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731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docx

最新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

第五章常见急症诊治要点及转诊规范

第一节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指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救治措施。

引起心脏、呼吸骤停的病因以心源性疾病多见,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亦可见于非心源性疾病,如肺栓塞、脑血管意外、窒息、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紫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大多为心室颤动,其次为心室停搏和心电机械分离。

【急救要点】

1.紧急现场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

现场急救的同时立即通知专业急救医疗机构。

2.基本生命支持(BLS)

按C、A、B顺序进行。

(1)C(circulation)人工维持循环①胸外按压标准方法:

急救人员手掌根部重叠,双手紧扣放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幅度至少5cm,以触及颈或股动脉有搏动为有效,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②胸外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

2。

(2)A(airway)开放气道①抬颏仰头②手指清除口腔异物。

(3)B(breathing)人工呼吸①口对口:

吹气时间1~2秒,并见胸廓抬高;②无氧源的球囊面罩通气:

潮气量10ml/kg,或成人球囊按压2/3体积,时间2秒以上;③携氧球囊面罩通气(>40%,氧气流量8~10L/min):

潮气量6~7ml/kg,成人面罩压陷1/2,时间1~2秒。

(4)及早除颤①心前叩击转复:

在确定为心脏骤停而又不能立即进行除颤时,此法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急救方法。

②目击病人晕倒或心电图检查提示室颤,立即予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首次除颤能量为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200J,如心室颤动为细颤,可予肾上腺素1mg静注使之转为粗颤后再除颤,无效时重复使用肾上腺素1mg,间隔3~5分钟一次。

肾上腺素无效时还可静脉推注胺碘酮300mg或利多卡因50~100mg。

3.进一步生命支持

(1)迅速判断心脏骤停的原因以及心肺复苏的可能性①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自主心跳、呼吸恢复,瞳孔缩小,面色转红,神志转清;②一般情况下,心肺复苏30分钟,生命指征未出现,可停止抢救;若出现威胁抢救人员安全情况,可转移或停止抢救;恶性肿瘤患者,在家属要求下可停止抢救。

(2)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给予补充容量,如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血压低时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加入5%葡萄糖水中,以5~20ug/kg·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以维持收缩压在90mmHg。

(3)脑复苏及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

【转诊指征】

心肺复苏属于紧急和危重情况,应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尽量创造条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第二节高热

体温度超过39℃时称高热(hyperpyrexia)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高热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结核病、败血症、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脑出血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热型某些热型可提示诊断,常见以下几种热型:

①稽留热:

1日内体温上下波动不超过1℃者,见于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

②间歇热:

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见于疟疾、回归热、肾盂肾炎和淋巴瘤等。

③弛张热:

1日内的体温上下波动在2℃以上,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风湿热、心内膜炎等。

④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见于癌性发热、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等。

(2)发热伴随症状①淋巴结肿大:

可见于急性化脓性疾患、败血症、淋巴瘤、癌转移等;②结膜充血:

可见于斑疹伤寒、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③关节肿痛:

常见于结缔组织病;④皮肤黏膜出血:

可见于败血症、急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肝炎等;⑤皮疹:

可见于伤寒,药物过敏等;⑥肝脾肿大:

可见于疟疾、病毒性肝炎、风湿病、胆道感染、白血病等;⑦疱疹:

见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等;⑧神经系统症状:

可见于脑出血、药物中毒、脑炎、中毒性菌痢、中暑、头部外伤等。

2.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细菌性感染时可见血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中白细胞>5个/HP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大便中有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2)胸片胸片上肺部阴影可能提示肺部感染性疾病。

【急救要点】

1.卧床,安静休息,供给充足水分。

2.全身症状较重时应建立静脉通路,给予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静滴。

3.用30~39℃温水擦四肢,50%酒精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每次500ml。

4.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5.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或抗菌素,以免掩盖病情,贻误急救时机。

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40℃以上的超高热,可给予APC1片或美林10ml口服,或予安乃近1支肌注退热,高热出现惊厥的按急救处理原则进行抢救(参见惊厥章节)。

【转诊指征】

1.高热超过41℃者,或高热伴有惊厥者,应予转诊。

2.持续性高热者予转诊治疗。

3.高热伴有气急、呼吸困难,腹痛、昏迷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应立即转往上级医院。

4.怀疑高热系结核、伤寒、SARS等传染性疾病引起者,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第三节惊厥

惊厥(convulsion)是大脑暂时性功能紊乱,多见于婴幼儿急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惊厥的原因有: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等。

