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841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docx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总10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年);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

(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3简述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含义,了解其总需求曲线特点。

私人物品:

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它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国防、道路、广播等)。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

 

4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产生条件。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政策失效:

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

;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6简述外部性概念,并简要分析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解决外部性的几点政策建议:

a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使其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b企业合并;c规定产权。

7了解需求理论、生产理论、价格理论、决策理论、福利理论的基本内涵,并能举例说明。

见附页

8资源稀缺的概念,它与资源短缺的关系如何缓解资源稀缺的信息途径主要有哪些

资源稀缺:

指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存在。

资源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者关系:

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着差异。

(1)两者间区别:

资源稀缺是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即凡是资源由于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而资源短缺则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的供应程度和供求状况。

(2)两者间联系: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着联系,如某种资源的短缺可能会引起其开发成本的上升,增加了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大的资源,可以通过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或变化而不出现短缺现象或短缺现象得以缓和;稀缺性小的资源也会因为开发利用不善而使其可供给程度趋于紧张,引起短缺或加重短缺现象。

所以资源短缺是对于某些资源在一定时期的个别性状而言。

资源的稀缺是有时间属性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1)价格政策:

供给;促进节约;鼓励技术创新及开发替代品

(2)技术进步:

发现新的资源储量(航空摄影、地质、水文、土壤、植被技术)(即技术进步可以开源);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即技术进步可以节流);促进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即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但技术进步在缓解未来资源稀缺方面的作用也有风险性(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收益可能存在着递减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价格制度等

(4)其他途径:

加大经济的开放度、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9租金的概念。

租金指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也称原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使用者成本

第三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外部性与外部成本的概念,简述解决外部性的主要途径?

外部成本:

生产和使用某种经济资源又不包括在其市场价格中,而由别人间接承担的代价成本。

负外部成本有害于社会,正外部成本有益于社会。

外部性:

某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行为对其他资源或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1)对排放者收费。

对于不可减少的外部性:

如大气污染,环境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每单位烟雾排放对所有受害者(居民和其他厂商)造成的边际损害,征收相等数量的费用。

(2)对排放废物有具体规定。

当工厂排放可减少的废物(例如,垃圾)时,对工厂堆放垃圾设置具体规定。

(3)对排污者征排污税。

对外部性的制造者征收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环境税,而不需要对受害者提供补偿。

(4)对受害者赔偿:

应对受害者根据受害程度进行补偿,使其补偿收益超过受害的损失量。

(5)对受害者征税:

谁收益谁支付。

(6)实施解决外部性的政策手段:

第一,征收庇古税。

第二,产权交易。

假设是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论产权的初始配置状态如何,私人交易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或者说,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产权分割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被称为科斯定理

2实施外部成本内部化有何作用?

(1)生产成本将增加,利润将减少,在与对手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被迫减少污染,甚至被淘汰。

(2)外部成本明朗化,约束了不合理消费。

(3)激励生产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减少外部成本。

(4)公共福利和社会健康将得到改善。

3产权、庇古税与科斯定理的概念。

产权(Propertyrights)是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它规定着某一经济主体的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科斯定理:

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的资源产权,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外部性,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产生资源最优配置

庇古税:

对排污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征税手段称为庇古税。

4帕累托最优概念,简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达到帕累托最优即:

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1)三个必要条件,即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和消费中的高效率。

(2)充分条件:

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曲线和所有的无差异曲线必须是非凹的。

(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是指任何一对投入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些投入来生产所有产品的资源开发利用者来说都是相等的,同时也应等于这些投入的价格之比。

高效率的产品组合是指任何两种资源开发产品的转换率对于每一个资源开发利用者都应该相等,而且应该等于产品价格之比。

消费者中的高效率是指任何两种资源开发产品的商品替代率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应该相等,而且也应该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5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无差异曲线作为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不同的收入与价格水平可以形成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与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的经济含义:

在一定的资源(L,C)条件下,该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明L,C两种资源的组合可以生产出相等的产量,即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距离原点愈远,说明产量越高。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

6资源配置概念,影响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和产业等方面所作的结构安排。

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

(一)市场机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1.资源产权不存在;

2.无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不足;

3.外部效应的存在;

4.公共物品的存在;

5.交易费用过高;

6.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短视。

(二)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纠正市场失灵。

(三)社会贴现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社会贴现率的影响因素有主观因素、风险偏好、投资环境与条件。

(四)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垄断者可能带来个人或单位产量的高效益,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低效率。

7举例分析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

试问:

(a)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b)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c)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解:

(a)Q=500-5P,P=,R=PQ,MR=,

C=20Q,MC=20=AC,利润最大化时有MC=MR,即

20=,Q=200,P=60,利润N=PQ-C=8000

(b)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即

P==20=MC,Q=400,P=20

(c)当Q=200、P=60时,消费者剩余为

当Q=400、P=20时,消费者剩余为

社会福利纯损失:

00=4000,这里,16000-4000=12000是垄断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

其中,8000转化为垄断者利润。

因此,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4000。

第六章资源环境产权交易与生态补偿

1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概念

资源的所有权P13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我国的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其理论定位为公共财产权,个人既是所有者又是非所有者,

资源的使用权:

自然资源使用权,也有称特许物权或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准物权的,是指为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使用权人在依法取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所拥有的对自然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

资源的收益权:

按照产权理论,所有权主体拥有对“物”的收益权。

产权是以所有者为基础的各种行为性权利的总和,是一种排他性拥有的价值形态的财产收益,最终体现和根本标志在于财产收益权。

放弃财产收益权,就等于放弃了财产所有权。

2资源产权有哪些基本属性?

