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946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古江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千古江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古江山.docx

《千古江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古江山.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千古江山.docx

千古江山

《千古江山》导学案

复习篇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复习航标

复习

夯实基础:

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字音、字形

重温课本:

篇目翻译理解、思想内容、艺术技巧

备考

怀古诗,用典

训练

怀古诗的鉴赏

重难透析

怀古诗,用典

设计人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课前预习案

1、背诵默写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人间如梦,。

想当年,,。

2、文学常识

(1)苏轼,字,号,(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词派的创始人。

与,并称“苏黄”,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2)辛弃疾,字      ,号,(朝代)著名词人,著有《   》。

与苏轼并称“     ”。

(3)词,又称   、    ,按照字数分为     、     、      。

宋代词分为      、      两大流派。

3、字音字形

雄姿英发(  )   早生华发(  )  羽扇纶(  )巾

故垒(   )    公瑾(   )   舞榭(   )歌台

还酹(   )江月  佛(   )狸祠下 封狼居胥(  )

4、文本梳理、整合、感悟

这两首词在写作思路和艺术技巧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总共有哪几处典故?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1、怀古诗

(1)特征:

 

(2)目的、情感:

 

二、尝试体验: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孤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孤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问题: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孤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三、迁移延伸:

用典

(1)用典出现的三种形式:

a、点化前人语句:

如“至今商女”句,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来。

b、引用神话故事:

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

c、引用历史故事:

如“佛狸祠下”的典故。

(2)用典的好处:

a、增加内容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语言的文学性,增强对现实说服力。

b、言简意赅,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发人深省。

(3)应用举例:

典故在诗歌中的运用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在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四.达标训练,触摸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洼;①汴水:

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一段。

隋家:

隋王朝。

水殿龙舟:

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

差不多。

l、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感慨也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课后巩固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2、末句用了什么典故?

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千古江山》导学案

复习篇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复习航标

复习

夯实基础:

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字音、字形

重温课本:

篇目翻译理解、思想内容、艺术技巧

备考

怀古诗,用典

训练

怀古诗的鉴赏

重难透析

怀古诗,用典

设计人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课前预习案

1、背诵默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文学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朝代)著名词人,著有《嘉轩长短句》。

与苏轼并称“苏辛”。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按照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宋代词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3、字音字形

雄姿英发(fā)   早生华发(fà)  羽扇纶(guān)巾

故垒(lěi)    公瑾(jǐn)   舞榭(xiè)歌台

还酹(lèi)江月  佛(bì)狸祠下 封狼居胥(xū)

4、文本梳理、整合、感悟

这两首词在写作思路和艺术技巧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由眼前之景物联想到和此景相关的古人古事,对比今天的古人或古事,从而生发感慨,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在艺术技巧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都有用典的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是个人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时主要的目的在于告诫当时主张北伐的统治者做好充分准备,并流露出自己雄心不已,愿为国出力的爱国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总共有哪几处典故?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孙权当年的丰功伟绩。

宋武帝刘裕的横扫千军。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失败。

霍去病的封狼胜利。

魏文帝拓跋焘建立佛狸行宫。

廉颇被诬不的启用。

好处:

对作者有种敬佩之感。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古今对比,更有说服力。

不直接说出来,更有启发性。

课堂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1、怀古诗

(1)特征:

先写今天的古迹之状态,然后联想都在此处出现的古人,发生的古事,再由古人、古事联想到今天的自己或世态,抒发某种感情,艺术上多用用典手法,内容中常有景物描写。

(2)目的、情感:

目的:

1、借古抒怀、怀人伤己(伤同时代的人):

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第二种是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2、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借古讽今:

作者跳出来,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感情: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二、尝试体验: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孤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孤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问题: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孤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诗解】

《江城子》分单双调,单调又有三十五字、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体,而以三十五字者为正体,后两体开宋词添字之法。

欧阳炯此词为三十六体,七句五平韵。

用词来抒怀古感今之情,不仅是欧阳词中仅见的,而且为花间词开一生面,故弥足珍贵。

词的开头以晚日、落霞设色,给人以明快光昌的感觉,是对今日金陵繁华美丽的高度概括,也为发抒感慨作了必要的铺垫。

因为金陵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建都之地,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久负盛名。

许多诗词曾备写其风光之盛。

而此词因系小令,且旨在抒怀,故只写得“岸草平,落霞明”六字,紧接着便文气一转,落在了“水无情”上。

水为什么无情呢?

