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279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docx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

宫颈癌

宫颈癌疾病相关知识

一、病因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发病的有关因素有:

性生活过早(指小于18岁)及早婚、早育者;性生活紊乱者,即有多个性伴侣;生殖道患梅毒、湿疣等性传播疾病(指男女双方);丈夫有疱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患阴茎癌、包茎等疾患;HPV-DNA阳性(主要指HPV的高危型别16、18等);宫颈糜烂、白斑;官颈不典型增生等。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已确立了高危HPV基因型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因果关系。

在一项全世界范围内上千例子官颈癌的研究中,子宫颈癌HPV的感染率达到99.7%。

妇女患CIN者,64%~75%的配偶阴茎有病灶,其中1/3的配偶有明显的尖锐湿疣病灶,2/3的配偶表现为斑疹或丘疹。

男方前列腺尖锐湿疣中所含HPV以6、11、42型为主。

女方患CIN者,男方几乎都是HPV16、18型阳性。

HPV16、18型阳性者,有可能发生前列腺癌,而其他因素如包皮过长、前列腺炎等是发生前列腺癌的协同因素。

男方患前列腺癌者,女方易患子宫颈癌。

CINI主要与HPV亚型6、11、31和35有关,CINⅡ和CINⅢ主要与HPV16、18和33有关。

目前已知HPV6、11、42、43、44属于低危险,一般不诱发癌变,而HPV16、18、31、33、35、39、45、51、52、56或58属于高危险,可诱发癌变。

二、病理分类

(一)病理分类多数子宫颈癌来自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移行带的表面上皮、腺体或腺上皮。

子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是从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进而发展成浸润癌的连续病理过程。

通常这一个过程需要10~20年的时间。

其发生与演变过程如下。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病变的统称,Richart根据细胞变形程度将CIN分为3级:

I级指宫颈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指宫颈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指官颈重度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各种级别的CIN都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的机会越多。

2.原位癌(carcinomainsitu,CIS)CINⅢ级如果异型细胞遍及全层,但基底膜完整,诊断为CIS。

子宫颈腺原位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的检出率较低,因癌的位置深,不易取材。

3.微小浸润癌其诊断标准是癌浸润深度不超过3mm,确定子宫颈腺体的微小浸润癌比较困难,出现类似情况要么诊断为原位癌,要么诊断为浸润癌。

4.浸润癌35岁以下妇女的鳞、柱状上皮的移行带位于子宫颈外口,而35岁以上者倾向于回缩至颈管内。

因此,年轻患者的癌灶以外生型多见,大者可达8~9cm,而老年人的癌多位于子宫颈管内。

(1)大体分型: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大体形态,浸润癌主要分四型:

①糜烂型:

宫颈外型可见,表面呈糜烂,有时质较硬,有触血,多见于早期。

②菜花型:

外生型肿瘤呈菜花样,质脆,触血明显,可伴感染或坏死,常见于早期。

③结节型:

外生型肿瘤呈结节状,有时向内浸润,官颈膨大,质硬,有时触血,常伴有深浅不等的溃疡或坏死。

④溃疡型:

内生型肿瘤,因瘤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或空洞,质硬,见于中晚期,常伴感染,分泌物恶臭,多见于晚期。

(2)病理类型:

主要有三大类,即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和混合癌。

各类有许多亚型如①鳞癌:

疣状鳞癌、乳头状鳞癌、梭形细胞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鳞癌玻璃样变。

②腺癌:

官颈管黏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腺癌、肠型黏液腺癌、中肾管腺癌。

③混合癌:

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毛玻璃癌、腺样囊腺癌。

(3)组织学分化:

根据其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类:

高分化(I级)、中分化(Ⅱ级)、低分化(Ⅲ级)。

三、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TNM分期

TX:

原发灶不能确定

1U:

未发现原发灶

TIS:

原位癌

T1:

局限于宫颈

T1A:

镜下浸润癌

T1A1:

临床前浸润癌(即只能依组织学诊断者)

T1A2:

肿瘤浸润小于或等于5mm,宽度小于或等于7mm

T1B:

肿瘤超过IA期范围(临床浸润癌)

T2:

肿瘤浸润宫旁,但未达盆壁。

累及阴道,未达下1/3;

T2A:

癌瘤侵犯阴道而未侵及宫旁;