P131

(1)资源产权的价值性:

从产权交易来看,任何交易都是一组权利束的交易,而权利束常常附着在一种有形的物品或服务上。

(2)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

产权能够界定,且可以分割。

(3)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

(4)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

这种国际性在资源产权中的表现就是所有权具有一定的国际融合性,即在现实上为某一国家所有,其占有权和使用权属于某一国家,同时在功能发挥上又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属于国际社会。

如:

某地域的沙尘暴可引起它国的粉尘污染,一国海域捕渔强度影响它国渔类资源。

(5)资源产权的经济性:

产权能为行为者带来利益和需要的满足,它是产权的核心,是激励功能产生的源泉。

此外其属性还有:

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环境产权的不确定性、产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非等值补偿。

3界定资源产权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原则。

(2)公平原则。

(3)排他性原则。

(4)以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为依据原则

(5)界定边界适度原则(按排它性程度划分其公、私产权)。

(6)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4简述资源产权交易概念、交易内容、实施条件与交易功能。

(一)资源产权交易概念

资源产权交易是指资源产权主体之间发生的资源产权的各项权能及其组合的转让行为,包括资源要素的实体的有偿转让和附着在资源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

(二)资源产权交易的内容

一是以单项可交易产权权能的交易,例如土地的使用权、海洋资源开采权、矿产资源的开采权等产权权能的交易。

二是以资源资产为基础的派生权利的交易,例如矿产资源的勘探权、水资源管理权等。

三是以某一资源资产产权为对象的产权交易,这种交易发生时,资源资产产权的所有权能发生了转移,如土地使用权出租等。

(三)资源产权交易的条件

1.资源产权交易的首要条件——产权明晰化。

2.资源产权交易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产权市场。

3.资产评估是资源产权交易的基础环节。

4.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资源产权交易的基本保证。

(四)资源产权交易的功能

1.促进资源利用向高收益方向流动,优化配置稀缺资源。

2.强化资源财产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3.有利于完善产权制度体系,推进市场制度建设:

产权制度具有政治控制、调节分配模式与促进经济增长三维意义。

5资源产权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市场型交易费用:

第一,搜寻信息的费用;第二,谈判和决策的费用;第三,监督和执行成本。

2.管理型交易费用:

第一,建立、维持或改变一个组织涉及的费用;第二,组织运行的费用。

3.政治型交易费用:

主要指政体的组织与运行费用。

6水权与水银行概念。

水权指由水资源稀缺产生的、通过立法来确立和保障的、有关水资源的各种权利的总和。

水银行是指水权可以被存取的银行。

(农民或其他水用户在不需要的时候把富余的水储存于银行,希望另外的人以一定价格租用它,以给储蓄者产生收益,储蓄者能在以后需要时可以取出,或同时由需求量大的人取出,通常的做法是将不需要的地表水补给到地下水层,以便能在将来需要时抽出。

7分析我国现行水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水权制度安排的经济理性误解导致限制水权流动(政府多部门管理导致“多龙治水”)。

(2)水资源财产权不明晰。

(3)水商品化程度低。

(4)水权交易缺乏可操作的条件。

(5)现行的取水许可证制度不适应。

水资源稀缺性提高,用水矛盾日趋激烈的形势。

8简述生态补偿的概念、补偿原则、条件与补偿类型。

生态补偿概念:

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环境功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激励和约束一定组织或个人的行为的制度安排。

生态补偿的原则:

1)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

2)贯彻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组织原则。

3)运用从点到面、先易后难的操作原则。

4)广泛参与、因地制宜的实施原则。

9生态标记概念

生态标记主要指对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品进行标记,如生态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与销售。

第七章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

1库兹涅茨曲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

P164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缩小。

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呈倒U型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度的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

2简述影响耗竭资源开发利用速度的因素。

1).贴现率(r)

r越大,现期边际效用的增长率越大,从而加速了耗竭性资源的开采,同时欲减轻非预测期性耗竭发生的风险,可通过选择适当小的贴现率,以减缓耗竭性资源的开采速度。

2).耗竭时间(T)

资源所有者可视具体情况通过延长时间T以减缓耗竭速度,或缩短开采时间T以加速耗竭。

3).新增储量

如果新增储量持续地小于耗减量,会使可采储量持续下降,只要新替代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低于可耗竭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发生替代。

