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744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文言文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docx

《文言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docx

文言文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

它的方法是:

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

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①之,用采入缶中。

颇似淳漆,然②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

余戏为《延州诗》云: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翻译

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

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慢慢地流出来。

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它(上来),采集到瓦罐里。

这种油很像纯漆,燃起来像烧麻杆,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篷都变黑。

我猜疑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就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

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名称,叫做“延川石液”的就是这东西了。

这种墨以后一定广泛流行在世上,(不过)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因为石油特别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

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做了一首《延州》诗: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古文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

(他)能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物品,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作者)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并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遮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画卷。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

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

“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

咦,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木:

能以径寸之木——木材。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者: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

  文曰:

“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是

  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

  以:

能以径寸之木——用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

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

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

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

则提名于其上。

  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罔:

没有一个,无不。

不:

不。

罔不:

没有一个不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样子。

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卧,古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

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古义: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今义:

峨媚山之顶

  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古义:

梳着椎形发髻。

  今义:

无此词

  4、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

靠近。

  今义:

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5、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

大约。

  今义:

可以。

重点词语解释

  核舟记:

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

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这里指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5、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6、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句首发语词。

泛,泛舟。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奇,零数。

  8、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

徐,缓缓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髯,两腮的胡须。

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楫,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

  15、其船背稍夷:

背,脊背。

这里指船顶。

夷,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称。

  17、钩画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

  18、其色墨:

墨,黑。

  19、其色丹:

丹,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

为,刻有。

  21、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长而窄。

  23、篛篷覆之:

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

篛,“箬”的异体字。

(特殊句式名词作动词)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其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

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

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

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

“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

编辑本段全文翻译

  我四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上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清清楚楚的可以数出来,城顶有高楼像山洞一样打开着,其中有人好像是管理打更的人,拿着执桴,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山脚有一座寺院,有三棵古老的松树隐藏着它。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

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外面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念佛归来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

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

(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

房屋内器物用具共有九个:

(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

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而人的活动像是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

“容纳佛经里的高山在这个芥子里”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编辑本段注释

  

(1)起凤,字来仪,清康熙时河北人。

本文描写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

  

(2)桃坠:

桃核做的坠子。

  (3)雉(zhì):

城墙垛子。

  (4)具:

有。

  (5)司更卒:

更夫。

司,管理。

  (6)桴(fú):

鼓槌。

  (7)不胜:

受不了。

  (8)章:

棵。

  (9)应门:

应声开门。

  (10)延纳:

邀请(人)进门。

  (11)佛事:

和尚给人念经。

  (12)浮屠:

宝塔。

  (13)维:

用绳栓着。

  (14)嘘火:

吹火。

  (15)舣(yì):

拢船靠岸。

  (16)高阜钟阁踞焉:

高高的土山上有一个钟阁蹲在那里。

阜,土山。

  (17)睡足徐兴乃尔:

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

兴,起身。

乃尔,如此这般。

  (18)“姑苏”二句:

唐朝张继《枫桥夜泊》诗句。

  (19)招提:

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20)隐:

靠着。

  (21)殊致:

不同的情趣。

  (22)须弥:

佛经里的高山。

  (23)殆谓是与: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是,此,这种情形。

与,同“欤”。

  (24)季弟:

最小的弟弟。

  (25)衲(nà):

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

  (26)卷帙(zhì):

书卷,这里指佛经。

  (27)小陀(tuo):

小和尚。

  (28)半黍:

半分长。

  (29)舣(yì)舟:

拢船靠岸。

  (30)半规:

半圆。

  (31)招提:

佛寺。

  (32)隐:

凭、靠。

  (33)各殊致意:

情态各不相同。

  (34)殆谓是欤:

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35)肖:

模仿

  (36)候:

征兆

  (37)洞敞:

大开

  (38)凡:

总共

  (39)殆(dài):

恐怕,大概

  1、季弟:

最小的弟弟。

古代汉语中排行:

伯(孟)、仲、叔、季。

  2、坠:

坠子,一种装饰物。

  3、许:

左右。

  4、广:

宽。

  5、向背:

正面和背面。

  6、坳(āo):

洼下的地方。

  7、雉(zhì):

城墙垛子。

  8、历历:

分明的样子。

  9、颠:

顶端。

  10、具:

有。

  13、类:

像。

  14、司更:

司,管理。

打更。

  15、卒:

士兵。

  16、执:

拿。

  17、桴(fú)鼓:

鼓槌(chuí)。

  18、不胜:

受不了。

  19、枕:

临,靠近。

  20、山麓:

山脚。

  21、章:

棵。

  22、户:

门。

  23、阖:

合。

  24、应门:

应声开门。

  25、延纳:

接纳的样子。

  26、度:

揣测。

  27、宜:

可以。

  28、衲:

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

  29、负:

背着。

  30、卷帙(zhì):

书卷,这里指佛经。

  31、踉(liàng)跄(qiàng):

走路匆忙不稳的样子。

  32、如:

到……去,参加。

  33、佛事:

佛教的各种活动,如诵经、祈祷等。

  34、对:

并峙。

  35、陀:

小和尚。

  36、闻:

听见。

  37、仆仆:

奔走劳顿的样子。

  38、浮屠:

宝塔。

  39、半黍:

半分长。

  40、维:

系。

  41、凭几(jī):

靠着茶几。

  42、假寐:

不脱衣服睡觉。

  43、渐:

快要。

  44、寤(wù)然:

睡醒的样子。

  45、拥:

抱着。

  46、嘘:

吹。

  47、盖:

表示推测,大概。

  48、茗:

茶。

  49、舣(yǐ)舟:

船靠岸。

  50、当:

正对。

  51、阴:

背面。

  52、阜fù:

土山。

  53、踞:

蹲。

  54、爽爽:

高明卓越的样子。

  55、徐兴:

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

兴,起身。

  56、乃尔:

如此这般。

  57、月晦(huì)半规:

月亮昏暗呈半圆形。

  58、杂:

夹杂。

  59、候:

征兆。

  60、计:

统计。

  61、凡:

总共。

  62、招提:

佛寺。

  63、人事:

人之所为,人的活动。

  64、各殊致殊意:

情态各不相同。

  65、并:

一并具有。

  66、肖xiào:

模仿。

  67、纳:

容纳。

  68、须弥:

佛经里的高山。

  69、芥子:

芥菜子,比喻微小的地方。

  70、殆谓是欤:

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