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96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

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

(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

(分什么?

平均分成几份?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

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

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

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

怎么分呢?

(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

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

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

书P39

(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

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

书P39

(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

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揭题:

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

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

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

(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

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

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

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

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

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

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

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

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

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计算?

(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

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4页例3、“做一做”及第106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内容简析

  例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题目要求比较简单,但越简单可能越觉得无从下手,要引导学生转到对苹果个数的关注上,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称量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估量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量策略。

  2.本课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猜谜语法:

衣服有绿又有红,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脸红红人人爱。

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

(苹果)大家经常吃苹果,苹果有大有小,谁能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老师这里有20个苹果,大家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品析:

猜谜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借着学生的兴奋情绪,提出估计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的问题,为新授做好了引导。

  实践体验法:

老师带来几个苹果,它们有大有小,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掂一掂,估计几个苹果大约有1千克。

学生用手掂一掂苹果,交流苹果的轻重大小,估计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然后教师出示例题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进入新课教学之中。

  【品析: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法,通过讨论交流,确认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质量,估一估1千克苹果的个数。

  

(2)学生汇报。

  2.称一称。

  

(1)小组活动:

称1千克苹果并数一数个数。

  

(2)汇报各小组称重的结果,教师记录。

  (3)观察记录的数据,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4)讨论:

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3.提出问题。

  

(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2)学生读题后汇报发现的信息。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量。

通过“知道了什么?

”环节理解教学,注意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

  师:

要想知道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预设一:

  生:

估一估每个苹果有多重,再算出20个苹果的质量。

  师:

这是一种办法。

你估计一下一个苹果有多重?

  生:

200克。

  师:

那20个苹果就有20个200克。

你认为计算起来怎么样?

  生:

用加法算比较麻烦。

  师: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预设二:

  生:

先估一估1千克有几个苹果。

  师:

以你的生活经验,1千克一般有几个苹果?

  生:

5个。

  师:

那就可以每5个苹果放一堆。

(用电子笔将5个苹果圈一圈。

)这样的话,就是求什么?

  生:

20里面有几个5?

  4.解决问题。

  

(1)通过阅读“怎样解答?

”两个学生的对话,突出了估计的方法,即运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

同时,通过答案的文字呈现突出了估计的标准。

  

(2)引导学生按苹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3)分组解决问题。

  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

  (4)汇报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7×(5-2)

  =35-2=7×3

  =33=21

  

(1):

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

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

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

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

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

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

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

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习。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

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总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

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

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

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

要先知道什么?

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

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

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

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