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400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docx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

2014中考历史考场材料

一、习惯用语

说明:

针对启示/教训/建议类试题,紧密结合材料,有效利用下列说法,能让你事半功倍!

1.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将来报效祖国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加大对教育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依靠科技振兴农业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4.制订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

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7.发展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趋利避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9.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实现依法治国

1.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2.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

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民族精神类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奉献为民、科学求真的精神

b.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c.实事求是、讲求科学、不懈探索的求实精神

d.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e.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深圳精神

外交类

决定外交的基础(成就原因):

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外交谋略

中国

尊重各国差异,努力协调各国关系,使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紧密团结合作;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避免让历史重演

中美

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努力

日本

应该正视历史、反思过去、承认错误、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外交原则:

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照顾到每个国家的利益

标语口号

睦邻友好,国际合作面向未来和谐发展求同存异维护和平世界会更美好

科技影响

对生产:

为工业发展提高了强大的原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对生活: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

举例: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战争矛盾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和平手段解决国际间冲突或矛盾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反对侵略战争

答题

①先易后难,审题清楚②答案试题对应③抓住关键词语④答案紧扣问题,力求简洁、准确⑤历史名词书写准确、不乱改⑥分点答题,要有条理,注意分值

二、专题知识

(一)中国革命历程篇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6—1919.5.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鸦片战争

(1840.6—1842.8)

国民大革命战争时期

(1924—1927)

建国初期或过渡时期

(1919.9—1956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创业年代)

(1956底—1966)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0)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文革时期

(1966—1976.10)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995)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7—1945.8)

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976——)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9)

(二)、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篇

名称

结果

影响

条约内容(简)

失败原因

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商、赔款、割地、关税权P5

1.清政府腐败无能

(根本原因)

2.社会制度的落后

(失败实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通商、赔款、割地P9

甲午中日战争P17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通商、赔款、割地、开设工厂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P23

评述

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2、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篇

所属阶层

名称

任务

观点/目标

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

魏源P5

(帝)

“师夷长技以制夷”

改革派:

洋务运动P29

“师夷长技以自强”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P11

“耕者有其田”

义和团运动P21

“扶清灭洋”

资产阶级

改革派:

戊戌变法P35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辛亥革命P41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爱国官兵

代表:

邓世昌、左宗棠P16

抗敌御辱

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P45

“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P63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评述

认识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现象到本质)

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原因

1.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资产阶级软弱性

(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篇

近代化特征:

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地位

探索之路

结果

原因

经验

中国近代史时期

(1840——1949)

艰难起步开始标志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失败

①符合本国国情;

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探索建立民主制度

戊戌变法(1898.6—9月)

辛亥革命(1911.10.10)

中国现代史时期

(1949——)

开始标志

“一五计划”(1953—1957)

超额完成

民主建设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篇(三农问题)

时期

名称

政策

土地归属

意义/评价

1950年

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p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新解放区)

个人私有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1953—1956

过渡时期

对农业的改造p22

政府指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以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集体所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8年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p3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公社所有

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1978年

改革开放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0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家所有权人民使用权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近期三农

三农问题

指农民、农业、农村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收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倡种植绿色植物,农业产品市场化,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

(六)、经济建设篇

时期

内容

过渡时期

(1949-1956)

(P20-21)

重要实践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目的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五计划

建设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原因

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76)

(P34-P40)

重要实践

1.八大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3.文革十年(全局失误)

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

失误原因

1.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对国情认识不清

3.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4.急于求成

教训

1.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国情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3.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守客观规律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安定团结,为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P59)

重要政策

改革开放;一国两制;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探索重点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成就取得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建设成就

经济

改革开放P60农业P65建立市场经济(城市改革目标)P77

文化

文学、教育、体育P66

法制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P76

外交

50、70、90年代、21世纪;及一国两制;重返联合国P47

军事

P42

科技

P43—P44(此处均为课本页码)

经济建设成

就取得给我

们的启示

启示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2.我们要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

3.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七)、科技文化成就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篇(注意出现的时间年代)

类别

成就

科技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6年3月,我们制定了高新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

文化

教育

1898年废八股;1905年废科举(张之洞奏请停止)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机构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科目齐全的教科书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社会

生活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9世纪晚期照相技术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照片对学习历史的作用)P54★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早期报纸中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1905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开建京张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追求平等)

(八)、欧亚资产阶级革命篇

国家

原因

时间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英国

封建专制统治

1640

1688年光荣革命

美国

殖民统治

1775

莱克星顿枪声

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

奴隶制

1861

法国

封建专制

1789

攻占巴士底狱

1794年7月热月政变

俄国

农奴制

1861

日本

幕府统治

外来入侵

1868

文献

国家

文献

时间

评价/影响

共同原因

共同作用

英国

《权利法案》

1689

九上p17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

《独立宣言》

1776.7.4

九上p21-22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

九上p80

法国

《人权宣言》

1789

九上p27-28

俄国

废除农奴制法令

1861

九上pp74

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89

九上p86

(九)、20世纪人类三次浩劫(二次世界大战和一场经济危机)

名称

爆发的根本原因

性质

战后/战中召开的相关国际性会议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9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巴黎会议

华盛顿会议

P107

经济危机

1929—1933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

P19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2《联合国家宣言》

1945.2雅尔塔会议

P48

两次世界大战中条约和中国有关

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P12(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战)

