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116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docx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归纳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答案:

78%21%0.94%0.03%0.03%

2.以空气主要污染物为指标,我国部分城市定期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内容主要是

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和

大大增加,使得进入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和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空气污染。

答案:

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有害气体烟尘种类数量

3.稀有气体突出的性质是,为此曾被称作为“惰性气体”。

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

答案:

化学性质稳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答案略

5.公共场所为什么要禁止吸烟?

如何保持教室内空气新鲜?

答案略

 

方法研习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是(A)

A.1∶4B.1∶5C.4∶1D.5∶1

2.能除去空气中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是(B)

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D)

A.纯净的空气B.矿泉水C.食用醋D.二氧化硫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空气是人类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但不能作为工业原料

B.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

C.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大致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

D.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

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D)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6.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B)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氮气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

但在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利用这一性质,氮气可用,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

答案:

作保护气制氮肥

8.如图2–1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装置。

①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常用。

②实验中看到在集气瓶内产生,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钟罩内水面约占

③若实验后发现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①红磷②大量白烟钟罩体积的1/5③漏气或红磷量不足

9.用线段分别将氮气和稀有气体与他们的组成、用途、性质连接起。

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用作保护气

无色无味气体稀有气体合成氮肥

由氮元素组成制各种颜色的霓虹灯

答案:

氮气除“制各种颜色的霓虹灯”外都能连线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无色无味气体”“用作保护气”“制各种颜色的霓虹灯”

 

拓展探究

1.若使10L空气中氧气全部除去,则余下气体的体积与以下哪个数值最接近(D)

A.2LB.2.1LC.7.8LD.7.9L

2.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C)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A.焚烧落叶B.增加绿地面积C.减少用煤作燃料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4.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D)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5.请你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鹅卵石河底比泥河底的河流清澈得多,原因是;雨后空气清新的原因是。

答案:

鹅卵石有过滤作用雨水将空气中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洗刷掉了

6.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2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越是,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

试写出其中一种

⑶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答案:

⑴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⑵集气瓶体积的1/5不溶于水(合理答案均可)⑶不能生成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小

7.阅读课本第29页“拓展视野”,将大气中氮气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大气中氮气产生途径

大气中氮气消耗途径

 

答案:

产生途径:

土壤中细菌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消耗途径:

生物固氮、氮肥厂固氮、闪电固氮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归纳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它溶于水,在压强为1.01×105Pa下,氧气在–183℃时,可变为色液体,在–218.4℃时,变为色雪花状固体。

答案:

无无气略大不易淡蓝淡蓝

2.氧气跟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反应,我们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他在氧化反应中能,具有性,是一种常用的。

答案:

比较活泼供氧氧化氧化剂

3.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和。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途,氧气的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了氧气的性。

答案: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化

4.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氧气的,首先将空气,除去和,然后在低温下,使空气。

通过控制温度液态空气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先蒸发出,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了。

答案:

沸点除尘净化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液化蒸发

5.图2–3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制氧气,并用甲、乙两种方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⑴写出图中所标序号的仪器名称:

a;b;c;d;

⑵指出图中错误:

①;

②;

③。

⑶用乙法收集时,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答案:

⑴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

⑵①试管管口未向下倾斜②试管内导管未稍露出橡皮塞③乙瓶中导管未伸到瓶底

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看是否复燃

方法研习

1.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

A.燃烧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D.无明显变化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C)

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B.金属器皿的锈蚀

C.先燃烧得更旺D.食物的腐蚀

3.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性质相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都没有颜色和气味B.都可以供给呼吸

C.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4.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为臭氧(O3),氧气(O2)

臭氧(O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加热下列物质,不能产生氧气的是(B)

A.高锰酸钾B.水C.过氧化氢D.氯酸钾

6.收集氧气正确的方法是(B)

A.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伸入集气瓶底

B.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C.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中部并盖上玻璃片

D.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

7.下面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D)

A.连接好仪器马上进行实验

B.用酒精灯给固定的试管加热时,反应进行中不固定酒精灯

C.从水槽中取出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倒置于水平桌面上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⑵木炭燃烧:

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⑷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⑸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答案:

⑴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⑶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⑶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⑷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⑸过氧化氢

氧气+水

9.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2–4中的装置(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C.需加热

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C.加热反应物

答案:

⑴双氧水二氧化锰⑵D⑶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瓶内去氧气

⑷B⑸A

拓展探究

1.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对双氧水分解能否用红砖粉作催化剂进行如下探究:

⑴猜想:

红砖粉末能对双氧水分解起分解作用。

⑵实验设计: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⑶结论:

红砖粉末能对双氧水分解起催化作用。

答案: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A、B两试管分别加入双氧水,A中放入1g红砖粉末;

②将A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将所得固体洗净、干燥后称量;

③将②所得红砖粉末加入B中

A中迅速冒气泡;

B中无现象;质量为1g;

B中迅速冒气泡

红砖粉末能加速双氧水的分解;

红砖粉末质量不变;

红砖粉末化学性质不变。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室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⑴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⑵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最好选用图2—5中哪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

⑶按图2—6安装好装置,然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答案:

⑴氯化铵+氢氧化钙

氯化钙+氨气+水⑵B⑶瓶内形成红色喷泉。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呈碱性,使瓶内压强迅速变小形成喷泉,碱性溶液使酚酞变红。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归纳

1.二氧化碳和水一样,也有三种状态,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态的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态二氧化碳,此状态的二氧化碳又叫。

主要是因为它在温度高于–78℃时,可直接变成态,此时要周围环境的热量,因此常用作。

答案:

气液固干冰气吸收制冷剂

2.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约能溶解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反应式为。

答案:

能1L碳酸二氧化碳+水→碳酸

3.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答案: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4.实验室常用与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

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5.二氧化碳气体本身没有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

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那里的二氧化碳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答案:

毒超过通风换气检验

6.根据课本中图2-15,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人下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答案: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⑴动植物呼吸

⑵微生物分解

⑶动植物尸体腐烂

矿物燃料燃烧,植物光合作用

方法研习

1.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C)

A.灭火B.制化肥C制干冰D.温室肥料

2.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C)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气体分别通人紫色石蕊试液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5步: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加几小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4.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是(A)

A.产生温室效应B.产生酸雨露C.污染环境D.毒害作物

5.下列过程中不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B)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汽油燃烧D.锻烧石灰石

6.当我们打开汽水或啤酒瓶时,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这种气体是(B)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氢气

7.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D)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C.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8.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可靠方法是(A)

A.通入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

C.通入水中看溶解性

D.通入石蕊试液中看试液是否变化·

9.实验室里的石灰水久置后,瓶壁上产生不透明的白色物质,洗去它应选用(D)

A.碱溶液B.汽油C.高温加热D.稀盐酸

10.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试液。

把该溶液加热,可观察到试管内有产生,溶液由色变成色。

答案:

变红气泡红紫

11.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人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可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剂。

答案: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灭火

1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属反应;

③加热碳酸:

,属反应。

答案:

①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②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

③碳酸

二氧化碳+水分解

13.图2–7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图形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标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b,c,d。

⑵该图中选用的药品应为:

A,B,其中药品A应从加入,药品B应从加入,先加再加。

⑶指出该图中出现的错误。

①;②;

③。

答案:

⑴长颈漏斗锥型瓶导管集气瓶

⑵稀盐酸石灰石长颈漏斗锥型瓶口BA

⑶①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到液面以下;②锥型瓶中导管末梢稍露出橡皮塞;③集气瓶中导管未插到瓶底

拓展探究

1.某同学按实验图组装好仪器,加入10余块石灰石与半容器的盐酸,顿时产生大量气体。

立即用准备好的石灰水和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但他观察到两处与众不同的现象:

(1)澄清石灰水一直未见浑浊;

(2)通有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后,加热至沸腾也不能恢复紫色。

试分析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提示:

从盐酸的浓稀思考)

答案:

⑴可能盐酸浓度过大,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将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掉,故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

