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09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docx

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

 

管理学导论

第一部分:

往年考试重点

说明: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其他的管理学教材很不同,它跟其他的管理学教材不一样、它不是按照那几项管理职能组织内容,刚刚开始看的时候会让你感觉很痛苦,会觉得它里面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很难找到条理。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放慢点速度,耐心、仔细地看看。

以下内容是课本目录,后面的★号表示重要程度,★号越多,表示越重要!

复习时,需要着重搞定它们;但是,为了考虑到今后的考试可能出现变动,其他内容同样不能忽视!

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

(1)

一、“跨世纪之争”问题的提出

(1)

二、基本假设(5)★★★

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7)★★★

四、文化激荡中的管理转型(10)★★

五、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13)★

六、抗霸权主义干扰(15)

七、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19)

八、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22)★

九、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24)

十、顺应管理多样性进行创新——方法论基础之一(27)★

十一、尊重历史语境开拓创新资源——方法论基础之二(29)★

十二、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方法论基础之三(31)★★★★★

第一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37)

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37)

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38)★

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47)★

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54)★

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61)

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61)★★★★★

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71)★★★★★

第三节韦伯的“管僚制理论”(80)★★★★

第三章管理思想文化激荡(86)

第一节管理程序学派(87)★★★★

第二节管理科学学派(98)★

第三节决策论学派(108)★★★★

第四节行为科学学派(121)★

第五节经验学派(134)★★

第四章管理知识爆炸(149)

第一节公司文化研究(150)★★

第二节战略管理

(1)(160)

第三节战略管理

(2)(171)

第四节流程再造(180)★★

第五节学习型组织(188)★★

第二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99)

第五章古代血缘宗法组织及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199)

第一节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00)

第二节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205)★★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发展与成熟(210)★

第六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1)(213)

第一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

(1)(213)★★★★★

第二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

(2)(221)★★★★★

第三节道家古代管理思想(228)★★

第七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2)(235)

第一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

(1)(235)★★

第二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

(2)(242)★★★

第三节墨家古代管理思想(247)★★

第八章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256)

第一节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256)

第二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形成(264)

第三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学派构成(271)★

结论管理谐协创新理论纲要(279)————【从这以后的可以不看】

一、方法论说明(279)

二、管理基本形式论(280)

三、管理概念论(285)

四、管理模式论(291)

五、管理谐协创新论(297)

第二部分:

课本重点内容归纳

说明:

本部分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往年考过、尤其是常考的内容,以及个人认为比较重要、以后可能考到的内容。

相关内容主要在名词解释、解答题、阅读理解题和综述题中考到。

复习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可以跟“名词解释大全”和“《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配合使用。

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

说明:

引论部分比较晦涩难懂,而且似乎难以找到条理,需要好好地耐心琢磨。

此部分是全书的出发点,有许多名词和概念,往往在名词解释中考到。

1、管理的时空连续性:

管理发展不隔裂空间的连接和时间的延续,实现管理的过去与现在、本土与外域的谐协。

2、社会转型伴随着管理转型,管理转型的核心是管理创新,对创新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方法的创新的要求,引出我们对转型时代管理创新方法论的讨论。

因此,我们从讨论“跨世纪之争”问题出发,提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与“管理嵌入社会文化”两个基本假设,剖析管理创新因文化激荡而面临的两项挑战,透视改革开放对管理创新所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本书的管理创新方法论。

(这是全书的思路)

一、“跨世纪之争”问题的提出(略)

二、基本假设

1、当代世界存在着两股社会转型

一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股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2、基本假设1:

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社会转型引发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支撑社会转型。

管理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同步是确保和加速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

3、基本假设2:

管理嵌入社会文化

管理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管理嵌入社会文化,亦即管理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会文化。

4、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即社会形态的转变,而管理转型,乃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因此,管理转型必然带来管理的目的、任务、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根本改变。

5、文化

广义文化概念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以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为基点,把文化界定为:

文化乃指世代积累和历史积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之总和。

本书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①物质层面——人类所创造的各类器物之总和;

