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18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2.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

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

景物

家家雨,处处蛙

春天

3.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

乙:

四、阅读张旭的《山行留客》及注释,完成1~2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①,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②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③。

注释①山光:

山色。

物态:

各种景物的姿态。

弄春辉:

指在春天,日光时隐时现,不断变化的景象。

②纵使:

即使。

③沾衣:

这里指山中的雾气沾湿了衣服。

1.这首诗围绕一个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的主旨是。

2.第三句诗中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

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五、阅读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及注释,完成1~4题。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

注释①玉笛:

精制的笛子。

②洛城:

洛阳。

③折柳:

指一种离别的曲调。

④故园:

故乡。

1.这首诗是从写入手,诗意是由转,以衬。

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

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六、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同一题目、同一内容的两首诗及注释,完成1~4题。

登鹳雀楼①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

注释①鹳雀楼:

旧时在山西永济县西南的一座三层小楼,常有鹳雀栖息。

②白日依山尽:

夕阳傍着远山渐渐隐去。

③更上一层楼:

就要不断地向上攀登更高一层楼。

登鹳雀楼

畅当①

迥②临飞鸟上,高出世尘③间。

天势④围平野,河流入断山⑤。

注释①畅当:

(生卒年不详),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大历间进士,贞元初,为太常博士,仕终果州刺史。

②迥:

(音窘)高远。

③世尘:

人间。

④天势:

天空。

⑤断山:

指山间断峰。

1.王诗的特点是。

畅诗与王诗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

2.这两首诗都集中描写了鹳雀楼的的气势和作者登上鹳雀楼后远望的胸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诗的哲学道理。

4.解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诗的含义。

七、阅读杜牧的两首《过华清宫绝句》及注释,完成1~5题。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华清宫:

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

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

无数的宫门。

次第:

按顺序。

④妃子笑: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

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

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

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

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八、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及注释,完成1~2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①。

罗衾②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③,一晌④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阑珊(lá

nshān):

衰残。

②罗衾(qīn):

丝绸被子。

③身是客:

是对自己被囚的含蓄的说法。

④一晌(shǎng):

一会儿。

1.这是一首倾吐亡国哀愁的词,上阕写,下阕写,把往昔的无限欢乐和现实的孤寂凄楚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抒发亡国之痛。

2.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语言上的特点。

九、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及注释,完成1~5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

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④,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⑤,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景,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⑥,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①丙辰: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②达旦:

一直到天亮。

③子由:

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

④宫阕:

宫殿。

⑤琼楼玉宇:

琼,美玉。

宇,房檐。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⑥绮(qǐ)户:

雕花的门窗。

⑦婵娟(chá

njuān):

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解释词中的加线的词语。

(1)把()

(2)不胜()

(3)何似()(4)何事()

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句话。

4.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

5.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十、阅读王维的《山中送别》,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体现了王维诗歌语言方面的什么特点?

十一、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1~2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

2.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一诗句的妙处。

十二、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

2.从哪三个角度来写?

十三、阅读顾况的《过山农家》,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你仔细阅读这首诗,分别用四个字短语概括出诗中所描绘的四幅山乡画面:

①②③④

2.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另一个是。

三、四两句是对说的话,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和的性格。

十四、阅读白居易《暮江吟》,完成题目。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用“铺”,这是因为。

“可怜”意思是。

根据诗意,写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十五、阅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完成1~2题。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绿蚁:

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

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十六、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1~3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十七、阅读孟郊的《登科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意思分别是和。

十八、阅读杜甫的《月夜》,完成1~2题。

月夜

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十九、阅读崔涂的《孤雁》,完成1~2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1.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

2.简要回答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二十、阅读严蕊的《如梦令》,完成1~2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一、阅读韦庄《菩萨蛮》,完成1~2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①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垆,酒店里用土砌成,四边隆起,中间可放酒瓮的台子。

分析这首词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的艺术特点。

二十二、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1~3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十三、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完成1~3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二十四、阅读赵孟頫的《岳鄂王墓》,完成1~2题。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回答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二十五、阅读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完成1~3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为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觉?

二十六、阅读吕本中的《南歌子》,完成1~2题。

南歌子

(南宋)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1.“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两句的意境接近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韵脚相同的诗句:

,。

2.请你简单分析一下“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意蕴。

二十七、阅读郑谷的《菊》,完成1~3题。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从整体上分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赋予菊花怎样的思想品质?

3.试分析“露湿秋香满池岸”中“湿”“满”两个动词给读者带来的艺术享受。

二十八、阅读秦韬玉的《贫女》,完成1~3题。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本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为广大人们传诵,试分析本诗的比兴意义。

二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进行评析。

100个字左右。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

三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

“图”中描画的景物有(每一种景物必须用两个字短语描述)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

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一个“”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

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

赏析:

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

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前四句:

2.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

三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鉴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解答第1~3题。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首诗语少意足:

有一个字形象地体现了宫女数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字是“”;

有一个词把花与人不着痕迹地联系在一起,这个词是“”。

2.情与景有时相融,有时相异,这首诗中情与景是相融,还是相异?

举例说明。

3.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这首五绝。

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两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2.从锤炼字句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1~2两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末,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不得超过60个字。

2.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不得超过50个字。

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1~3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不得超过60个字。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东坡志林》说:

“味摩诘(注:

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请结合这一评价,重点赏析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200字左右)

四十、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诗圣律2.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1.稼轩2.B3.主和派没有好下场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三、1.绝句2.黄梅时节(或初夏)蜂蝶(或叶)3.甲:

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四、1.留,留客2.有情有景,层层深入,不写“留”而“留客”之意自见。

五、1.景,欢转悲,乐衬哀2.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

3.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

4.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

六、1.字与字,句与句互对。

夸张和对偶。

2.高峻雄伟,博大。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登上这座高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际覆盖着无限的平原,滔滔黄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间断峰奔流而去。

七、1.回望铺垫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八、1.寒雨惊梦,凭栏眺望。

2.纯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流畅。

九、1.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

2.

(1)拿着

(2)受不住(3)哪里赶得上(4)为什么3.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

4.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

5.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十、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十一、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十二、1.全用侧面描写。

2.触觉:

“冷”;

视觉:

“明”;

听觉:

“折竹声”。

十三、1.①板桥泉声②茅檐鸡鸣③焙茶烟暗④天晴晒谷2.作者,山农,山农,作者,珍爱农事,率真爽朗

十四、“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贴着地面照射,用“铺”更贴切、形象;

或:

“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