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460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讲评

广东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下)高二级选修模块考试

语文

二、本大题9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曰:

“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

“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

“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

“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13.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

“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答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卒”前可断可不断)

【评分要点或关键词】

为了评分不出现小数点,因此,错或漏1-2处“/”就扣1分,以此类推。

断句的错误大多出现在“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处,很多同学断成了“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说明没有理解前半句意思。

另外,还有同学后面会断成“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很明显是受到现代汉语影响。

其他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故本题基本能得3分。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

【评分要点或关键词】

关键点:

“迩”、被动句、句意通顺

【本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直译出得分点,如“迩”,同学们不能迁移“闻名遐迩”是闻名远近,从而推出“迩”是近的意思,而只是简单意译为“简陋”,导致失分。

同学们应慢慢培养知识的类比和迁移能力。

另外,对“钦尚如此”的翻译,很多同学译成“受到钦佩尚且还这样”,没有把“尚”翻译成动词崇尚,而是翻译为副词尚且,此处算句意分,没有得分。

②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孝绪亲自跑遍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

【评分要点或关键词】

关键词:

“躬”“累日”“值”

“累”翻译为连续,翻译为经过,也没有给分;

“值”翻译为“碰到、遇见、找到”,也可意译为收获、找到,但翻译为“达到目的”的不给分。

【本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本题的“躬”这个得分点,几乎全年级的同学都能翻译准确,证明同学们初中的基础学得很扎实,基本都能拿到1分,值得表扬。

但是“累”字,同学们却不能准确翻译成连续,有译为积累了几天、经过了几天,或直接不翻译,甚至翻译为劳累了几天等。

“值”应该属于难点,很多同学翻译为“不值得,没有放弃,没有停止”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5.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3分)

②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分析作用效果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2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1分)

【评分要点或关键词】

能具体指出拟人两处拟人例子才能得两分。

关键词;知春、斗芳菲、无才思、惟解

作用的关键词是生动、形象、有趣,说出其中一点即给1分。

【补充答案】:

赋予花草人的感情1分。

【本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缺乏对拟人写法的具体解释,没扣题目回答。

16.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3分)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参考答案一】同意,(1分)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2分)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1分)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2分)

【参考答案三】不同意,(1分)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2分)(以上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补充答案】

历来对本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因此学生的16题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如认为仅表现赞美春天的美景,或认为表现淡泊名利或脱俗的的主旨,也酌情给分。

【本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1.论述说理抽象离题。

2.过度解读,脱离本诗的原意或对诗意理解错误。

如认为主旨是象征官场争斗、要用长远观点看问题。

把“作飞雪”理解为冬天到了,“晚春”理解为春天迟来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洵《六国论》)

(3),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情况说明:

本次默写情况未如月考理想,错别字较多,反映同学们只背不默,轻视落实。

常见错别字如下:

嗟悼—嗟道;喻之于怀—寓之于怀;赂秦—贿秦;迁灭—歼灭;忽其—乎其;惟—唯;百工—百宫;不齿—不耻。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

亚理士多德认为,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更在于使人摆脱“卑陋”的习性,提升德行和操修,追求善的生活。

现代文学先驱洪堡认为,“人的真正目的,是使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

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知识体系的划分日益复杂纷繁,许多学校开始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受教育者的知、情、意或德、智、体往往很难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往往被忽略。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剑桥大学斯诺爵士撰写的《两种文化》一书指出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的危机。

于是,学者们纷纷倡导“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以补充专门教育或技术教育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美德。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的唯一途经。

”经典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

《文心雕龙·宗经篇》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经典确立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

今天,我们教育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恰恰就是我们远离了基本的常道、常理、常法,比如诚信、公正、善良、宽容、无私、勇敢等。

从鲁迅那代人开始就把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奋斗的基本目标,到今天,必须承认我们还需要继续他们的工作。

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文学经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传统。

现在的学生容易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无法调整心灵的失衡、焦虑和痛苦,难以应对社会和人生中的各种困境。

在许多学生看来,只要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学好了,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连中文系的大学生也会经常问老师:

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

背那么多唐诗宋词干什么?