(2)非中枢系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菌痢、急性肾盂肾炎等,主要为高热引起惊厥。

(3)非感染性病因如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颅内出血、脑血管病、破伤风、癔症等。

(4)代谢障碍如低钙血症,低血糖症,尿毒症,维生素B1、B6缺乏症,脑缺氧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有烦躁、“惊跳”、精神紧张、四肢肌张力增加等预兆。

常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易跌倒,口吐白沫,面色苍白或发绀,两眼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肉抽动,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心律失常。

2.鉴别诊断

应对引起惊厥的各种病因进行鉴别。

【急救要点】

1.使患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用压舌板缠上纱布垫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通畅,保持安静。

2.可针刺百会、人中、合谷、十宣、内关等穴位。

3.有条件应予吸氧,可肌肉或静脉注射地西泮(安定)10mg/次。

4.高热者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详见高热章节)。

【转诊指征】

经初步处理后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第四节癫痫

癫痫(epilepsy)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反复突然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短暂性大脑功能异常的慢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癫痫的病因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继发性癫痫可见于头颅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诊断要点】

1.既往史

患者可有癫痫反复发作病史。

2.临床表现

(1)大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先兆期:

约一半患者发作前可有麻木、触电感,先兆持续时间可长可短;②痉挛发作期:

患者突然尖叫一声,随即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并立即发生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③痉挛后精神模糊期或昏迷期:

患者抽搐停止后可进入昏迷或昏睡状态,昏睡3-4小时后清醒,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

有些病例,可连续发生大发作,在两次发作间歇中意识也一直不恢复,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2)小发作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单纯失神发作:

突然发生和突然停止的意识障碍,持续5-20秒。

②复杂性失神发作:

除意识障碍外,还可有咀嚼、吞咽等自动症。

③肌阵挛性发作:

表现为短暂的面部、单侧或双侧,或躯干的肌肉抽动。

④不典型小发作:

与失神小发作相似,但发作和恢复均较缓慢。

(3)部分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的抽搐,可伴或不伴意识丧失。

主要见于继发性癫痫。

(4)精神运动性发作发作常有幻觉,还可有记忆障碍,情感障碍,还可有无意识动作如咀嚼、吞咽、流涎等。

3.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血糖、血钙等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脑电图检查等提供最大帮助,但常受到条件的限制。

【急救要点】

1.迅速让患者仰卧,去枕,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牙刷把)垫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患者咬伤舌头。

随即松开衣领,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分泌物误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同时,还要将患者下颌托起,防止舌头堵塞气道。

2.发作时不要强行喂水或强行按压肢体,可刺激或点压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3.药物治疗

(1)地西泮10-20mg,缓慢静推。

(2)10%-20%水合氯醛20-30ml,保留灌肠。

【转诊指征】

1.考虑癫痫大发作者应予转诊。

2.反复癫痫发作者应予转诊。

3.继发性癫痫者应予转诊。

4.癫痫发作,需要进一步检查者,如头颅MRI、抗癫痫药物浓度测定等,应予以转诊。

第五节晕厥与昏迷

晕厥(syncope)指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肢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昏迷(coma)则是指生命体征存在,但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刺激不能做出有意识的反应活动。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晕厥或昏迷常见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如脑缺血、心律失常以及神经血管性反射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晕厥突然昏倒,昏倒前常先感到全身软弱无力、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

昏倒后,可见手足冰凉、出冷汗、脉搏细弱等,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清醒,患者醒后可仍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2)昏迷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根据昏迷程度分为:

①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性生理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存在;②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生理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出现。

(3)伴随症状:

①先发热后昏迷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昏迷后有发热可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②呼吸缓慢:

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③瞳孔散大或缩小:

见于癫痫、吗啡、有机磷中毒等;④心动过缓:

可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⑤血压异常:

血压升高可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血压降低可见于各种类型的休克;⑥皮肤黏膜改变:

出血点,瘀点、瘀斑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桃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⑦脑膜刺激征:

可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鉴别诊断

晕厥与昏迷应与癔症和木僵状态相鉴别。

【急救要点】

1.昏迷患者应去枕取平卧位,头后仰并偏向一侧。

如患者平素患有心脏病,并怀疑是心脏病变引起的晕厥时,则应令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利其呼吸。

2.注意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3.鼻导管或面罩供氧。

4.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昏迷可予20%甘露醇125-250ml或呋塞米(速尿)20mg静推利尿脱水治疗。