T2B:

癌瘤侵犯宫旁,伴有或无阴道浸润;

T3:

癌侵犯阴道下1/3,或侵及盆壁(肿瘤与盆壁之间无间隙)。

T4:

癌侵犯至真骨盆以外,或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泡样水肿的存在不是诊断T4的足够证据)。

N—局部淋巴结

通常不太可能估计到盆腔淋巴结情况,虽然偶尔能在盆壁触到一固定肿块,其与肿瘤之间存有空隙。

NX:

对盆腔淋巴结情况不能估计,可以加进组织学的补充资料,成为NX-或NX+。

NO:

淋巴造影不见局部性淋巴结变形;

N1:

淋巴造影局部性淋巴结变形;(在分期分类中NO和N1不能作为考虑因素)

N2:

盆壁触有一固定肿块,其与肿瘤之间有空隙。

M—远处转移

M0:

没有远处转移证据。

M1:

远处转移存在.包括髂总动脉分叉以上的淋巴结。

M0:

即无远区转移时,按T和N分期如下:

IA期:

T1ANX

IB期:

T1BNX

ⅡA期:

T2ANX

ⅡB期:

T2BNX

Ⅲ期:

1r3NX

T1BN2

T2AN2

T2BN2

M1在分期必须是Ⅳ期。

T4NXM:

也包括在Ⅳ期内。

FIGO分期

0期:

原位癌或上皮内癌(0期病例不能列入浸润癌治疗效果统计中)

I期:

癌灶局限于宫颈。

IA期:

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见浸润癌,间质浸润最深5mm,宽度7mm。

IA1期:

间质浸润小于3mm,宽度小于7mm。

IA2期:

间质浸润3--5mm,宽度小于7mm。

IB期:

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灶大于IA期,肉眼可见浅表的浸润癌也属于IB期。

IB1期:

临床癌灶体积小于4cm。

IB2期:

临床癌灶体积大于4cm。

Ⅱ期:

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下1/3。

ⅡA期:

癌累及阴道为主,无宫旁浸润。

ⅡB期:

癌浸润宫旁为主,无明显阴道浸润。

Ⅲ期:

癌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时,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肿瘤累及阴道下1/3,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均列人Ⅲ期,但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及肾无功能者除外。

ⅢA期:

宫旁浸润未达盆壁,但累及阴道下1/3。

ⅢB期:

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或肾盂积水及肾无能。

Ⅳ期:

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临床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

ⅣA期:

肿瘤播散至邻近器官。

ⅣB期:

肿瘤播散至远处器管。

手术病理分期法

O类:

原位癌或微癌。

A类:

癌瘤局限于子宫颈。

A0类:

术前子宫颈活检为浸润癌,而子宫的手术标本上无癌瘤存在。

B类:

阴道已受侵犯,但未达下1/3;癌瘤扩散到子宫体;癌瘤可累及阴道上段和子宫体。

阴道或子宫体的侵犯可由直接扩散或转移而来。

C类:

经直接或淋巴管的扩散,癌瘤已侵犯子宫旁或阴道组织,或两者均受累;侵入其中的淋巴结,或阴道的下1/3段。

D类:

淋巴管和淋巴结的侵犯超出阴道旁及子宫旁的范围,包括真骨盆内全部淋巴管或淋巴结(除外子宫旁和阴道旁),转移至卵巢或输卵管。

E类:

癌瘤穿透膀胱、结肠、直肠的浆膜、肌层或粘膜。

F类:

癌瘤侵犯骨盆壁(筋膜、肌肉、骨或骶丛)。

四、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33%--81%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无任何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是在妇科普查中发现的。

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疼痛,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宫颈癌的类型不同,其临床症状亦有所差异。

出血一般是宫颈癌最早出现的症状。

(1)阴道出血80%--85%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

对于正在行经年龄的妇女来说,一些暗示早期宫颈癌的症状往往不引起注意,她们往往把这些症状当作女性生理过程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异常现象。

例如月经期延长,可能是子宫颈癌在发病最初数月中的惟一症状。

在性交、劳动或旅行之中常常发现轻微的非月经期滴血,性交出血往往使患者进行早期检查。

(2)白带多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宫颈腺体受到刺激时,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粘液状白带。

