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93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10011101101Word文件下载.docx

10-10(约)>Ksp或[Ca2+]·

[F-]直接代入。

准确地给出了[F-]=1.55~1.65×

10-3或[Ca2+]·

[F-]2>或<或=Ksp都可

第二个得分点(满分1分):

1分:

提到了“沉淀”或有沉淀的意思;

0分:

二、考查内容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卷化学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从了解到理解、掌握、简单运用及综合运用在各试题中均有合理的分布。

其中第26题涉及了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大约7个主要知识点,下表为26题各小题涉及的知识点及认知程度要求。

三、非选择题试题解析、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第25题:

(1)小题甲的化学式若定量的分析,可以推出NaN3,但很多学生只是定性地推知含有N和Na元素,就误以为Na3N。

究其原因,在今年理综卷物理试题很难的情况下,当学生做到化学第25题所剩时间已不多,况且第25题素材背景陌生,题型新颖,在设计上更加突出对学生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的要求,故多数学生会一下子慌起来,沉不下心再去定量地分析了。

另外,几乎所有学生都将丙写成Na2O2而非Na2O,认为在高温时钠与氧化铁反应,氧化铁是氧化剂,能提供氧,可以将Na氧化为Na2O2。

其实氧化铁的氧化性不够强,否则产物为Fe和Na2O2,它们能共存吗?

显然Na2O2具有强氧化性,在高温时能氧化此处的Fe。

由于Na2O的推错,导致接下来的方程式错,共失5分。

第(4)小题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全选对KNO3和CuO,一般只选CuO。

KNO3固体中+5价的N元素具有氧化性,在平时教学中提的不多。

(二)第26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非选择题第26题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离平衡常数和浓度商

和溶度积的关系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术语准确表达、解释的能力。

本题的得分率较低,满分15分,全省平均得分4.80分。

现将学生答题的错误处部分摘抄如下:

(1)小题:

“Ka(HSCN)较大,溶液中H+较多”(得2分)、“Ka(HSCN)>Ka(CH3COOH)”(得2分)、“HSCN是强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0分)、“HSCN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则HSCN溶液中c(H+)大,反应快”(得2分)、“H+浓度”(得2分)等。

另一类答案错得较离谱。

如“HSCN的电离速率大于CH3COOH”、“CH3COO-易水解”、“HSCN的水解速率(或水解能力)大于CH3COOH”、“溶液浓度不同”、“HSCN与NaHCO3反应比较剧烈”甚至“两溶液酸碱性不同”、“溶解度”、“温度”、“时间因素”等等。

(2)小题第一个空格数据偏差较多,第二个空格的错误:

只写

=……;

Ka(HF)=c(H+)·

c(F-)(得0分);

当c(H+)≈c(F-)时,便是可取的数据

(因为有公式,得2分,虽该生不太懂);

取pH=4计算,c(H+)=10-4mol/L,c(F-)=1.6×

10-3mol/L,而c(HF)=4×

10-4mol/L(因为没列式,0分)。

第(3)小题:

学生1:

c(Ca2+)·

c2(F-)>Ksp(CaF2)(得2分);

学生2:

c(Ca2+)=4×

10-4/2=2×

10-4mol/L,c(F-)=2×

10-3mol/L,∴Q=c(Ca2+)·

c2(F-)=8×

10-10>Ksp。

有公式但数据错,则得2分。

学生3:

Q(CaF2)=4×

10-4/2×

(1.6×

10-3/2)2=1.28×

10-10<Ksp,故无沉淀;

评:

得0分。

虽然学生对浓度商知晓,但未写公式,0分。

若再交代c(Ca2+)=4×

10-4/2mol/L,c(F-)=1.6×

10-3/2mol/L,则得2分。

学生4:

Q(CaF2)=2×

10-4×

(4×

10-4)2=3.2×

10-11<Ksp,无公式且数据错误,得0分。

学生5:

10-4mol/L,c(F-)=4×

10-3mol/L,Ksp(CaF2)=1.5×

10-10=c(Ca2+)·

c2(F-)而Q(CaF2)=3.2×

10-11Ksp>Q∴不会有沉淀。

全错0分。

学生6:

Qc(CaF2)=c(Ca2+)·

c(F-)或Qc(CaF2)=c2(Ca2+)·

c(F-),(0分)。

部分学生干脆连离子电荷数省略变成原子了,c(Ca)·

c(F)也不乏其人。

根据上述的错误之处,分析原因:

