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05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docx

班主任培训记录doc

 

班主任培训记录

 

时间:

9月3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如何进行日程安排

要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

(1)明确日程安排的两个基本的时间段。

一是早晨到办公室后就开始设计一天的日程安排,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二是下午到办公室后调整下午的日程安排,大约需要五分钟左右。

如果遇上突发性事件,就要随时大幅度的调整日程安排。

(2)要熟知当前的作息时间表,便于随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3)要熟知自己授课班级的课程表。

备课、上课时间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

另外,如遇到突发性事件,熟悉本班的课程表,便于和其他任课老师协调后调整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影响一天的上课任务的完成。

(4)要充分利用时间,在预期规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如果因规划不合理而导致一些事务没有完成,要及时做出调整,另寻完成任务的时间。

(5)日程安排的时间要尽量充足,并留足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作为机动时间,便于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和规划不合理导致完成任务的时间出现拖延。

(6)工作难度大的任务的完成时间规划的一定要充足一些,以便保证完成质量。

  要详细地梳理出一天的工作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突发性事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1)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定要仔细梳理出来,像备课、上课、改作业、检查学生的到校情况、学校要求上交的一些材料等都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会出现工作失误。

(2)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指在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时生发出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比如在开家长会前的当天,有些家长可能会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沟通时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结束,就容易冲突班主任的日程安排。

(3)学生出现伤亡、校外人员来学校滋事等突发性事件,几乎都是不可控制的。

(4)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是指那些需要近期做的事情,但时效性不强,当天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日程的具体安排。

(1)日程安排的载体打造:

可以借助一些表格来完成自己的日程安排,表格的设计至少应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段划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拆解及完成时的注意事项”。

其中“工作任务的拆解及完成时的注意事项”一栏要设计的格子相对宽大些,因为要把一些注意事项都具体地表述出来,比如在开家长会的当天,“关闭手机”这一条一定要写到注意事项里。

因为有一些家长在这一天是要打电话的。

实际上,类似的家长平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开家长会了才开始关心,他们打电话大多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孩子的不满或担忧,很少能反映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这些家长的电话就可以不接。

为了避免这一点,班主任在这一天就可以关闭手机。

(2)日程安排的注意事项:

第一,以自己的上课时间为分界线,确定日程安排。

第二,要把相对较多的工作任务安排在自己不上课的上午或下午,既不冲突上课,也便于调控。

第三,必须要做的事情优先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第四,要把各项任务统筹安排,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把每天留出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机动时间用于处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和突发性事件。

第六,日程安排的不要太紧张,要留出调控的余地,避免出现工作的忙乱。

 

时间:

10月11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学年开始——制定班规

一般来说,班主任工作除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外,其主要工作是班集体的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个刚刚组成的班集体,首先应该注重进行的是班集体的建设,即班级的组织管理和制度的建设。

这是因为不管是新建一个小小的班级,还是创建一个泱泱大国,头等大事莫过于建立其管理的制度、体系及管理模式,而这又是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班级当然不能和国家同日而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小的集体也一定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且集体的成员不同,管理的形式和特点也一定不同。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理、自制能力弱,感知能力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往往是事事操心、事事作主的“保姆式管理”。

老师在学生中有崇高的威信和绝对的权威,老师的话即是圣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往往是以老师是否亲近自己、喜欢自己为标准。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育日趋成熟,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得到了更高的发展,自我意识也日趋完善,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已接近于成人,使得他们对外部世界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

因此,在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必须有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如果仍然沿用小学阶段的“保姆式管理”,则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也不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高中生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单纯以老师的权威主宰学生的意志。

而要实施民主管理,首先就必须建立健全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使制度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使管理不仅到位更要到心。

实践证明:

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管理者和教育者,成为制度的监督者和实施者。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班级工作过分依赖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失误,而且还可以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而不好的制度也可以让好人变坏。

