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4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思考题Word下载.docx

②两种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③三种结构:

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

2.简述环境与社会、环境与人口、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1)环境与社会:

①环境对社会:

a.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②社会对环境:

强有力的制约。

(2)环境与人口:

①人口对环境:

依赖-顺应-掠夺-协调

②环境对人口:

a.平衡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

b.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

c.影响人类的风俗习惯

d.影响人口的素质

(3)人口与社会:

①人口对社会:

a.影响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平衡

b.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c.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d.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社会对人口:

a.社会经济制约人口过程

b.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的稳定程度影响人口过程

c.科学基础影响人口过程

d.社会意识影响人口出生率

e.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过程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不考)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哪些类型?

(1)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集团内部成员共同拥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2)类型: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与反文化;

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2.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

(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2)全括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3)象征性:

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4)整体性: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不同要素构成,按照一定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5)传递性:

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

(6)变迁性:

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

3.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

(1)从文化要素角度:

符号、语言、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物质产品

(2)从文化分层角度:

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

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

文化特质的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自成一个单位,有它的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

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文化特质与文化丛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容。

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研究文化模式可以获得对于社会文化的总体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4.文化分析有哪些视角?

(1)文化中心主义:

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以此为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文化,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

近代最为突出的就是欧洲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主义:

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个民族中的文化现象只能用该民族内部的文化价值标准来加以衡量。

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3)文化理想主义

(4)文化多元主义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1)整合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

(2)导向功能:

推动社会进步

(3)识别功能:

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4)教化功能:

个体社会化的工具

(5)负功能:

文化滞后与负文化

【注】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文化堕距”。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不考)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个体的社会华丽不该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

正如库利所说:

“人性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没有共同参与,他不能获得人性,而人性会在独处中衰退。

”米德认为,是互动产生了自我,自我必须在社会过程中、在互动中才能得到解释。

互动还是社会形成的条件。

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一层层地加筑起整个社会。

因此,马克思说: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齐美尔也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使社会学研究的独特主体。

2.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指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基本内容:

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3.社会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社会化过程涉及哪些社会群体和机构?

(1)类型(过程)

①早期社会化:

儿童与青年时期的社会化(基础和初步完成阶段)

②继续社会化:

从青年经中年到老年的社会化

③再社会化:

对在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中未能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人,通过强制或补偿教育的方式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

④反向社会化:

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长辈的过程

(2)社会群体和机构(客观条件或主体)

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

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

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带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且学生必须遵守。

工作单位是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同龄群体是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首先,儿童以独立姿态参与活动,提高独立意识。

其次,能接收到大量的亚文化影响。

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

它对人们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

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后,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部分。

“主我”是能动的部分,为人格发展提供动力。

“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

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觉得行为的能力。

①模仿阶段:

简单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自我意识很弱。

②嬉戏阶段:

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

③博弈阶段:

“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无意识”驱动人格发展。

他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起调节作用;

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他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人格在前三个时期已经确定。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社会环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5)生命历程理论

将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是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

5.简述社会化的内容。

生活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类型。

(1)含义:

指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特点:

①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之间。

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互相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

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交往,也可以借助媒体进行。

④有特定的情境,情境不同,意义不同。

⑤会对互动双方甚至环境产生影响。

(3)类型:

①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

②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

③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和社交情境互动。

④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关系和混合性互动。

⑤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

2.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定向阶段:

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

评价阶段:

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控制阶段:

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

以上三阶段并非直线发展;

互动过程分析可能要同时涉及工作任务领域和社会情绪领域;

多人互动中,互动的对象和方面,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敌对或竞争-冲突-顺应-同化

3.社么是社会角色?

它和社会互动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处理社会转型期的角色失调问题?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关系:

①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社会互动都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

②社会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的。

(3)处理角色失调问题:

①在特定情境中,从属角色应服从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

②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的价值合理性程度。

③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1.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2)特征:

①较稳定的社会关系

②较持久的社会交往

③较一致的活动目标

④较明显的共同活动

⑤较明确的行为规范

⑥较统一的群体意识

2.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类型?

(1)以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分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以群体的实际关系状态分类: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3)以群体的形成原因分类: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和志缘群体

(4)以群体成员个人的归属感分类:

内群体与外群体

(5)以群体的社会功能分类:

生产性、服务性、精神性、政治性群体

3.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规模小,人数小

(2)面对面的互动,人际关系亲密

(3)感情色彩浓厚,非正式控制

(4)目标一致,聚合力强

(5)与一定的圈内文化

4.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这导致了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关系日益松懈、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2)影响:

①积极方面:

a.大大提高了人类群体活动的效率。

b.加强了社会整合的程度,使现代社会成为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

②消极方面:

引起某些社会功能的紊乱。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1.举例说明:

家庭与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各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1)家庭:

①作为生活实体:

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②作为社会设置:

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2)婚姻:

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

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简述家庭的含义、特征、历史背景、结构和社会功能。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①道德、风俗习惯影响比任何群体都要强。

②在其中生活最长久

③最小型群体

④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⑤感情深厚、关系密切

⑥满足人们多种需要

⑦社会生活中最普遍

(3)历史背景(类型):

①血婚家庭:

