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20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专题44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领军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1.(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荀子·劝学》: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B

《泉州府志》:

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C

《天工开物》:

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

D

《本草纲目》:

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答案】A

2.(2018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检测)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

“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本草纲目》记载:

“绛钒,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钒矣。

”这里的“鼻冲水”和“绛钒“可能是指()

A.氨水和FeSO4·7H2OB.氢氟酸和Na2CO3·10H2O

C.醋和FeSO4·7H2OD.稀硫酸和CuSO4·5H2O

【答案】A

【解析】“鼻冲水”可以贮以玻璃瓶,说明不是氢氟酸,具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易挥发,所以不可能是硫酸;非有病不可嗅,说明不是醋;绛钒,本来绿色,烧之赤色,说明是FeSO4·7H2O,故A正确。

3.(2018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

B.农谚“雷雨肥庄稼”中固氮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C

【解析】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是

表示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故A错误;B.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到地面,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C正确;D.煤燃烧生成CO2和SO2,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被氧化成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答案选C。

4.(2018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3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 是 挥 发性 二 元 强 酸

B.Al2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氨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D.利用过滤法可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C

5.(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下列现象或事实能够用相同的原理解释的是

A.NaOH、FeSO4在空气中放置变质

B.氯水、AgI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乙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常温下浓硝酸不能溶解Al和Au(金)

【答案】B

【解析】NaOH吸收二氧化碳变质、FeSO4被氧气氧化变质,故A错误;氯水中的次氯酸、AgI见光分解,所以需要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故C错误;常温下浓硝酸不能溶解Al是因为铝钝化,常温下浓硝酸不能溶解Au,是因为Au是极不活泼金属,故D错误。

6.(2018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与其还原性或氧化性有关的是

A.铁粉、碳粉用于“暧宝宝”的发热剂B.漂白液、漂粉精用于棉麻的漂白剂

C.氢氧化铝、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N2充入食品袋中用作防腐剂

【答案】B

7.(2018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二次诊断)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

2Fe3++Cu=2Fe2++Cu2+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C.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4H++NO3-=Fe3++NO↑+2H2O

D.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

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

【答案】C

【解析】A项,Cu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故A正确;B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发生反应:

2Na2O2+2H2O=4NaOH+O2↑、2NaOH+CuSO4=Cu(OH)2+Na2SO4,总反应为:

2Na2O2+2H2O+2CuSO4=2Cu(OH)2+2Na2SO4+O2↑,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故B正确;C项,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生成硝酸亚铁、NO和H2O,离子方程式为:

3Fe+8H++2NO3-=3Fe2++2NO↑+4H2O,故C错误;D项,工业上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使其中的CaSO4转化为更难溶的CaCO3,属于沉淀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

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故D正确。

8.(2018届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SO3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4,SO2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

C.明矾水解生成Al(OH)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室温下,SiO2(s)+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C

9.(2018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使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56L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2NA

C.2gH218O和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D.若l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A

【答案】C

【解析】A项,N2与H2化合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分子物质的量小于2mol,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A项错误;B项,n(C3H8)=

=0.025mol,1个丙烷分子中含2个C-C键和8个C-H键,标准状况下0.56L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物质的量为0.025mol

10=0.25mol,B项错误;C项,H218O和D2O的摩尔质量都是20g/mol,2gH218O和D2O混合物中分子物质的量为

=0.1mol,1个H218O分子和1个D2O分子中都含有10个中子,2gH218O和D2O混合物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0.1mol

10=1mol,C项正确;D项,根据方程式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Fe(OH)3胶体中的胶体微粒是一定数目Fe(OH)3的集合体,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小于1mol,D项错误;答案选C。

10.(2018届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A

C.过量铜与含0.4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D.常温下,1L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NA

【答案】C

11.(2018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室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中Ba2+的数目为5×10-3NA

B.14g乙烯和14g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均是3NA

C.1molFeI2与一定量氯气反应时,若有0.5molFe2+被氧化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5NA

