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050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docx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以及知识面拓展考点拓展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2019年生理学真题详解注解

以及考点拓展

一、选择题(生理学1-30题)

1.判断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A.阈上刺激B.阈下刺激C.阈刺激D.阈值

【精析】D判断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阈值(阈强度)。

与阈值(阈强度)相等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阈值(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值(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阈刺激:

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2.Na+通道阻滞剂是

A.Mg2+B.河豚毒素C.四乙胺D.Ca2+

【精析】B

Na+通道阻滞(断)剂是河豚毒素;

K+通道阻滞(断)剂是四乙胺;

Ca2+通道阻滞(断)剂是维拉帕米。

乙酰胆碱(ACH)M毒蕈碱型受体阿托品

乙酰胆碱(ACH)N1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六烃季铵

乙酰胆碱(ACH)N2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十烃季胺

肾上腺素α酚妥拉明

肾上腺素β1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肾上腺素β2普萘洛尔、丁氧胺

3.在肌肉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

精析】A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

联。

实现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耦联因子是Ca2+,即在肌肉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a2+(钙离子)。

镁是钙拮抗剂,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和痉挛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的功效.

4.神经一肌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氨基丁酸D.5-羟色胺

【精析】B神经-肌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ACh),在接头后膜上能与乙酰胆碱(ACh)结合的受体为胆碱能N2受体,能消除乙酰胆碱(ACh)的酶是胆碱酯酶。

几个背景知识:

生物碱(赝碱):

自然界中碱性有机化合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部分毒性比较大。

(秋水仙碱、吗啡、利血平、长春新碱、阿托品、茶碱、乌头碱、甜菜碱)

胆碱:

一种强有机碱,1849年首次从猪肝中被分离出,并与1862年首次定名,1866年被化学合成。

卵磷脂的关键组分。

Vb的一种。

乙酰胆碱:

奥托·洛伊的梦,双蛙心灌流实验

毒蕈碱:

毒蕈中提取,作用于胆碱能M受体。

M受体又称,毒蕈碱型受体。

被(曼陀罗来源)的阿托品(消旋莨菪碱)、654-2(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阻断。

烟碱:

尼古丁。

1828年分离,1904年合成。

作用于胆碱能N受体。

N受体又称烟碱型受体。

筒箭毒碱阻断全部,六烃季铵阻断N1,十烃季胺阻断N2。

筒箭毒碱:

南美箭毒,马钱子科和防己科提取。

后中国提取各类类似物作为麻醉的肌松剂。

乙酰胆碱(ACH)M毒蕈碱型受体阿托品

乙酰胆碱(ACH)N1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六烃季铵

乙酰胆碱(ACH)N2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十烃季胺

肾上腺素α酚妥拉明

肾上腺素β1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肾上腺素β2普萘洛尔、丁氧胺

5.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主要靠小肠的

A.蠕动B.分节运动C.伸展运动D.紧张收缩

精析】B小肠运动的形式有分节运动、紧张性收缩、蠕动三种,其中小肠特有的运动

形式是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指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

分节运动的作用: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②增加小肠黏膜与食糜的接触,并挤压肠壁以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有助于吸收;③由于分节运动存在由上而下的频率梯度,对食糜有弱的推进作用。

蠕动(peristalsis)为消化管运动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收缩波,在小肠内自小肠的始端向末端移行,速度约每分钟2厘米,移行一短距离后即自行消失。

这种蠕动可以使小肠内的食糜向前推进 。

紧张性收缩(Toniccontraction)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

这种收缩使得胃腔内具有一定的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内部,促进化学性消化,并协助推动食糜移向十二指肠,同时还可以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构成成分是

A.白蛋白B.球蛋白 C.Na+浓度 D.无机盐

精析】A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1)血浆晶体

渗透压,由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主要形成物质是NaCl.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

①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平衡;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大分子胶体物质血浆蛋白形成,主要形成物质是白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①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②维持正常血容量。

7.血型通常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抗体类型

C.血浆中抗原类型D.血浆中抗体类型

【精析】A血型的概念分为广义的血型和狭义的血型两种。

广义的血型是血细胞膜上

特异凝集原(抗原)的类型。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型。

狭义的一般所说的血

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抗原)的类型。

8.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时长主要取决于

A.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B.动作电位1期复极速度

B.动作电位0期复极速度D.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

8.【精析】D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相比,最大的特征是有一

缓慢复极的2期,又称平台期。

2期平台期的意义:

①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②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缓慢、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③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有效不

应期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时长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

9.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有效滤过压增大B.淋巴回流减少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精析】A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形成的。

肾病综合征时,随尿排出部分蛋白质;肝脏疾病可使蛋白质合成减少;营养不良条件下,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

