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55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编号

127201018

鉴定编号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

 

鉴定证书

 

项目名称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

完成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鉴定形式专家会议评议

鉴定日期2004年3月25日

鉴定批准日期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项目立项、调研、任务及完成情况

(填表说明①:

本鉴定证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受理并组织专家鉴定以后提供给项目完成单位的正式文件,作为项目完成单位和有关人员在评定职称、申报奖项等的依据。

由项目完成单位按照要求先行填写,填写必须实事求是,最后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审定认可,加盖中心公章有效。

本栏要求说明关于项目本身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来源、立项前国内外相关背景的调研、批准立项所下达的任务及任务完成情况)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是2000年教育部实施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7201018)。

由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所高校共同主持完成。

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的高潮。

特别是19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教科文大会更以《教育与未来》作为主题,深入讨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问题,在教育理念、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促进了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改革。

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4年教育部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于20世纪末顺利完成。

2000年1月,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计划”取得重大成功的基础上,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金融学作为一门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学科,在教育部实施的两大教改工程中,都被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

在“面向21世纪计划”课题中,金融学教改项目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9所大学共同承担,主要研究了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要求等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中国更深度地融入国际社会的新形势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一流金融人才的特殊需求,本项目在更高层面上进行了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了上一课题结项以来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生的新变化与面临的新形势和客观要求,科学确定了金融学学科发展的定位,以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为重点,着力研究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

致力于如何建设一流金融学科,体现国内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领先水平和办学特色,加快培养在经济全球趋势下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一流金融人才。

本项目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后,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指导下,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个项目主持单位以各校金融学专业教师为主体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40位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调研分析,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同时,四个项目主持单位的全体教师和各学历层次的学生踊跃参与研讨并投入到教改实践之中。

除四所项目主持高校外,国内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项目的研究,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项目组先后召开了5次较大型的研讨会议和10余次小型研讨会,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教改实践活动,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

已经出版了集聚50多位专家学者最新成果的研究专著《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编写出版了新增主干课程《金融学》、《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中介学》等5本教材,发表了有关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论文32篇。

与此同时,四所项目主持单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特别是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实际部门的密切合作、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联合培养、课程体系调整与实施、教材建设与使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项目成果创新点、实践情况及推广价值说明

(填表说明②本栏须说明:

1.项目研究和实践的创新点,包括内容、方法和成果的创新;2.项目研究过程及结束后,运用项目研究成果的实践情况;3.项目成果在相关学科、专业或学校的积极影响及推广价值。

1.项目研究内容、成果和方法的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了2000年以来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背景、客观要求及其对未来金融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分析了中国金融学科特别是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的最新发展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学专业发展的各种理论与观点的辨析,从理论和国内外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在比较了国内外金融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近年来我国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变化对金融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一流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模式;分析了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方面的历史使命和特殊重要性,重点研究了一流金融学科的科学定位及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问题;对我国改革以来金融学专业各层次的课程设置和演变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研究了国外若干著名大学不同学历层次课程设置的异同及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学科各学历层次的课程设置问题,对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课程设置的特色和国际化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方案;对金融学专业在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相应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进一步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本项目采用了国内比较与国外借鉴相结合、调查研究与理论研讨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项目研究的创新:

①首次对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集中研究,为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持开辟了一条可行途径,并通过一流学科的示范带动效应,大幅度提高我国金融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使中国金融学科快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论证了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方面的历史使命和特殊重要性。

③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经济学院”和“商学院”两种模式及我国金融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学科进行了科学定位。

④明确了金融人才培养的分层次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⑤设计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教改实践,实现教改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显著效果。

2.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和实践情况:

本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边研究边实践。

在项目研究中四所主持高校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确定了更加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改革并调整了各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实施了精品课程计划,全面加强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李健教授主持的《货币银行学》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课程”,陈国进教授主持建设的《货币金融学》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中美金融教学实践项目”,中央财经大学的“中法教育合作项目”、“中澳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合作培养项目”,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与实际部门的联合培养项目等,深受学生欢迎;四所高校都同步启动了本校的教学名师工程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03年教育部首批教学名师评选中,项目组成员李健教授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扩展,国外的高水平教师和国内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学的人数和次数迅速增加,同时有更多的教师出国进修和参与国内交流;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项目研究成果的影响与推广价值: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四所项目主持高校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金融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等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共有4500余学生直接从中受益,受到了项目组所在单位师生们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而且在参与项目讨论的20余所相关高校中得到推广应用,例如参照项目研究成果修订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采用新编教材等;此外,项目研究的成果公开发表或出版以后,受到国内外各有关高校金融学科的高度重视和认同,对国内金融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项目成果文件目录

