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634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七组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让我们用心灵去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单元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拓展与回顾2课时。

主备教师:

林小兰

 

21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在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

久而久之,老人与海鸥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盘旋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策略

1、采用单元的导语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在读中感悟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人与动物之间的趋势感情。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反思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

您见过海鸥吗?

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

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

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1)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教学设计

反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4.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课文主要写了每逢冬季来临,一们老人都要到翠湖拿着食物等待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风雨无阻。

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翻飞,落地后肃立不动,不忍离去。

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

第二部分:

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的事;)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

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的疑问。

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预设学生交流的问题:

①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②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

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

③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

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

⑤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

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⑥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

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

教学设计

反思

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

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四、作业:

1、书写并掌握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第周备课节,累计节,检查人年月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读这部分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

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教学设计

反思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

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

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

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教学设计

反思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

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

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

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预设答案:

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②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

(预设答案:

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是悲哀……可能会说:

……)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预设答案:

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教学设计

反思

五、板书设计:

喂食海鸥

老人与海鸥相伴呼唤海鸥无私的爱

亲切说话

老人与海鸥

翻飞盘旋

海鸥为老人吊唁肃立呜叫震撼的情

白色漩涡

第周备课节,累计节,检查人年月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策略:

旧知识迁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读文,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反思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

要求:

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

(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

(原则:

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交流松鼠留下的印象;

(2)用较快的速度读,总结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探究从中的体会,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

1、大声读,遇到不懂的字请教旁边的同学,边读边想:

松鼠做了什么事?

  2、汇报。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参与板书)

(储存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板书,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四、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

反思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

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五、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预设内容: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

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动作灵活地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

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

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

“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

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

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的这句话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教学设计

反思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

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

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

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六、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七、板书设计

贮存冬粮

跑进家来的松鼠晾晒蘑菇可爱的松鼠,人人喜爱

给自己垫窝

第周备课节,累计节,检查人年月日

2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三维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策略:

知识迁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小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扫通阅读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

教学设计

反思

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

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

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

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

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上面简单的问题。

(学生阅读后全班交流)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交流,归纳成为:

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

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

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教学设计

反思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第周备课节,累计节,检查人年月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

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交流。

教学设计

反思

3、全班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预设: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

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

教学设计

反思

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二十

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

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

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教学设计

反思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

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

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教学设计

反思

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忠诚英勇坚强

第周备课节,累计节,检查人年月日

24金色的脚印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