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762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09190364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l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

古代社会诸多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就是君臣与父子。

事君为“忠”,事父为“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

”在家国天下中,君主是所有人的“家长”,事君既为“忠”,也为“孝”,忠孝本为一体。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认为一切德目都发于仁,而在诸德目中,孝悌又是最基本的。

《论语·学而》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也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把“父子有亲”列为“教以人伦”的“五伦”之首。

儒家的思想家编著了《孝经》一书,虽不足两千言,却被推崇备至,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的弟子中,曾参、仲由、闵子骞等都是著名的孝子。

自尧舜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倡行孝道,力主以孝治天下。

舜本人就是一个难得的孝子。

古代社会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

人子

对父母兄长的爱、敬、顺,同样可以推移到君臣关系上,从而实现对君主的“忠”。

西周在选拔官吏时,吸取夏商亡国的教训,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律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五善”,即“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西晋颁行的《诸郡中正六条举淹滞令》对官员的德行准则也有明确规定:

“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味“神药”。

古代社会孝道的倡行,是对匮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自发式补充。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战乱不断,一直处于积弱积贫的状态,政府根本无力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每一位父母在年老以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后辈照料,孝顺父母成为维持家族繁衍生息的纽带,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

“孝”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道德义务外,隐约含有一种感恩的思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种感恩的文化薪火相传,促进了家庭和睦,延续了家族的传统。

中国人倡行孝道,主张孝、慈并举,讲求父慈子孝。

父辈勤勉辛劳,省吃俭用,为的是积攒钱财抚养后辈。

后辈们也尽己所能尊老、敬老、养老,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而父慈子孝的思想推而广之,即为现代社会的博爱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在倡行孝道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大同的阳光大道。

尽管婆媳相向、遗弃老人的问题仍然不少,子女与父母仇视相争的故事也时有耳闻,但从总体而言,中华民族还是处于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中。

曾国藩曾说:

“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

尊老爱幼的传统代代沿袭,革故鼎新,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节选自傅源长《孝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孝”不仅有关家庭的和谐美满,也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

B.在中国古人看来,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这就是人伦的常道,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C.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模式,家成了国的缩影,国成了一个扩大的家。

D.“孝”在儒家诸德目中是最基本的品德,并通过《孝经》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2.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可以“移孝作忠”,所以古人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

B.“六德”“六行”“五善”“五失”“六条”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德的重视。

C.由于政府无能为力,民间孝道的倡行,事实上承担了本属于国家保障民生的部分职责。

D.和羊、乌鸦等动物一样,人类也有感恩之心,而“孝”则是人类感恩思想的一种表现。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移孝作忠”的理念强调尊父与尊君的结合,某种意义上使得古代的专制统治特別长久。

B.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没有对君主的服从,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C.尧帝倡行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这一点可以从他选择大孝子舜做自己的继承人上看出来。

D.父子关系是双向的,不孝顺的子女固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冷酷自私的父母也不为中国人看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万鞋墙

梁衡

陕北多山,千山万壑。

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

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

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

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

我问:

“有多少双?

”答道:

“13000双。

”我脱口而出:

“好一堵万鞋墙!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

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

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

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

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

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

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

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

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

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

青春,纳着生命。

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

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

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

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

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

家地上摆的鞋。

我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

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

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

1968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

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

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

90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

请着正装。

“正装”什么意思?

就是要穿皮鞋。

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

立一堵墙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

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

做鞋,首要是结实。

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

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

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

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

你猜多少?

2500针。

那堵鞋墙共有13000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

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鞋墙不

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来反衬“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

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

5.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

(5分)

6.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满五个月。

期间,督查组共检查了4万余家企业,揪出2万多家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

2017年4月开始,环保部从全国抽调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共28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并密集通报每日督查结果。

9月起,环保部强化督查迎来“升级版”,针对大气污染频发的秋冬季展开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据悉,新一轮强化督查具体细化到了233项任务,每个城市都有具体清单,完不成的还会继续督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和此前的督查又有何区别呢?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原来的强化督查方案,更多关注是工业企业,这次确定为三个方向——把工业企业稳定达标作为秋冬季强化督查的坚守方向,把散乱污、散煤作为秋冬季强化督查的主攻方向,把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作为保障方向。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抽调一批监测人员,对大企业的稳定达标情况进行抽测,还要查处一批超标排放企业;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要增派特别工作组去帮助督查;遇冬季重污染天气,根据不同的污染通道,也将派出一个或几个特别工作组。

