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22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五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

 

一.选择题

1.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西安市环境的是(  )

①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绿地

②冬季焚烧落叶,既能取暖,又能减少打扫量

③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

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⑤城市污水先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⑥D.全部

2.五味子甲素是(C24H32O6)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提取物,下列关于五味子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1:

3

B.相对分子质量为416

C.保持五味子甲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C、H、O

D.五味子甲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

①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③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自然水都是纯净物;④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③④⑤D.全部

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4:

1:

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5.下列化学药品的检验、除杂.选用试剂和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一

方法二

A

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将pH试纸深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取出观察pH试纸颜色的变化

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B

检验硫酸根离子

先加稀盐酸在滴加氯化钡溶液

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C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

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6.一定温度下,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下列图示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

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19分)

8.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按要求填空.

(1)小明和家人去郊游野炊,夜晚时分他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其患有夜盲症,嘱咐其多食含有______的食物.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

则棉花、羊毛、涤纶的编号分别为______.

(3)我们所用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塑料保鲜膜B.棉布围裙C.合成橡胶手套

(4)硝酸铵作化肥含氮量高,但不能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_.

(5)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不同,下列物质可与硝酸铵列为一类的是______(填序号).①HNO3②NH4Cl③KNO3④CO(NH2)2.

9.如图,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0.如图,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______.

11.写出图中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b试管收集的气体______,检验b试管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实验可验证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13.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氯化钠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所示.

①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25%(填“>”、“<”、“=”之一).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______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③在图Ⅱ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

④20摄氏度时,对甲试管中进行如下操作,最终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摄氏度.

14.“铁、锌、铜、银、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烘焙蛋挞用的铝箔是由铝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体现铝的性质______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好D.抗腐蚀性好

(2)“湿法炼铜”原理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在硫酸铜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固体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将______

(5)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B.金属M可能是铝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

(1)如甲是一种酸,乙是黑色固体.丙的溶液显蓝色,则丁的化学式是______

(2)如图的转化关系中肯定不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若乙为溶液,丙为沉淀,写出一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丙、丁均为沉淀,则甲为______,乙为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

16.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序号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实验室收集CO2可用______装置;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得到纯净的CO2,应在收集装置前连接两个相同的______装置,并在第一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_____(填“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除去HCl,第二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_____除去水蒸气.

(2)实验室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可选用______装置;若要设计一套连续装置,检验并吸收反应后的气态产物,合理的操作顺序:

先通过装有______的装置,然后通过装有______的装置,再通过装有______的h装置.剩余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7.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如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就会放生变质.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I氧化钙、氢氧化钠II氧化钙、碳酸钠III氢氧化钙、氢氧化钠IV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V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设计】他们取部分样品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有大量热放出,猜想______不成立.

(2)继续加水、搅拌、静置,杯底有不溶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______不成立.

(3)取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在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反思评价】

(1)有同学根据实验

(2)(3)的现象判断猜想II不成立,你的看法是______

(2)碱石灰成分里没有碳酸钠,但探究结果是存在碳酸钠,你认为碳酸钠来自______

【拓展迁移】根据碱石灰的成分,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碱石灰作干燥剂的是______

A.Y氧气B.二氧化碳C.氨气D.二氧化硫.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2)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西安市环境的是(  )

①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绿地

②冬季焚烧落叶,既能取暖,又能减少打扫量

③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

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⑤城市污水先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⑥D.全部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要知道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解答】解:

①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②冬季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③废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随意丢弃废电池有利于环境保护,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还节约了金属资源;

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正确的,如果过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如果不使用,农作物会减产,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⑤城市污水处理合格后排放就不会有污染了,已经处理过了,所以有利于环境保护;

⑥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污染,即控制了白色污染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2.五味子甲素是(C24H32O6)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提取物,下列关于五味子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1:

3

B.相对分子质量为416

C.保持五味子甲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C、H、O

D.五味子甲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

【解答】解:

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

(1×32):

(16×6)=9:

1:

3,故错误;

B.五味子甲素(C24H3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2+16×6=416,故正确;

C.五味子甲素是由五味子甲素分子构成的,因此五味子甲素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错误;

D.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

(1×32):

(16×6)=9:

1:

3,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

①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③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自然水都是纯净物;④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③④⑤D.全部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氧化反应.

【分析】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和组成元素种类考虑,同时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解:

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它不是氧化物.

②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发生氧化反应,但没有氧气参加.

③无色透明的自然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无色透明只是说明水没有颜色,可能还含有可溶性的其它杂质,如钙镁离子化合物.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但不属于单质,是混合物;

⑤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如铁和铜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是由铁原子和铜原子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

故选D

【点评】通过举例的形式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4:

1:

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

A、据图可知,各物质分子的个数比是2:

1:

2,即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2:

1:

2,故A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

C、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故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5.下列化学药品的检验、除杂.选用试剂和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一

方法二

A

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将pH试纸深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取出观察pH试纸颜色的变化

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B

检验硫酸根离子

先加稀盐酸在滴加氯化钡溶液

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C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

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

A、方法一中,将pH试纸伸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方法不正确;

方法二中,滴加几滴红色石蕊溶液,如果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不显酸性,方法正确;

B、方法一中,先加稀盐酸时,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银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方法正确;

方法二中,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即使原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的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方法不正确;

C、方法一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方法正确;

方法二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方法正确;

D、方法一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得到氯化钠溶液,方法正确;

方法二中,氢氧化钠不能和氯化钙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方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一定温度下,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下列图示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分析】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液可能变成饱和溶液也还是不饱和溶液,据此分析问题即可.

【解答】解:

A、原溶液质量是mg,所以溶质的质量开始时一定不是mg,故错误.

B、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时,溶液可能由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会先上升而后达到饱和时不会变化,故正确.

C、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质会先溶解而后可能饱和,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化,故正确.

D、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质溶解而后可能还是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升高,故正确.

故选A.

【点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包含很多潜在的知识,需要同学理解透彻.如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等.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

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进行解答;

B、根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还应该加入稀硝酸进行解答;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D、根据实验中的设计是否能够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

A、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所以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故A正确;

B、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还应该加入稀硝酸看白色沉淀是否溶解,所以乙装置不能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可以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19分)

8.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按要求填空.

(1)小明和家人去郊游野炊,夜晚时分他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其患有夜盲症,嘱咐其多食含有 维生素A 的食物.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

则棉花、羊毛、涤纶的编号分别为 ②③① .

(3)我们所用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C .(填序号)

A.塑料保鲜膜B.棉布围裙C.合成橡胶手套

(4)硝酸铵作化肥含氮量高,但不能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 .

(5)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不同,下列物质可与硝酸铵列为一类的是 ②③ (填序号).①HNO3②NH4Cl③KNO3④CO(NH2)2.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解答;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的类别、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患有夜盲症,应多食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故填:

维生素A.

(2)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的气味,故填:

②③①;

(3)塑料保鲜膜和合成橡胶手套是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

AC;

(4)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造成肥效的降低,不能混合使用,故填:

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

(5)硝酸铵属于盐类物质,可以是硝酸盐,也可以是铵盐,HNO3属于酸,NH4Cl属于铵盐,KNO3属于硝酸盐,CO(NH2)2属于有机物,故填:

②③.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9.如图,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 塑料瓶变瘪 ,此实验说明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此实验说明 不能 (“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答】解: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时,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会变瘪;

虽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通过本实验不能验证出来.

故填:

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

【点评】实验不可能验证所有问题,例如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水后,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

 

10.如图,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 瓶内二氧化碳被反应,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