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545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docx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2015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è)扭称(chēng)心如意

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 (qiào)

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

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

【答案】:

D

【解析】:

A选项“称心如意”的“称”读音错误,应为“chèn”;B选项“瞭望哨”的“瞭”读音错误,应为“liào”;C选项“哈蜜瓜”的“蜜”字形错误,应为“密”。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语文最基本的能力——识记,能力层级为A。

错误项中,“称”的读音犯了前后鼻音和音调两种错误,“瞭”的读音容易与方言混淆,“蜜”容易令人误以为是指瓜甜,但事实上“哈密”是一个地名。

整体难度较低。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闪亮。

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答案】:

B

【解析】:

B选项“高妙”意为高明巧妙,美善之至,不能用来形容色彩,因此错误。

A选项“施行”指方针政策等从某一天发生效力,与前文的“即日起”相搭配;C选项“风生水起”用来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可用来形容自驾游活动开展得蓬勃;D选项“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与句中优惠活动多的句意相符。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词语和成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A。

四个句子的加点词都不是生僻词汇,均为生活中的常见常用词,难度较低。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

1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2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3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4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5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

【答案】:

C

【解析】:

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表达应用中的语序排列,能力层级为E。

考生在该类型题目中常用的关联词法等在本题中无法运用,应更多地关注语句中的逻辑顺序,难度适中。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4-6题。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它富含民众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代表着技艺的精华,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

“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目的在于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具体而言,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和人文内涵。

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审美意趣。

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始于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各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农业耕作所需要的犁、耙、锄,饮食起居所需的陶罐、簸箕、箩筐,交通运输所需要的担、船、轿,以及织锦、染布、造纸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都留下了手工艺的印记。

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手工艺门类越来越齐全。

至明清时期,一方面继承了宋代“巧夺天工”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受西方科技知识的影响,不仅手工艺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而且各种物品造型精致,装饰繁缛,极具艺术效果,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由此可知,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的各个环节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由最初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要到后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

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

木雕、石雕、玉雕、泥塑、面塑给人以美的愉悦,剪纸、刻纸、皮影、年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手工艺和手工艺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艺术、信仰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

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

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融入百姓生活,适应社会变迁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传统技艺存在的土壤,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有删改)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传统技艺”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技艺是采用天然原材料、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生产技术。

B.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环节、由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到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由低到高的生产技术。

C.传统技艺是人们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

D.传统技艺是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的生产技术。

【答案】:

A

【解析】:

第三段原文为“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而选项中并无“一般”。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难度较低。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传统技艺传承价值的一项是(3分)

A.农业生产中的犁、耙、锄等工具的利用

B.日常生活中的陶器、竹器等物品的制作

C.社会行业中的造纸、印刷、染织等手工艺

D.民俗文化中的剪纸、皮影、年画等艺术的创作

【答案】:

A

【解析】:

原文体现传统技艺传承的是第五段,而A选项是第四段手工艺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能力层级为C,稍加注意就能找出,难度较低。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的途径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除了生产性保护以外,还可以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

(5分)

【答案】:

(1)①使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②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传统技艺传化为文化产品。

(2)略

【解析】:

第一问的答案可从第二段找出。

第二问举出其他相关例子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能力层级为C,第一问答案比较明显,难度不大,第二问举例需要相关常识,难度适中。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

何巫之祸至此也!

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天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

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

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

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

症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

“容”结合语境翻译为“面容,容貌”,而B选项也可用词性进行判别,“容”为名词,故“容纳”不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如“恚”见于“忿恚尉”(《陈涉世家》),能力层级为B。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答案】:

C

【解析】:

通过“无富贵贫贱”可以排除B、D两个选项,“责”“信”均为动词,故A选项中“不责其报信”不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难度适中,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在文言文原文的理解上结合文言文断句知识来解答,可采用排除法快速解题。

能力层级为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

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

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

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答案】:

A

【解析】:

“学者”为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而原句中为“故或旷数郡”后求良医而不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理解及筛选,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大致内容,还要理解原句中关键词语。

能力层级为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5分)

【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解析】:

本题注意“是”古今异义,这里为“这”,“且”译为“将要”,“卒”译为“最终”。

此外注意直译。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能力层级为B。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5分)

【答案】: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解析】:

本题注意“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均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注意语序。

“重币”“师”为动词,翻译为“携带重金”“拜……为师”。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能力层级为B。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4分)

【答案】: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休闲自得的心情。

“插”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峰陡峭、挺拔。

【解析】:

