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877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一大联考

2018—2019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历史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殷、周相比,明显地表现为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

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增强

C.等级观念趋于瓦解

D.冶铜技术的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礼乐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而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王室之器物减少,诸侯之器物增多,这说明地方诸侯势力的增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所造王室和诸侯之器物的变化,官营手工业并未衰落;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地方势力的增强,依据材料无法的出春秋时期诸侯青铜器物的使用规格超过了王室,不能体现等级观念趋于瓦解;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所造王室和诸侯之器物的变化,并未涉及冶铜技术的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

秦始皇的举措意在

A.恢复传统官制

B.减少决策失误

C.强化专制统治

D.完善中枢机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秦代丞相制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代设立丞相,左、右丞相相互牵制,分割相权,丞相不世袭有任期,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国家权力更加集中,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恢复传统官职不是秦始皇此举的目的;B选项错误,朝议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这也不是秦始皇此举的主要目的;D选项错误,完善中央机构不是秦始皇设置丞相制度的主要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摩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工具的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适时耕作和因时因土耕作,并未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不只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还有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

这一变化

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

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

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依据材料可知,北魏中后期之前,工商业地位较低,而在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一变化说明北魏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魏中后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社会地位高低与工商业发展好坏没有必然联系;B选项错误,北魏的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扩大了北魏的统治基础;D选项错误,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民族融合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这说明

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

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

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

依据材料可知,自汉、魏至隋,地方选官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地方权力缩小,中央政府逐渐掌握任命地方官吏的权力,这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官员素质优劣没有必然联系;B选项错误,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行政效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C选项错误,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官僚机构膨胀没有必然联系。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下图(图片略)是宋人所绘的《盘车图》(部分),刻画了在依山近道的小酒店杏黄旗迎风飘扬、顾客络绎不绝的景象。

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商业宣传开始出现

C.集市贸易较快发展

D.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的商业发展情况。

依据材料可知,在远离繁华市区的依山近道的小酒店顾客都络绎不绝,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较为繁荣,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小酒店开始利用杏黄旗进行商业宣传;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小酒店依山近道而建,不是在集市中建立;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宋代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被打破。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依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认为“国”是政府和朝廷,“天下”是指本国版图内居住的民族和老百姓,“保国”是统治者的责任,而“保天下”无论贵贱每个人都有责任,因此这体现了顾炎武具有民族思想,故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批判传统儒学;C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把读书与当前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反对空谈义理,死读经书,与材料内容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反对君主专制。

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8.据统计,1844年,在上海先后设立的英国和美国的洋行已有11家,1854年,激增至120多家。

这一状况

A.表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B.使得自然经济快速瓦解

C.利于中国民众生活提高

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

依据所学可知,洋行是近代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从事出口、入口及转口商品的商业组织,也是列强进行商品输出的重要场所,洋行数量的增多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行的出现并未使自然经济快速瓦解;C选项错误,民众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有关,洋行的增多没有提高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D选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与从事商业活动的洋行增多并无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

清政府则采用“谋土一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

这反映了

A.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

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

C.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

D.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

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走向近代化,而清政府军制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这反映了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日本军制的改革,但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日本军制改革已经完成;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近代科技,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影响了中国军事;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高官雇佣幕僚为其出谋划策,无法体现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

这一过程中

A.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

B.资产阶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C.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D.中西合璧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依据材料可知,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意味着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这体现了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意味着向西方学习程度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丧失,最后被彻底否定,并未走向复兴;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并不占主导地位;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早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大都意识到:

“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

”这说明早期中共领导人

A.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试图改变广大农民贫苦现状

C.具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

”可知早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对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意义,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早期中共革命领导人认识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当时革命工作的重心是领导工人运动,并未试图改变广大农民的贫苦现状;C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的思想,早期中共革命主要仿效俄国革命的模式,主张“城市中心论”,发动工人运动,并未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选项错误,早期中共革命主要搞工人运动,主张“城市中心论”,并未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

上述精神的贯彻

A.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定经济纲领保证军需民用,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为持久地抗日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制定经济纲领,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受到限制,没有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的环境;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选项错误,国民党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对国统区经济发展有影响,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小。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走向国际外交舞台的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因此这一会议的初衷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初衷;C选项错误,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初衷;D选项错误,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初衷。

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14.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这一举措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B.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

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2月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之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C选项错误,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提出时间是1987年,不是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选项错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不是1985年。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

