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32P标记亲代DNA双链,判断其复制后的比例,A正确。
用35S标记蛋白质,跟踪其在细胞运输途径,B正确。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只是分别提取DNA。
多糖等物质进行转化实验,没有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
2.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P个,其中腺嘌呤碱基数为Q个。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条链中A+T的数量为Q个
B.脱氧核苷酸数=磷酸基团数=碱基总数=P个
C.DNA分子中G的数量为(P-2Q)/2个
D.第n次复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Q×(2n-1)个
【答案】D
【解析】一条链中A+T的数量是该DNA中A+T数量的一半,即Q个,A正确;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P个,B正确;DNA分子中,A=T=Q,G=C,碱基总数为P个,因此DNA分子中G的数量为(P-2Q)/2个,C正确;第n次复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Q个,D错误。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个,腺嘌呤碱基数为b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胸腺嘧啶碱基数=腺嘌呤碱基数=b个,胞嘧啶碱基数=鸟嘌呤碱基数=(a–2b)/2。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3.若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有40个胸腺嘧啶,该DNA分子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A.30个B.60个C.120D.18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双链中A=T、G=C,所以C+T=1/2×100=50,T=40,则C=10。
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1)×10=30个。
考点:
考查DNA复制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DNA复制的特点。
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标记的噬菌体
B.搅拌能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5S
D.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答案】D
【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A错误。
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开,B错误。
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因为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噬菌体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C错误。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因为只有噬菌体头部的被标记的DNA侵入到细菌体内,所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D正确。
5.在下列哪种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能解开()
A.10~20℃B.80~100℃C.20~30℃D.40~6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双螺旋结构能解开,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PCR技术中DNA解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应将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若改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35S标记的细菌,则子一代噬菌体都含32p和35S
【答案】D
【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都是寄生的,不可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错误;搅拌是为了让细菌和其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离,离心是为了让细菌沉到底部,而蛋白质外壳到上清液中,然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C错误;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全部来自细菌,若改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35S标记的细菌,则子一代噬菌体都含32p和35S,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2.“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7.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生理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l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3H标记亮氨酸,分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途径
C.用l8O标记CO2,探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
D.用3H标记尿嘧啶,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B
【解析】略
8.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外界溶液浓度大
C.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的结果是否理想的关键之一是切片的薄厚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广大人群中调查,故A正确;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故B正确;利用富含脂肪的种子作为鉴定脂肪的材料时,关键是切片的薄度,故C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让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但没有证明是DNA,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9.一个tRNA分子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此tRNA运载的氨基酸是[括号内是氨基酸的密码子]
A.谷氨酸(GAG)B.精氨酸(CGA)
C.丙氨酸(GCU)D.酪氨酸(UAU)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tRNA一端有3个碱基,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mRNA的密码子,把其另一端携带的氨基酸放在指定位置,故一个tRNA分子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此tRNA运载的氨基酸是丙氨酸(GCU),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分子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0.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
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以其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A正确;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正确;
C、S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其基因位于拟核的DNA分子上,C错误;
D、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D正确.
故选:
C.