3掌握耗竭资源与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计算与分析方法。

如4-10:

4.表示价格与数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是逆需求函数(inversedemandfunction)。

在逆需求函数中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商品数量的函数。

假设逆需求函数为P=80-q,边际生产成本为MC=q,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数量。

(1)计算在静态有效配置下的均衡数量。

(2)在静态有效配置下净福利为多少

 

5.在两期动态有效配置模型中.不可再生资源的逆需求函数为P=8-q,边际开采成本为$。

(1)如果两期共有20单位资源可供利用。

在动态有效配置和贴现率为零的情况下,第一期和第二期将分别开采多少单位的资源

(2)两期中有效价格分别为多少

(3)每期的边际使用者成本为多少

 

6.假定需求条件与第2题相同,但贴现率为01,边际开采成本为$。

(1)在有效配置下,每期将生产多少

(2)每期的边际使用者成本是多少

(3)此题中,静态和动态标准下,答案相同吗为什么

 

7.假定需求条件与第2题相同,贴现率为,将两期不可再生资源模型扩展到三期。

求边际使用者成本和各期的开采量。

 

8.假设政府正试图决定保护风景优美的河流的长度。

社会中共有100人,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10—。

q为保护的河流长度(公里)。

p为他们对这q公里受保护的河流每公里愿意支付的价格。

(1)如果边际保护成本为$500/公里。

达到有效配置后,将有多少公里的河段受保护

(2)净福利为多少

 

9假设鱼群存量的增长与鱼群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Q=表示,式中q为鱼群存量增长量(吨),p表示鱼群存量(千吨)。

每吨鱼的价格是100元,较小的鱼群存量的边际净收益为20p-400。

计算最大可持续捕捞量时鱼群的存量。

如果把鱼群存量维持在这一水平,每年的捕捞量为多少?

如果边际捕捞成本为MC=2(160-p),求与有效可持续捕捞量对应的鱼群存量。

 

10.假定某渔场规定每年捕鱼量的限额为200吨,假定这200吨为有效的可持续捕捞量。

当200吨捕捞完毕,这年剩下的时间渔场关闭。

这是公共财产的有效解决方法吗,为什么?

如果将这200吨的限额分成200份可转让的配额,每份配额持有者捕捞1吨鱼。

根据以往各自的捕捞量将这200个配额在渔民分配。

这时你的答案有所不同吗,为什么?

 

第八章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手段

1最优污染水平与污染者付费原则。

P205

最优污染水平其实质就是污染物在环境容量之内的排放水平,是对环境容量的有效配置。

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terpaysprinciple,简称PPT):

1972年,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

“污染者应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所需要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

换言之,在生产过程或消费过程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中,应包括污染控制措施的费用”,即包括污染的排放、收集、处理所耗费的资源的成本。

排污者应支付其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全部损害费用,以促使其减少污染,直到边际控制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时的污染水平。

2简述资源补偿内涵及其主要补偿方式。

P209

资源补偿是指运用经济手段弥补市场机制中不能反映的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以减少资源过渡损耗和环境过渡损害,保证资源和环境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主要补偿方式:

一是价值补偿(经济补偿);二是实物补偿;三是政策补偿(税费减免、产品的生态标识)。

3如何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功能。

P210

一、优化配置资源

二、公平分配资金(生态恢复与环保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三、理性激励行为

四、提升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指人们对自然环境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及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4简述环境伦理、环境资源法、环境标准与环境规划概念,分析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环境伦理是指人们对自然环境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及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环境资源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国保证实施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标准:

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对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监测方法等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环境规划:

指有关部门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未来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围绕某种环境要素的社会活动所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1.环境标准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2.环境标准是维护国家环境权益,防止国际污染转嫁的屏障

3.环境标准有利于促进环保科技的进步

5排污权交易概念。

P225

排污权交易指管制当局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而且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

排污权交易提供了激励机制来降低污染控制的成本。

6国际上采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主要有哪些?

①明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开发权;

②建立市场,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可交易的环境股票等;

③税收手段,包括污染税、产品税、出口税、进口税、税率差、资源税、免税等;

④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使用者费、资源(环境)补偿费等;

⑤罚款制度,包括违法罚款、违约罚款等;

⑥金融手段,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优惠贷款、商业贷款、环境基金等;

⑦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拨款、赠款、部门基金、专项基金等;

⑧责任赔偿,包括法律责任赔偿、环境资源损害责任赔偿、保险赔偿等;

⑨证券与押金制度,包括环境行为证券、废物处理证券、押金、股票等。

7分析我国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的弊端与改革趋势。

弊端:

①政出多门,缺少协调。

②缺少科学依据,激励作用不强。

③手段单调。

④资金挪用严重。

改革趋势:

第一,绿色税收。

第二,环境收费。

第三,绿色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