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P14(一战)

重要战役/转折

一战:

凡尔登战役(转折)二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

重要事件:

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中途岛海战

对战争看法/启示

1、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2、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十)、美国政策篇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贡献

时期

人物

任务

评价

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实现民族独立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

开创了民族政治的先河

美国内战

林肯

维护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经济危机及二战

罗斯福

渡过经济危机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战胜法西斯

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时间

政策

目的

具体表现

至美国强大一直到今天

霸权主义政策

称霸世界

1.美苏争霸(冷战)2.侵略朝鲜和越南(热战)

3.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大使馆)4.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5.干涉别国内政和指责别国人权

推动霸权主义原因

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1.战时的资本积累2.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3.科学技术的进步

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1.以外向型经济为主;2.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3.经济发展迅速

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中国建设的启示

重视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冷战政策(针对欧洲)

名称

冷战的概念

具体内容/表现

冷战政策

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所谓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

发表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成立北约组织

美苏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十一)科技革命篇

类别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现在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社会转型

进入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

进入信息时代

交通运输

进入火车时代

进入汽车时代

主要发明

火车汽船

电报电话汽车飞机

电子计算机、卫星等

首发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新能源

煤炭

石油电力

动力机械

蒸汽机

内燃机电动机

技术进步

依靠工人经验

科学的推动

影响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3、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人才培养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了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十二)、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篇

时期

内容

人物及成就

古代

文字

最早文字: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真正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史诗

《荷马史诗》:

西方最早史书,木马计出自其中《奥德赛》p123

悲剧

最能代表希腊文学成就: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民间故事

《一千零一夜》反映中古时期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p125

近代

文化

文艺复兴(14-17世纪)

P2-p6

启蒙运动(17-18世纪)

P113-p117

科技

三次科技革命(理论p119-123)

见“十一、科技革命篇”

(十三)、材料的处理

类别

具体内容

材料种类

图片资料、文字材料、实物、影视资料等

材料处理

获取历史途径

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古墓葬)、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网站;询问长辈(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亲历者)、图书馆、档案馆、历史影片等

材料收集方法

上网查询、图书查询、人物访谈、参观相关遗址

材料展示方法

历史再现搞活动

图片展示、影视多媒体展示、主题板报、观看纪实资料、表演历史剧、讲座/报告会、演讲比赛、参观遗址/历史博物馆

学习历史方法

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社会调查法、角色扮演法、参观访问、考古法、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法

收集和使用材料最基本要求

确定主题和范围;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

★材料对学习作用

1.图示法

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

2.图片

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体验历史

问题探究

★步骤

★目的

1.收集材料

保证结论的正确和全面

2.使用材料

得出正确的结论

3.得出结论

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社会调查

形式

标题

关于的调查报告

前言

(时间、地点、对象、方法、人员组成)

内容

(背景、起因或目的、表现、认识)

结尾

结论或情感升华(总结或升华,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方法

走访、查阅资料(图书、互联网)、问卷调查

步骤

明确调查主题;制订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搜集调查资料、交流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问题分

层设计

过程或表现

1.日本政府不正视侵略历史有哪些表现?

背景或原因

2.日本政府为什么否认侵略战争史实?

结论或感想

3.谈谈你对日本政府不正视历史态度的看法?

辩论会

(十四)、专题中的专题

科技革命

举例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认识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国家:

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个人: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2.科技与环境关系会带来环境污染;发展经济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伟人风采

举例

华盛顿、瓦特等

认识

1.历史人物魅力认识:

(1)共性:

为人类谋幸福或促进社会发展;

(2)个性:

立足本人和社会现实启示: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例题

(1)英雄人物在历史上作用;

(2)个人成功与素质要求

人物评价

认识

1.原则:

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全面、一分为二

2.注意点:

评价人物要尽量结合事迹,有根有据

战争

认识

1.对战争本身认识:

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灾难2.对突发事件(恐怖主义)认识3.科技与战争关系4.中国对外外交政策认识

启示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科技应该用于造福人类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

启示/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拥护改革;从小树立改革意识

例题

观点

历史事例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

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

改革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大化改新

(十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启示比较

事件

失败原因

启示

洋务运动

仅仅学西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戊戌变法

顽固派实力强大,光绪帝没实权,没发动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没发动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十六)、中国共产党党史及党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国革命探索之路):

中共一大(1921)、遵义会议(1935,生死攸关)、中共七大(1945)、中共八大(195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步走)、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十七)、其他

一五计划时期成就

1953—57年

十年探索时期成就

1956年---66年

文革十年时期成就

1966---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成就1978年至今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武汉长江大桥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等

大庆油田,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籼型杂交水稻

载人飞船、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等

1、

2、改革篇启示:

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思想解放篇启示:

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014历史重点过目题二

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1840-1842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1919年4.《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5《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6.《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7.学习西方技术:

洋务运动8.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百日维新1898年

9.学习西方思想:

新文化运动1915年10.割香港岛给英国1842《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

11.割台湾给日本:

1895《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12.赔款2100万银元《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13.赔款2亿两白银: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14.赔款4.5亿两白银:

1901《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中英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16.允许日本投资设厂: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7.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901《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20.维新变法:

1898百日维新21.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wm

22.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洋务运动23.康有为、梁启超:

百日维新

24.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1915新文化运动

25.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运动26.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27.《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28.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29.国共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