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772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docx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化与哲学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分数:

100分命题人:

审核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②2012年3月1日,第8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广州黄埔“菠萝诞”庙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南海神庙开幕

③2012年3月5日,广东省21个地市及顺德区活动组委会同步启动粤首个“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系列活动

④2012广东安铺特色美食文化节开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2012年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

3.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D.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4.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

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5.第五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的剧目从现代人审美角度出发,凸显了岭南粤剧时尚化、人文化和风俗化的风格,为广大戏迷送上了精美的文化盛宴。

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文化创作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③社会发展要求粤剧被赋予时代精神

④粤剧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6、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届时各国专家学者将研讨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2年国产优秀电视剧《火蓝刀锋》《民兵葛二蛋》《与狼共舞》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这说明

①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检验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我国文艺创作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2012年5月3日,由中央民族乐团和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联袂打造的大型民族音乐会《美丽新疆》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

音乐会上,萨塔尔、热瓦甫、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相继“登场”,少数民族及汉族的民歌交相辉映,让人耳目一新。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9、《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

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说明

①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文化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2、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

《大雨》系列微电影是融合了时代元素的主旋律作品,依据北京2012年“7•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

它描写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北京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互助,共抗灾难的感人故事,演绎了那个特殊的日子里充满了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难忘片段,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

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       

①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    

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展现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2011年发生的“金华皮革奶”、“双汇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地沟油”、“火锅老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提高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必须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基本道德规范 

②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

③加强道德舆论建设,唤醒公民道德良知  

④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罗阳,歼-15总负责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机型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

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6、每年11月的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

之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A.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7、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18、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总结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20.10年来最完美的一次月全食于2011年12月10日晚上上演,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1.“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体现的分别是

A.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2、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

一个男生说:

“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

”一个女生反驳说:

“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

”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2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2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26、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来看,这一观点否定了

A.意识是人大脑所特有的机能 

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人脑的依赖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7、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这一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

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

28.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9.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表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④人能够改造规律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30、2010年,首例人造细胞宣告诞生。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是由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400多人的专家团队用了大约15年时间取得的。

他们用一个人工合成全新基因组“替换”了自然支原体原有的基因组,“指令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使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的一步。

它颠覆了有关生命属性的经典认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轰动。

材料表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③真理中往往掺杂着谬误成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9分)

 

3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

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11分)

 

33.材料一:

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

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

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材料二:

据有关部门透露,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

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

(8分)

 

(2)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二。

(12分)

 

姓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座位号:

__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

的原因。

(9分)

 

3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

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11分)

 

33.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

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

(8分)

 

(2)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二。

(12分)

 

1-10DACDDBCADC

11-20AABBDBDABD

21-30ABCBDADBBC

3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4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分)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分)

32、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改变农村目前的邪教、赌博等不良之风。

(3分)

(2)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反对迷信、邪教等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3分)

(3)要大力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2分)

(4)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实践,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保护优秀民间艺术,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3分)

(注:

若学生答“经济决定文化,国家应加大投入,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总分不超过12分)

33、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针对我国2011年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等情况,国家制订了有关的就业政策。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国家完善各项政策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

(每点4分,共8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面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课本原理进行分析。

(1)问要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两个角度展开阐述。

(2)问要从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个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