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781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4.docx

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14

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单选题

1.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的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D.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传递规律,但没有发现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2.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可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B.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C.人胰岛B细胞中的DNAD.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胰高血糖素基因探针的碱基排列顺序与胰高血糖素基因中的一条链相同,因此可以与胰高血糖素基因、胰高血糖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胰高血糖素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但是该基因只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

解:

A、胰岛A细胞中都含有全套遗传物质,也包括胰高血糖素基因,则用胰高血糖素基因探针能与胰岛A细胞中解旋后的DNA单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分子,A正确;

B、胰岛A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会产生相应的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分子,B正确;

C、在同一个人所有的体细胞都是有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来的,胰岛B细胞含有胰高血糖素基因,用胰高血糖素基因探针能与胰岛B细胞中解旋后的DNA单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分子,C正确;

D、胰岛B细胞中虽然也含有胰高血糖素基因,但是胰高血糖素基因不能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则形成的mRNA也不能与探针进行杂交,D错误.

故选:

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3.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DNA和RNA中都含有氢键,A错误;

B、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者RNA,B错误;

C、原核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结构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使用物理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孟德尔通过哇哦都等植物的杂交实验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他没有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研究,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

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C.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答案】C

【解析】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失去活性,DNA没有断裂,仍具有活性,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A错误;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进入了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并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错误;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C正确;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已经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不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D错误。

6.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B.腺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

C.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D.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答案】C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双链之间互补配对的碱基是鸟嘌呤与胞嘧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只有配对的碱基之间存在氢键.因此,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

7.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是()

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DNA是遗传物质

C.在不含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D.DNA和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能证明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C错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D错误。

8.下列有关核DNA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DNA复制时所用的模板是完全解开的两条链

D.含m个腺嘌呤的DNA复制一次,需要2m个胸腺嘌呤

【答案】A

【解析】DNA分子含有2条链,一条链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A正确;DNA分子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的,C错误;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相等,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需要的胸腺嘧啶数是m,D错误。

9.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B.29%C.28%D.21%

【答案】A

【解析】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

又已知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

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5%。

10.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

B.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依赖细胞免疫

C.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D.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病毒能引起禽类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病毒对宿主细胞也有特异性,说明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故A正确。

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是依赖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完成的,故B正确。

禽流感病毒是非逆转录的RNA病毒,说明其是可以进行RNA复制的病毒,该过程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故C正确。

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病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11.将分离后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

将分离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以上实验说明了()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

B.S型的蛋白质外壳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

C.S型的DNA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以上实验只能说明R型细菌可以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能说明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A项错误;根据题意,将分离后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说明S型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诱导R型转化为S型,B项错误;将分离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控制形成新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使生物致死,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S型细菌的DNA不能使小白鼠死亡,但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有毒性的S型细菌可使小白鼠死亡,D项错误。

12.下列类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能在小鼠体细胞内稳定表达

B.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3条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C.含有100对碱基(腺嘌呤占10%)的DNA分子最多有4100种

D.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治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D

【解析】人类己经培育出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小鼠,该小鼠就是导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错误;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的染色体是24条,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B错误;含有100对碱基的DNA分子最多有种,但4100种碱基的数量确定的情况下,种类要比4100种少很多,C错误。

1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达尔文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D.现察DM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

【答案】B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丙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浓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C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而不是较深的区域,D错误。

14.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

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

下列选项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纵坐标为DNA分子个数)()

【答案】D

【解析】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16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的1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14N,因此只含15N的DNA分子数a为0个,同时含14N和15N的DNA分子数b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数c为14个。

15.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亲代DNA的两条链都含15N,应为图⑤;一个亲代DNA分子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均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即全为15N/14N的DNA分子,经离心后,应为图②;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共得到4个DNA分子,其中2个为15N/14N-DNA分子,另外2个DNA分子两条链均为14N,离心后应为图①;经过第三次复制后,共得到8个DNA分子,15N/14N-DNA分子有2个,两条链均为14N的DNA分子有6个,离心后应为图③。

16.若用32P标记“人胚胎干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

B.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

C.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

D.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

【答案】A

【解析】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条数分别为46和92条.而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1/2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故被标记的染色体为全部46条,而后期由于染色单体的分开,染色体加倍,为92条故被标记的染色体只有一半,即46条.故选:

A。

17.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

2

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可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项错误;在该基因中,A+T+C+G=2000,A=T=2000×20%=400,则C=G=600,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3:

2,B项正确;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解旋为两条脱氧核苷酸链,C项正确;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G的数量=(23-1)×600=4200个,D项错误。

18.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DNA复制只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

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必定都和亲代DNA相同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经解旋后为DNA复制提供两条模板(即复制的标准);②还可发生在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原核生物DNA复制时,他们无周期现象;③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因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复制的准则,它保证子代DNA是以亲代DNA提供的两条模板为标准合成的,④在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9.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B

【解析】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A正确;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除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考点定位】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名师点睛】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0.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DNA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①正确;中心体的功能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不进行DNA的复制、转录或翻译,不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②错误;纺锤体的主要功能是牵引染色体向两级移动,不进行DNA的复制、转录或翻译,不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③错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载工具翻译形成蛋白质,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④正确,B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下图)。

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有。

②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

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第三步:

将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答案】

(1)①1、2、3组②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第二步B组: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C组: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①第三步:

R型细菌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解析】

(1)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第4组是实验组培养皿中出现S型菌落和S型菌落.②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第二步:

①要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首先应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进行实验,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第二步的表格记录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加入到培养基中的S型菌的成分不同,A组不加任何提取物作为对照组,则B组应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C组应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

由于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由于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③得出实验结论:

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所以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22.(16分)同位素标记法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认知历程和DNA的复制特点的探索方面都有所运用。

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用14C和180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T2噬菌体不能侵染结核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一个核DNA均为15N标记的果蝇(2n=18)精原细胞,增殖过程中消耗的原料均不含15N,则:

①该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时,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内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15N;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内有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15N。

②该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配子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15N。

③综上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着丝点第________________次断裂时,即将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含有15N。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该处“主要”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该处“主要”说明_____________。

【答案】

(1)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和0元素;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①80〜8②4③1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还有少量其他物质【解析】

(1)由于T2噬菌体的两种组分(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0元素,所以不能使用14C和180同位素标记并通过放射性的分布来“分开”蛋白质和DNA。

病毒与侵染的细胞之间具有特异性,而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大肠杆菌的病毒,所以不能侵染结核杆菌。

(2)DNA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并通过半保留的方式复制,另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每一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细胞内核DNA均为15N标记,而原料不含15N时,着丝点第一次分裂时,即将得到的每个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有15N。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该处“主要”说明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还有少量其他物质。

23.某生物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表示___________期,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2)染色单体形成在___________段之间,消失在_________段之间。

(3)G、H为两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图。

其中G图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

H图中的①和②两条染色体从根本上说是经过期形成的。

G、H图所示的细胞,会不会是同一种生物的细胞?

为什么?

【答案】

(1)前1∶2∶2

(2)ABDE

(3)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间染色体复制(DNA复制)

不会分裂形成G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形成H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含6条染色体

【解析】

(1))图中BC段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期,细胞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

2:

2。

(2)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图中AB段为间期,DE段为后期。

(3)G图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属于中期图,H图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属于后期图。

①和②染色体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

G、H图所示的细胞属于不同的细胞,由于分裂形成G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形成H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含6条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