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964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B.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2.化学实验室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下图所示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3.下列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A.水

氢气+氧气B.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D.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

4.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还原性B.导电性C.滑腻感D.稳定性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6.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

A.用水浇灭B.用湿抹布扑灭C.用干抹布扑灭D.用嘴吹灭

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缓温室效应D.减少酸雨的形成

8.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

9.下列描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B.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活性炭能吸附有毒的气体D.酒精能燃烧

10.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B.

不可回收

C.

节约用水D.

严禁烟火

11.下列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常见碱

氨水、烧碱、熟石灰

B

化石燃料

煤气、石油、天然气

C

有机化合物

甲烷、醋酸、纤维素

D

常见净水物质

氯气、明矾、活性炭

A.AB.BC.C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加气站严禁烟火B.燃气泄漏先关阀门后开换气扇

C.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条件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C.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着火点D.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1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的腐烂B.金属器皿的锈蚀

C.动植物的新陈代谢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二、填空题

15.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其化学式为_____,它是由_____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

④生活中常用_____降低水的硬度。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_________ .

(2)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确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____________。

18.材料、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①塑料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合成材料b.复合材料c.金属材料

②建筑外墙的复合保温材料采用铝合金锁边,金属铝耐腐蚀是因为______。

(2)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化石燃料包括______、石油、天然气,石油综合利用大大的提高了其利用价值,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出行使用电动自行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池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3)提倡“践行绿色生活”,保护水资源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①若要检测某河水是否显酸性,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试液b.pH试纸c.酚酞试液d.碳酸钙

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随意弃置废旧电池b.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③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即可降低水的硬度。

1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______元素。

(2)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

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三、推断题

20.已知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2)若B为气体,其物质名称为。

(3)若D为红色固体,A含金属元素,反应①中A具有性(填“氧化”或“还原”)。

(4)若A、B都为黑色固体,则反应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为氧化物,D、E是单质。

其中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红棕色的固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两者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B为气体单质,则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B为气体化合物,则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ABCD

EFGHI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填序号)装置;并指出该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点即可);但是用排水法或是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某学生进行了实验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度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度

CO2密度比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验满分析:

因气体无色,故集满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证明空气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中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①;

②。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填序号)。

若配制后,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可能是下列哪些因素造成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称量时物体与砝码放反了B、量水时,仰视刻度C、所用砝码破一角

D、氯化钠中有少量杂质E、称量后,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右

23.(10孝感11)、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

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

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

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

(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

在XX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

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五、计算题

24.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___________两种元素

(2)页岩气(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发现邻居天然气泄漏,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按门铃通知户主。

(4)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

100kg的氢气燃烧最多可以生成的水是__________kg(写出计算式及计算结果)。

25.实验室里化学小组准备做金属与酸的反应,计划用铁屑5.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你算出理论上该小组能制取多少克氢气?

参考答案

1.D2.B3.D4.A5.A6.B7.A8.D9.C10.B11.B12.A13.B14.D

15.NaCl离子吸附盖上锅盖煮沸

16.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盖沙土

17.

(1)集气瓶

(2)夹紧装置中导管的橡胶管,在长颈漏斗中加少量水,使水淹没漏斗低端(形成液封),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形成一段水柱为止,静置一段时间,长颈漏斗中的水柱高度不下降,证明气密性好。

(答案合理即给分)

CaCO3+2HCl=CaCl2+CO2↑+H2O

(3)AC2KClO3

2KCl+3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答案合理即给分)

18.a能形成自我保护膜煤物理化学abdad煮沸

19.碘隔绝空气(或氧气)肥皂水煮沸

20.CO2一氧化碳氧化2CuO+C

2Cu+CO2↑

21.Fe2O3Fe2H2+O2

2H2OFe2O3+3CO

2Fe+3CO2

22.⑴酒精灯;

⑵C或D;C:

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D:

节约药品或控制反应速度;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集气瓶外冒气泡

结论:

①排水法集满CO2时的现象明显,容易操作②排水法收集CO2纯度高

(3)I;BCDE

23.Ⅰ.水蒸气和二氧化碳(1分,只写一个不给分)

Ⅱ猜测2: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的;(1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入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1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Ⅲ2NaHCO3

Na2CO3+H2O+CO2↑(2分,没加条件扣1分)

Ⅳ方法一: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粉末为Na2CO3(1分)

方法二: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CaCl2(或BaCl2等)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粉末为Na2CO3(1分)

24.碳、氢或C、HCH4+2O2

CO2+2H2O不可以2H2+O2

2H2O36×100kg/4=900kg

25.0.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