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901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题目整理

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所有大题目汇总

非常的全—张晓华

第一部分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具备相应的劳动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劳动生产,同时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学内容;③文字等记载或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一定的水平;

2.原始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②教育的原始性;由于没有文字等;③教育的评定性和普及性;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

3.古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同属古代教育的范畴:

①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藐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②学校为奴隶主阶级说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成为奴隶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③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5.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呈现哪些特征?

@

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级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6.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①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②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

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7.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8.教育学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

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

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9.教育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教育的经济功能?

表现:

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9.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教育的政治功能?

表现: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③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10.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教育的文化功能?

表现: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1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表现: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意义?

表现: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

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

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

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

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13.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遗传素质在时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事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14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15.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16.教育目的的功能?

17在确定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

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

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18.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及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1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这种人的特征?

内涵:

个体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主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这种人具有以下特征:

1不再受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的局限;2体脑结合,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3终身能够从事多种职业,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4.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2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略:

太简单啦!

22.素质教育的本质?

1.在本质上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

2.教育活动的价值是复杂的;3我国过去在处理教育价值冲突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主体还是个体主体,总是片面的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甚至牺牲内在价值的实现为代价,去追求外在的工具价值的实现;4素质教育是一种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根本教育主张;

23.影响学制发展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影响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

发展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接受终身教育,发展继续教育;

24.终身教育的背景?

1社会加速发展2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3人口的急剧增长4闲暇时间增多

25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从教育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机构施教人员教育内容及方法上加以区分

26.学生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③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④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7.当代学生的特点?

①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②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价值;③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④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⑤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积极与不良影响同事增多;⑦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⑧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

 

28.教师的常规角色?

①父母的替代者;②知识的传授者;③学生的楷模;④集体的领导;⑤法官与裁判;⑥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9.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哪些转变?

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学生的交往者与合作者;③教师是终身学习者;④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⑤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0教师角色职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②专业才能素养:

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研能力;③专业精神素养;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1.设计一份教师专业自我规划?

①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优势及缺陷;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③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势发展领域;④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

3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那个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33.师生关系的构成?

师生关系的构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师生政治关系文化的授受关系道德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关系3伴随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从三个方面来看,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社会关系作为一种背景关系,在工作关系中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的关系,工作关系不可能维持;

34.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在课堂中建立;2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3校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35.教学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3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37.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型课程;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

38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及多角度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内容;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3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9.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教育意义?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

(2-7岁)前运算阶段:

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可逆有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可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

意义:

1将同化和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示,并创立新的图式;

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识别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

3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要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4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在教育上的意义?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时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的启示;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

42.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进行教育?

根据科尔伯格3个水平6各阶段的理论,可以这样进行教育:

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产生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学会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4把下一道德作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43.父母的教养方式的类型?

及对学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类型:

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影响方面:

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

44.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

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编好;4对学科设置的编好;5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相关程度如(小学阶段0.6~0.7、中学0.5~0.6、大学0.4~0.5)

45.如何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育?

46.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方式?

对智力超常的儿童应该采用插班、办特殊班、个别教育三种方式进行教育;

47.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①普通班;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③普通班加资源教室;④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⑤特殊班;⑥特殊学校;

48.20世纪后期提出改变学习观的五个主题?

①记忆和知识结构;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③早期基础;④反省过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⑤文化经验和参与社会实践;

49.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小步子;②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③及时反馈;④学生自定步调;⑤低的错误率;

50.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

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再现过程;④动机过程;

5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反馈矫正的四个步骤?

①每堂课结束时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②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③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个别补救;④在进行第二次测试,对象是第一次测试中错的学生和题目;

5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过程;②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③重视学习过程;

④强调形成学习的结构;⑤提倡发现学习;

53.概念和命题的同化思维模式?