1、基本概念混淆,理解不到位。

如第

(1)小题学生只要回答出HSCN与HAc的酸度(中学化学不要求)或H+浓度不同就可得满分,至于H+浓度为什么不同可不写,若写写错要扣分。

因为得分的关键点主要是H+的浓度不同和体现“两溶液”。

2、化学用语表达不清,计算能力较弱。

如第

(2)小题中

若省略了Ka,这就失去了概念本身的涵义。

另外公式本身写错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Ka、Ksp混淆表示,主要是课本相应巩固练习较少,不熟练。

计算能力弱化是平日依赖使用计算器的原因。

c(F-)2=2.0×

10-3)2=5.1×

10-8,连数量级也算错,类似的低级错误层出不穷。

3、读图析图能力欠缺。

本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据图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抽提有用的数据的基本能力较弱。

不少学生面对定性图(速率-时间关系图)时只能就事论事,不会分析本质原因。

对定量图(浓度-pH关系图)束手无策。

第(3)小题,由于部分学生未考虑到HF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与浓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在浓度-pH关系图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

这也反映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思维,重练习轻分析的弊病。

五、试卷特点及建议

本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较高的创新性,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各种题型与样卷有较高的吻合度。

本试卷的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全面覆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研究基本方法及化学计算等内容覆盖面较大,也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和教材体系内容的变化。

选择题常规中见新意,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四个大题中除有机题比较经典外,其它三题“起点高”——考素质、考能力;

“落点低”——解题时运用的知识没超过大纲,体现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

以第26题为例,三大平衡常数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点,以电离平衡常数Ka、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为主线,重点突出了对坐标图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考查。

知识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离子浓度大小比较、Ka计算、Ksp计算、判断沉淀是否产生等。

三个小题层次性明显,第一问从反应速率图中仔细观察,分析本质,即可解答;

第二问涉及Ka计算,要从定量图中分析得出,有一定难度。

实际上学生可以根据图中任意一点的c(HF)、c(F-)和pH值代入公式

计算都可。

第三问,Ka与Ksp的综合运用。

难度偏大,主要是学生读不懂以及不会用,这也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

26题不失为经典好题,题目令人耳目一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基础性突出。

2、注重思维,突出能力的考查。

四个大题是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项化学能力作了全面的测试。

第25题着重测试了化学发现思维能力,要求考生经过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推断出几种无机化合物,同时考查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与往年多次考查到的框图题相比较,这种试题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第26题信息量较大,有Ka、Ksp、定性图和定量图,要求学生具有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观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正确地读题读图能力及简单的计算判断能力,有机地实现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第27题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第28题侧重有机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3、关注考纲,体现新课程特色。

今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亮点——选取《实验化学》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

《实验化学》是我省高中学生必选的选修模块,今年的试题中加大了该模块新增的知识点。

如第11、13和27题。

一点建议:

本试题的第26

(2)小题的第一个空格得分率较低,我们在评阅第二个空格时发现

学生从图中读出的数据就错了,因为这个定量图本身较小,学生观察不仔细,导致数据偏差较大而

失分。

Ka≈10-3.4~10-3.5或4.0×

10-4~3.16×

10-4才得分。

如果能把定量图换成数据表格形式,或者

在定量图中明确标出一些点的数值,让学生从处理分析中求解可能得分率会更高。

总之,今年的化学试题学科特色、新课程特色和创新性明显,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六、阅卷后的体会

1、教师应加强对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读,对命题的研究。

学会钻研、学会举一反三。

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第27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部分设问是依据题中表格所给的数据展开。

2010年的第26题有相似之处,考查的是反应速率、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等,设问是依据题中的两个图像展开。

题中第(3)小题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我们在二轮复习《三大平衡常数》中曾自己命题类似的例题,“考点三:

利用K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例:

已知在25℃时,电离平衡常数Ka(HF)=3.6×

10-4,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

10-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2)若向1L0.1mol·

L-1HF溶液中加入1L0.1mol·

L-1CaCl2溶液,则该体系中(填”“有”或“没有”)CaF2沉淀产生。

此时溶液中的F-浓度为mol·

L-1。

”后来在科学性上觉得还有问题,就没跟学生详讲。

现在想想觉得平日在教学中我们研究考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试题的工作还非常不够,值得反思。