譬如腐败问题。

东方文化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把人预设为道德高尚的歉歉君子,疏于防范,尤其是对权贵们简直到了纵容的地步,其结果是一旦小人得志窃居要职,便开始把自私自利发挥得淋漓尽致,直至祸国殃民。

而实际上既使贪婪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早期也往往有过克己奉公、勤俭节约的上好表现。

他们的堕落一半是咎由自取,一半是被监督不力所断送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刘伟在分析我国企业界的腐败现象时认为,我们给予企业代理人的权力是经济的支配企业资产的权力,而约束这种权力的责任却不是经济资产责任,而是行政的、道义的、政治的责任,这是十分可怕的制度漏洞。

光有权力,而无相应的责任约束的制度,不可能造就企业家,只能造就“败家子”。

可见科学管理的基础,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制度上的不合理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存在的。

譬如,有的班级卫生扫除分工不合理,而管理制度中也无相应的检查、评比和奖惩措施,形成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久而久之大家都和不干的看齐,一到大扫除一哄而散;有的班级缺少自习课的纪律管理制度,对如何上好自习课,既无学法上的指导又无行为上的规范要求,对自习课的违纪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往往形成了班主任一人抓纪律的局面,老师在场时秩序良好,老师一走纪律混乱;等等。

可以说,一个秩序混乱的班级,必然是一个组织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的集体。

而一个好的制度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她需要在这个制度生活下的每一个成员全身心地参与,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的寻找和磨合。

一般说来,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班级的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延伸,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不能违背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

特别在对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的处罚问题上,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不可出现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第二,要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包括考勤、纪律、卫生、听讲、作业、学习规范、文明礼貌、仪容仪表、体育活动、宿舍管理、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些制度的由来应直接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岛五十八中学生一日生活常规》、《青岛五十八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

在具体制定时,可结合班级的工作目标,将以上制度转化成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规定,从而形成一套具有班级特点、特色的日常管理制度,力求用制度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

制度中不仅要明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规范,告诉大家那些应该做,具体怎样做,那些不应该做,做了之后的后果是什么,还应该让大家明白制度的具体地操作和实施过程,即量化的标准、检查的办法和奖惩措施。

这样形成的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是班级的量化管理制度。

同时,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即成立以班级的分管委员为负责人的各个量化管理工作小组,从而对全班同学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量化考核。

为了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在进行量化计分时,应尽力的简化标准,如采取加减分制(即表现突出或为班级争得荣誉者按标准加分;违纪或因工作失误而使班级工作遭受损失者按标准扣分;余者为0分)等方法,以减轻各量化管理小组的工作压力。

当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不必非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只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就可以。

第三,要有全员参与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不是班主任的需要,而是班级工作和全体同学的需要,同样制度的实施也决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情,而是涉及每一个同学的切身利益。

所以,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初稿可以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团支部一起研究审定,但最后的确定一定要经过全体同学充分地参加讨论,充分地发表意见和发扬民主。

因为只有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的制度,才能成为大家的公约,才具有合法性,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

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使强制和自觉较好结合起来,增强群众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第四,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制度的建立,使同学有了行为的准则。

一味的朝令夕改,就会使大家无所适从,难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因为人的习惯不是一下就能改的,只能走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量化管理的标准随意改动,也会使制度失去公正性。

当然,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可以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关键是这种调整一定要有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能更好地确保制度的公正性。

 

时间:

11月3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家校联系

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作用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心理上受关注的需要。

(二)家庭和学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的职业、兴趣、知识、阅历、技能和方法都各不相同,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三)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理育人,使学生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四)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内外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家庭和学校合作的问题

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和学校对合作的理解还较为模糊。

虽然不少家庭和学校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什么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如何实施?