D.0.4molAgNO3受热完全分解(2AgNO3

2Ag+2NO2↑+O2↑),用排水法最终收集到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

【答案】A

【解析】分析:

A项,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n(Ba2+);B项,1个乙烯分子中含6对共用电子对,1个丙烯分子中含9对共用电子对;C项,还原性I-

Fe2+,Cl2先与I-反应,I-完全反应后与Fe2+反应;D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生的反应为:

3NO2+H2O=2HNO3+NO、2NO+O2=2NO2,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由生成的NO2和O2结合总反应计算。

12.(2018届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菜籽油浸泡辣椒涉及萃取知识B.玻璃容器可以长期盛放各种酸

C.用氨做制冷剂是因为氨极易溶于水D.不锈钢的防腐原理与电化学有关

【答案】A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菜籽油、辣椒油均属于有机物,有机物易溶于有机物,可以利用萃取方法提取辣椒油,A正确;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玻璃被腐蚀,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B错误;氨易液化,气化时,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环境温度降低,可做制冷剂,C错误;不锈钢防腐原理是改变物质的内部结构,与电化学无关,D错误;正确选项A。

13.(2018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S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去除水体中Hg2+

B.O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C.葡萄糖易溶于水,可用作制镜工业的原料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B

【解析】A.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是因为HgS难溶于水,而不是利用Na2S的还原性,选项A错误;B、O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选项B正确;C.葡萄糖可用作制镜工业的原料是利用其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银镜,而不是利用其易溶于水,选项C错误;D.Al2O3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是利用其熔点高,而不是利用其具有两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2018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市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五月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人造空气(氦气与氧气的混合气)”质量为2.4g,其中含有NA个电子

B.5.6g Fe 与1L0.2mol/LHNO3溶液充分反应,至少失去约1.204×1023个电子

C.72gCaO2与KHS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为NA

D.1molCH4与1molCl2充分反应后生成一氯甲烷的分子数为NA

【答案】C

15.(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2.7 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所含原子数为0.4NA

C.常温常压下,16gO2 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目为NA

D.在一定条件下lmol N2 与3mol H2 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 NA

【答案】C

【解析】A项,常温下Al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A项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无法用22.4L/mol计算SO3物质的量,B项错误;C项,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O原子物质的量:

n(O)=

=1mol,C项正确;D项,N2与H2化合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1molN2与3molH2反应生成NH3分子物质的量小于2mol,D项错误;答案选C。

16.(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液氨可做冷库的制冷剂

B.食盐可做食品的防腐剂

C.过氧化钠可做潜艇的供氧剂

D.二氧化硫可做红酒的漂白剂

【答案】D

17.(2018届甘肃省靖远县高三第四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B

向NH3·H2O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NH3·H2O和AgNO3不反应

C

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只含CO2

D

向1mL.2mol/LNaOH溶液中先滴加2滴0.1mol/L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Ksp[Fe(OH)3] 

【答案】A

18.(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测定同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

NaA小于Na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A电离程度大于HB

B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

C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

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

D

向X溶液中滴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无明显现象

X溶液中无NH4+

【答案】D

19.(2018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毕业复习统一检测一)臭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广泛用于水处理系统。

制取臭氧的方法很多,其中高压放电法和电解纯水法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高压放电法,反应的原理为3O2

2O3

B.高压放电出来的空气中,除含臭氧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

C.电解纯水时,电极b周围发生的电极反应有6OH--6e-=O3↑+3H2O和4OH--4e-=O2↑+2H2O

D.电解水时,H+由电极a经聚合电解质薄膜流向电极b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给出高压放电法和电解纯水法制取臭氧原理图,以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由高压放电法原理图可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高压放电法反应的原理为:

3O2

2O3,故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与氧气,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NO等,故B正确;

C、由电解纯水法原理图可知,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臭氧,同时有氢离子生成,电极b周围发生的电极反应有:

3H2O-6e-=O3+6H+或6OH--6e-=O3↑+3H2O;2H2O-4e-=O2+4H+或4OH--4e-=O2↑+2H2O,故C正确;

D、a电极生成氢气,H+在a电极放电,H+由电极b经聚合固体电解质膜流向电极a,故D错误;综合以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选D。

20.(2018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三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后倒入蒸馏水

C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D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答案】D

21.(2018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冲刺联考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SO4固体中加入浓Na2CO3溶液,充分揽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3)

B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蚀液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向溶液X中滴加Ne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存在NH4+

【答案】D

22.(2018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最后一卷)W、X、Y、Z是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同位素无中子,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约占78%,Y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Z的单质用于工业制漂白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

B.含氧酸的酸性Z一定大于X

C.工业上采取电解熔融Y和Z化合物的方法冶炼Y

D.W和X的化合物与W和Z的化合物反应可产生白烟

【答案】B

【解析】分析:

W、X、Y、Z是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同位素无中子,则W为H元素;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约占78%,则X为N元素;Y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则Y为Mg元素;Z的单质用于工业制漂白粉,则Z为Cl元素。

详解:

A项,W为H元素,X为N元素,存在物质N2H4,其结构式为:

,“N-N”为非极性键、“N-H”为极性键,故A正确;B项,Z为Cl元素,X为N元素,他们的含氧酸都有多种,如HClO4(是强酸)、HClO(是弱酸)、HNO3(是强酸)、HNO2(是弱酸),所以含氧酸的酸性Z(Cl)不一定大于X(N),故B错误;C项,Y为Mg元素,Z为Cl元素,工业上采取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故C正确;D项,W为H元素,X为N元素,Z为Cl元素,NH3和HCl反应可产生白烟(为NH4Cl固体小颗粒),故D正确。

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23.(2018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利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X中试剂

Y中试剂

A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B

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

浓硫酸

C

用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饱和NaHCO3溶液

浓硫酸

D

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并收集

CuSO4溶液

KMnO4 溶液

【答案】C

24.(2018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5月综合练习)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右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NO

NO2

HNO3

①常温遇氧气

B.

Cl2

NaClO

HClO

②通入CO2

C.

Na2O2

NaOH

NaCl

③加入H2O2

D.

Al2O3

NaAlO2

Al(OH)3

④加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A正确;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B正确;C.氯化钠不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故C错误;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个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D正确;本题选C。

25.(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B.分别向2mL5%H2O2溶液中滴加1mL0.1mol·L−1FeCl3和CuSO4溶液,产生气泡快慢不相同

C.蛋白质溶液遇饱和Na2SO4溶液或醋酸铅溶液均产生沉淀,沉淀均可溶于水

D.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可将二者分离

【答案】B

26.(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配制稀硫酸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和稀释,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后在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B.氨气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错误;C.硝基苯不溶于水,与稀硫酸分层后,可以用分液漏斗分液分离,故C正确;D.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

27.(2018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

MnO2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

B

SO2具有氧化性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C

液氨汽化时吸热

NH3可用作制冷剂

D

氯化铁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铁胶体

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

【答案】C

28.(2018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Na2SO3固体溶于水后,向形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Na2SO4已变质

B

向2mL0.1mol/LFeSO4酸性溶液中滴入少量ClO2溶液,震荡后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先变黄,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

氧化性:

ClO2>Fe3+

C

向盛有10mL0.01mol/L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静置用激光笔照射

得到黄色透明液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得到的液体为AgI胶体

D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盛满NO2的集气瓶口

瓶口处产生白烟

白烟的主要成分为NH4NO3

【答案】A

29.(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实验班)第一次模拟)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

1

100

17.2

2.24

2

200

8.00

4.48

3

400

0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中 V=7.84L

B.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

C.原混合物粉未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mol•L﹣1

【答案】A

400ml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n(HNO3)=0.4L×4mol·L-1=1.6mol,n(Fe)=0.2mol,n(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