11.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改变,不一定引起该生物性状的改变
D.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的值在两条链中相等
【答案】C
【解析】
DNA分子的特异性指的是其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以氢键相连,而一条链上的两个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某个碱基发生了改变,则遗传信息改不了,形成的mRNA也变了,但是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变,所以不一定引起该生物性状的改变,C正确;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的值在两条链中互为倒数,D错误。
12.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是因为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在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故A正确;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消灭,故B正确;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降低有关,C正确;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13.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B.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技术相同
【答案】B
【解析】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标记,A错误;
B、R型活细菌没有毒性,不会使小鼠死亡;加热杀伤的S型细菌失去侵染能力,不会使小鼠死亡,故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故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C错误;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技术不相同,艾弗里采用物质提纯技术和化学分析法,而赫尔希和蔡斯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睛: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4.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可确定产生O2的部位,是用来研究叶绿体的功能的理想材料
B.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易取材,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且形态特点明显,突变种类极多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D.病毒结构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且病毒在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因此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分布在有氧存在的环境,可确定产生O2的部位,是用来研究叶绿体的功能的理想材料,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需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并借助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紫色,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干扰,B错误;果蝇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且形态特点明显,突变种类极多,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C正确;病毒结构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且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因此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D正确。
15.测定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23%,则以该DNA为模板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中,理论上尿嘧啶的比例是
A.23%B.26%C.27%D.0~46%之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DNA双链中T占23%,在一条链中所占可能性为0-46%,如果以这条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上的尿嘧啶是与T进行碱基配对的,因此占0-46%。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16.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胞嘧啶比腺嘌呤多6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数的39%,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0%B.48%C.24%D.7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
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
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胞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数的39%,则占该链碱基数的78%;又已知该链中胞嘧啶比腺嘌呤多60%,假设腺嘌呤占该链的比例为X,胞嘧啶占该链的比例为1.6X,则X+1.6X=78%,X=30%,所以该链中胞嘧啶所占的比例1.6X=48%。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条链中胞嘧啶占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与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相等,因此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8%。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7.下图中甲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乙为物质A的某一片断,丙为乙指导合成的C物质的片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丙: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U、CCA、CCC、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甘氨酸GGU、GGA、GGG、GGC 缬氨酸GUU、GUC、GUA、GUG)
A.若用含有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后,32P将会出现在甲图的B物质中
B.亲子代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甲图中①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发生于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C.在叶肉细胞中,能发生①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D.丙是以乙的β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的,最终使乙中的遗传信息体现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知识点。
甲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其中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即①发生在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所以在这三者都能发生①。
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丙应该是以乙的α链为模板的。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单体之一,若用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后,会在含有RNA的地方找到。
故A是正确的。
18.如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15N标记)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持该基因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有磷酸二脂键和氢键
B.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在无变异条件下,该基因的碱基的(C+G)/(A+T)比值为3/2
【答案】B
【解析】每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可见磷酸二酯键和氢键对于维持DNA双螺旋结构有重要作用,A正确;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即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只有2条链含15N,因此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B错误;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部位;②为氢键,是解旋酶作用的位点,C正确;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比值为3/2,D正确。
19.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
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A.减少1000B.增加1000
C.减少1500D.增加150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一个DNA分子,含32P的脱氧核苷酸有1000×2=2000个,将其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共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32P的亲本脱氧核苷酸链2条,另外6条是以31P为原料新合成的,因此在这4个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数=2000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6=6000个。
因为每个脱氧核苷酸中只含一个P原子,所以每个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量比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量多1,由此说明子代DNA的的分子量要比只含31P的DNA的分子量多2000,将这2000平均分配到4个子代DNA中,可知产生的子代DNA的平均分子量将比只含31P的DNA分子量多2000÷4=500,但比原来的只含32P的DNA减少了2000—500=1500个。
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关于细胞内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B.是在DNA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C.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形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
B、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进行的,B错误;
C、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
D、形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互补,D错误.
故选:
C.
21.现代遗传学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实际上是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并以一定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
代表某具体性状的特定遗传信息包含在()
A.受精卵内染色体的特定组合方式中B.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中
C.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中D.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
【答案】CD
【解析】
22.下列对放射性同位素跟踪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给小麦叶片提供C1802,小麦根细胞中会产生含180的酒精
B.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给小麦提供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C02→C5→葡萄糖
D.哺乳动物吸入1802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含180
【答案】C
【解析】给小麦叶片提供C18O2,形成的有机物中含18O2,所以小麦根细胞中会产生含18O的酒精,A正确;若用同时含有32P与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那么无论是上清液还是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所以要用32P标记一组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了另一组T2噬菌体的蛋白质,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给小麦提供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C3→葡萄糖,不会到C5,C错误;哺乳动物吸入18O2后,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含18O,D正确。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课本中: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
23.不能互补配对的碱基有()
A.A与TB.T与AC.G与CD.T与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有A-T,G-C,A-U。
考点:
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人类的下列基因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表达的是(多选)
A.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B.促性腺激素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
C.促性腺激素基因和性激素基因D.胰蛋白酶基因和解旋酶基因
【答案】BD
【解析】同一个人的不同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全套基因,但是在每个细胞内,只有部分基因表达,称为选择性表达。
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促性腺激素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都可在垂体细胞中表达,性激素基因可在性腺细胞中表达,胰蛋白酶基因在胰腺细胞中表达,解旋酶基因可在一切能发生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细胞中表达、包括胰腺细胞。
25.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