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双方在理解上还是很模糊的。

就家长而言,很多家长把合作看成是到场、是参与,是义务而非权利。

就学校而言,把合作看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工作。

这样,双方对家庭和学校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家庭和学校合作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家庭和学校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

作为教育消费对象的家长,经常被一些学校教师认为是“外行”,在合作中只能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必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致使家庭和学校合作步履艰难。

家庭和学校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

作为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要相互承认其主体性,而且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

也只有当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彼此交流以及地位平等时,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

三、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理念研究与合作行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我国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界定以及特点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我国一位学者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是指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和支持而采取的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徐明峡,吴建成.影响现在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第5~7页。

)另一位学者也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

(1):

第34~37页。

我国又有学者概括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五大特点,即目的同一性、地位平等性、形式互动性、理解沟通性和教育系统性。

(内容来自刘晓的硕士论文《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11月)

(1)目的同一性是指家庭和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但在家校合作中他们具有明确、共同的目的性。

青少年儿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庭和学校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2)地位平等性。

学校和家庭理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3)形式互动性。

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本质具有互动性。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就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地发展。

(4)理解沟通性。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他们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

(5)教育系统性。

家校合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系统工程,而绝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的延伸。

家校合作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证,由设计严密的计划来体现,由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开。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定义的研究,还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特点的研究,都呈现出合作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即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且二者共同的目标是开放的,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目标生成。

(二)家庭和学校是地位平等的两种不同的育人力量,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并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责任;二者的角色都由活动的管理者变为了活动的领导者。

(三)家庭和学校不断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帮助。

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来自实践的案例停留在第一、二个阶段,这就形成了理念超前,而行为置后的现象。

 

时间:

12月3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学年结束——实事求是作总结

学年末的总结在班级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它不仅是班级工作一年来得失的盘点、成败的反思,更是改进新学年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搞好年末总结,不仅仅是一个必须走过场的形式,而是关系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班级工作改进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不仅要提高对年末总结意义的认识,还要提高总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学会总结当成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一、年末总结,表扬批评有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和教育性,避免盲目性。

不要为总结而总结,也不要认为总结主要是作给领导看的。

要有教育引领的作用,能对班级产生积极影响。

要使总结成为教育与激励学生的体验过程。

做好前期和后续的工作。

关注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总结会上不宜对具体人提出批评。

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要私下开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批评要讲艺术,要体现班主任的实践智慧。

二、年末总结,内容选取有要求

要有群众基础,要有说服力。

总结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就失去它的根本价值。

要有事实根据,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要注意全面性、整体性和可接受性。

选取的事件要有代表性和激励性。

要有一定高度,体现班主任的高站位、广视野和宽胸怀。

三、年末总结,认真策划有准备

精神准备:

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先进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物质准备:

总结材料的准备要精雕细刻,反复推敲;要写成书面材料;时间设计合理。

方法准备:

师生平等、话语亲切、气氛和谐、能打动每一位学生的心、互动式和讲解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时间:

3月9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如何开班会

班会的召开不仅仅是为了处理班级出现的问题,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学校、班级事务的参与,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参与到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决策中来。

1.班会的意义

班会的目的是在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下给学生承担责任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决策中,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营造一个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可信赖感和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说:

“我相信你做的都是对的。

我希望你全力以赴。

研究显示,如果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班级作出有意义的贡献,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会增强,学习便会更有动力。

而且,如果学生平时有机会参与决策,他们便更有可能支持大家在班会上作出的决定。

班会还能让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规定、约束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在班会上,学生的想法得到尊重和重视,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加积极的班级建设者,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同时,班会还给了学生练习听说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机会。

2.班会的三种类型

总的来说,有三种类型的班会。

第一种以解决学生的社会行为问题为主要目的,重点是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问题,以及违规情况;第二种是开放式讨论班会,重点是对一个有意义的、具有启发性的话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第三种是教育——诊断式班会,重点是考察学生对课程某部分的概念理解得是否透彻。

在召开第一次班会之前,应该建立班会规则,或者将第一次班会的任务确定为制定班会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下来,就要一贯遵照执行。