②制度层面——人类所制定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经规范化或约定俗成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政治和法律形式,以及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话语、教育等之总和;

③精神层面——人类所创立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之总和。

其中,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本书在不作特殊声明时,仅以狭义文化为讨论对象,亦即只有文化的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才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讨论范围。

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

1、定义1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管理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地生活,强调平均与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定的目标。

2、定义2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协调地工作,强调效益与效率,达成以斗争、变革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外部竞争优势,实现预定的目标。

3、定义3未来知识社会管理

管理就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知识称之为管理知识。

四、文化激荡中的管理转型

1、所谓“文化激荡”,乃指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之总称。

文化激荡既可以出现在同一群体、地区、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群体、地区、民族、国家文化之间,还可以两者兼而有之。

2、文明或者代表人类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立;或者指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种文化所代表的进步状态,如中国封建文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等等。

3、管理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与延续剂,世界多元文明蕴涵着多元管理文化。

任何一种新文明的出现,其本身即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根植于新文化的管理思想的产生。

因为:

1)首先,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中,立即可以得到一个不证自明或者说是同语反复的命题:

新文明的建设意味着一种新文化的创造。

2)其次,历史上与社会转型相关的新文化的创建通常都仰仗文化激荡。

3)最后,从管理思想来看,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思想显然是建立在西方近代政治民主、经济自由和科学理性的文化根基之上,而中国至今仍缺乏完整独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4、发生在当代中国大地上的文化激荡的以下特征:

1)当代中国文化激荡是近代开始的文化激荡在新时期的延续,它具有内涵的深刻性与外延的广阔性。

2)中国文化从未中断,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参与文化激荡的重要方面。

3)当代中国文化激荡客观上存在着另一个参与方面——西方文化。

五、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

1、所谓专制式人治管理,就是指整个社会或该组织存在着一个权力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的意志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

2、中国古代起始于秦王朝的君主专制式人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皇帝至上观念。

第二,皇帝极欲与重罚主义。

六、抗霸权主义干扰

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要求人们合作并互相尊重。

它包含参与、联系,并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和谐地工作。

伙伴关系方式是通过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它不同于在当今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等级服从体制。

伙伴关系要求公平合理、意见一致、互利互惠、民主地参与决策;必须积极倾听,富有同情心的分担,相互支持,以促进共同兴旺发达。

它包容并追求把人们结为一体。

在伙伴关系的环境里人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有真诚的关怀和安全感。

真正的伙伴关系导致人人有权利并有条件实现自我。

七、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

我们的社会管理和管理转型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控制社会分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分化)的速度与力度,使其保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之内。

第二,如何保持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步发展,使这些本相关联的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政策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以避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之过度分裂。

八、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如下:

在继续保证中国社会的“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稳步地实现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的社会变革,避免文化激荡与改革开放可能引发的社会分化与分裂的速度加剧,以及由于这种加剧而可能产生的社会破坏力,加速中华新文明的建设。

九、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

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创新知识资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有效的创新方法。

管理创新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这就必然涉及到怎样对待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问题。

十、顺应管理多样性进行创新——方法论基础之一

1、中国社会管理的多样性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代,传统农业、现代工业的长期共存,临近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前瞻性要求,造就了今天中国社会管理的多样性现状。

2、知识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3、一种文明的永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若干条件:

第一,建立一种能不断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载体。

第二,建立一种能不断调整因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制度。

第三,建立一种面对外部世界激烈争斗而参与外部竞争以求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

4、以上这些条件必然发展为对管理学研究的微观与宏观要求:

第一,建立一种促进有效生产力载体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微观管理理论。

第二,建立一种不断保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宏观社会管理理论。

十一、尊重历史语境开拓创新资源——方法论基础之二

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就是一种带有管理哲学根基(如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等)和具体结构的管理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管理转型与管理创新时,还必须添加进创新方法成分。

十二、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方法论基础之三

1、管理谐协创新

所谓管理谐协创新,乃指由以下一组操作所组成的过程或方法。

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寻找诸极(可以是两极或更多极)。

极则泛指一切具有差异——从一般的“不同”直至“冲突”、“激烈对抗”之事物。

这里主要指用作管理创新的管理知识与实践。

第二,确指诸极,即明晰地界定各极的内涵、外延,发掘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联系。