或许,它们对于我们当下找工作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可是,当我们在人生中碰到不幸、挫折时,面临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的取舍时,电脑会提供答案吗?

机器能解决问题吗?

但文化经典却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

作家白先勇说得好:

“要说文学经典有用,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

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个大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

……文学经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学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过、看通、看透《红楼梦》的人,的确要比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高出一截。

……文学教人懂得欣赏美。

如何看夕阳,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开花落,潮来潮往?

什么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人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

”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

托尔斯泰早就讲过:

科学是另一回事,它不能给我们人生中的大问题提供答案,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生活。

科学只能提供给我们一种手段,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义等目的,就如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一样,人不能栖息在桥上。

忘却了经典的人往往南辕北辙,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去寻找精神慰藉,除了得到暂时的发泄外,极易成为商业文化的俘虏。

虽然文学有制造快乐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通过快乐要教会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美;文学有宣泄人情感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净化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

18~21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8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20.第二段引用了列奥·施特劳斯的话和《文心雕龙》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经典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①时间方面,它产生于古代,但任何时代都适用;②内容方面,它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是人立身处世应当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

(从时间和内容两方面答,最高给4分;从两句字面答,如答为“经典可以使人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经典告诉我们的是不可改易的真理”等等,最高给3分(改为2分)。

全部答案简单抄录列奥·施特劳斯的话,简单译述《文心雕龙》的句子,不给分。

【得分情况】:

多数同学能够得2—3分

【存在问题】:

1、很少有同学从时间的角度作答;

2、很多学生把“经典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答成了“经典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3、题干中出现的是“列奥·施特劳斯”和“《文心雕龙》”,但不少同学答题的时候,把第二段中后面与鲁迅有关的内容也答了进来。

21.根据文意,造成经典文化教育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参考答案】:

1从教育的角度:

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学校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被忽略。

2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只重视实用和功利,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认为经典文化没有用处。

3从社会风气的角度:

人们被商业文化吸引,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得分情况】:

多数同学可得3—4分。

【存在问题】:

1、部分同学答案表述不完整,比如答案第一点表述为“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学校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答案第二点表述为“学生只重视实用和功利,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这样适当扣掉1分;

2、写错关键字的扣1分,比如“忽视”写成了“乎视”等。

四、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阅读《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的文段,回答22~23题。

(10分)

①夜晚,他还要踏着月色,去他的杂交稻试验田。

②每当走进月光下的稻田,仿佛进入一个绿色世界。

此时此刻,什么荣誉地位,什么灯红酒绿,被他统统抛在身后了。

那悬挂中天的皓月,使得那一块又一块绿毯般的稻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亦虚亦幻,朦朦胧胧,平添了几分神韵。

③他披着月光,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犹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

袅袅清风,不时为他送来缕缕稻香,月光似乎把他引入了一种仙境。

④这天夜间,他重温了他非常喜欢的辛弃疾的一首词《生查子》: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

⑤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期间写下的,词的大意是:

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

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

他使得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

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

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

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

我并非眺望金山,

而是在缅怀大禹。

⑥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满腔热情地颂扬了夏禹治水的历史功绩,抒发了自己拯救祖国的伟大抱负。

⑦通过这首词,袁隆平深刻地体味到了当年的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

他对辛弃疾的这首词情有独钟。

⑧我们说,这首800多年以前的古诗词也正是今日袁隆平爱国主义热忱的真实写照。

22.考察野生水稻非常艰苦,也相对单调枯燥,但文段中②③两处所描写的月下稻田却如仙境般优美神奇。

结合《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的内容谈谈作者为何将农田景致描写得如此美丽。

(4分)

参考答案:

这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如诗如画般美好的工作环境,烘托出人物淡泊名利的品德,表现人物投身自然的快乐心境,突出人物对科学工作的热爱。

(4分)

答案要点:

说明第2、3段所描写的环境特点。

1分(例如: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如诗如画般美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出仙境般工作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朦胧、美丽与缥缈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人物的心情,“烘托”是一个得分点。

1分

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呢?