(填表说明③

本栏须列出经过整理编目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所有文件目录,相关文件必须规范、整洁,便于查询。

1.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报告》。

2.出版了项目研究专著:

《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王广谦、张亦春、姜波克、陈雨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发表项目研究论文32篇:

(1)《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中收录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18篇;

(2)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4篇:

①张亦春、蒋锋:

“21世纪对我国金融学教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6月;

②张亦春、蒋锋:

“论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教材建设问题”,《吉林农村金融》,2001年第5期;

③张亦春、蒋锋: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挑战”,《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④张亦春、蒋锋:

“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⑤陈善昂:

“金融学教育中外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增刊;

⑥王广谦:

“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2期;

⑦王广谦:

“加快金融中介课程建设,完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8期;

⑧贺培:

“防范金融风险需从教育入手”,《金融时报》,1999年3月17日;

⑨贺培:

“外语授课的必要性及基础条件”,《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0期;

⑩李健:

“名师的标准,执教的范式”,《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9期;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理论教研室: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复合式、全程型、多元化”,《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计金标:

“为教学名师喝彩”,《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10期;

李海平:

“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年第9期;

葛仁霞:

“浅论我国金融学教育教学的市场取向”,《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

4.出版了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

①《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②《金融中介学》,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③《金融工程学》,郑振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④《投资学》,刘红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⑤《公司理财》,陈雨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5.在教改实践中有2门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2项教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①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主持建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课程的网址是:

②厦门大学陈国进教授主持建设的《货币金融学》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③教改成果中有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6.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1人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部级教学名师:

在2003年教育部首批教学名师评选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李健教授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专家鉴定意见

(填表说明④本栏不要求项目组填写)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

127201018),由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完成。

该项目致力于如何建设一流金融学科,如何加快培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一流金融人才,对新世纪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客观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研究的起点高、定位准确、有前瞻性。

在此基础上,以我国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建设为重点,着力研究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转变;深入比较分析了国外著名大学不同学历层次的培养方法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了20多年来中国金融学科特别是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各层次教育教学的发展演变;对金融学专业发展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对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及特色、各学历层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该成果的创新之处是,在学科建设上很好地把宏观金融教学与微观金融教学、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结合起来,确立了二者结合的联结点,为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该项目的另一重要特点是:

项目研究单位在教改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成效显著的教改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完善,确定了更加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各学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调整了各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施了精品课程计划、名师工程计划、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

项目研究专著《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汇集了我国50多位金融专家学者对学科建设的最新思考,代表了我国目前金融学科建设研究的领先水平。

项目组编写的5本新编主干课程教材具有前沿性、适用性、创新性。

《项目研究报告》综合反映了该项目研究的组织过程、取得的教改研究及实践成果,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份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建议:

研究报告更加强调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金融强国中的作用;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求大同,突特色,寻求金融学科和人才培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金融文化教育。

希望四所项目主持高校在结项后仍然及时关注金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申请书的各项任务,项目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一致通过鉴定,并认为是一项高水平的、具有战略性的优秀研究成果。

专家委员会认为,以王广谦教授为总负责人的项目组为金融教育教学改革与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年月日

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填表说明⑤

本栏不要求项目组填写)

 

主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项目完成单位情况(项目完成单位填写,与鉴定申请表一致)

序号

单位名称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编

1

中央财经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100081

2

厦门大学

教育部

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361005

3

复旦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200433

4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项目完成人情况(项目完成单位填写,与鉴定申请表一致)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在成果中的作用

1

王广谦

49

校长/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

主持人、主要研究人员

2

张亦春

70

所长/教授

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

主持人、主要研究人员

3

姜波克

49

常务副院长/教授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主持人、主要研究人员

4

陈雨露

38

院长/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主持人、主要研究人员

5

史建平

42

院长/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研究人员

6

郑振龙

38

副院长/教授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研究人员

7

刘红忠

38

主任/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主要研究人员

8

庄毓敏

42

主任/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

主要研究人员

9

李健

50

主任/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

主要研究人员

鉴定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鉴定职务

签名

1

曾康霖

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主任委员

2

江其务

所长/教授

金融学

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

委员

3

白钦先

所长/教授

金融学

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委员

4

宋逢明

主任/教授

金融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委员

5

马君潞

副院长/教授

金融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委员

6

刘锡良

主任/教授

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委员

7

戴国强

院长/教授

金融学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委员

8

朱新蓉

院长/教授

金融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