如果有必要,全班同学可以对规则的修改进行讨论。

在班会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满怀热情,指责、惩罚和批评都不应该出现在班会中。

班会的召开应该有固定的时间,而不是出现问题后需要讨论时才召开,可以一周一次或一周数次。

开班会时,学生应该围坐在一起,这样每个人都能相互看见,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开班会的时间长度应该跟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大概是学生年龄×2分钟。

开班会的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批评和贬低。

(1)解决学生社会行为问题的班会

在解决学生社会行为问题的班会中,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由教师或学生确定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然后主要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为寻找解决方案献计献策,教师主要起协调人的作用。

这样,班里的每一个人都为问题的解决负起了责任,同时还学会了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所有跟整个班级或个别学生有关的问题都适合讨论。

讨论的指导思想是解决问题,其中不应有惩罚和纠错的成分。

教师在组织班会时应该保持客观、中立,避免给出自己的意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听到自己是如何被别人看待的,这对他们有好处。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发言被大家所重视,可以准备一个像话筒一样的小棒,轮到谁讲话,谁就手持小棒,其他人不得讲话,直到小棒被传到自己手中。

(2)开放式讨论班会

即便班里经常出现学生行为问题,开得最多的也应该是开放式讨论班会。

任何对学生的心智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的话题,无论是否与学校有关,都适合做讨论的话题。

要求学生对任何能激发思维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话题选择上,这些问题应该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系,或能够跟课程联系起来。

(3)教育——诊断式班会

教育——诊断式班会往往跟学生学习的课程有关系。

教师可以用这类班会来评估教学策略是否有效。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已经学过的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不过,教师不应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估,而应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

教育——诊断班会可以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前召开,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或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召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班会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绝佳途径。

它还可以使学生跟教师共同分担解决班级日常问题的责任。

3.班会的一般程序

班会可以从“赞美和感激”开始。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传递一个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传到谁的手中,谁便获得一次向其他同学表达赞美和感谢的机会。

感谢和赞美有助于引导学生看到对方好的一面,从而给班级带来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进入班会的正题。

全班同学对班里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进行讨论,大家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通过投票来决定尝试哪一种办法。

班会前应该让大家知道本次班会的议题,最好提前一天公布。

问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生在卫生间打闹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张贴标语提醒大家不要打闹。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叫绰号这样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问题情境。

进行头脑风暴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

学生提出的所有想法都要记录下来,以便随后查阅。

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教师可以奖励想法最多或最有创意的学生一个标贴。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任何有倾向性评价的表达,包括说话的语气、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都不许出现,即不能评价某个想法好或不好,或者好笑等。

鼓励学生在别人提出的想法的基础上想出新的点子。

鼓励学生使用“镜像聆听法”来打磨点子,即当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想法时,另一个学生重复他的想法,以确保他的想法得到了正确的理解。

第一个学生确认他的想法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为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了解,可以在班会上设置“人物专访”环节。

让一位学生坐在中间,接受其他同学关于他个人情况的提问。

也可以从教师开始,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提问。

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公告和通告,宣布和布置相关事宜。

 

时间:

3月9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班主任

内容:

班级活动

(一)

“班主任与每一次活动”是对班级活动的一种案例分析,这种在真实情境下的个案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班级活动本质的认识,掌握班级活动的技巧。

这种案例分析不排斥,或者说,也需要对全局的把握,从“树木到森林”与“从森林到树木”是互补的过程。

班级活动的概念:

班级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主要是班主任)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员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它不是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

班级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将学生按年龄大小和知识的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且人数固定,这样同一个学校就形成不同的班级。

因此,班级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织概念和管理单位,也是一个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

班级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

从活动的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定和组织、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评价,都应当让学生参与或主持。

学生是活动的主演和观众,也是活动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班级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生活。

说它是教育活动,就是时刻追求教育效果,关注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说活动是一种生活,是学生一种存在方式,就要更关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与活动的美,让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

班级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