(由第二段可以推出人物的“淡泊名利”的心情,另外第2、3段可以发现人物内心的欢愉、高兴、乐观或者表现人物投身自然的快乐心境。

1分。

通过第3段还可以发现“袁隆平对科学工作的热爱。

”1分)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渲染气氛、衬托心情等字眼的,可根据表述情况加1分。

23.文段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生查子》,请从人物塑造及语言表达两方面简单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突出其精神实质是“对国家、对名族的热爱”。

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他的气质品格,均植根于爱国情感之上,也因此更为高尚,更为感人。

还可突出人物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

语言表达方面的作用:

增加文采,增加诗意,显现古朴文雅的情趣。

答案要点:

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突出其精神实质是“对国家、对名族的热爱”。

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他的气质品格,均植根于爱国情感之上,也因此更为高尚,更为感人。

(扣住“爱国”2分,)

还可突出人物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

(扣住“突出人物修养”2分)

语言表达方面的作用:

增加文采,增加诗意,显现古朴文雅的情趣。

(扣住“文采或诗意或文雅情趣”任意2点得2分)

本题目:

第1点几乎没有同学丢分,第三点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2分,至少得1分,第二点全年级回答出来的不超过10位同学。

五、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4.仿照下面对《中国历史》课本的述说,请对本学期我们所学的《传记选读》课本加以述说。

要求:

句式相仿。

要反映出《传记选读》课本的特征。

(6分)

《中国历史》课本:

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传记选读》课本:

答题要点:

本题根据题目要求,定出三个得分点。

范例中,“揽古今风雨”,实为概括课本内容,2分;“凸显华夏脊梁”,实为反映课本特征,2分;句式相仿2分。

述说《传记选读》时,课本内容应突出中外人物,课本特征应突出精神品质,句式相仿但用词不得与范例相同。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明确要点,故本题在上述三方面改得比较紧。

另外,错别字扣1分,不合逻辑扣1分,没写完得0分。

各分数段示例:

6分示例:

论中外人物,益彰世界领军,事事物物,道出心坚志明。

述人物生平,彰显伟大品格,字字句句,书写人性光芒。

数风流人物,伫立巨人躯干,真真切切,道尽人性坚强。

淘中外精魂,镌刻英雄史诗,风风雨雨,细品人杰鬼雄。

观英雄人物,尽是风华傲骨,平平实实,传诵人间真情。

5分示例:

看风流人物,闪耀人性光辉,点点滴滴,道尽生命真谛。

(点点滴滴与范例重复)

4分示例:

观中外思潮,瞻仰名人品德,字字句句,浸满奋斗不屈。

观中外风流,展现民族灵魂,字字句句,书写传奇人生。

(思潮、风流,所反映的课本内容不够明确,未如指出人物好)

看中外英杰,闪耀人性光辉,雄浑激昂,唱尽高尚情怀。

(雄浑激昂,句式差异)

2分示例:

着中外衣裳,包含世界传奇,尺尺寸寸,体现伟大精神。

(课本内容和课本特征不明确)

1分示例:

通古今中外,闪耀神州光芒,点点滴滴,讲述伟人艰辛。

0分示例:

叹前路坎坷,合聚命运百态,一丝一缕,尽道人生无常。

读大书小书,誓要回报祖国,不畏困苦,定与命运搏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学校的一次集会上,提前赶到集会地点排队等候集会开始的同学得到了表扬。

对此,同学们反应不一。

受表扬的同学中有的满心欢喜,有的却也只是活动一下因长久站立而麻痹的双脚苦笑一下了之……;按时赶到集会地点准时参加集会的同学中有的满心委屈:

准时不就很好了吗?

何必一定要提前?

提前真有那么重要吗?