”(摘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二

 

材料三

广东省在9市开展为期9小月18轮次的广东省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

这是一场高规格、动真格的污染治理攻坚战。

100天来,执法人员迎难而上,通过省级巡查与驻点督查相结合、定期稽查与督促整改相结合,面上督查与现场执法相结合、重点城市督查与其它城市自查相结合,取得阶段性成效。

压力传导下沉和执法力度加大的背后,是企业体会到治污压力,政府明确治污责任,社会增强治污意识,带给群众的是部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对依法治污、法治环保的更多期待。

省环境保护碴相关负责人指出,以树标杆和补短板为导向,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治水攻坚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这是专项督查的目标所指。

专项督查从一开始便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环境质量大的区域或行业的环境问题、群众关注度高的环境问题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环境问题。

同时,专项督查的根本目的不是查处企业,而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通过环保倒遇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与区域的绿色发展。

随着专项督查的持续深入开展,6个月之后广东“蓝天保卫战”和“治水攻坚战”的成绩单上内容会更丰满,广东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摘自《南方日报》)

材料四

9月9日下午,盐城环保科技城举办首届“绿巢”环保创新创业大赛,4个创业团队成功晋级。

本次比赛由盐城环保科技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自8月份启动以来,全国有200多个项目在北京和盐城设立的两个创业站报名,经过层层筛选,13个项目确定进入预赛,这些项目中既有院士辅导,也有“千人计划”专家参与。

9日的预赛中,13位创业者带着项目进行角逐,接受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的考评。

最终,从事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和应用的清华大学陈建军博士、自主研发某新型空气净化器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赵竹子博士为首的4个创业团队成功晋级。

(摘自盐城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发现的问题企业超过5成。

B.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密集通报每日督查结果。

C.环保部将针对大气污染频发的秋冬季展开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从原来关注工业企业转向新确定的其他方向。

D.环保部强化督查工作重要放在超标排放企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冬季重污染天气这几类难题的解决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2016年底开始,环保部在全国实施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强化督查阶段,任务更具体,目标更明确。

B.从山东省环保督查接到的问题举报情况来看,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既涉及工业企业污染,也涉及居民的日常生活。

C.广东省开展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政府、社会治污意识增强,环境质量开始改善。

D.专项督查的目的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但无意中却通过环保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与区域的绿色发展。

E.首届“绿巢”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体现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是“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带领的影响之一。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当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4分)

2、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秉,字仲甫,未冠,有隽誉。

尝谒蒋堂,坐池亭,堂曰:

“亭沼粗适,恨林木未就尔。

”秉曰:

“亭沼如爵位,时来或有之;林木非培植根株弗成,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

”堂赏味其言,曰:

“吾子必为佳器。

中进士甲科,调吉州推官,浮沉州县二十年,人无知者。

王安石得其壁间诗,识其静退,方置条例司,预选中。

奉使淮、浙治盐法,究索利病,出本钱业煮盐之民,戒不得私鬻,还奏,奏为定制。

进制置发运副使。

东南饥,诏损上供米价以籴。

秉言:

“价虽贱,贫者终艰得钱,请但偿籴本,而以其余振赡。

”是岁上计,神宗问曰:

“闻滁、和民捕蝗充食,有诸?

”对曰:

“有之,民饥甚,殍死相枕籍。

”帝恻然曰:

“前此独赵抃为朕言之耳。

”先是,发运使多献羡[注]以希恩宠,秉言:

“职在董督六路财赋,以时上之,安得羡。

知谓州。

五路大出西讨,唯泾原有功,进宝文阁待制。

夏境胡卢川距塞二百里,恃险远不设备,秉遣将姚麟、彭孙袭击之。

俘斩万计。

迁龙图阁直学士。

夏酋仁多嵬丁举国入寇,犯熙河定西城,秉治兵瓦亭,分两将驻静边砦,指夏人来路曰:

“吾迟明坐待捷报矣。

”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秉曰:

“幕府上功患不实,吾敢以疑似成欺乎?