2、计算一定写公式,并谨防计算误讹。

26题

(2)(3)都要列式计算说明理由或结论,必须写出公式,再数据代入计算,格式要规范尽量分布列式计算,因评分标准往往是分步给分的。

第(3)小题有很多同学将2.0×

1.6×

10-3直接与Ksp作判断,没计算出结果,这不扣分。

3、试卷不留空白。

特别是在难度较大的考试中,这样你只会“便宜”了阅卷老师,他可以按快捷键迅速给你个零分。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

都不会影响通过。

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学过程:

【引言】在前面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则要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

人类如何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新课】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有快有慢。

有的反应瞬间完成,如爆炸;

有的化学反应要经历几万年以上,如化石燃料的形成和溶洞的形成;

有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变化快,在低温的条件下变化慢,如食品的变质;

还有的反应在干燥的环境中变化慢,在潮湿的环境下变化快,如钢铁的锈蚀。

人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采用粉碎反应物以增大其接触面积,或将固体反应物溶于水中以提高其接触机会,或加入催化剂等措施来提高化学应速率。

我们知道汽车运行时有一定的速度,我们可以用Km/min来表示。

那么化学反应速率又用什么来表示?

1、反应速率的概念:

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与物理上的速度加以区别)

2、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常依据反应物的消失(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的产生(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单位:

mol/L.min或mol/L.sV=△c/△t

△c: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

△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例题分析:

在一个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3OS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为()

A、VO

=0.01mol/L(L·

S)B、VNO=0.008mol/(L·

S)

C、VH

O=0.003mol/(L·

S)D、VNH

=0.002mol/(L·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可先求出以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速率,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再换算成其它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均速率。

即:

VNO=

则:

VNH

=VNO=0.002mol/(L·

VO

S)×

=0.0025mol/(L·

VH

O=0.002mol(L·

=0.003mol/(L·

答案:

C、D。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反应原理探究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①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②记录现象。

③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④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在每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

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④得出结论。

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

同时向三支试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观察红墨水上升情况。

4、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浓度、催化剂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堂练习]

1、在一个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2、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用下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

①盐算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作业】

课后习题1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我们现在知道了,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我们来回忆一下: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那么对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一个反应仅仅控制反应的速率是否就可以了呢?

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冬天取暖的煤炉中煤炭怎样来让它发挥最大限度释放出最多的热能?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

【新课】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为了引进这个限度的概念,我们先看这样的一个试验

实验2-7

以上实验说明了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

1、概念:

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达到表面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2、特征:

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v(正)=v(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3、影响因素:

浓度、温度、气象反应的压强(将在以后的选修教材中详细讲解)

过渡:

通过我们前边对化学法案应速率即限度的了解,对于现实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如何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交汇点,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些事例加以讨论。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事例一:

定向爆破

事例二:

怎样让燃煤充分燃烧

事例三:

食品保鲜防腐

事例四:

工业合成氨的条件(简单说明)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提出见解:

教材47页

[课堂练习]

在1大气压390℃时,可逆反应:

2NO22NO+O2达到反应限度,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6倍,求NO2的分解率。

(答:

34.6%)

作业:

课后习题3

w.w.w.k.s.5.u.c.o.m

w.w.w.k.s.5.u.c.o.m

第十九单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综合实验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

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

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

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

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

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

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计。

(2)根据化学实验的工具来划分。

①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药品的改进或替代。

②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这主要是由于中学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因装置过于繁杂、操作不太简便、方法不太合适、可见度较低而影响化学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改进方案,重新设计。

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常会发生缺少某些仪器、药品的情况,因而需要自制一些仪器和代用品,或采用微型实验,所以也需要对实验重新进行设计。

(3)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来划分。

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实验设计。

②物质的制备实验设计。

③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实验设计。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4)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

(6)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表。

(三)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例如,鉴别Na2SO3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2.安全性

  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如果必须使用,应在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

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4.简约性

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对同一个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并对它们进行选择。

选择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案,应具有效果明显、操作安全、装置简单、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等优点。

(四)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①接受信息。

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

②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实现制定的实验设计。

从设计的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实验方案的选定。

二是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的设计。

③设计实验内容。

见上。

1.设计思想、规律和方法

(1)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

例如:

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

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

实验过程快速、安全;

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

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

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

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