有同学甚至戏言:

“如果真要想得到这个‘提前表扬’,我们下次提前一天就来这里排队好了”。

对于“提前”,你有什么看法呢?

请以“提前很重要”或“提前真有那么重要吗?

”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

“提前”是指(把预定的时间)往前移。

本次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要求,文章观点鲜明,中心比较突出。

这些大家都做得很好,希望能保持下去。

纵观一下这次作文的情况,选择写“提前很重要”要比选择“提前真有那么重要吗?

”的多一点。

立意与材料

如果是以“提前很重要”为中心论点的话,我们就要论证清楚它为什么很重要。

而这个提前是相对于准时(预定的时间)而言。

这里其实有一个相对的概念在里面。

比如说常规的做法,准时的做法,步骤是怎样的;而提前了的做法、步骤又是怎样的。

通过对比,得出提前具有优势,因此提前很重要。

又比如提前更能体现出一种做事的智慧,一个预见性,能够具有观察、把握事物的能力,把握全局的意识,能体现对人的尊重。

这些也能说明提前很重要。

明确了这些重要性,围绕这些点来进行选材就有针对性。

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比如说:

1、以日本大地震为例,海啸预警的提前到达更是将沿海的灾民从海啸的血盆大口中抢了回来。

地震和海啸的预警机制无疑在这场灾难中立下了大功,减少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2、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的“早”,这个就反映除了鲁迅先生提前的意识。

如果是以“提前真有那么重要吗?

”为中心论点,我们同样要论证清楚它为什么不那么重要。

而有些同学文章的论点过于绝对或偏激了。

例如:

如果有人问我:

“提前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必然会果断回答:

“不重要。

其实为什么提前不太重要了,可能是因为提前在这件事情当中并不起决定性的因素。

而有些提前确实是不好的,例如那种违反人事规律、自然的提前就不值得提倡的,甚至是有害的。

比如说:

某些楼宇无视质量提前封顶,这些提前就是有害的。

比较好的材料有:

揠苗助长、超英赶美等等。

论据与论证

一篇好的议论文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材料要能论证中心。

但是这次评卷发现有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材料不能充分论证中心,下面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例子来给大家讨论一下:

1、泰国一位老者,活到一百二十多岁的高龄,人们在惊叹的同时请教他长寿的秘诀,他语重心长地说:

“吃的食物一定要平衡均匀,生活方式要健康。

最重要的是心态。

心境放广,不要想太多冗杂的事情!

”这不正是不要提前的最好体现吗?

2、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凡事都要亲自处理,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最终因心力交瘁,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3、希特勒挑起世界大战,让很多人陷入悲惨的战乱生活。

但这不完全错在希特勒身上,难得大家不觉得欧洲各国也有错吗?

那他们错在哪里呢?

对,他们错在不知道提前的重要性,没有提前。

4、谢坤山自从他的命运被改变后,他发现了生活的美。

更懂得了对艺术的欣赏,他早早地树立了想自己创造美的梦想。

于是,他学会了在画布里搏斗自己的人生,慢慢地克服了能力上、生理上的困难,品味了美术的真谛,不畏各种痛苦成为了一个举台湾闻名的残疾人画家。

成功人者,抓机遇也;成为伟人者,必提前也。

5、《哈利波特》系列每两年出一本,看似不慢的出版时间里,作者罗琳在出版第一本《哈利波特》前准备了十年。

《哈利波特》的成功在于它比同行提前了十年。

6、司马迁和三鹿都是高频出现的材料。

这回吃了三鹿奶粉出现的问题是源于质监部门没有提前做好检测。

而司马迁之所以成功是他从小喜欢历史,提前做好了准备。

7、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上台前向美国民众发表了一场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演讲。

最后,这次演讲极大感染了美国的民众。

毫无疑问,奥巴马成功了,然而,那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不正是奥巴马成功的关键吗?

若不是奥巴马提前写好演讲稿,提前准备好一切。

恐怕票选的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