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596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x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注:

1回: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

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

谈论。

⑥视:

看,比照。

⑦化:

融和。

⑧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

耽:

极爱好。

   斗储:

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

讥笑。

1.解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五、【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谈谈。

  

 六、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

七、【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八、[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3分)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

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

①荷钱:

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

情趣。

③迨:

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3分)

  句子:

  启迪: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斯是陋室()

(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1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1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

(2分)

十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十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

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

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

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

牢固状。

④玄黄:

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

相合。

⑥隆:

高。

⑦谅:

确实。

⑧固:

鄙视。

⑨取:

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一、答案:

16.

(1)出名(或:

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

二、答案:

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15.(2分) D16.(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三、答案:

8.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9.答案: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答案:

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四、1.

(1)出名、著名

(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

(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五、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

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

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

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六、

(一) 10.(2分。

每题1分)

(1)出名(著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

每题2分)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  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七、答案7.

(1)沾染;污染

(2)我(3)听说(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八、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

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九、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迪:

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迪:

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迪: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

十、【答案】9.(4分)

(1)这

(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3)少(4)多(每小题1分)10.(4分)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每小题2分)11.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

1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