⑵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加热到沸腾,溶液中仍有盐酸,故不能恢复紫色。

2.现有烧杯、镊子、药匙、玻璃片、锥形瓶、生石灰、蒸馏水、稀盐酸、洗净的碎鸡蛋壳等实验用品,试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用文字叙述)。

提示:

从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角度考虑。

答案:

①将生石灰置于盛水烧杯中②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涂在玻璃片上③将洗净的碎鸡蛋壳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④将涂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小烧杯的上方,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出现,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归纳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能,这种气体是;另一只玻璃管内的气体能,这种气体叫;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答案:

支持燃烧氧气燃烧氢气1∶2水

氢气+氧气氢、氧两种元素

2.对于饮用水而言,净化的目的是,。

一些地区的天然水,常溶有较多,这种水叫做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的方法。

答案:

去除固体杂质消毒杀菌钙镁物质健康不利加肥皂水

3.浑水中加入,搅拌静止一段时间,泥沙就沉淀下,然后用方法,可以除去泥沙。

答案:

明矾过滤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发出色火焰,并放出,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可以看到有生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

淡蓝热量水雾氢气+氧气

方法研习

1.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可以(C)

A.测密度B.分别倒人石灰水

C.分别用点燃的木条检验D.分别倒入紫色石蕊试液

2.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B)

①鱼虾大量繁殖②工厂排放废水③泥石流爆发④生活污水排放⑤农业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中,两句话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C)

A.水通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水是由这两种气体组成

B.氢气具有可燃性,氮气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C.冰山总是漂浮在海面上,冰的密度总是小于水的密度

D.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氧气的助燃性大于空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河水是混合物,矿泉水也是混合物

B.湿衣服在太阳下易干,因为水受热蒸发速度加快,易发散到空气中

C.凡澄清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的水

D.地球表面被水覆盖,水是生命之泉

5.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C)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于身体健康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物质

6.某同学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B)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

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7.锅炉里的水不能用硬水,因为硬水(C)

A.溶有较多含铁物质B.溶有较多含氯物质

C.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D.溶有较多含钠物质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水汽化B.水结冰C.水沸腾D.水分解

10.自水是把江、河里的水引入水厂,经过、处理后的水,蒸馏水是由

得到的比较纯净的水。

答案:

沉降消毒蒸馏

11.地球上的水虽然储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并不充裕。

我国的人均水资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越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答案:

四分之一水资短缺水污染问题

12.根据课本第48页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两电极上都有冒出,连接电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连接电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连接电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连接电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倍。

实验结论:

水电解生成

和。

水是由和组成的。

答案:

气泡氢气复燃2氢气和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13.调查了解自水生产过程,其中主要采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

答案:

沉降、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14.现有两瓶液体,一瓶为蒸馏水,一瓶为硬水,如何将它们区分开?

14.现有两瓶液体,一瓶为蒸馏水,一瓶为硬水,如何将它们区分开?

答案:

将两种液体分别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的则为蒸馏水,若泡沫少、有白色固体产生的则为硬水。

 

拓展探究

1.现有四只储气瓶,分别装有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四种气体鉴别开。

答案:

分别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棒伸入集气瓶中,若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二氧化碳;再分别将点燃的木条置于三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若木条燃烧不变的是空气,若木条熄灭的是氮气。

2.氢气是未理想的能。

水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用水生产大量氢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但是这一转化过程又需要大量能。

请你为这一转化过程提供既经济又不污染的理想的三种能(或方法)。

答案: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各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形成、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空气污染物包括:

有害气体和烟尘。

3.空气是可以捕捉的,空气的成分是可以测定的。

4.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木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

6.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7.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8.水的组成;天然水中含有某些杂质,可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进行水净化;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

二、专题讨论

l.实验室中是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

二氧化碳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答: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方法如下:

(1)药品及反应原理:

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2)制取装置;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验满方法:

将点燃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5)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则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常情况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变为液体和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

(4)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为什么自然界中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

你知道哪些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天然水中或多或少含有些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各种工业用水对水质也有不同要求,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净水方法有:

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

三、思维启迪

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几十年,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急剧增加,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

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至少写两项措施)?

评析:

将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