故在发现阴道出血之前数月,往往先有少量而持续性水样白带。

又因肿瘤常合并化脓菌感染,因而常有脓性白带。

这在绝经后的妇女更应引起注意。

但大量的水样白带并非常有的症状。

(3)疼痛早期病人很少有疼痛,少数病人可表现为像月经来潮前数天的腰骶部轻微酸痛。

晚期症状

晚期患者在早期症状的基础逐渐加重,并且也增加了其他许多症状。

(1)黄带黄带是大多数晚期病人所共有的临床症状。

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大量坏死,溢出大量浆液性液体,并混以脱落的小块癌组织,同时由于腐败性细菌的侵入,使分泌具有腐败的奇臭味。

此种黄色阴道排出物对女阴粘膜刺激很大,从而引起阴道炎和女阴炎。

少数情况下,官颈管为癌瘤所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或不能流出,储留于官腔内,而形成官腔积脓,病人可出现剧烈的下腹痛及发烧等感染症状。

当细菌毒力强或病人体弱时,可产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

偶尔有积脓破入腹腔,情况更严重。

(2)出血随着疾病的发展,多数病人都有程度不等的阴道出血。

生育年龄妇女多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或月经量增多,绝经后妇女阴道不规则出血。

但有时在性交或剧烈运动后才有阴道出血。

在巨大的生长快的外生型癌瘤病例中常伴有出血。

但大量而连续不断的出血很少见。

如有发生则可因出血多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3)疼痛疼痛为晚期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疼痛性质为进行性的。

开始疼痛下腹部,腰骶部或从腰部向膝部放射,由大腿后方或前方向下至膝部为止,再晚疼痛可延至踝和趾部。

一般来说,盆腔肿瘤蔓延越广,疼痛也越明显,波及范围也越大。

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盆腔神经受到癌瘤压迫或浸润,或肿瘤组织挤压宫旁组织中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疼痛”,疼痛可以为单侧性,也可以为双侧性,但一般按照病变扩散范围,往往一侧比另一侧疼痛更为剧烈些,且范围更广泛些,如耻骨上部疼痛即表明肿瘤已侵犯阴道前壁或膀胱,偶尔在左侧或右侧髂窝处可有中度压痛,这种疼痛一般不剧烈。

腰背部疼痛往往由于挤压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积水和肾盂积水,或浸润产生痉挛性收缩所致。

肿瘤侵犯腹主动脉时,则有上腹部疼痛,有直肠阴道瘘的晚期病例,则有剧烈的骶尾部疼痛。

癌瘤越近晚期,疼痛程度愈重。

(4)泌尿道症状泌尿道症状多且不恒定,早期宫颈癌虽然肿瘤没有侵犯膀胱,亦可有尿频甚至夜尿多或尿痛等征象,造成这些泌尿道症状的原因很多,主要可能是官颈癌继发感染,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膀胱三角区,而引起膀胱三角炎,粘膜充血伴有容量减少或阴道分泌物对尿道刺激的结果。

相反,当癌瘤已浸润膀胱壁而产生广泛水泡性水肿时,泌尿道症状却很轻。

当病变侵犯膀胱阴道隔或侵入膀胱时,则可产生血尿,脓尿或发生膀胱阴道瘘而漏尿。

当输尿管受压或浸润可引起肾盂肾炎或肾盂积水,而引起腰区胀痛不适,如双侧输尿管受压,则可引起无尿,尿毒症为晚期宫颈癌常见的死亡原因。

(5)消化道症状癌瘤晚期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和排便困难,症状逐渐由轻变重,对抗肠腔狭窄而引起自动性反应的结果是产生腹泻。

如癌瘤侵犯直肠可出现便血,脓便。

当阴道与直肠间形成瘘时,如瘘孔不大,则阴道分泌物中染有大便或气体,如瘘孔较大,则有粪便由阴道口排出。

恶心、呕吐,可因上腹部发生转移而引起,也可由尿毒症引起。

(6)恶病质为晚期病人所具有的综合症状。

根据宫颈肿瘤形态分为4型。

(1)菜花型或乳头型癌瘤较小时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组织较脆,表面不光滑,触之易出血,部分肿瘤可带蒂。

当肿瘤继续生长,可占据整个子宫颈和部分阴道,由于供血不足,可发生坏死,感染,肿瘤表面呈灰白色,形态似菜花样,这时肿瘤组织极易脱落,用纱布擦拭或阴道检查可引起癌组织大片脱落。