”他日物色之,嵬丁果死,诏褒赐服马、金币,且使上所获器甲。

秉守边久,表父革年老,乞归。

移知湖州,行三驿,复诏还渭,慰藉优渥。

革闻,亦以义止其议。

已而革疾亟。

乃得归。

元祐中,知荆南。

卒。

【注】羡:

结余的钱财。

(选自《宋史·卢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B.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

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C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D.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文中指古代的人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男的称“弱冠”,女的称“及笄”。

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皇帝自称还有“寡人”“孤”等。

C.上计,文中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国君考核。

D.夏,文中指西夏。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秉有口才。

他很小就有声誉,曾去拜见蒋堂,与蒋堂对话时,用恰当的比喻打动了蒋堂,蒋堂认为卢秉日后必成有用之人。

B.卢秉有爱心。

东南闹饥荒,朝廷减价供粮,卢秉对此表示赞同;皇帝询问卢秉有关百姓吃蝗虫的情况,卢秉如实回答,使皇帝动容。

C.卢秉有见识,他袭击西夏防备薄弱之地胡卢川,大获全胜;西夏人大举入侵,他积极迎战,并断言将获胜利,后果如其言。

D.卢秉有孝心。

他在边境很长时间,因父亲年迈请求调回内地,但在路上又被朝廷召回,他父亲知道后表示理解,直到他父亲病重才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究索利病,出本钱业煮盐之民,戒不得私鬻,还奏,奏为定制。

(5分)

(2)职在董督六路财赋,以时上之,安得羡。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手法。

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

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

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5.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        ,        ”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武汉一名小学生在参观鄂州市博物馆时,发现该馆保存的编钟中,钮钟和甬钟文字介绍弄错了,存在指鹿为马的嫌疑。

②从工商部门整治情况来看,要让危险玩具“下架”,必须釜底抽薪,乘胜追击,顺藤摸瓜,斩断生产危险玩具的产业链条。

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专业电影放映团队在坦桑尼亚巴萨巴节登堂入室,为坦桑人民先上了中国电影视听盛宴。

④相对来说,台湾电视节目受限于市场规模、电视台过多、经费捉襟见肘,以致粥少僧多,造成节目质量日渐下降。

⑤重温历史,就是要警钟长鸣。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⑥末代港督彭定康再次对香港政府耳提面命,妄称英国对香港仍有义务,企图干预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每个环节。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导弹,未来中国的航母编队要面对电子对抗和反潜等任务都会很重,这些设备显然也是需要相当的空间和电力支持。

B.在质量时代,不管一个品牌之前享有怎样的声誉,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多高的认可度,只要没有把好质量关,就会满盘皆输。

C.据介绍,新建立的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系统,将依托云技术,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便捷、权威的谣言查询及科普平台。

D.我国铁路部门将通过研究应用信息新技术,不断提高铁路的智能化服务水平,使旅客的心情和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张玉华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大作,并在扉页写道:

“李明辉敬存——张玉华惠赠”

B.最近几届法国总统一上台首次参加欧盟峰会都会斗胆提出建议,但往往无功而返。

C.一位大汉,挑着铺盖,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从人群中挤了过去。

D.毕业十年后才回到故乡,大家一致约定,我们这些高足明天去拜访当年的班主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字。

(5分)

火焰温度不同,_____,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

当燃烧的温度达到上百万摄氏度时,可以发出波长短到肉眼已经看不见的光,也就是X射线。

_____,可见光的能量只有几个电子伏特,而X射线的能量可以达到几十万电子伏特。

通过捕捉X射线,科学家得以对宇宙中的高温等极端物理环境进行研究。

比如黑洞会发出强烈的X射线,_____。

1970年发射的第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的观测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个叫“小蜜蜂”的有机农场里,年轻的农场主小李一边采摘新鲜蔬菜,一边哼唱自己谱的曲子:

“我是一只小小的蜜蜂,勇敢追逐青春的梦。

长长田埂是我的键盘,绿色精灵是我的观众。

我是一只快乐的蜜蜂。

小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