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088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课时综合

1.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2.张老师讲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时欲展示下列四幅图片,如按重大成就出现的时序展示,最后展示的一幅应是()

3.《后汉书》中记载: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有(  )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铁犁牛耕 ③精耕细作 ④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

耙:

碎土,平地;耔:

培土)(  )

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盐铁论·水旱》说:

“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6.下面画像选取自甘肃嘉峪关魏晋墓中的《耕耱图》。

此画像(  )

A.展示出当时农民劳作艰辛

B.说明男耕女织分工已形成

C.表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反映出农业耕作技术成熟

7.《荀子·富国》中记载:

“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生产力水平高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8.《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9.“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10.“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1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1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B.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D.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前提

1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14.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

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5.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16.阅读材料:

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种耕作方式?

最早出现于何时?

有何历史意义?

(2)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和图四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历朝皇帝每年春天都要举行春耕仪式说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地位?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18.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

《春日田园杂兴》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秋日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

注:

“钟”:

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核”指米麦的粗屑。

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收入两钟粮,就得忍痛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

请回答: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4)据你看来,作者写作此诗的用意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

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形态的利与弊?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

——《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

21.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

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

(比如:

瑞雪兆丰年)

(3)简述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23.阅读下列图片:

图1:

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

图2:

2011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郞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请回答:

(1)材料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

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答案解析

1.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注意题眼“核心信息”。

农耕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图片体现了皇帝重视农业,奉行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故选C项;A、B、D三项虽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认识,但都不能体现“核心信息”,故排除。

2.B

【解析】曲辕犁于唐代出现;水转风车出现于宋代;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耧车出现于汉代。

所以正确答案为B。

3.A

【解析】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材料中显示的选择项重点是②③项,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学生注意归纳。

4.A

【解析】“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③④。

5.C

【解析】“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是说当时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D项错误。

6.C

【解析】图片展示的是农民耕作的场景,无法反映是否艰辛,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在春秋战国小农经济形成的时候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耕耱图》反映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强调耙、耱的目的就是要把土块弄碎,在地面形成一层松软的土层,尽可能地减少水分蒸发,起保墒防旱作用,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农业耕作技术是否成熟,故D项错误。

7.D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努力增加土地肥力。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目的,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故B项错误;材料与“女织”无关,故C项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8.D

【解析】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和“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9.B

【解析】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10.A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技术的变革和创新,D项只是总结材料的现象没有反映实质。

农业技术的进步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改进。

11.D

【解析】A项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B项为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表现,C项符合明清农业发展史实。

由于重农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由此可判断D项观点错误,故D项为最佳答案。

12.A

【解析】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项符合自然经济的特点,B项所说内容属于土地制度,C项讲的是耕作方式,都与题干要求不符,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3.C

【解析】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

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

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

14.C

【解析】“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映射了农民生活的拮据,故A项错误;民谣没有体现农业和其他经济的比例问题,故B项错误;“筛麦子,磨面面”“公鸡”“母鸡”“鸭子”都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

15.A

【解析】题干的信息是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并斥其懒惰。

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故A项正确。

16. 

(1)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

意义:

铁制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3)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地位:

在我国古代,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等知识。

(1)题根据图片“铁犁”和“牛耕”推知。

(2)题根据图片推断是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7.

(1)牛耕技术。

(2)材料三。

观点:

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第

(1)问据“指之桑条以贯其鼻”理解。

(2)问的解答首先应当明确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小农的生活处境,然后结合材料相印证即可。

第(3)问从农具、技术、水利、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虑。

18.

(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轮作。

(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

(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政治改革,关注民生的重民情怀等。

【解析】前三问解题的关键,首先是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所学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状况解答即可。

第(4)问从小农的生活景况到站在作者立场上假想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景况进行归纳。

19.

(1)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

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利:

①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弊:

①比较脆弱,具有封闭性、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②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

(1)问根据图示和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以答出。

(2)问小农经济的特点属于记忆内容。

第(3)问从利弊两个方面去思考。

20.

(1)特点:

十分脆弱。

原因:

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国家赋税的沉重;自然灾害。

(2)政策:

扶助、稳定小农经济。

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回答问题要紧扣材料,做到论从史出,不能照搬教材知识。

(1)问综合三则材料,把握材料主旨是小农经济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2)问阅读材料可知,封建国家采取了“稳定小农”的政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目的。

21. 

(1)图1:

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2:

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3:

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4:

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解析】 本题以民俗风情为切入点,考查小农经济的有关知识及与此有关的文化常识,现实感较强,根据生活常识及课本关于小农经济的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22.

(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3)有利因素:

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

不利因素: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

【解析】 

(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二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然后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2)问可从材料二、三中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3)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因素。

23.

(1)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

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3)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合家团聚,儿孙满堂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小农经济。

(1)

(2)问在充分阅读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第(3)问要注意此处的“和谐社会”即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