5.怀疑药物中毒时应充分洗胃,清除毒物治疗。

6.保持血压平稳,如血压偏低,可予多巴胺升压治疗,如为高血压脑病,应采取措施迅速降压治疗。

7.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转诊指征】

1.考虑晕厥可能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2.昏迷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和严重,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第六节休克

休克(shock)是机体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以血压降低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为主要表现,以微循环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本质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休克的病因包括心源性、脓毒症性、低血容量性、过敏性及神经源性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代偿期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可伴恶心、呕吐,脉搏加速,收缩压正常或偏低。

面色或皮肤苍白,口唇或甲床发绀,肢体湿冷,出冷汗,尿量减少。

(2)失代偿性休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脉搏加速,呼吸浅快,皮肤湿冷,肢端青紫,收缩压下降至60-80mmHg,脉压小,软弱无力,尿量小于20ml/小时,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呼吸急促,收缩压低于60mmHg,无尿。

(3)不可逆性休克可出现DIC和多器官损害表现,引起出血倾向和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衰竭死亡。

2.诊断标准

(1)有发生休克的诱因。

(2)意识异常。

(3)脉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及。

(4)肢端湿冷,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紫绀,尿量小于20ml/小时或无尿。

(5)收缩压小于80mmHg。

(6)脉压小于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符合以上

(1)以及

(2)、(3)、(4)中的两项,和(5)、(6)、(7)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3.鉴别诊断

主要为各种类型休克之间的鉴别。

(1)心源性休克有心脏基础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有典型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临床上泵衰竭与周围循环衰竭并存。

(2)脓毒性休克有严重感染表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培养有助于确诊。

(3)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大量失血或丢失体液病史,血常规可见血细胞比容升高,大出血时还有血红蛋白显著下降。

(4)过敏性休克有过敏史或过敏原接触史,并出现喉头水肿以及心肺受损征象。

【急救要点】

1.若为严重的创伤时,应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抗休克裤广泛使用于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转运,头、胸外伤引起的休克慎用,心脏压迫和张力性气胸禁忌使用。

2.平卧于空气流通处,下肢抬高30°,头部放低,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3.保持呼吸通畅,松解腰带、领带及衣扣,及时清除口鼻中呕吐物。

4.立即吸氧,保持安静,保暖,少搬动。

5.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如为失血性休克,还应建立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

如患者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一般开始宜补给晶体液,如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等。

有失血者可予以代血浆等。

6.血压较低者,可予以升压药维持血压,首选多巴胺,20-4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补液速度5-10vg/Kg分钟。

心源性休克时还可与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合用。

7.过敏性休克者立即停用致敏药,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3-0.5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转诊指征】

休克属于急诊重症,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处理。

【附】青霉素过敏休克

青霉素过敏休克(penicillinanaphylacticshock)是指应用青霉素后即刻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疹的极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意识丧失,心跳骤停。

[急救要点]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1:

1000的肾上腺素,小儿0.01mg/kg,最大剂量0.5mg/次,成人0.5mg/次,肌肉注射吸收较快;视实际情况需要,可每10-20分钟注射一次,重复给予3-4次。

2.如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效果不佳或危及生命时,可静脉注射。

3.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喉头水肿,及时气管切开,心脏骤停时,作心肺复苏。

4.建立一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给予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滴入,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酌情加入升压药如多巴胺。

5.有支气管痉挛者,还可给予吸入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若气管痉挛持续而严重,可予地塞米松5-10mg静推。

6.如伴有皮肤过敏(瘙痒或荨麻疹),可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如非那根25-50mg肌注)。

第七节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crisis)是指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30mmHg或收缩压超过200mmHg,伴有重要脏器组织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临床现象。

【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急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伴颅内出血,高血压危象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危象伴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伴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伴肾功能衰竭,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等。

【诊断要点】

1.症状

患者先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如不及时处理,进而发生神志改变、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重症者还可出现抽搐、昏迷、心绞痛。

2.体征

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30mmHg或收缩压超过200mmHg,高血压脑病或伴颅内出血时有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有肺水肿时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急救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或开搏通12.5mg,20分钟后测血压,如无明显下降,可再重复一次。

2.吸氧,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

3.建立静脉通路,常见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及静脉降血压药物和用法如下:

(1)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

3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避光作静脉滴注,滴速0.5-10ug/kg·mim,或乌拉地尔25-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滴速0.4-2mg/分钟,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整滴速。