这些因素都可以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有效滤过压增大而引起组织水肿。

故本题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有效滤过压增大。

10.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是

A.酚妥拉明筒箭毒C.普萘洛尔D.阿托品

【精析】C β受体拮抗剂(阻断剂)为普萘洛尔(心得安);α受体拮抗剂(阻断剂)为酚妥拉明;M受体拮抗剂(阻断剂)是阿托品;N受体拮抗剂(阻断剂)为筒箭毒(筒箭毒碱)。

乙酰胆碱(ACH)M毒蕈碱型受体阿托品

乙酰胆碱(ACH)N1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六烃季铵

乙酰胆碱(ACH)N2烟碱型受体筒箭毒碱、十烃季胺

肾上腺素α酚妥拉明

肾上腺素β1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肾上腺素β2普萘洛尔、丁氧胺

11.外周阻力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A.红细胞的数目B.血液黏稠度C.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

【精析】C 根据泊肃叶定律,可得到计算血流阻力的公式R=8mL/πr',血流阻力(R)与血液黏度(n)以及血管长度(L)成正比,与血管半径(r)的4次方成反比。

血管的半径主要取决于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半径。

而外周阻力是指来自于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阻力。

故本题外周阻力主要由微动脉的口径决定。

12.下列选项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是哪个期

A.快速射血期末B.减慢射血期末

C.快速充盈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

【精析】D 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心房收缩期末;左心室容积最小时期是减慢射血期末。

13.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心率加快B.糖酵解加强C.胃肠运动减弱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精析】D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二者对绝大多数器官是双重神经支配而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等;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胃肠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糖酵解加强等。

本题前三个备选答案均为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故D选项为最佳答案。

1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肌收缩B.呼吸肌舒张C.胸膜腔的密闭D.胸腔扩张外

【精析】C 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

维持胸内负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胸膜腔的密闭。

15.胆汁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B.激活胃蛋白酶C.激活胰蛋白酶原D.分解蛋白质

【精析】A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6.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B.维生素EC.维生素DD.维生素K

精析】D 大肠内的细菌的有2个作用:

①利用本身的酶分解食物残渣;②利用肠道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可以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故本题最佳答案为D.

17.刺激促胰液释放因素由强到弱

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B.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C.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D.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精析】A 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

①促胰液素:

由小肠上段黏膜的S细胞分泌。

刺激促胰液素分泌的由强到弱因素是,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促使胰腺分泌水和碳酸氢盐,增加胰液量,但酶的含量不高。

②缩胆囊素:

引起缩胆囊素分泌的因素由强至弱依次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缩胆囊素主要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促进胰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同时还促进胰腺组织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对胰腺组织有营养作用。

18.食物的特殊动力最强的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精析】C由于进食引起机体产生“额外”产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实验证明,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进食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最长。

19.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髓袢升支

【精析】A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有大量的微绒毛,所形成的刷状缘大大地增加了重吸收的面积。

因此与其他部位的肾小管比较近曲小管重吸收的能力最强。

20.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致密斑细胞 B.球旁细胞C.球外系膜细胞D.极垫细胞

【精析】B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主要位于皮质肾单位。

①球旁细胞也称近球细胞、颗粒细胞,能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②致密斑是NaCl感受器,作用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降低,并将信息传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释放。

③球外系膜细胞:

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nerularmesangialcell):

又称极垫细胞(polarcushioncell),位于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细胞体积小,有突起,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

2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特点

A.具有全或无性质B.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C.不易受药物影响D.有不应期

【精析】B 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去极化或超极化的局部电位。

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两种。

局部电位的特点有三个:

①幅度等级性(局部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②衰减式传导;③可以总和。

故本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22.腱反射的感受器是

A.腱器官B.皮肤C.肌梭D.内脏

【精析】C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称为骨骼肌牵张反射。

骨骼肌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肌纤维);骨骼肌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23.突触后膜与GABA结合后的电位变化

A.兴奋性超大化

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阈电位,总和达到动作电位

C.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阀电位,总和达到动作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抑制

【精析】D GABA为γ-氨基丁酸的缩写,y-氨基丁酸(GABA)为中枢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之一。

当突触后膜与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对Cl-和K+通透性增大,尤其是对C1-通透性增大,C1内流为主,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抑制。

24.神经递质的作用

A.入胞作用B.易化扩散C.出胞作用D.主动运输

【精析】C 大分子和团块物质进出细胞膜是通过入胞和出胞来完成的。

其中大分子和团块物质由细胞膜外进入到细胞膜内的过程为入胞;而大分子和团块物质由细胞膜内排出到细胞膜外的过程为出胞。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由细胞内转运至细胞外的过程,故为出胞作用。

出胞作用,指的是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吸附、吞入或排出某种颗粒),大分子物质(激素、酶、递质等)排出细胞外。

又称外排作用或外吐,是与入胞作用相反的过程。

细胞内合成的肽类激素、抗体、糖蛋白以及细胞消化作用后形成的残质体等均以此方式排出细胞。

其基本过程是要输出的物质先由内膜包被后形成小泡,小泡再移至质膜下方,最后,小泡膜与质膜发生融合并形成一裂口将内容物排出胞外,小泡膜并入质膜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吸附、吞入或排出某种颗粒),大分子物质(激素、酶、递质等)排出细胞外,称为出胞作用.

