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49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docx

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

2007年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纬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

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

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

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

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

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

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

既是180°E,又是180°W。

习惯上称作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

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

定义: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

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8.地球公转

定义:

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地理现象:

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

课本P11

10.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

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

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12、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方式:

1.数字式。

2.线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断: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

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

熟悉常用图例。

P14

15.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线地形图:

18.地形判读: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地形部位:

①山顶一般用▲表示。

②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

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图:

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

大陆;岛屿(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半岛;海峡。

(P28)

2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课本P29

23.位置:

东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

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4.面积从大到小顺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

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

白令海峡。

26.熟悉和掌握:

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征:

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体位于西半球;

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处,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8.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9.板块学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0.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31.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大气状况;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2.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3.常见的天气符号:

(P46)

记住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34.气温日变化:

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

较差。

35.气温年变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6.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8.主要气候类型:

(图P52)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

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温和湿润。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分布在两极地区。

3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40.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速。

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

4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43.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4.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东部(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44.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45.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长: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7.划分人种的依据:

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48.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黄种人: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种人: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49.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

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南部(印度)。

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法语:

法国、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

50.三大宗教:

基督教: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伊斯兰教:

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庙宇)

51.聚落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53.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

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54.聚落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

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55.国家和地区:

记住面积广大的6个国家的名字、轮廓、所在大洲。

(课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的名称、所在大洲。

(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

俄罗斯、埃及、土耳其。

(P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国际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

(P91)

②知道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57.知道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够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方面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P90)

59.重要的国际组织:

(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