(2)急性冠脉综合症首选硝酸甘油治疗。

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从5-10ug/分钟开始静滴。

(3)颅内出血血压低于180/105mmHg者无需降压,如血压为180-230/105-120mmHg可给予拉贝洛尔治疗,20-60mg加入葡萄糖补液中,静滴0.5-2mg/分钟。

(4)急性主动脉夹层迅速降压,15-30分钟内使收缩压降至100-120mmHg,平均动脉压≤80mmHg,首选硝普钠,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50mg口服,使心率降至60次/分钟左右。

(5)蛛网膜下腔出血收缩压超过180mmHg时应降压治疗,首选尼莫地平或尼卡地平,5mg静注,每15分钟增加1-2.5mg,累积量<15mg,或5-15mg/小时静滴。

(6)嗜铬细胞瘤首选酚妥拉明5-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0.2-0.5mg/小时静滴。

4.制止抽搐

可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亦可予25%硫酸镁溶液10ml深部肌肉注射,或以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5.脱水降低颅内压

(1)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2)20%甘露醇125-250ml或25%山梨醇静脉快速滴注,半小时内滴完。

【转诊指征】

1.高血压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无明显下降者,应予转上级医院专科。

2.高血压危象伴颅内出血,高血压危象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危象伴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伴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伴肾功能衰竭者应即刻转诊。

第八节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apoplexy)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出血,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大类。

前者又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各有不同的特点:

(1)脑出血表现①常见于中老年,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大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的程度。

③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

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有的患者有抽搐、大小便失禁。

④常有局灶性定位体征。

(2)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①多见于青、中年人,多数患者有先天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②突然起病,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多数无意识障碍。

③可有脑膜刺激征,并有轻偏瘫和椎体束征。

(3)脑血栓形成表现 ①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

②病情进展缓慢,常会逐渐性加重或呈阶梯状加重。

③多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晨起出现半身无力或轻偏瘫。

偏瘫逐渐加重,或伴有肢体麻木、失语等。

④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局灶性体征。

(4)脑栓塞表现①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快。

②常有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病史。

③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其他部位的栓塞而出现的症状。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①多发生在成年人,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史。

②常突然起病,可有一过性失明、失语、偏瘫、眩晕、构音不良、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

③发作时间较短,常可在1日内恢复。

2.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区别脑出血或缺血性病灶,尤其头颅CT,脑出血早期即可表现为高密度病灶。

【急救要点】

1.一旦怀疑是脑卒中,就应卧床休息。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2.当呼吸道阻塞时,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当出现呼吸骤停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3.对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要积极降颅压,一般用20%甘露醇125或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给药1次。

伴有心力衰竭的,可使用速尿20-40mg,并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适当用药调整血压,可选用乌拉地尔;有头痛时,可用止痛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4-12天内,可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60mg静脉滴注。

4.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首要任务示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16-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或葛根素静滴,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

血压应保持在偏高的水平,除非大于200/100mmHg一般不用降压药。

5.出现发热,可用冷敷,或使用安宫牛黄丸等。

【转诊指征】

所有患者初步处理后立即送上级医院治疗。

第九节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的形成或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而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的异常。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甚多,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肌炎为多见,还可见于一些非心源性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脑血管病,电解质紊乱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可有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黑朦、晕厥、低血压或休克等。

2.心电图检查

不同心律失常可有不同心电图特征,参见有关章节。

急救要点

1.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期前收缩,不需特殊处理,有症状者可选用普罗帕酮100-150mg口服,一天3-4次,或美托洛尔12.5-25mg口服,一天2次。

2.如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嘱患者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

(2)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使之产生反射性恶心、呕吐。

(3)压迫眼球:

患者平卧,两眼下视并闭合,操作者用拇指在一侧眼眶下适当用力压迫眼球上部,每次压迫10-15秒,若心率或脉搏突然减慢(或恢复正常)应立即停止压迫。

青光眼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

3.药物治疗

(1)阵发性室上速或房颤、房扑时,在有条件监护下,可选用维拉帕米5mg+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推,或毛花甙C(西地兰)0.4mg+生理盐水20ml静推,有预激综合征者宜使用普罗帕酮70mg+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推,当心律转复后应立即停用药物注射。

(2)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或以1-4mg/分钟静滴,或予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静推,用药时应监护心率、血压。

(3)如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首选同步电复律。

(4)如为室颤,立即予以非同步电除颤,能量360J,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5)如为心动过缓,心电图提示为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予阿托品0.5-1mg或肾上腺素0.5-1mg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500ml中静滴,并立即送上级医院治疗。

【转诊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转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