这其中,特别要重视可能组成“对偶”者。

对于每一“对偶”,找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对、相反和互伴、互生关系。

第三,设计出为创新而整合诸极(诸极本身或诸极所包含的因素、基因等)的具体结构(称之为“整合结构”或“谐协结构”)。

所谓结构则是指诸极在经整合后而得到的管理创新中所处的地位和彼此间的联系。

第四,对所作创新进行严格的科学界定,并按一定标准,如“三个是否有利于”之“实用理性准则”、“以最小投入寻求最大产出”之“经济理性准则”,以及这些准则的具体分解来进行检验。

2、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

博采众说、把握多极、允中谐协、知权通变,具体含义如下:

1)博采众说:

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采集、了解和研究古今中外一切管理知识。

2)把握多极:

从所采众说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因素、基因(即“多极”),研究发掘各极可能依赖的文化根基。

3)允中谐协:

公平地对待各极,在“三个是否有利于”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沟通各极,统摄各极,相反相成、相对互补,以求谐协创新。

4)知权通变:

在谐协创新的诸多管理知识中,审时度势,根据文化差异和实际情况,以求通变和付诸实用。

3、长入法:

所谓“长入法”,乃指以一种管理知识为主,辅助地吸收其他管理知识,融合而达到管理创新的方法。

(代表:

“Z理论”)

4、重组法:

文化差异使许多管理知识不能被简单地搬用到另一国度,但把它们分割为各种基本要素后,不同知识中若干要素进行重组,往往可以创造出适用于新文化根基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我们把这种通过不同管理知识要素的重新组合而进行管理创新的做法,称之为“重组法”。

(代表: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TQC)

第一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说明:

这一篇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更是需要达到了然于胸、滚瓜烂熟、熟练运用的境界。

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

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

1、管理理论丛林:

当前来自学术界的研究和著作如洪水泛滥,由于众多学者对管理理论的广泛探索,先驱者和其他人的早期研究已发展成一片过于滋蔓的丛林。

第一,由于各种专家及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员都对“一个长期存在的管理领域”有了发现,所以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密不可穿的状况。

第二,管理理论丛林使改进管理成为可能,但是在管理改进带来巨大的社会潜力的同时,管理理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已经导致一场混乱的“丛林战”。

第三,应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清理,包括对不同学派进行分类,寻找出造成学派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清理丛林的建议。

2、“发现管理”或“管理的发现”的含义:

管理成为一种职业而出现专职管理人员阶层;有关管理的科学理论及管理知识学科的创立;管理知识的大量积累;管理在社会主要领域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

3、管理理论主要可以分为六大学派,它们是:

管理程序学派、经验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论学派、数理学派。

4、麦肯西(Mckinsey)的7S架构——策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作风(style)、人员(staff)、技能(skills)、共有价值观(shardvalues)。

5、管理思想:

所谓管理思想,就是来自于归纳和演绎推理,有广泛应用的系统化组织起来的知识,它们由假设、原则、规则、程序、方法等所组成,能指导和帮助管理者们分析、解释特定商业情景背后的内在原因,并预测其行为选择之结果。

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

1、德鲁克提出的“必须以工商管理为中心”三个理由:

1)首先,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

2)其次,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

3)最后,工商企业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

2、现代工商企业:

它有两个特点,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

3、有效生产力载体:

有效生产力载体是“有效”与“生产力载体”的整合,所谓生产力载体乃指一种经济组织,它能把不同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组织成一种现实生产力,并借助现实的生产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4、有效生产力载体就必须具有的两个特征:

第一,这种生产力载体应具有某种“内在协调机制”,即它所体现的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相适应与调节的关系(如少数人控股制)。

第二,这种生产力载体具有不断适应外部生产力发展而提升自身生产力水平,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内在协调机制”(如企业的创新机制)。