所谓同化:

指的是利用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

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下位学习:

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了原有的认知结构,要么是限制、修改或扩充;会出现2种情况(派生类属、相关类属)

②上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以后,现在要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更高的命题;③并列结合学习:

指新知识进入认知结构,既不产生上位学习,也不产生下位学习,只是和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结合,形成联合意义;

54.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阶段?

(1)教师介绍学校目的,呈现学习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

(3)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

(4)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4支架式教学:

三个基本环节1进入情境2搭建支架3独立探索

5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

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和价值

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

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只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甚至有部分重叠

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56.简述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

注意与预期、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重建和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三段:

1~4步为知识的理解5步为知识的巩固和转化6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两分支: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57.熟练操作的特征有哪些?

①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②利用微弱的线索;③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④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⑤在不利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8.态度学习形成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态度的学习要经过一个服从—同化—内化的过程;

①服从是第一阶段:

个体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表面上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

②同化是第二阶段:

它主要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形成与改变的,而是由于喜欢某人、某事或某物而乐于与其保持一致;③内化:

认知、情感、行为上保持一致,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59.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

如何用说服法改变学生态度?

①条件反应法: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学生逐渐了解优秀、第一名与教师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优秀、第一名的积极态度,不然会出现对差生的消极态度;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如数学考试成绩优异得到及时的表扬,就会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②提供榜样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态度作为社会学习内容,自然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来学习;

③说服法: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实事求是的提供信息;B.说服要晓以利害;C.要注意单面宣传和双面宣传想结合;D.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60.价值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①特征:

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

②过程:

1.选择阶段:

个体对价值观了解和思考之后该价值观才能成为个体的价值观;这种选择有三步:

A不自由的选择阶段;B从多种可选择的范围之内进行选择;C对每种选择的后果进行充分考虑后在选择;

2.赞赏阶段:

个体真正被一种社会规范赋予价值,那么他对价值会有一种满意感;A个体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B个体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这样选择的;

3.行动阶段:

个体真正获得了某种价值观后,在行动上愿意受它的知道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实践;A个体选择行事并在行动上愿意受它的指导;B个体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实践;

61.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①明确问题;②形成对问题的表征;③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④评价反思;

6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主观:

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②认知结构;③动机强度;④智力水平;⑤定势;⑥功能固着;客观:

①问题本身特点;②外界环境;

63.问题解决的策略?

①尝试策略:

对每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

2启发式策略:

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有以下四种:

手段—目标分析法:

是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子目标,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

顺向推理:

是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扩展已有信息直到问题解决。

反向推理:

是从目标的状态出发,逐步推出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并将这些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比较,若吻合,则推理成功;

爬山法:

先设置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走到与起始临近的某一点,逐步逼近目标。

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

联系:

①创造里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②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着创造力;区别:

①定义不同:

问题解决是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的情景;②特征不同:

问题解决的特征主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性的特征是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③不是所有问题解决都有创造力;

64学习动机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④调节功能;

65.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

①学生的自身条件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与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66.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㈠促进教师的教学;①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②作为改进教学的参与;③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④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㈡促进学生的学习:

①诊断学习的作用(诊断学习的作用、作为补救教学的依据、改进命题的技巧);②帮助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促进迁移、促进学生自我评价;)㈢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德育

67.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读解?

①强调基础性;②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③注重德育的层次性;④具有全面性;⑤注重稳定性和变革性;

68.集体主义教育应把握哪些方面?

①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白集体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②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

69.进行民主与法制教育时,应把握哪些方面?

①首先,要反对极端的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②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③最后,要重视学习的纪律教育;

71.简述德育过程知、行、情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②道德情感在促使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中起着调节作用;③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实践,是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70.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的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理解这一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②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③最后,要激励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

7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理解这一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②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③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72.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⑴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⑵疏导性原则:

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⑶长善救失原则:

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①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⑷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和尊重与信任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

①要尊重学生;②向学生提出合理而又严格的要求;

⑸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进行教育;

①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②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作的加以教育;③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人学生的教育去影响集体,相结合;

1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⑺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一致、前后连贯;

①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