25.小脑绒球小结叶生理功能是 

A.加强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B.协调随意运动

C.抑制肌紧张D.维持身体平衡

【精析】D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三大功能,其中维持身体平衡与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有关;调节肌紧张与脊髓小脑(小脑前叶与部分后叶)有关;协调随意运动与皮层小脑(小脑半球)有关。

26.切除动物双侧肾上腺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A.皮质激素B.肾素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

【精析】A 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两者在胚胎发生、形态结构、生理作用、激素种类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内分泌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少量性激素;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又称“保命腺”,实验中切除了肾上腺髓质仅保留肾上腺皮质的动物,动物的应急反应能力下降,但不会危及生命;而切除了肾上腺皮质仅保留肾上腺髓质的动物,动物在短期之内就会死亡。

所以,切除动物双侧肾上腺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皮质激素。

27.下列哪种激素是由下丘脑室旁核分泌

A.胰高血糖素B.黄体生成素C.缩宫素D.生长激素

【精析】C 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分泌的激素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缩宫素)两种,其中催产素(缩宫素)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分泌,而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分泌。

二者由下丘脑分泌后均通过下丘脑-垂体束运送至神经垂体储存,当机体需要再释放入血。

28.生物活性最强的甲状腺激素是

A.一碘甲腺原氨酸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D.四碘甲腺原氨酸

【精析】C 甲状腺激素(TH)主要包括两种:

①四碘甲腺原氨酸(T4),又称为甲状腺素;②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其中T4分泌量远比T3多,T4约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总量的93%,而T3的生物学活性约比T4大5倍。

29.婴幼儿时期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极为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髓质激素

【精析】C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极为重要。

30.排卵后黄体萎缩是由于血中哪种激素水平下降

A.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素B.雌激素C.前列腺素D.孕激素

【精析】A 在排卵后的第8~10天,孕激素和雌激素在血中的浓度达到高峰,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导致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腺重体黄体生成素(L1)以及促卵泡激素(FSH)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黄体生成素(LH)的减少,黄体开始退化、萎缩,导致離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减少,血中浓度迅速下降到最低火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61-64.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

65.负后电位的前半段是(相对不应期)。

66-67.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维持(血浆)和(组织液)的水平衡。

68-69.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出现两次高峰,(孕激素)水平出现一次高峰。

70-73.心交感节后纤维属(肾上腺素能纤维),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心交感节前神经元为(胆碱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74-76.糖皮质激素的四抗作用是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77.去大脑僵直:

是指在麻醉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抗重力肌)过度紧张的现象。

78.下丘脑调节肽:

是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主要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的总称。

79.完全强直收缩:

是指连续刺激频率较高,后一次收缩过程叠加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所产生的收缩总和。

80.能量代谢:

是指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81.瞳孔对光反射:

是指眼视强光时,瞳孔缩小;眼视弱光时,瞳孔变大的反射。

即瞳孔随光照强弱而改变大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82.何谓通气/血流比值?

比值变化对换气效率的影响。

82.

(1)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V/Q).正常值为0.84.表明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配合最佳,气体交换效率最高。

(2)比值变化对换气效率的影响:

①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反之,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相当于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83.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30.8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

①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有效滤过压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则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一肾小囊内压。

凡能影响这三者的因素,均能使有效滤过压发生改变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与滤过率呈正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与滤过率成反变。

②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这两者变化不大。

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使滤过膜上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作用破坏,导致滤过膜通透性加大,出现血尿、蛋白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导致少尿。

③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肾血管靠自身调节,肾小球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在剧烈运动及某些病理变化时,肾血流量可减少。

五、论述题(10分)

8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84.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凡能影响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因素均可响心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当心率不变时,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反之,心输出量减少。

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心肌前负荷、心肌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三种。

①心肌前负荷:

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

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则心肌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反之,心肌前负荷减小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②心肌后负荷:

相当于大动脉血压。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动脉血压升高,心肌后负荷增大,心室射血受阻,引起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③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在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功能的内在特性,称为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

反之,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心肌收缩能力的大小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1)心率在一定范围内(40~180次/分),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反之,心输出量减少。

2)超出一定范围:

①心率过快时(>180次/min),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心舒期明显缩短,心室充盈血量不足,搏出量明显减少,使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减小,心输出量减少。

②心率过慢时(<40次/min),由于心舒期延长使心室充盈血量达到极限,心舒期的延长已不能进一步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心输出量仍然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