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

1、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就是指那种寄希望于利用交换的可能性获取利润的活动,也就是说那种建立在(表面上)和平地获取利润机遇上的活动。

2、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

具体地说,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依靠持续地、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表面上)和平的交换获取永不间断的利润的这样一种企业。

3、合理(或理性)即指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必须合乎经济理性,也就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

这意味着,或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大,或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小。

4、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存在着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在企业中合乎理性地使用资本和按资本主义方式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成为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

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的实质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等)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有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工人与雇主必须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

第二,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

第三,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蕴含着“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人的理性是以最小投入去寻求最大产出。

3、管理技术定义:

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4、科学管理模式:

泰罗认为“必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去发掘出“像工程的基本原理那样精确和清楚的规律”。

他明确提出,提高“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不在于收罗某些特殊的或非凡的人”,“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

5、科学管理原理:

在科学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除应把过去工人所有的传统知识进行汇集,制订规章制度、工作准则之外,还必须承担新的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第三,雇主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干;

第四,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上应共同承担职责,不应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

6、科学管理制度:

包括工时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任务管理制、“职能工长”监督方式、例外原则、成本会计法。

7、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工时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的正确方法和标准,不按工人的职位和工作等级,而根据工人做出的努力和工作效率来付酬,使不按正确方法和达不到标准的工人得到很低的工资。

具体地说,此项制度包括三个部分:

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差别计件确定不同工资;把钱给人而不是给职位。

(优点:

就是它能够迅速地清除所有低能的工人,吸收适合的工人来工作。

8、任务管理制:

每天给每一个工人都要分配一项具体的任务,并附有关于这项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详细书面指示以及确切的时限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工人获得特别高的工资,而超过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工人将获得一般的工资。

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1、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该书第一次把管理当作一种职业而从其他活动中独立出来,为企业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该书第一次把管理当作一门专业知识,提出了建立管理的一般理论,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

3)该书给出了管理的可操作式职能定义,并对各职能进行了详细讨论,为对管理做出具体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4)该书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法约尔的成就:

区别、分析及界定了各种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他开创了管理的职能学派(后来发展成“管理程序学派”),并澄清了高层管理人员中的混乱思想。

3、法约尔关于企业管理的六项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其中管理活动包括五项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指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5、管理原则:

法约尔把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条件称为管理原则。

①原则虽是组织维持健康与正常的某些条件,但原则代表的是一种尺度,原则是灵活的,使用原则时应当注意各种可变条件,其中特别是可能涉及到的人的因素。

②使用原则注意尺度,是很难掌握的艺术,它主要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智慧、经验和判断。

因而,由智慧、经验和判断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才能之一。

③管理原则因人而异,即不同管理人员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习惯使用的管理原则。

6、法约尔14大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它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

5)统一领导。

对于为了实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统一领导”不要与“统一指挥”相混淆,统一指挥不能没有统一领导,但统一指挥并不来源于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第三节韦伯的“管僚制理论”

1、“官僚制”又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

所谓“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就是因占有、选举、任命或依据继承接班的指派而拥有权威地位的组织最高首长,使用官僚组成一支管理人员队伍,实施合法的权力。

官僚的任命及职能实施则依据下述标准进行:

(1)官僚作为个人是自由的,仅仅涉及非个人的组织职责时才受权威的制约。

(2)官僚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

(3)官僚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4)官僚根据契约受命,即(原则上)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

(5)官僚是根据技术资格和技能,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检测而被录用,他们的任职是通过任命而不是通过选举。

(6)官僚领取固定薪水,一般都有领养老金的权利。

只有在一定情况下,雇主、特别是私营企业的雇主才有权中止他们的任命,而这些人则可以随时辞职。

工资主要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官阶等级分级,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职务的责任和任职所需具有的社会地位。

(7)部门现职应是官僚惟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职业。

(8)存在着官僚职业发展的机会。

存在着一套以资历或成就,或同时以这两个方面为依据的晋升制度。

官僚的晋升取决于上级的判断。

(9)官僚的工作与所有权完全分离,所有权与职位无联系,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己有。

(10)官僚的工作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