万人)统计表。

据此可知,我国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措施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D.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2013-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数相对稳定,两者都有较大规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我国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未涉及高校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6.有学者说:

“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尽可能的派各种各样的用场。

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苏格拉底

A.为人们确立行为规范

B.深受宗教审判者压制

C.思想影响的深远持久

D.为雅典赢得广泛声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

依据材料“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尽可能的派各种各样的用场······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

”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苏格拉底思想的深远持久影响,并未体现苏格拉底为人们确立了行为规范;B选项错误,苏格拉底受到宗教审判者的压制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苏格拉底为雅典赢得了声誉。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7.下表为《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部分内容。

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保有原始公社遗俗

B.包含了神权迷信

C.所定刑罚野蛮残酷

D.摒弃了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

依据材料可知,这些法律条款中对于犯罪的处罚野蛮残酷,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处罚来源于遗留的原始公社习俗;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神权和迷信;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刑法残酷,并未体现出《十二铜表法》摈弃了伦理道德。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

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鼓励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为其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9.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

“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

”这里的“新方法”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伽利略的科学贡献。

依据材料可知,伽利略总结的是他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新方法”是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这部书出版于伽利略之前;C选项错误,伽利略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不主张假说论证;D选项错误,伽利略并未证明哥白尼“日心说”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

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

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居主导地位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政治。

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议会的压力下成立贸易局、收回赏赐、削减军队,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受制于议会,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受到议会制约,但是还保留行政权,议会尚未居于主导地位;C选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但这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说明国王的军权受到议会限制,军权并不附属于国王。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1.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

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明确行动纲领

B.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占多数

C.哲学理论左右启蒙运动进程

D.自然科学进步推动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思想的影响扩大,人们对宗教的态度由怀疑论发展为自由神论再到无神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因此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启蒙运动有明确的行动纲领;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所占的数量如何;C选项错误,哲学理论只是影响着启蒙运动的进行,并非起决定性的“左右”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2.为1874—1900年英、美、法、德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

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

B.资本主义世界多中心格局已形成

C.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

D.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征。

依据表格信息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两国工业增速放缓,而法德两国工业增速加快;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虽然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并未形成多中心格局;C选项正确,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德两国工业增速较快并超过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D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法国工业年平均增涨率上升,无法得出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3.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布尔什维克实行粮食征集制,并进一步地把对粮食的征集变成了对所有食品的征集。

这一时期是

A.国内战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德军入侵时期

D.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依据材料“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布尔什维克实行粮食征集制,并进一步地把对粮食的征集变成了对所有食品的征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18-1921年之间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一时期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错误,德军入侵苏联的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期间实行粮食义务交售制,国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4.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承认,朝鲜是美国与共产主义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美国在亚洲能否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

这一言论表明

A.共产主义势力壮大威胁美国利益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蓄谋已久

C.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对抗的产物

D.亚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新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认为朝鲜是两大阵营斗争的战场,这场战斗决定了美国是否能在亚洲取得胜利,这表明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对抗的产物,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共产主义势力的壮大威胁到美国的利益;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蓄谋已久;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朝鲜问题,并未体现亚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新中心。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2014年北京APEC会议指出,过去25年,APEC成员经济体平均实施关税降低超过10个百分点,推动区域内贸易额和区域总贸易额提升7倍。

这说明APEC的成立

A.使成员国间贸易壁垒消除

B.得益于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受到其他经济组织的欢迎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

依据材料可知,APEC使成员经济体平均实施的关税降低,推动了区域内贸易额和区域总贸易额提升,这说明APEC的成立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APEC成员经济体平均实施的关税降低,但不等于成员国间贸易壁垒消除;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APEC的成立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并非经济一体化推动了APEC的成立;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其他经济组织对APEC的态度。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学在明代有所发展,绝大部分的史书是正德以后的私人著述,并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史学家,如郑晓、王世贞等。

官修的书籍,据《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200多部,其中以明朝前期为多。

私人著述无确切统计数字,仅以文集而言,著录于《千顷堂书目》者,达5000余人的别集。

史书体裁相当完备如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志书、舆图、类书、丛书等,无所不有。

在卷帙浩繁的各种著述中,有记一代者,有记一朝者,有记一事者,有记一地者,有记一官府机构及其职掌者,有记一人者,包含着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料。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以救亡图存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通过对封建旧史学体系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新史学理论及方法的消化吸收,逐步摆脱了传统史学的模式而不断走向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体系的研究方法,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时代要求,也为“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