(2)溃疡型初期在子宫颈上形成很小溃疡,肉眼难以与宫颈糜烂鉴别,易误诊为慢性宫颈炎,但该肿瘤区易出血,随着溃疡面的增大,体征也逐渐明显,在溃疡边缘组织坚硬,溃疡面质脆而内陷,呈火山口状。

如累及阴道则溃疡的边缘位于阴道壁上,宫颈已不能辨

认。

此时溃疡较深,基底部为坏死和溃烂的组织,呈黄绿色、灰绿色、深褐色或铁灰色不一,并有大量恶臭味的血性分泌物。

(3)结节型癌瘤位于宫颈阴道部或颈管内,因肿瘤向内发展,表面不受侵犯,故主要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具有结节感,其表面光滑。

惟一引起注意是官颈口溢出血性分泌物,阴道涂片常能找到癌细胞,而宫颈咬取活检阴性,当以探针探宫颈时,感觉其中很不平

且可引起出血,行宫颈搔刮术,一般可确诊。

当癌瘤继续向周围组织浸润,官颈明显增大,有时超过宫体与宫颈肌瘤相似,如浸润阴道粘膜时则呈紫蓝色或蓝褐色,表面不平,脆。

累及阴道粘膜时,则阴道变厚或缩短,穹窿消失,溃烂后宫颈亦消失而呈火山口状,边缘隆

起,坚硬,癌瘤可向上累及宫体。

因癌组织距宫颈管较远,而距宫旁较近,当其向深部组织扩散时,首先侵犯宫旁组织。

当宫旁组织受累呈弥漫性增厚时,可被误认为慢性盆腔炎,此类病人可长期无症状,或先出现压迫症状,直至肿瘤破溃入宫颈管。

(4)空洞型以上三种类型发展到晚期,由于癌瘤大块脱落,宫颈完全消失,而形成一个大空洞。

有时将该型归人溃疡型,统称溃疡空洞型。

随着肿瘤的继续发展,癌瘤累及阴道后,阴道弹性减小或消失,阴道变得更为狭窄和浅短。

当韧带受累时,则韧带增粗,变硬,弹性消失,不能压缩,有时有结节感,与炎症引起的韧带增粗不易鉴别。

一般炎症所引起的韧带增粗,不如癌组织坚硬,尚有一定弹性,表面光滑,如两者鉴别确有困难时,则确定为癌瘤的浸润。

当癌瘤侵犯宫旁组织时,子宫的活动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宫旁组织受累的范围越大,子宫的活动度越差,最后可完全固定不动,盆腔为一坚硬的肿块所占据,形成所谓的冰冻骨盆。

五、诊断

(一)细胞学检查此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可多次重复,已成为妇科的常规检查内容之一和防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因此,凡已婚妇女初次妇科检查或有临床可疑症状时,常规做官颈刮片送细胞学检查。

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但假阴性率较高,尤其在CIN诊断中,假阴性率高达so%,所以在有症状患者中阴性巴氏涂片并不可靠。

(二)活检宫颈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是确诊CIN和子宫颈癌最可靠而不可缺少的方法。

对宫颈任何可见肿瘤形态或溃疡,均应在门诊行钳取活检或电灼切取,以便组织学证实,任何官颈变硬和增粗,也应行活检和宫颈管内诊刮术。

如果患者宫颈外观正常但有症状,或巴氏涂片异常,应行阴道镜检查;如果门诊活检仍未能做出浸润性子宫颈癌的确切诊断,则须行诊断性锥切。

(三)阴道镜检查凡细胞学异常或临床可疑者均为阴道镜检查的指征。

阴道镜检查的重点是官颈转化区(即新旧鳞一柱交界之间的区域),组织学称移行区,为子宫颈癌好发部位。

(四)子宫颈管刮术适用于宫颈表面正常,临床高度怀疑颈管子宫颈癌而又缺乏诊断依据者。

(五)荧光检查法荧光检查法是CIN和浸润癌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原有的亲和力,并能滞留在癌组织中,产生特殊的荧光颜色和光谱峰值,以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根据病期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来选择。

