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784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在( B )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北京人遗址

2.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D )

A.“推恩”B.“无为”

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D )

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空格内应填入( D )

A.三国五代B.隋五代C.隋元D.三国元

5.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

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B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资治通鉴》

6.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指的是( D )

A.实行重本抑末政策B.禁止开展对外贸易

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C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8.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 C )

A.民主、共和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D.民族、民权、民生

9.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这个学校是( C )

A.京师大学堂B.时务学堂C.黄埔军校D.京师同文馆

10.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A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1.“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B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

12.“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

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C )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13.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C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木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4.人类文明最早在大江大河流域产生,其中在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 A )

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

15.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A )

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1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 B )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三权分立

17.《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

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这是因为该法典( C )

A.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高度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

18.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C )

A.大化改新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农奴制改革

19.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C )

A.工业化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 B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D.中途岛海战

21.手机聊天、扫二维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D )

A.生物技术的进步B.航天技术的运用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信息技术的发展

22.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湖南省博物馆专场,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辛追墓T形帛画的精彩内容。

该文物出土于( A )

A.长沙马王堆B.宁乡炭河里C.安阳殷墟D.澧县城头山

 

23.北宋时著名的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是( A )

A.岳麓书院B.石鼓书院C.白鹿洞书院D.应天府书院

24.左宗棠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贡献是( C )

A.创建湘军B.献身变法C.收复新疆D.再造民国

25.因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我省新化籍志愿军战士是( B )

A.雷锋B.罗盛教C.陈天华D.邱少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第55、58题各12分,第56、57题各13分,共50分)

26.曾经辉煌,令人神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

杜甫《忆昔》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

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3)图一、图二的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

材料四: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4)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统一全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统一文字。

(2)加强君主专制,提高行政效率;开元盛世。

(3)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人手;南方的自然条件较好。

 

27.“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

清朝统治者认识到:

(西方侵略者)“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摘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

为此清朝统治者开展了什么自救行动?

随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采取过什么行动?

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时,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举国欢庆。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辞,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改编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处“五星红旗升起”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相继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主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改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简要说明新世纪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何显著变化。

【答案】

(1)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新中国的成立;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8.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

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所述“转折”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

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法两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不仅给欧洲,而且给全世界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使人类先后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一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

“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3)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

“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4)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答案】

(1)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英国:

《权利法案》、法国:

《人权宣言》;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3)背景:

一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新旧交替”: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原因:

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会永远发挥作用。

(1)青年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有何考虑?

(2)马克思、恩格斯在哪部著作里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在“砥砺前行”

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材料三: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

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

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答案】

(1)为人类谋幸福。

(2)《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3)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4)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的高尚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