前两句勾勒出作者“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时的画卷,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后一问为炼字题,“插”为动词,有尖锐之感,诗中是山峰映在水中的意思,这更突显了山峰的尖峭、挺拔。

【点评】:

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层级为D。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

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4分)

【答案】:

“悬崖”指倒映在水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这里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撑起竹篙时,江面荡起涟漪,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而变得散乱。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由前句“仔细乱篙撑处”可以看出诗人在观看竹篙插入江水时的景象,“悬崖”“崩坼”的意义均与山峰有关,“崩”为“崩塌”,水中的“悬崖”倒映在水中陡峭的山景,“坼”为裂开,指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江水的涟漪而变得散乱。

【点评】:

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D。

12.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⑵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答案】:

(1)策扶老以流憩

(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本题考查积累,注意正确书写。

【点评】:

本题侧重识记与理解,难度较低,能力层级A。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

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

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

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

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

“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

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的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

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

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

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

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

“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

宋代勇说:

“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

  宋代勇的女儿是这样留言的:

“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

”郭光元儿子:

“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

”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

“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

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

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

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910米。

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

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1958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

”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60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

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13.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2分)

【答案】:

⑴既表现沙海中甘森的明显、清晰,又突出沙海中甘森的令人难以置信。

【解析】:

“醒目”即“明显、清晰”;“海市蜃楼”本指不存在而红顶房子真是存在即“让人难以置信”,强调作者对甘森的前后感受。

【点评】:

本题为句子含义变形问法,难度较低,结合文章第二段即可得出答案,能力层级B。

14.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

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5分)

【答案】:

途中自然景象的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的生机勃勃。

衬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主旨。

【解析】:

“路途中”即第一段描写内容,“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等可见“单调荒凉”;“到达后”的景象即第三段描写内容,挺拔的白杨树,蔬菜大棚里的各种蔬菜等可以概括出“生机勃勃”。

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从途中的“昏昏欲睡”到超乎想象、惊叹凸显了情感变化;以沿途景象衬托甘森景象,以此突出主旨。

【点评】:

侧重文章内容概括、手法及效果分析,难度适中,能力层级B。

15.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

(4分)

【答案】:

远离市镇,社会依托条件差;海拔高,风沙大,自然条件艰苦。

由初建油田时条件恶劣的荒漠,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沙海绿岛—石油人的“新家园”。

【解析】:

综合9、10、12段即可概括出答案。

【点评】:

本题侧重考察概括能力,找对答题区域即可概括出答案,难度较低,能力层级C。

16.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1)为了表现并赞扬甘森石油人的精神风貌。

(2)写出了甘森石油人及其家属懂得爱与亲情,有家庭幸福感与责任感。

(3)写出了甘森石油人及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解析】:

留言体现的是家人的关心、惦念、牵挂。

从侧面写油田建设者们远离家乡投身祖国建设突显出奋斗、奉献精神以此表达对其精神的赞扬。

【点评】:

本题侧重考察作用,从句子本身含义并结合主题理解,难度较大,能力层级C。

17.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分)

【答案】:

(1)点题

   

(2)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甜美生活。

(3)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它寄寓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

【解析】:

结尾点题。

理解结尾句含义,重点理解“味道甜”和“味道美”的深沉含义,因辛勤劳动而珍贵,而“甜”不单的是西红柿更有甘森石油人的生活;“美”的不仅是味道更有石油人的精神、品德。

【点题】:

本题侧重考察文章主旨,思考、探究作品意义,难度较大,能力层级F。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l4分)

18.下面一段话中的三个小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4分)

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

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

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

(只填序号)(2分)

病句改为:

(2分)

【答案】有语病的句子是③

针对语病的修改:

将“书写”改为“留有”

【解析】“书写……石刻”动宾搭配不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表达应用中的语病题,能力层级为E。

搭配不当是语病中的常见问题,要选出③非常简单,但如何修改稍有难度。

19.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

要求:

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5分)

【答案】:

男孩在草地、运动场和娱乐场时,均运动三十分钟左右,时间稍多于原地休息;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时则反之。

女孩在以上所有场地中进行运动的时间都少于原地休息时间。

【解析】:

将图表转换为文字时,图表中的儿童性别、场地、时间都应该关注,这样才能做到内容完整、概括准确。

同时还要注意字数,不能超过80字。

【点评】:

本题属于表达应用中的图文转换题,能力层级为E。

图表中需注意的要素较多,难度稍难。

20.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

小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

内在的念头:

“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高兴,

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

“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

偏僻的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

百合说:

“我会开花,。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