【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切开耻骨宫颈韧带,向外侧推开输尿管,切除全子宫。

该手术适用于IA1期宫颈癌患者。

【改良式广泛子宫切除术】于输尿管交会处结扎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及盆壁之间靠近子宫颈外侧l/3~1/2处分离并切除主韧带,在宫骶韧带的中部分离宫骶韧带。

该手术适用于IA2期宫颈癌患者。

【广泛子宫切除术】于膀胱上动脉或髂内动脉的起始部结扎子宫动脉,切除全部主韧行盆腔淋巴结清。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盆腔手术史、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伴附件肿块及未产妇无子宫下降者不适合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h。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经腹切除宫颈、宫旁组织、阴道壁上l/3、主韧带和宫骶韧带。

该手术适用于有乍育要求的TA期及肿瘤直径小于2cm.的TB1期宫颈癌患者。

随后又发展了根治性经阴道宫颈切除术.对于有脉管间隙受侵者同样可行腹腔镜淋巴结清扫。

手术

应有5~10mm的安全切缘.如切缘5mm内有肿瘤浸润可继续切除残留颈管组织3~5mm,如切缘有癌浸润则应改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研究显示,对于早期宫颈癌而言,根治性经阴道官颈切除术与广泛子宫切除术相比,其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根治性官颈切除术会对妊娠成功率有一定影响,且部分孕妇会发生早产.主要原因是宫颈狭窄、宫颈黏液缺乏、保留颈管过短及因感染引起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

因为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保留乍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治疗中的比例可能逐渐上升,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汪以防止治疗不足。

【辅助性子宫切除】放化疗后再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能否提高疗效也一直存在争议。

鉴于同步放化疗已能较理想地控制盆腔病灶.因此无须常规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

除非因子宫纤维化或其他解剖学异常而无法给予足够放疗剂量的患者以及有子宫基底部受侵的患者才考虑进行

【保留神经的手术】宫颈癌根治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常引起膀胱功能障碍,因此有研究提出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术中注意保护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及盆丛膀胱支。

接受保留神经手术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现象明显减少。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当肿瘤侵犯问质的深度超过3mm时,淋巴结转移风险为5%~8%.因此对于IA2~IlA期的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时均应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需切除的淋巴结包括髂总、髂外、髂内和各组闭孔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有两种:

经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术.后者的优点是不用切开腹膜,对腹腔内脏器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其缺点是手术野的暴露不如经腹腔手术充分。

【前哨淋巴结活检】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前哨淋巴结作为原发肿瘤发生转移必经的笫一站淋巴结.可以反映整个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助于提高盆腔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判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从而减少手术的损伤;对于希单保留生育功能而行官颈根治术的患者,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呵评价宫颈切除术后否还需进一步治疗。

常用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定位法、生物活性染料定位法及两者的联合应用。

【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期有关,并影响治疗计划的制订。

IA2~ⅡA期的啊颈癌患者行根治术时应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ⅡB~IVA期患者在放疗前也可通过肝放手术或腹腔镜来确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以此来没计放疗野。

手术范围至少达到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包括下腔静脉外侧外和前面、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腹主动脉前面和外侧的各组淋巴结。

【盆腔清除术】包括前盆腔清除术、后盆腔清除术和全盆腔清除术,用于中心性复发病灶的切除。

复发病灶累及部分远端输尿管或膀胱时。

部分切除相应累及的器官后可将输尿管重新与膀胱吻合;此外.在行子宫根治术时如意外地发现远端输尿管受累.也可考虑行该术式。

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已逐渐下降。

【腔镜手术】可用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分期.也可辅助经阴道手术用于清扫淋巴结或在腔镜下进行完全的宫颈癌根治术。

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与经腹手术相似.常见的包括出血、肠道损伤和尿潴留,发生率一般较低.但输尿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

【电凝治疗】适用于低级别CIN患者.且各种形状的电极可用于处理不同轮廓的宫颈病灶,治疗可达到宫颈管内,且出血少。

【激光治疗】适用于低级别CIN患者.可分为激光气化和激光锥切.对于颈管诊刮阳性或CIN面积大不宜做激光气化的患者应选择激光锥切。

激光治疗时常采用C02或Nd:

