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63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docx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一、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第一次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形成了1917—1923年风起云涌的欧洲革命浪潮。

尔后除俄国外,其余均被国内外反动势力所绞杀,革命运动随即转入低潮。

第二次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形成了1945—1959年汹涌澎湃的欧亚革命浪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出现了一个堪与资本主义抗衡的国际社会主义体系。

从60年代以后,高潮逐渐转入低潮。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苏东剧变之后,西方某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弹冠相庆、欣喜若狂,以为“21世纪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然而他们搞错了。

苏联的解体只是宣告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的破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就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就不会改变。

不管历史的发展会出现多大的曲折、反复,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当代世界的种种变化充分证明:

“在卡尔·马克思逝世113年以后,资本主义再度驶入这位革命的经济学家为他那个时代所正确描述的那个方向上。

”(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第1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0世纪末苏联解体造成的大波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和体制的失败,即过度集中、管得过死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

(美国)大卫·科茨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

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

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

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

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

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

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年代是完全相同的。

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

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同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多数人口在20年间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是把国家的有效控制和市场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

但也要看到,在中国社会群体中,不平等的现象在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在增加,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所获得的福利在逐步减少。

如果说在前进中有什么危险的话,我感到,危险主要来自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扩展,这一思潮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的继续发展必须打破政府对资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要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

据我研究,凡是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国家一旦采取新自由主义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最多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现在俄罗斯已经走上了这条路。

我想中国的领导要比俄罗斯人高明,不会成为新自由主义词汇的俘虏,不会走俄罗斯的路。

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1)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

2)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代主题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

3)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是硬道理)

4)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经常改革的社会。

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具体体制的关系(坚持改革)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但要把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放在首位,采取措施防止西化和分化(坚持对外开放)

6)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搞好执政党建设)

二、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

1.再造辉煌、重振雄风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2.通过战争消灭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尚不具备

3.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没有形

4.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既斗争又合作

5.各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新型的党际关系

6.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简介

越南简况

1945年建国,经过19年抗美救国战争,1976年南北统一。

与苏联、东欧国家建立密切关系。

1978年底入侵柬埔寨。

1986年实行改革。

苏东剧变后,越共提出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实行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的经济体制。

1989年全面推行承包制。

1995年改革国营企业。

GDP为8.2%,人称越南是亚洲一“小虎”。

1995年加入东盟,随后与美国建交。

越南的经济革新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又一个比较成功的试验,已引起世界的瞩目。

古巴简况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一直敌视、孤立和经济制裁古巴。

古巴得不到国际贷款和资助。

古巴采取务实的多元化外交政策,加强同中国、越南和朝鲜的关系。

古巴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开办自由市场。

外商主要来自西、加、法、墨等国。

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共产党多次强调古巴将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方向,走适合古巴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朝鲜简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别称高丽,面积122762平方公里。

人口2211.4万,1948年9月9日建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3年7月27日停战。

受苏东剧变和自然灾害影响,朝鲜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朝鲜人民提出了“前程艰难笑着走”的口号。

金正日提出要把朝鲜建设成“强盛大国”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小康目标:

“吃米饭,喝肉汤,穿绸缎,住瓦房。

”2000年以后,朝韩首脑会晤,半岛局势由对抗走向缓和,欧盟和一些国家纷纷与朝鲜建交,朝中、朝俄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坚持计划经济管理原则下落实金正日提出的“新观念”和“实利主义”思想,探索朝鲜朝鲜式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战后西方世界的新变化及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1、二战以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特点

1)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

2)新老帝国主义进入了瓜分殖民地的热战时期

3)受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影响很多国家陷入困境

4)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如火如荼

2、战后西方世界的新变化

1)战后西方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2)新的科技革命为西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3)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4)实行了新的社会改良措施

5)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6)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对经济发挥了巨大的调控作用

3、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新变化

1)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

第二,统治者多年来所积累的防范和渡过危机的经验可以暂时化消解统治危机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某些社会改良措施可以暂时化解社会矛盾

第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五、西方社会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深层社会矛盾

A.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根本)

B.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

C.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改变

D.世界矛盾正日趋加深:

东西矛盾(缓和)南北矛盾(加深)西西矛盾(明显)

马克思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资本主义社会对生产力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终究会灭亡,不会永世长存。

4、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全球化(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

商品、贸易、服务和各种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扩展到全球范围,逐步削弱各种壁垒和障碍,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把各国各地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的现象。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

”(《共产党宣言》(1848年))

全球化的三次浪潮:

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已存在几百年了,时至今日,已出现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以后,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而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使原先相互隔绝的国家和地域逐渐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引发了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并使生产工具迅速改进,交通迅速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古老、最落后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第二次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

这次全球化浪潮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开始,到垄断达到较高程度终结。

美国在这次全球化浪潮中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但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并日益强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推行全球战略的障碍。

于是,美国千方百计地扼杀苏联,武力不成,便采取冷战的办法。

在冷战期间,双方为取得冷战优势,一方面通过援助、交流、合作等,把手伸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各自培植了适合自己战略需要的体系,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生活、消费,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卷进了不同的体系。

另一方面,它们为了取得军事优势,各自把科学技术带到了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引发了高水平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度增长,资本输出大规模开展,国际市场无限扩大,形成了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递全球化,科技与产业梯度化,消费、服务国际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国际化的全球化趋势。

因此,冷战在客观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使资本主义垄断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

冷战的结束,使全球化进程告一段落。

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是从90年代开始的。

这次全球化是在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生物、信息工程为标志的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突破,苏联解体,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开始的。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及其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生产力日益超越国界,在国际分工新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生产、技术、信息、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服务、消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全球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神奇般的信息传递载体和通道,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部门之间的距离。

全球电脑网络的形成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金融业务在顷刻间完成。

又由于信息传递,电脑网络的作用和经济、文化往来的频繁,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价值观念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

最要紧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由于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市场经济所到之处,资本主义的触角便随之伸展,这是由资本的扩张本性决定的。

全球化的实质是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各个角落得到普遍发展。

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性”。

它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由美国等西方大国操纵的世界经济组织引导和推动,并由其制定了游戏规则。

它放大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原则,使得整个世界贫者更贫,富者更富,国际资本投机猖獗,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目的是将整个世界变成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所谓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这就是近代以来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标志主要有7个方面:

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组织全球化

据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

世界上最富有的500人的收入总和大于4.16亿最贫穷人口的收入总和。

最富有的10%的人口,其收入占全球收入总额的54%。

全球有25亿人每天靠不到2美元度日,他们占世界人口的40%。

2)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了什么挑战和机遇?

A.挑战:

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

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容易破坏生态环境;

拉大贫富间的差距;

国家主权可能会受到冲击和削弱。

B.机遇: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军事政治上的冷战对峙日益消解,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

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世界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社会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C.对策: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共处。

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来看,“一球两制”并存共处的格局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首先是不同国家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对立斗争。

表现为:

经济上休戚相关、政治上各行其是、文化上各美其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印度国父)

6、社会主义的前景

只要世界上还有压迫、剥削、贫穷、苦难,还有阶级对立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社会主义就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和现实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论、学说、思潮、运动、实践、制度就会得到发展。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钓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7-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总结而言: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