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208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docx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上册)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且()于水。

(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接触处炭化变黑。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生成了()、()。

(4)熄灭蜡烛,发现烛芯有一缕白烟飘出,立即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白烟能(),并将蜡烛()。

结论:

白烟的成分是()。

(二)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空气的探究: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结论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2-1-8)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1-9(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比分析图2-1-8、图2-1-9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

(),()。

(2)图2-1-8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图2-1-9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已检查气密性)

点燃酒精灯。

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将少量红磷平铺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前沿置于10ml刻度处,并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读取注射器活塞前沿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填序号

(4)若实验成功,则图2-1-9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前沿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2-1-9实验,你认为图2-1-8实验有何不足之处?

(回答一点即可)

 

4.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某课外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装置如图。

 

(1)红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目的是:

()。

(2)上述实验现象是: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集气瓶。

产生现象

的原因是(

)。

填字母序号

A:

集气瓶内外存在温度差。

B:

集气瓶内外存在液面差。

C:

集气瓶内的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四)制取氧气——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5.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分别量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3.将实验2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克。

4.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只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

向D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2、3证明:

氧化铁的()和()在反应的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评价>

(4)设计实验4的目的是:

(5)若实验4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结论:

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H2O2和MnO2制取并收集O2。

(1)仪器e的名称是:

()

 

(2)若用排空气发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

()添代号,装入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MnO2的作用是:

()。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缺少的仪器是(),实验完毕,发现大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检验O2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五)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

d:

()

 

(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

(3)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法,这是利用氧气()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的性质,采用()法收集。

(4)给大试管加热时,要先(),然后(),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6)实验完毕后,应先(),再(),其目的是()。

8.通过化学学习,大家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

电解水B:

分离空气

C:

加热高锰酸钾D:

分解过氧化氢

E:

()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甲”或“乙”。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装置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甲同学从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在用橡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并盖上()。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六)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10.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ClO3

580

KClO3、MnO2

(质量比1:

1)

350

KClO3、CuO

(质量比1:

1)

370

KClO3、Fe2O3

(质量比1:

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与实验

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反思>

(3)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不变;

(4)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5)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在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七)过滤

 

11.如图是某同学用来出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

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2)该图中有处错误,说明改正的方法:

(3)该同学在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场的两种可能的原因:

12.如图所示,

 

(1)写出玻璃仪器

(2)进行的是操作;

(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滤纸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液面。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除去杂质。

(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和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次操作。

 

(八)蒸馏

 

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2)水在中由液态变成气态,在中得到蒸馏水。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发生的是变化。

(3)在烧杯中装有冷水,它起的作用,使水蒸气冷凝为水。

(九)电解水

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a为极,实验开始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2)试管乙中收集的气体是,检验的方法是

试管甲中收集的气体是,将这两种气体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

水是由和组成的。

(4)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5)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在实验开始时甲、乙两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

(填“大”或“小”)

(拓展)氢气的性质

15.

 

如图,小雨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火焰,将干燥的冷烧杯倒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据此,她总结出氢气的一条性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该性质决定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其优点是:

(写一点)

(十)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6.李阳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生成。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成蓝色;CO有毒。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

(2)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气体生成,证明李阳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阳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原因二:

反应C+2CuO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装置。

17.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

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写化学式,下同)也参加反应。

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该采取何种措施?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

要想使进入试管B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十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18.如图A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你回答:

(1)a仪器的名称为。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小雪同学按图A方式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溶液未出现浑浊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4)为了制取方便,小聪同学设计了如图B、C、D三种改进装置,你认为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填序号)

 

19.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

的名称: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

(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填“b”或“c”)相连;

(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拓展)制取气体的装置

20.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关闭A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A所示,则A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或“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若用A、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B、D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D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若用B、E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试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

(4)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成为氨水。

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你认为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选择

(填字母序号),原因是。

(十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

21.如图的A、B、C、D四种物质,根据所发生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几处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B处;

C处;D处。

(2)写出A、B、C、D四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处。

B处。

C处。

D处。

(3)在D处实验后,再进行点燃操作的原因是。

2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目的是,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装置D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3)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此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证明一氧化碳有

性。

(4)根据本实验,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

,这是利用了物质的性。

(十三)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3.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如图1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24.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型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

温度降低B:

氧气耗尽

C:

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2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和;

<交流探讨>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空气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十四)探究甲烷燃烧生成的产物:

26.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

提示:

Fe2O3红棕色粉末,Fe粉黑色

<提出问题>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

二氧化碳、水

乙:

一氧化碳、水

丙:

氨气、二氧化碳、水

丁: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实验中用纯净氧气而不是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棕色粉末变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和。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