“六代”两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六朝的繁华,已随流水而去了。

但这里作者没有说“六朝旧事随流水”,却用了“暗逐”两字,这就将“人不觉而水知”的意思申足,加重了“水无情”的意义。

然而作者所赋于“水无情”的历史沉思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还要借苏州之景,来抒金陵怀古之情。

姑苏台本在苏州吴县境内的姑苏山上,为吴王所造。

西施入吴,吴王曾在姑苏吴宫内专为西施建响屧廊,姑苏台当为其常游之地。

诗人常用月亮作为历史的见证,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者即此。

在这里,作者为了把金陵的美丽突现出来,便“借”来了“姑苏台上月”,又说这盘圆月象西施的妆镜一般,照着江城(即金陵)。

然而前边又冠以“空”字,便将金陵今日之美,化成了六朝兴亡的历史喟叹。

试想,如果作者不“借景”,将“姑苏台上月”换成“雨花台上月”,自然是金陵的实景了。

但雨花台上月却绝难与西施镜联系起来,金陵也就没有那么美丽了,历史的喟叹也就不会有那么深沉了。

况且,西施入吴,直接关涉到吴、越的兴亡。

所以“姑苏台”、“西施镜”的东景西移,即给读者以联想金陵盛境的指向性,又给读者以联想六朝兴亡的指向性,可谓空灵含蓄,隽永耐吟。

前人评此词时曾说:

“妙处在‘如西子镜’一句,横空牵入、遂尔推陈出新。

”(《栩庄漫记》)可谓颇中肯綮。

三、迁移延伸:

用典

(1)用典出现的三种形式:

a、点化前人语句:

如“至今商女”句,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来。

b、引用神话故事:

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

c、引用历史故事:

如“佛狸祠下”的典故。

(2)用典的好处:

a、增加内容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语言的文学性,增强对现实说服力。

b、言简意赅,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发人深省。

(3)应用举例:

典故在诗歌中的运用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在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四.达标训练,触摸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洼;①汴水:

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一段。

隋家:

隋王朝。

水殿龙舟:

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

差不多。

l、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感慨也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

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鉴赏汴河曲】

这是一首怀古诗。

题中的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来的。

首句撇开隋亡旧事,正面重笔写汴河春色。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

悠悠而去的汴河流水,引人在想象中瞩目于两岸千里春色,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

刘禹锡《杨柳枝》说:

“炀帝行宫汴水滨”。

第二句中的“隋家宫阙”即特指汴水边的炀帝行宫。

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已成尘”,用夸张笔墨强调往日豪华荡然无存,与上句春色之无边、永恒,形成怵目惊心的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

台城》),包含在“隋家宫阙已成尘”中的意蕴,不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吗?

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

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了。

当年隋炀帝沿堤树柳,本是为他南游江都的豪奢行为点缀风光的,到头来,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

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或许还是这样一种客观现实:

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

这,也许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吧。

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

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

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

将李益的这首诗和题材、内容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七绝《隋宫》略作对照,便可看出二者的同异。

《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则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

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的内容过于虚泛。

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鉴赏汴河怀古】

汴河,亦即通济渠。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咏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此诗第一句就从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辩驳。

诗中说:

很多追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

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广:

“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

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奇,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容易的。

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

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耀,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

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憎恶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他并不直说。

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

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

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

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

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

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只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

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

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

”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褫夺。

“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

这种手法的运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是寓有深意的。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颖、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课后巩固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2、末句用了什么典故?

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

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3.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