YAG作为触媒,其缺点是操作时会产生刺激性的烟雾,且患者疼痛及出血较明显。

【冷冻治疗】冷冻治疗适用于病灶位于宫颈外口的低级别CIN患者,管诊刮阳性或病灶表面凹凸不平难以和冷冻探头完全接触者不宜进行该治疗。

常用的冷冻剂为C02和液氮,应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深度选择不同大小的冷冻探头,冷冻范围应超出病损区域外2mm。

激光或电凝治疗会使部分患者的宫颈形成瘢痕。

严重时会影响以后阴道分娩时的宫颈扩张。

冷冻治疗瘢痕轻,发生颈管狭窄的可能性小,因此较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此外,冷冻还能使病灶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所以治疗时出血较少且疼痛轻微。

但其缺点是治疗的精确性不高,难以准确把握治疗过程中需破坏的组织量。

冷冻治疗后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阴道排液,但一般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即可。

【LEEP】LEEP的适应证包括:

①细胞学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或腺细胞,但阴道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②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查怀疑为高度SIL者;③细胞学异常且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④阴道镜和活检证实的低级别CIN,经保守治疗后病灶持续存在且随诊条件者;⑤高级别CIN患者,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感染都不常见,宫颈管粘连梗阻的发生率为0.5%~4%.主要见于切除病变较深或LEEP锥切的患者。

此外LEEP导致年轻女性未来妊娠失败的潜在风险亦低于CKC术。

相比于保守治疗,LEEP后可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病灶是否已完全切除,减少了微浸润癌的漏诊率,但LEEP中的热损伤可能会影响标本边缘组织的病理检查。

【CKC术】同LEEP一样.CKC术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CIN。

相比于LEEP.CKC术切除范围更大,对组织没有热损伤,可以更允分地评价切缘情况.对手术的彻底性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因此对原位癌(尤其是颈管原位腺癌)或可疑浸润癌的患者应行CKC术。

CKC术的缺点是需要麻醉、手术损伤较大且时间长、出血多。

为避免CKC术后残留。

应根据病灶大小选择适当的锥切尺寸及形状,一般锥体高度应在2.0~2.5cm,必要时切至宫颈管内口。

切缘应在病灶外0.5cm,将鳞柱上皮交界带一并切除。

锥切深度由病灶部位决定,病灶位于宫颈表面时锥切应宽而浅,病变累及颈管时应呈狭而深的锥形。

CKC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子宫或官颈穿孔、盆腔感染、宫颈狭窄及宫颈功能不全。

除CIN外,CKC术也可用于治疗微浸润癌。

宫颈癌化疗

1.化疗是利用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宫颈癌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为顺铂。

2.2.铂类药使用注意:

□避光、阴凉、干燥,需避日光、紫外光及室内照明。

□铂类药物有明显的肾脏毒性,使用期间应多饮水,保证尿量大于2000ml/日。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副反应。

3.根据化疗药物用药要求,请勿自行调节药物滴速,DDP输注大于2小时。

在使用化疗药物期间如出现穿刺局部肿胀、疼痛或全身任何不适请立即告知医生及护士。

4.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或蜂窝组织炎。

5-FU可导致明显静脉上升性色素沉着,建议您在化疗期间使用中心静脉置管:

PICC或CVC以减轻静脉损伤。

5.化疗期间饮食指导:

进餐前可少量食用果汁、山楂片等开胃饮料和食物,增加食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餐前先喝一小碗汤,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过饱;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平时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消除不良的饮食习惯,如:

避免同时摄食冷热食物;避免粗糙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和饮料;避免高脂肪和太甜饮食,发生恶心时可口含生姜片缓解。

注意休息,预防感冒,遵医嘱按时复查血象。

常用同步放化疗和姑息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顺铂

顺铂+氟尿嘧啶

顺铂+异环磷酰胺

顺铂+托泊替康

顺铂+依托泊苷

顺铂+紫杉醇

顺铂+紫杉醇+异环磷酰胺

紫杉醇+卡铂

紫杉醇+托泊替康

单药贝伐单抗

宫颈癌放疗

1.放疗主要是放射肿瘤医生利用不同能量的射线安全有效地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如疤痕疙瘩),既可以治愈肿瘤,也可以控制肿瘤的进一步恶化或者用于缓解疼痛。

宫颈癌放疗分为体外照射和腔内治疗

体外照射:

用60co或加速器高能线照射,包括治疗原发灶及宫旁、

盆腔淋巴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