的更改,各项更改均按文件更改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具体情况此处不加以描述,因此,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良好,适宜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管理者代表:

2006年6月1日

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

①本年度内部审核的结果;

②顾客的反馈信息,包括沟通、投诉和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

③产品过程的业绩和质量趋势、质量事故的处理;

④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⑤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包括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体系的运行状况和改进的意见。

 

管理评审综述

1、质量方针贯彻、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分析2007年度公司质量工作计划围绕质量方针、年度质量目标,落实了各部门职责。

确定了年度质量工作重点内容,制定了专题质量计划。

对生产车间尝试实施了绩效考核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9.92%,全部出厂产品不合格率为零,顾客满意度95%,用户投诉处理率为100%,质量计划完成率为98.2%。

2、质量体系审核情况分析对各部门进行了内部质量管理审核,特别是加强了对生产车间的考核管理。

接收顾客监督检查3次,产品安全认证复查2次,方圆认证审核中心年度质量监督复查1次。

审核结果表明:

我公司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要求建立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已覆盖了公司各质量活动过程,且这些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开展,过程被有效地控制,质量记录充分地反映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质量改进计划得到了实施,提供的产品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涉与的法律、法规、标准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在审核中也发现:

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认识淡漠,对不清晰的管理流程,凭主观意识操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不足,对经办的工作不能正确的处理、传递、确认。

存在推卸责任、熟视无睹的现象。

3、产品质量分析根据月度质量统计分析报表:

2007年外协单位提供产品的一次报验合格率为96.33%,比2006年下降。

生产车间一次报验合格率99.72%,产品销售一次报验合格率99.92%,基本达到年初的质量目标分解指标要求。

从统计报表的数据和质量信息可以看出以下现象普遍存在:

外购外协产品的质量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工作中对细节的质量问题不重视。

按习惯经验做事,没有按图纸要求施工。

但生产任务紧X时,质量管理要求被忽视,三包产品的质量问题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4、市场分析公司售出的产品基本满足了顾客的使用要求,产品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92%(2006年为99.65%),没有产品的重大投诉现象。

在新产品质量确认环节上,仍然存在缺乏主动与需方的技术和质量控制部门进行沟通,以与组织技术确认工作的意识。

新产品试制速度不能保证客户需求,顾客对交货期存在一定的抱怨。

5、质量控制分析以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不断改进为基础,建立全过程质量跟踪机制。

通过对产品的过程能力检查、分析,带动生产管理能力的整体提高。

对顾客集中反映的产品运用PDCA方法进行过程能力检查、分析,改进产品质量,从加工、装配、运输、防护、检验等环节明确责任,控制标准,确保产品送达顾客处的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强化了车间班组管理工作的建设,通过车间(班组)的优化组合,多种定员定岗模式的组合实施,阶段性的定额考核,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加工质量责任得到了明确,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对客户的周计划的应变能力不强,计划工作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内容不够准确,解决协调力度差的现象,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生产质量的监督、引导工作不实,存在做好人现象,使得制造质量问题不能与时反映,解决措施不与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部分岗位的人员波动对质量管理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6、采取纠正措施情况公司针对外审、内审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和顾客的投诉,制定了改进计划落实了整改措施。

企管科对文件的不符合内容进行了修改,对整改计划的实施进行了监督检查,对车间管理人员进行了管理知识的培训。

技术部门对技术资料进行了完善,进一步规X工艺文件,对生产工人进行了培训。

检验部门对检验人员进行了工作定额的考核,初见成效。

生产部门(车间)强化了工艺纪律的执行,对部分新项目的批量生产进行了生产组织。

仓储部门对库存的部分不良物资进行了清理,为计划的管理工作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缓解了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矛盾。

办公室落实了人事管理工作整理完善工作。

其他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改进提高工作。

但是大部分改进工作所涉与的质量问题根源仍是管理人员工作的不认真、马虎所致,而非工作要求不明确。

没有遵循管理流程的工作方法,而是本位观念在起作用。

没有吃苦、踏实、细致周到的工作精神和作风,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事不关己,各自为政。

7、无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    根据国家规定的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判定今年无重大安全、环境和质量事故。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