人类蒙昧时代。

群婚制的早期阶段。

基本特征是族内通婚,排除不同辈分的婚姻。

②普纳路亚(伙婚):

愚昧时代。

族外通婚,排除同族同辈亲属婚姻。

③偶婚家庭:

野蛮时代。

群体婚向个体婚过度。

族外通婚。

有主妻、主夫。

④父权制家庭:

野蛮时代晚期。

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家庭过度。

夫权至上。

稳定的丈夫有多个妻子。

⑤一夫一妻制家庭:

文明时代。

(4)结构: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妻+未婚子女)

②主干家庭(由核心家庭演变而来的直系双偶家庭)

③联合家庭(多代多偶数家庭)

④其他家庭(豆竿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家庭、丁克家庭)

(5)社会功能:

生育、性爱、经济、社会化、协调感情、社会保障

3.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1)夫妻关系失调:

夫妻冲突增加和离婚率上升。

(2)亲子关系失调:

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失调。

(3)老年人问题:

老年人地位下降。

第十章社会组织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①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

②狭义,指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有特定的目标

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有制度化的结构

有普遍化的行为规范

有开放的系统

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组织目标:

指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

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2)意义:

是组织的灵魂;

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结构)?

指组织成员在互动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人际关系形式。

自然、内聚、信息沟通灵敏、不稳定、中心化

(3)成因:

血缘、地缘、生活方式、利益

(4)功能:

①正功能:

a.有效处理某些困扰问题

b.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意见沟通渠道

c.有效弥补指令或信息缺损

d.有助于组织稳固;

有助于组织成员获得心理满足

②负功能:

a.不利于组织变革

b.不利于信息正常传播

c.易于抑制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效率

d.易于导致组织成员角色冲突。

4.简述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来划分)。

(1)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

组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

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终身制

(2)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

明确的分工

明确的职权等级

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量才用人

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5.简述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详见笔记)。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6.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组织理论与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

对于我国,应重点思考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式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管理方式,以及西方的成功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问题。

第十一章社区

1.滕尼斯区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用意何在?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与滕尼斯的概念有什么差异?

(1)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含义:

①礼俗社会又称作“共同体”,指以农耕畜牧为业的传统社会。

②法理社会又称作“社会”,指现代工业化社会。

(2)滕尼斯区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用意

本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共同居住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己不仅仅局限于滕尼斯当初的定义了。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简述社区及其构成要素。

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一定数量的人口,按照一定的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着一定的地缘认同感的,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构成要素:

一个相对稳定、独立的空间

一定数量的人口

一种地缘、心理与文化上归属感

独特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一定的生活服务体系

3.简述城市化及其内容。

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进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内容:

①城市社区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真正实现城市化,将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升。

②城市区位结构的典型模式:

同心圆、扇状、多核心

③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a.基本任务:

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

b.基本原则:

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分析借鉴、优势发展

c.具体方针: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4.城市社区、乡村社区与城乡边缘社区有何区别?

(1)城市社区:

指以工商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复杂,人口密度大的社区。

(2)乡村社区:

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规模较小,社区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比较小的社区。

(3)城乡边缘社区:

指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种社区类型。

5.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是以、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

1.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为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2)基本要素构成:

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行为规则和奖惩体系;

组织设置;

权力体系。

2.简述社会制度的特征?

制度的普遍性;

制度的特殊性;

制度约束的集体性;

制度影响的稳定性。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的?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阶级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

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与私有制相联系。

(3)阶级内部的关系和发展:

同一阶级的成员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其共同行动的实际能力与其是否以从“自在阶级”过渡到“自为阶级”相联系。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是个历史现象,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其消亡与产生同样不可避免。

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进行阶层分析必须以阶级分析为指导。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

分清区别:

(1)确立分层标准的指导思想不同: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科学的唯物史观。

西方分层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研究目的和重点不同:

马克思主义,批判和推翻私有制社会,建立公有制社会。

西方分层论,维护私有制,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

(3)最终结论不同:

马克思主义,社会不平等是可以消除的。

西方分层论,不平等永存。

有选择的加以借鉴:

(1)借鉴理论概念,促进对我国社会良性运行的研究。

(2)借鉴缩小社会不平等的对策,控制我国不平等现象。

(2)借鉴方法,促进我国相关研究。

3.社会流动受哪些因素影响(原因)?

(1)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生态变化

(2)人口因素:

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超过资源承载力

(3)社会因素:

社会价值观;

战争、民族歧视与压迫;

社会改革与革命

4.如何看待我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类型)?

(1)社会分层:

中国社科院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划分出“十大阶层”:

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②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或组织资源)

③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

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

⑤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或组织资源)

⑥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⑦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⑧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⑨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⑩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2)社会流动(职业与社会地位):

①水平流动(同阶层内横向)与垂直流动(上下层之间)

②代内流动(个人一生中的流动,个人在职业或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流动)与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

③自由流动(个别发生,个人原因,如“春运”)与结构性流动(有组织或无组织的)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

如何理解“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和争论?

(1)①社会现代化作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显示出共同的特征。

②社会现代化绝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都要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发展,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

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a.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b.现代化过程即使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日本、澳大利亚。

c.即使发展中国家想要完全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阻力不仅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